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经验 ,评价其疗效。方法 :颈动脉狭窄患者 2 6 3例 ,其中双侧颈动脉狭窄 97例 ,对侧颈动脉闭塞 2 3例 ,均使用自膨式支架进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在 2 6 3根病变血管中置入支架 2 6 5枚 ,其中 84例使用了脑保护装置。结果 :技术成功率 98 9%。术后小卒中 5例 ,颅内出血 4例。围手术期神经源性病死率为 1 14 % ,致残率为 1 5 2 %。对 95例患者进行了随访(超过 6个月 ) ,其中 2例发生再狭窄 ,1例死亡。结论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 ,但这一结果还有待长期随访证实 ,其技术和应用材料也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的经验,评价其疗效。方法分析我科9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其中颈总动脉狭窄20例,共23处;颈动脉分叉部52例,共54处;颈内动脉颈段共24例,共26处;96名患者共放置98枚颈动脉支架;所有患者均使用自膨式支架。结果手术成功率97.9%。2例患者术后造影剩余狭窄率大于50%。2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微梗死。1例患者术后出现大面积脑梗死。围手术期致残率为1.0%,致死率为0%。结论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相对安全、有效,但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材料选择及技术操作也有待进一步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远端保护装置应用于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6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时应用远端保护装置,首先将远端保护装置通过狭窄部位并在狭窄远端展开,然后行保护性颈动脉支架成形术,观察围手术期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情况,并观察保护装置滤网内捕获的斑块组织碎片。结果26例患者行远端滤网保护下的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均获成功,回收的保护装置中有14个(54%)发现滤网中有斑块碎片组织和血栓颗粒,无死亡及急性栓塞事件发生,但有3例患者在手术后1~6d经磁共振检查发现了新的无症状性脑梗死病灶,26例患者在出院后临床随访期内未发生严重脑缺血事件。结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重度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微创治疗方法,术中常规使用远端保护装置可提高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高危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例高危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为62~76岁,平均69岁。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1例,脑梗死9例。对所有患者均行全脑血管造影,显示颈动脉狭窄率均〉70%,其中一侧颈动脉重度狭窄9例(2例为颈动脉剥脱术后再狭窄);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6例;一侧颈动脉闭塞,另--N重度狭窄5例(1例为鼻咽癌放疗术后)。对所有患者使用脑保护装置,并均采用预扩张,预扩张后均使用自膨式支架。结果技术成功率为100%,残余狭窄率均〈30%。所有患者术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短暂性心率、血压下降,1例患者出现了微栓子栓塞,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其余患者围手术期内无缺血性卒中发作。术后复查颈动脉超声见,显示狭窄明显改善。结论颈动脉支架治疗高危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创伤小,围手术期并发症少,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血管内支架置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收治颈动脉狭窄患者16例,其中3例进行狭窄预扩,3例使用脑保护装置,共放置自膨式支架18枚。结果:18枚支架均成功置人,术中无严重并发症,1例(6.3%)术后第3天发生非处理血管供血区脑梗死。随访1~8个月,无新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末次改良Rankha量表评分平均0.75(0~2)分,所有患者生活均自理。10例患者术后3个月颈动脉彩超复查,均未见再狭窄。结论:支架置人治疗颈动脉狭窄是一种比较安全和可能有效的方法,但亟需设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观察其长期疗效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通过导管介入技术,对1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并有相应颈动脉狭窄的病人,用Wallstentz支架进行颈动脉成形术。结果10例病人症状均减轻或消失,即刻DSA显示狭窄程度由术前的85.5%(65%-100%)下降到约19.5%(0~25%),脑内供血改善。术后随访3~10个月,无1例再发生脑卒中和再狭窄。结论经皮血管内支架成行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滤网保护装置在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滤网保护装置在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中的应用。方法 配合应用滤网保护装置,对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患者进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36例次(其中颈动脉33例次,椎动脉起始部3例次),对手术过程、治疗效果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成功应用滤网保护装置进行了支架置入术,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O。血管狭窄率由支架前的81.4%下降至支架后的14.1%;病理学检查显示,27例患者保护装置的滤网内有斑块成分,占75%;保护装置捕捉到的有形成分包括纤维蛋白、斑块碎片(坏死组织、胆同醇碎片、钙化成分等)。结论 滤网保护装置可以捕捉到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中碎解的斑块成分,降低术中栓塞性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目前临床治疗中应用的滤网保护装置可以选择性地应用于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支架成形术中;滤网保护装置应进一步向微型化发展,以适应更多部位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相似文献   

8.
宋存峰  秦伟  焦力群  朱风水 《山东医药》2010,50(44):100-101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选择经脑血管造影证实的颈动脉狭窄患者100例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中应用抗栓塞远端保护装置,球囊预扩张狭窄部位,释放颈动脉自膨支架。结果所有支架释放定位准确,残余狭窄〈30%,围手术期出现1例脑出血,1例急性血管形成。临床随访1例再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超声示支架远端再狭窄。结论应用脑保护装置进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可行的方法 。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颈动脉重度狭窄和颈动脉中度狭窄的患者接受支架成形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颈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90%)患者16例,颈动脉中度狭窄(50%≤狭窄率〈90%)患者30例。均在局部麻醉下行支架成形术,术中均采用保护装置和自膨式支架。观察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和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的情况。结果颈动脉中度狭窄患者围手术期出现短暂性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13例,持续低血压5例,颈动脉痉挛6例,共24例次;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出现短暂性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6例,持续低血压7例,颈动脉痉挛8例,高灌注综合钲1例,脑出血1例,共23例次。其中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持续低血压和颈动脉痉挛的发生率高于颈动脉中度狭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中度狭窄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同侧缺血性卒中1例,冠状动脉缺衄事件5例,共6例次;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出现冠状动脉缺血事件3例次,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在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的持续低血压和颈动脉痉挛发生率高于颈动脉中度狭窄患者,术后3个月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CAS)中应用脑保护装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颈动脉狭窄患者CAS治疗时,12例应用脑保护装置(滤网型),16例未使用脑保护装置。结果:2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成功释放31枚自膨式支架。未使用脑保护装置组球囊预扩1次(6.2%),无一例后扩;使用脑保护装置组球囊预扩4次(33.3%),后扩6次(50%)。CAS治疗中,7例(25.0%)患者出现短暂性心率减慢和低血压。回收的脑保护装置中2例(16.7%)肉眼可见组织碎片。使用脑保护装置组在围手术期和随访期无神经并发症;未使用脑保护装置组围手术期发生1例(6.3%)脑梗死,随访期发生1例(6.3%)脑梗死。结论:脑保护装置的使用有助于减少颈动脉狭窄患者CAS治疗的神经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的体会.方法 应用Seldinger技术,对2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经股动脉置管行主动脉弓、颈动脉、椎动脉、颅内血管造影,采用远端脑保护装置,在狭窄的颈动脉植入自膨式支架.结果 采用NASCET法计算狭窄率,颈动脉70%~95%狭窄患者19例,95%以上狭窄3例,均完全覆盖粥样斑块,残余狭窄<30%,有效改善脑供血不足,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是一种预防脑缺血事件发生的有效治疗方法,但是出现栓塞、再灌注等并发症的几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脑保护装置下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颈动脉狭窄患者45例,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中使用脑保护装置,首先将脑保护装置(过滤伞)小心通过颈动脉狭窄部位放置于颈动脉狭窄的远端并释放,然后再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观察手术期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45例保护伞放置及支架成形术均成功,术后残余狭窄<20%。操作过程中未发生栓塞等并发症。结论脑保护装置能有效提高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可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 )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后随访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患者16例的CTA影像资料,并与其中(14例)该患者术前颈动脉CTA对比。结果32支颈动脉及其重要分支清晰显示且血管壁均存在不同程度钙化斑,支架植入处狭窄程度与术前(14例)相比改善分别为35%~92%,同时发现另侧管腔新发生狭窄1例。结论 CTA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随访中是一种既无创、方便快捷又经济、还能360°观察的有效手段,是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随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 探讨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方法、适应证及操作技巧。方法 本组 2 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均采用经股动脉入路 ,对颈动脉颈段狭窄者应用自膨式支架进行血管成形 ,对位于颈动脉海绵窦段的狭窄则使用管状支架治疗。结果  2 0例患者术后的颈动脉狭窄段直径较术前扩大 ,达到正常管径的 6 0 %以上 ,2例达到 30 %。 2 2例患者临床缺血体征术后明显改善 ,没有发生并发症。随访 2~ 2 4个月未见脑缺血发作。结论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简便安全方式之一。但是缓慢及准确的操作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经桡动脉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入路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适应证和优势。方法 经桡动脉入路在颈内动脉岩部放置阻塞球囊,对3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行支架置人术。其中有症状者29例,无症状者9例。术前均行颈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脑实质血管DSA、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及头部MRI等检查。结果 术后患者均复查颈动脉DSA和脑实质血管DSA,显示脑部供血均有明显改善,其患侧颈内动脉、皮质下血管显影时问较术前提前0.3~0.8S,颅内血管血流经过时间缩短0.4~0.7s。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症状消失。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无并发症。随访3~15个月,无再狭窄患者。结论 当经股动脉入路为相对禁忌时,经桡动脉入路是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值得选择的一种入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远端保护装置下行颈动脉支架术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可行性以及中、远期临床效果。方法对2002-2005年住院的58例颈动脉狭窄超过70%的患者,在置入远端保护伞装置后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术后行心脑血管专科及颈动脉超声检查随访。结果58例患者中57例成功置入远端保护伞装置,远端保护伞装置置入的成功率为98%;59处颈动脉狭窄病变共置入61枚支架,支架置入成功率100%。平均颈动脉狭窄程度由术前的(81.3±19.6)%减少到术后的(6.2±1.3)%。颈动脉狭窄处直径由术前(1.3±0.9)mm增加到(5.2±1.1)mm;平均住院2.5天;1例患者术中发生小卒中。平均随访时间(14±2)个月,随访期间,2例患者发生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2例发生心肌梗死;1例发生小卒中;无大卒中及无死亡发生。结论远端保护伞装置置入及在其下进行的经皮颈动脉支架术成功率高、安全性好,能够有效减少近、远期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行支架植入术的安全性及近、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住院的4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资料,在远端脑保护装置下植入颈动脉支架,观察其围术期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结果 4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男41例(85.4%),年龄(66±6.8)岁,靶病变1处/例,病变长度(22.5±10.3)mm,狭窄程度88.5%±9.9%.手术成功率100%,植入颈动脉自膨式支架1枚/例,使用远端滤网保护装置1个/例,支架直径(7.3±2.4)mm,长度(36.0±5.5) mm.术后即刻残余狭窄程度5.6%±4.5%.术中11例(22.9%)出现心率减慢,于术中给予1 mg阿托品静脉注射,心率恢复至正常范围.2例(4.2%)出现一侧肢体活动障碍,经治疗24 h内好转,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36.2±15.5)个月,随访率93.8%(45/48),2例(4.4%)患者死亡,其中1例死于肺癌,1例死于缺血性脑卒中,4例(8.9%)患者仍有头晕发作,3例(6.7%)偶有肢体麻木,无严重脑缺血发作,无脑梗死、脑出血发生.术后6~12个月复查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示无颈动脉、椎动脉及肾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在远端脑保护装置下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手段,手术成功率高,长期临床随访患者仍能从中获益.  相似文献   

18.
杨扬  王峰  李克 《山东医药》2010,50(41):55-55
颈动脉狭窄多由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常见于颈总动脉分叉和颈内动脉起始段。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成功率为90%以上,且并发症少,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我院采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4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老年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干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支架成形术和(或)内科治疗的安全性和短期疗效。方法选择我院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证实有颈动脉狭窄且有相关临床症状的老年患者85例,均给予内科治疗,其中58例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分析其临床、影像学、治疗和随访观察资料。结果68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或消失;住院及随访期间6例(7.1%)发生脑卒中,无脑卒中相关死亡。本组中58例患者共置入支架67个,支架成形术成功率为100%,动脉狭窄率由术前(86.8±9.3)%降至(10.9±2.5)%(t=21.1,P=0.000);术后30天内2例发生支架相关脑卒中;58例支架成形术患者平均随访28.3个月,50例(86.2%)症状改善或消失,2例发生同侧颈内动脉供血区域脑卒中;36例复查颈部血管超声,2例显示支架内再狭窄;10例复查DSA均未发现支架内再狭窄。结论老年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综合临床干预短期疗效良好;狭窄的支架成形术方法可行,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外颈动脉等植入50个自膨胀式支架及10个保护伞。方法42例患者运用套管技术、保护伞技术等植入50个自膨胀式支架及10个保护伞。结果所有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手术均成功,术中无并发症出现,即刻血管造影显示剩余狭窄率均小于30%;术后随访,并颈部X线、超声波检查及部分血管造影随访,1例再狭窄,其余支架形态好,无移位,血流通畅,无再狭窄。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型术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