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时,多种细胞因子血清水平呈现升高现象,但需要与感染及CMV等因素引起的细胞因子变化鉴别。移植物局部以IL-1,TNF及M-CSF升高为明显,IL-2,IL-3,IL-4,IL-6,G-CSF或GM-CSF未见升高。实体器官排斥时IL-4mRNA,IL-2mRNA及IL-5mRNA表达可升高。而炎性因子IL-1βmRNA,IL-6mRNA及TNFamRNA表达不升高。某些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2.
Th1/Th2相关细胞因子在活体小肠移植术后监测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人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受体围手术期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与排斥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受体围手术期血清sIL-2R,IL-4和IL-6水平,并与内镜活检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 受体术后第1天出现sIL-2R升高的第1个高峰,并于术后第12天基本达术前水平。第2个高峰出现于第65天,并于第67天达高峰。而受体于第67天出现较强烈的排斥反应,两天后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ELISA和放射免疫分析检测了57例肾移植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患者术前sIL-2R和TNF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术后两者都逐渐下降,排斥反应时升高,排斥组无排斥组差异显著。CsA中毒组与无排斥组无明显差异,因此sIL-2R和TNF水平监测也可区别CsA中毒和排斥反应。动态检测sIL-2R和TNF水平可作为肾移植后判断疗效和预后的重要观察  相似文献   

4.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63例HCV肝炎患者血清IL-6和IL-8的水平。结果表明,急性、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血清IL-6和IL-8水平均明显升高,且IL-8的水平急性期患者明显高于慢性活动期患者(P<0.05);HCV与HBV合并感染的患者明显高于单一HCV感染患者;血清IL-6,IL-8水平与ALT呈明显的正相关;用干扰素治疗有效的病例中血清IL-6和IL-8的水平明显下降;血清IL-6与IL-8水平的变化呈明显的正相关(r=0.6153,P<0.01)。但血清IL-6和IL-8在HCV肝炎的病程中处于高水平状态;HBV的重叠感染可加重HCV肝炎患者的免疫损伤;IL-6和IL-8共同参与并加重了免疫损伤,二者的水平可反映肝细胞损害的程度及炎症反应的程度。以上结果表明,细胞免疫在HCV肝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对其检测可作为判定治疗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肾移植术后血清sICAM-1和sVCAM-1的动态监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监测血清可溶性细胞问粘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动态监测86例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血清sICAM-l和sVCAM-1的变化。结果:移植术前sICAM-1、sVCAM-l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别,术后均明显升高,于第3天时达到高峰,l周至2周后降至术前水平。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前l-3天血清sICAM-1、sVCAM-1即开始升高,抗排斥治疗有效后逐渐下降。并发感染时sICAM-1、sVCAM-l显著升高,CsA中毒时无明显变化。结论:动态监测血清sICAM-1、sVCAM-l可做为早期辅助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免疫学指标,有助于急性排斥反应与CsA肾中毒的鉴别。  相似文献   

6.
肾移植术后血清IL-18的动态监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感染、环孢霉素A(CsA)中毒时血清白介素-18(IL-18)的变化, 探讨IL-18在急性排斥反应中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 ELISA法对90例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清IL-18水平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肾移植患者术前血清IL-18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 术后第1天明显升高, 10 d左右基本降至术前水平.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 血清IL-18持续升高, 经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有效后迅速下降, 治疗无效者, 血清IL-18持续在高水平.并发感染时, IL-18也显著升高, 与急性排斥反应组相比差别无显著性意义;而CsA中毒时, IL-18变化不明显.结论:动态监测IL-18有助于用于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检测了27例脑胶质瘤病人手术前、后不同时期脑脊液(CSF)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IGF)水平,发现脑胶质瘤病人CSF中IL-6、PDGF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术后一周CSF中IL-6水平较术前升高,PDGF水平较术前下降。术后3业时,CSF中IL-6、PDGF水平均明显地术前水平,但并没有达到对照水平。对16例次全切除术病人进行随访,发现复发组病人CSF  相似文献   

8.
采用白细胞介素-6(IL-6)依赖细胞(B9细胞)增殖MTT比色分析,研究了5例自体骨髓移植(ABMT)患者血清中IL-6的活性。处于完全缓解期的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L)患者血清中IL-6活性显著地高于正常成人组。BMT0d时,IL-6活性显著地高于BMT前水平;BMT后第9 ̄10d时,IL-6活性明显地高于BMT前和BMT0d,高于BMT后21d和35d。BMT后21d时,IL-6活性略高B  相似文献   

9.
sIL—2R在肺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清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ELISA双抗体夹惦法对8例胸部良性病变和44例肺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清sIL-2R水平测定,结果显示:肺癌患者组术前血清sIL-2R水平明显高于胸部良性病变组;手术切除组术后30d,sIL-2R水平明显下降;胸探查组较术前升高;肺癌患者各组治疗前后其sIL-2R水平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检测了27例脑胶质瘤病人手术前、后不同时期脑脊液(CSF)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水平,发现脑胶质瘤病人CSF中IL-6、PDGF水平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术后一周CSF中IL-6水平较术前升高,PDGF水平较术前下降。术后30天时,CSF中IL-6、PDGF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水平,但并没有达到对照组水平。对16例次全切除术病人进行随访,发现复发组病人CSF中的IL-6、PDGF水平要明显高于未复发组病人和对照组,而且要比临床发现肿瘤复发的时间早3~6个月。因此,动态检测脑胶质瘤病人CSF中IL-6、PDGF水平对判断手术疗效、估计预后、及早发现肿瘤复发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手术及麻醉对消化道肿瘤病人围手术期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选择吸入全麻和静吸复合全麻两种麻醉方式。采用ELISA法对患者术前、术毕4h内和术后1周血清TNF-α、ΙL-6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患者TNF-α水平术前低于正常(P<0.01),术毕术后升高,术后1周仍低于正常(P<0.01);IL-6水平术前高于正常(P<0.01),术毕明显高于术前(P<0.01),术后1周降至正常;术毕时,IL-6水平在两种不同麻醉组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1周TNF-α与IL-6呈正相关(P<0.05)。提示检测手术前后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可作为肿瘤病人细胞免疫功能监测和衡量应激反应的指标。阿片类麻醉药能抑制应激反应引起的细胞因子释放  相似文献   

12.
应用ELISA 方法于术前、术后2天、10天、30天动态观察了16例肾移植患者血清中sIL-2R 水平,并与正常人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患者术前sIL-2R 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术后发生排斥反应者sIL-2R 水平仍很高,未排斥者sIL-2R 下降明显,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以术前水平为参照,动态检测sIL-2R 下降百分率,对早期发现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生物学方法和ELISA,分别检测了2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和20名正常人血清中IL-6和sIL-6R80kD水平。正常人血清IL-6水平低于5kU/L,sIL-6R80kD平均为5.00±4.64μg/L。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IL-6、sIL-6R80kD水平明显增加(P<0.01),提示IL-6和sIL-6R80kD协同作用可能参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4.
采用白细胞介素-6(IL-6)依赖细胞(B9细胞)增殖MTT比色分析,研究了5例自体骨髓移植(ABMT)患者血清中IL-6的活性。处于完全缓解期的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L)患者血清中IL-6活性显著地高于正常成人组(P<0.001)。BMT0d时,IL-6活性显著地高于BMT前水平(P<0.001);BMT后第9~10d时,IL-6活性明显地高于BMT前和BMT0d(P<0.005),高于BMT后21d(P<0.001)和35d(P<0.001)。BMT后21d时,IL-6活性略高BMT前水平(P<0.02),但BMT后第35d时,IL-6活性与BMT前无显著差别(P>0.05)。结果提示:IL-6活性直接反应了ABMT后骨髓损伤程度,可以作为BMT后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通过sIL-2R单克隆抗体建立了双夹心ELIsA法检测了161例晚期胃癌(Ⅲ~Ⅳ期)在手术前后、化疗及术后复发或转移时,机体血清中sIL-2R变化。结果表明:晚期胃癌患者血清中sIL-2R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n=40),且sIL-2R升高尤以术后复发或远处转移时明显,晚期癌较早期(Ⅰ~Ⅱ期)升高更显著,sIL-2R<1000U/ml时,患者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1000U/ml者;化疗有效时,其水平下降,反之无效者,sIL-2R水平则无明显改变,甚至升高。这些结果提示sIL-2R监测对于判断胃癌进展及临床疗效和评估其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卵巢癌患者血清及腹水白细胞介素6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择未接受治疗的原发性卵巢上皮癌33例,良性卵巢上皮种瘤12例及正常妇女行输卵管吻合术者10例作为研究对象,结果IL-6依赖性细胞株MH60-BSF2增殖反应MTT法测定血清及腹水(或腹腔液)中IL-6水平。结果表明,卵巢患者血清及腹水中的IL-6水平明显高于良性卵巢上皮肿瘤及正常对照组,临床晚期(Ⅲ-Ⅳ)者IL-6水平明显高于临床早期(I-Ⅱ者),但良性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差异,提示IL-6水平  相似文献   

17.
卵巢癌血清、腹水中白细胞介素-6测定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IL-6在卵巢上皮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40例卵巢癌患者血清,腹水中白细胞介素-6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结果1、腹水中IL-6水平明显高于血清中IL-6水平;2、腹水或血清中IL-6水平与卵巢癌分期呈正相关;3、卵巢癌术后残留与IL-6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MLC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的检测与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细胞因子水平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4例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患者为检测对象。在其接受手术当日,分离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与供者单个核细胞进行混合白细胞培养(反应组),同时以单纯自身PBMC进行培养(对照组)。在培养第1、3、5d测MLC上清中IL-2、IL-6和TNF-α水平,并观察其分 动态变化。结果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患者,在3次时间点上,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9.
肾移植术后动态监测细胞因子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TNF-a、IL-6在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感染、GsA中毒时的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动态监测106例患者移植前后血清TNF-a、IL-6豚尿液TNF-a。结果:肾移植术前TNF-a、IL-6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别,术后第1天明显升高,TNF-a与IL-6分别于1w及2w左右降至术前水平。急性排斥反应前1~3d血清TNF-a、IL-6及尿液TNF-a即有不同程度升高 ,抗排斥治疗有效后迅速下降。并发感染时血清TNF-a、IL-6显著升高,尿液TNF-a无升高,CsA中毒时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结合临床动态监测血清TNF-a、IL-6及尿TNF-a可做为辅助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免疫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0.
应用生物学检测法,ELISA法和间接免疫荧光分析了2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IL-6,sIL-6R和TNF-α的含量及其与白血病细胞负荷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IL-6,sIL-6R及TNF-α水平明显升高,其中急性B淋巴性白血病的IL-6,sIL-6R急性T淋巴性白血病的TNF-升高尤为明显;(2)B-ALL的IL-6,TNF-α及T-ALL的TNF-α水平与白血病细胞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