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近距离后装治疗机由于其放射源铱(^192Ir)微型化,采用程控步进电机驱动,照射时间短,近放射源处局部剂量高,照射范围内剂量不均一,微机遥控等特点,近距离治疗已从传统的妇癌领域扩展到全身各部位多种癌瘤,如:鼻咽癌、鼻腔癌、食道癌、支气管肺癌、脑瘤、口腔癌、直肠癌、胰腺胆管、膀胱、宫颈癌、舌癌、喉癌、肝癌、乳腺癌、前列腺等等,治疗技术涉及腔管、组织间、术中和敷贴等多种施治方法,使大量手术拒治、外照射未控或复发的患者获得了再程治疗的机会,并有非常肯定的疗效。逐步形成远距离外照射治疗(加速器产生的X射线、^60Co产生的γ射线、深部及浅部X射线)与近距离后装治疗相配合的综合治疗方法,成为放射治疗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三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摆位质量。方法:应用瓦里安6MVX线直线加速器匹配中科院大恒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三维全身肿瘤立体放射治疗计划系统(STSR-2000)。对89例腹部肿瘤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治疗(3DCRT),每次照射剂量3—4Gy每周照射3—5次,肿瘤总剂量为40-50Gy。结果:通过多种物理方法可以提高摆位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3.
1978年我们收治了4例由于腋臭进行放射治疗,引起皮肤损伤合并低位臂丛麻痹的患者。现将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4例,男2例,女2例;年龄3例为17~21岁,1例41岁。接受X线照射剂量1200R。一般照射后15~30天发生局部水泡、破溃,半年后发生上肢肌萎缩,神经功能障碍而再次求医。 典型病历摘要 罗某,男,17岁。双侧腋臭。1977年1月以深部X线快速治疗,每侧每次200R,两侧每天交替照射,每侧总剂量1200R。照后15天腋部皮肤出现水泡,反复破溃。半年后腋部变硬发紧,双上肢酸麻胀痛,肢端发凉,感觉减退。经两个医院应用新针、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离体和活体两方面探索不纯泊松分布法估算6MV X射线局部受照射剂量和受照射份额的适用性。方法2、4Gy6MV X射线离体照射健康人外周血,受照射份额为20%、50%和80%模拟局部照射;选择2、3Gy6MV X射线局部放射治疗的肿瘤病人,观察首次放射治疗前、后24h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采用不纯泊松分布法,估算受照射剂量和份额。结果2Gv离体照射50%、80%份额和4Gy照射20%、50%、80%份额的淋巴细胞双着丝粒 环(dic r)畸变呈过分散分布,受照射剂量和份额估算值与实际值基本吻合。单次2Gy盆腔照射、受照射局部红骨髓比例大于20%或3Gy全颅照射放射治疗病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dic r畸变呈过分散分布,估算的受照射份额与受照射局部红骨髓比例相接近,较大剂量3Gy放疗时估算的受照射剂量较为准确。患者局部放射治疗后与放射治疗前离体模拟的实验结果都显示较好的一致性。结论采用不纯泊松分布法可以比较准确的估算离体和活体局部受照射剂量和份额,适用于照射剂量较高和照射份额不是太小的低LET射线,受照射局部红骨髓占全身的比例可大致反映局部照射的份额。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放射治疗学的普遍开展,对肺癌、食道癌、乳癌及纵隔肿瘤照射后造成的放射性肺损伤病例逐年增多。现将我院1990-1994年收治的40例放射性肺损伤的患者X线表现总结如下:材料与方法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42岁一65岁。本组病例原发病为①肺癌②食道癌③乳腺癌④纵隔肿瘤。机器类型:国产”C。放疗机。放疗方法:肺癌原发区及肺门区,纵隔区均采用‘’动常规分割照射,总剂量6o-75GY(5-7周)。乳腺癌术后内乳区及腋下区采用”CO常规分照射,剂量为50—65GY(5-7周)。照射面积为100cm’-200cm’。放疗前、后均有胸部X…  相似文献   

6.
放射治疗的宗旨,在于给予靶体足够的、精确的治疗剂量,尽量保护周围正常组织与器官少受辐射损伤,提高肿瘤的控制率、治愈率。因此,治疗剂量量值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放疗疗效。有资料娃示:我国每年新增癌症病例约200万,其中60%~70%的肿瘤病人将接受放射治疗。而X射线深部治疗机目前在浅表肿瘤放疗中仍然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为了对X射线深部治疗剂量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笔者研究了部分X射线深部机在同一曝光条件下输出量率及半价层的差异,并深入分析了产生的原因,且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Mallinkrodt放射研究所放射肿瘤中心从1954年1月至1982年12月采用手术加术后照射治疗的121例垂体腺瘤结果和预后影响因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90例采用了经额手术,31例采用了经蝶手术。所有患者均大体将肿瘤切除,术后加放疗。手术与照射间隔时间为6个月以内,平均16天。5例术后照射采用深部X线,6例采用~(50)Co,8例采用4MVX线,经3野给予。大多数患者采用18~25MVX线双野平行对穿照射。肿瘤量平均5035cGy(1260~6000cGy),日剂量平均180cGy(11  相似文献   

8.
热释光剂量片测量放疗患者骨盆及头颈剂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用热释光剂量片(TLD)测量在光子射线放射治疗中患者剂量的方法,验证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的剂量与TLD测量剂量进行比较,相对偏差为±5%。方法用^60Co γ射线,6MV X射线和固体模体,开展热释光剂量片的分散性、重复性、衰退、非线性剂量响应实验。根据临床治疗需要,选择不同条件,研究剂量随照射野、源到皮肤距离、机器角度、能量响应、楔形角度、挡块和托盘等变化的影响,分别求出校准因子。用仿真人模体和热释光剂量片,验证模体的骨盆,头和颈等治疗部位的剂量;然后用热释光剂量片测量6MV X射线放疗患者的骨盆、头和颈等356个剂量点的剂量。结果TLD片放在骨盆前面、左和右侧部位,加楔形和不加楔形角度。以及颈与下巴连接的左侧和右侧部位,带面具和不带面具,这些治疗部位照射后,所有TLD测量值与TPS值的相对偏差均在±3.7%以内。结论用热释光片验证放射治疗中患者剂量的方法准确可靠,经济适用。该方法作为质量保证手段之一,得到了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认可,并且可以在开展放射治疗的医院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从1988年以来,我科采用X线深部治疗机浅层射线治疗血管瘤109例,治愈率为95%,随访3年均无复发,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男34例,女75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43d~65岁。病变部位:头颈9例,颜面48例,四肢26例,躯十19例.其他部位7例。病变形状:海绵状73例,荔枝状引例,鲜红斑恁状5例。病变面积:回。mX回。m~15cmX7cm,病灶l~2处。1.2治疗方法采用X线F34型深部治疗机浅层射线治疗、电压100~12okV,电流强度10mA,距离为3Ocm;滤过板:0~2AI,。放射剂量100~200cGy/次,2、3次/周。一个疗程的总剂量500~1400…  相似文献   

10.
硬X线局部照射对猪皮肤创伤愈合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硬X射线局部照射对创伤愈合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大体观察、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TUNEL和图像分析等方法,动态观察不同剂量硬X线局部照射后大鼠伤口愈合的过程。结果:观察发现皮肤放创复合伤的愈合时间与照射剂量存在着密切关系,相关性非常显著,r=0.985。照射后伤口组织胶原的合成降低、排列紊乱,肉芽组织的结构不规则。放创复合伤皮肤伤口成纤维细胞凋亡较单纯创伤组显著增加,伤口局部增殖细胞较单纯创伤组显著降低。结论:局部硬X线照射后,猪皮肤放创复合伤伤口愈合延迟,在20-50Gy之间时,延迟时间随照射剂量的增大而延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掌握目前海南省各种医疗照射的应用频率与剂量水平 ,为制定放射卫生防护法规标准等积累资料 ,提高全省放射卫生监督监测和管理工作水平。方法 采取面上普查和典型调查相结合方式 ,全省统一开展调查、统一质量控制。结果 显示海南省X射线诊断、临床核医学和放射治疗的基本情况 ;公众每年接受各种类型X射线诊断、临床核医学和放射治疗的诊治频率 ;受检者与患者在各种医疗照射中受照剂量水平等。结论 海南省 1996年和 1998年X射线诊断的总应用频率为每千人口 12 2 6 3人次和 12 2 76人次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2.
海南省医疗照射应用频率与剂量水平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掌握目前海南省各种医疗照射的应用频率与剂量水平 ,为制定放射卫生防护法规标准等积累资料 ,提高全省放射卫生监督监测和管理工作水平。方法 采取面上普查和典型调查相结合方式 ,全省统一开展调查、统一质量控制。结果 显示海南省X射线诊断、临床核医学和放射治疗的基本情况 ;公众每年接受各种类型X射线诊断、临床核医学和放射治疗的诊治频率 ;受检者与患者在各种医疗照射中受照剂量水平等。结论 海南省 1996年和 1998年X射线诊断的总应用频率为每千人口 12 2 6 3人次和 12 2 76人次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扁桃体癌体外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例扁桃体癌^60Co体外放射治疗病例。照射总剂量为50—70Gy。结果6例扁桃体癌经^60Co体外照射后肿瘤部分缩小或消退,远期疗效正在进一步观察。结论:^60Co体外放射治疗是治疗扁桃体癌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扁桃体癌的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近代放射治疗中,越来越多使用高能射线,急性皮肤反应已很少见。然而肿瘤周围相邻组织的远期放射损伤在肿瘤的放射治疗中正显得越来越重要。在一些治疗中心,相邻组织、血管的远期损伤在理论上成为临床治疗中的相应的标准。以前曾利用照射猪皮肤研究治疗时间和分割次数之间的关系。此作者同样利用照射猪皮肤的方法,通过观察远期放射效应来估价剂量分割次数与总治疗时间的关系。作者使用250KVP X 线对猪的一侧皮肤进行照射,另一侧做为对照。给予不同的分割照射,在照射后3、6、9和12个月对照射野内皮肤的长轴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腮腺癌术后高危复发区用何种照射方法可以更有效的使靶区剂量均匀及更好的保护危及器官.方法 对8例腮腺癌术后患者设计治疗计划,处方剂量为95%计划靶区(PTV)60 Gy/30次.对常规放疗、二维适形放疗(2D-CRT)、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调强放疗(IMRT)等放射治疗技术的腮腺癌术后靶区进行放疗计划设计,分析比较各种治疗计划靶区适形度和在保护危及器官等方面的优劣.结果 在2D-CRT时,以计算点深度取3.5 cm,电子线能量采取12 MeV及X射线/电子射线(X/E)剂量比为1∶2时靶区的适形度和均匀度较好,危及器官的受量较低.与2D-CRT比较,常规放疗照射野能够较好地包括CT断层图像上勾画的靶区.与2D-CRT及3D-CRT相比,IMRT计划有最好的靶区适形度及均匀度,同时对危及器官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结论 X射线与电子线混合线束照射时,剂量计算点深度取3.5 cm左右、电子线能量采取12 MeV及X/E剂量比为1∶2时,靶区的适形度和均匀度较好,对正常组织的保护较好,但具体患者最好用计划系统来选择以上指标.常规放疗按解剖标志确定的照射野能够较好地包括三维靶区.IMRT计划的靶区适形度及均匀度最好,并且危及器官受量较低,在腮腺癌术后放射治疗中IMRT技术是值得推广并普及的放射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16.
电离辐射对小鼠EL-4淋巴瘤细胞P21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阐明电离辐射对小鼠EL-4淋巴瘤细胞P2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X射线照射对P21蛋白表达的时程和量效变化的影响。结果时程实验结果显示,离体培养的EL-4细胞经4.0Gy X射线照射后,P21蛋白表达在2.72h(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和8—72h(流式细胞术检测)明显增高(分别为P〈0.01、P〈0.001)。量效实验结果显示,X射线照射后24h,P21蛋白表达在0.5—6.0Gy(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和1.0~4.0Gy(流式细胞术检测)明显增高(分别为P〈0.05、P〈0.01、P〈0.001)。结论X射线能诱导P21蛋白表达增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7.
60Coγ射线照射对豚鼠耳蜗功能和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实验采用模拟临床放射治疗常规分割照射方法,对豚鼠内耳进行60Coγ射线外照射,研究电离辐射对耳蜗功能和结构的影响,以探讨临床上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后听力减退的原因和预防措施.研究发现,照射后10周,豚鼠听觉脑干反应(ABR)听阈随着照射剂量的提高而相应上升,70Gy组平均上升10dB,90Gy组平均上升28dB;耳蜗基底膜铺片检查发现,照射剂量与外毛细胞、内毛细胞和柱状细胞缺失数量呈正相关;损伤严重程度:外毛细胞>内毛细胞>柱状细胞;统计分析组间P<0.05.本研究提示,γ射线对耳蜗毛细胞的破坏损伤,是听觉下降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放疗中的摆位技术。方法:选择20例乳腺癌术后需放疗的患者,分两组,每组10例患者,其中一组患者躺在乳腺托架上,另一组患者躺在治疗床上.用5MeV高能电子线垂直照射乳房照射野。摆位结束后.照射野与灯光野重合,在患者体表灯光野中心点一个标记点.治疗结束后,测出该标记点与灯光野中心的偏移距离。结果:比较两组数据.乳腺癌术后患者使用乳腺托架比不使用乳腺托架放疗精确度高。结论:乳腺托架的使用.患者患侧胳膊可以固定.体位稳定.为乳腺癌术后患者带来精确的放疗,满足放射治疗“三精”原则,同时患者可以更轻松地接受放疗,实现乳腺癌术后患者在精确治疗过程中的人性化放疗。  相似文献   

19.
X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脑肿瘤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X射线立体定向放射用于治疗脑肿瘤已多年 ,对治疗后肿瘤的病理变化报道甚少 ,且多为动物实验[1~2 ]。我们收集经X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又行手术切除的脑肿瘤标本 ,观察这些肿瘤的病理学改变。一、材料和方法1 材料 :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经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又手术切除的脑肿瘤标本 2 4例。经常规石蜡制片 ,HE染色。美国产Varian 60 0c直线加速器和德国Fisher公司ZD立体定向手术系统 ,准直器直径 10~ 2 3mm ,以等中心剂量的 80 %等剂量曲线覆盖肿瘤边缘 ,并以此剂量为靶区处方剂量 ,总剂量 16~ 3 6Gy ,分次剂量 :8~ 12Gy…  相似文献   

20.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SRT)作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的特殊形式是目前脑胶质瘤的主要放疗方式,其物理学概念是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多以6 MV X射线对胶质瘤进行高精度照射,治疗方式已日趋成熟,但是与之相配合的生物基础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制约放疗效果.以往胶质瘤细胞系辐射试验大都采用60 Co深部x射线或γ线,剂量率低、照射时间长、易污染[1-2].本研究以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U87和鼠C6胶质瘤细胞系为标本,利用直线加速器6 MV X射线进行照射,测定细胞增殖能力,旨在为脑胶质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提供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