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丁越玲  查全萍 《全科护理》2016,(13):1360-1362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病人对留置胃管的耐受性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对胸外科200例食管癌术后留置胃管病人进行胃管耐受性及影响因素调查,调查术后病人相关的一般资料、置管时的不适反应、留管期间的不适反应及程度。[结果]置胃管时的不适反应分为三级,轻度不适45%,中度不适48.5%,重度不适6.5%;留置胃管期间,要求拔除胃管的病人占53%,有自行拔管行为的病人占13%;留置期间均有各种不适反应耐受程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置胃管均有不程度的不适,其中咽喉部疼痛和口渴是术后病人难以耐受的主要原因,对此进行干预治疗,可降低拔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研究患者留置胃管的不良反应,探讨相关护理对策.方法 对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我院消化内科的198例留置胃管的住院患者在置管过程中和长期留置期间的不良反应及自拔管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 放置胃管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有:鼻咽部疼痛(91.9%)、恶心(90.4%)、血压心率增快(48.4%)、呛咳(43.4%)等;留置胃管期间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口咽干燥不适(93.9%)、咽喉肿痛(46.5%)、排痰不畅(39.9%)、拔管(4.04%)等;留置胃管3 d内自拔管的概率最大(62.5%);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43.9%).结论 留置胃管患者在留置过程中和长期留置期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总结分析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护理措施,能够最大程度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增加患者的舒适度,降低患者自行拔管的概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管留置期间利宁凝胶对减轻咽喉部不适反应的效果。方法 将60例留置胃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应用利宁凝胶组)和对照组(常规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在胃管留置期间咽喉部不适、恶心、呕吐、非计划拔管方面存在的差别。结果 两组患者在胃管留置期间咽喉部不适、恶心、呕吐、非计划拔管方面,经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患者留置胃管期间,应用利宁凝胶能有效减轻咽喉部不适反应,减少恶心、呕吐、非计划拔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应用利多卡因提高留置胃管成功率的效果。方法将留置胃管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法留置胃管,试验组在常规法留置胃管前应用利多卡因胶浆进行表面麻醉,比较两组留置胃管成功率及对胃管刺激的反应程度。结果试验组留置胃管成功率100%,优于对照组,且对胃管刺激的反应程度低于对照组,两组置管成功率及症状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置胃管前应用利多卡因胶浆进行表面麻醉,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留置胃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郑柳花 《护理研究》2012,26(34):3224-3226
[目的]观察放松训练在食管癌病人术前留置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4例食管中、上段癌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52例)、对照组(52例)。实验组采用放松训练干预后留置胃管,对照组采用常规操作。比较两组病人插管过程中出现不适反应,对留置胃管的感受,一次性留置胃管成功率和人均插管时间。[结果]实验组病人插管过程中出现的恶心、呕吐、呛咳、流泪、咽痛等不适反应轻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留置胃管的不适感受弱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照组一次留置胃管成功率分别为92.31%、75.00%,插管时间分别为34.96s±5.26s、38.65s±6.39s,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松训练可明显减轻食管癌手术病人术前留置胃管的痛苦,提高病人舒适度。  相似文献   

6.
择期胃癌术后患者选择性留置胃管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探讨择期胃癌手术患者选择性留置胃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130例择期胃癌手术患者术后未常规留置胃管,观察该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术后第1次排气的时间为(3.71±0.91)d,第1次进流食的时间为(4.22±1.43)d.患者术后的不适症状为咽喉疼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2.31%、8.46%、6.15%和5.38%.术后发生并发症者19例,发生率为14.62%.术后有13例(10.00%)因腹胀、恶心、呕吐和并发症等原因而给予留置胃管.结论 择期胃癌手术可不必常规留置胃管.  相似文献   

7.
胃肠减压是普外科患者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有效的胃肠减压可降低胃肠压力,减轻腹胀,减轻切口疼痛,改善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功能恢复.但在胃肠减压期间,患者因严格禁食、禁饮、胃管放置时间长,常出现咽喉部干燥、疼痛、痰多等不适,有关资料统计98%留置胃管患者感觉鼻咽部不适、恶心,自拔管发生率一般达16%[1], 严重影响术后病情康复.韦丽等[2]认为,舒适的改变是自拔胃管的主要原因.本科将行胃肠减压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液适时口腔喷雾,大大减轻了患者咽喉部干燥、疼痛、痰多等不适,提高了在治疗期间的舒适程度.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雾化吸入改善留置胃管患者咽喉部不适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对于肠梗阻患者是一项基础的治疗措施[1],而患者留置胃管后会出现咽喉部干燥、疼痛、痰多、声音嘶哑、口腔溃疡等.有研究表明[2]99%的患者感觉鼻咽部不适,14%的患者自行拔出胃管,其主要原因是不舒适.重置胃管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影响了治疗效果及患者病情的康复.为了减轻不适感,减少自拔胃管的发生,本科对留置胃管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氧气雾化吸入,以改善咽喉部不适,获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胶浆在门脉高压症患者术前留置胃管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40例门脉高压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常规组采用液状石蜡润滑胃管前端后置人的方法;实验组留置胃管前给予利多卡因胶浆10mL口含,待咽喉部有麻木感时咽下,再予利多卡因胶浆润滑胃管前端后置入。观察两组患者在留置胃管过程中的恶心、呕吐、呛咳等不适反应的发生率以及一次插管的成功率,鼻咽部、食道黏膜出血率。结果实验组留置胃管中的不适反应以及一次插管的成功率、食道黏膜出血率明显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利多卡因胶浆后留置胃管明显减轻了患者的不适反应,一次插管成功率减少胃管对食管、胃底黏膜下静脉曲张刺激而引起破裂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五官科综合治疗台(椅)留置胃管的效果。方法:将需留置胃管的115例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留置胃管,试验组应用五官科综合治疗台(椅)留置胃管,置管前经口鼻喷入2%盐酸麻黄碱与1%地卡因药液。结果:试验组1次置管成功率、患者满意度以及呕吐、呛咳、疼痛等不适症状及鼻腔黏膜损伤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五官科综合治疗台(椅)留置胃管,可明显提高1次置管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减轻术前留置胃管给病人带来痛苦的方法,提高置胃管的一次成功率。方法将100例术前需置胃管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操作中使用液状石蜡充分润滑胃管,观察组在置管前5min先滴2滴利宁凝胶于置管侧鼻孔内,然后将剩余凝胶润滑胃管,观察两组病人置管时恶心、呛咳反应、鼻咽部黏膜损伤的发生率及插管成功情况。结果观察组留置胃管恶心、呕吐、呛咳发生率分别为6%(3/50)、6%(3/50)、4%(2/50),对照组为20%(10/50)、28%(14/50)、22%(11/50);鼻咽部黏膜损伤发生率对照组为6%(3/50),观察组为0;一次插管成功率观察组为98%,对照组为80%。两组留置胃管恶心、呕吐、呛咳发生率和一次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33~8.58,P〈0.05)。结论置胃管过程中应用利宁凝胶保证了留置成功率,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肠减压在不同方式胃切除手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行不同方式胃切除手术后进行胃肠减压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胃大部切除胃十二指肠吻合术45例,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19例,胃近端大部切除15例,全胃切除21例,分析患者行不同手术方式术后胃液引流量、肛门排气时间、留置胃管时间、术后恶心呕吐、腹胀情况。结果不同术式胃切除手术后胃肠减压引流胃液量、术后腹胀、留置胃管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的恶心呕吐程度、肛门排气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手术方式胃切除术后行胃肠减压应选择高危病例作为减压对象,并且在留置胃管的时间上要合适,以减少或避免术后不适或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状腺术后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综合征(symdrome of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SPNV)影响因素。方法对214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患者SPNV发生及影响因素情况。结果术后发生SPNV72例,发生率为33.64%;其中恶心发生率为100.00%,1度、2度、3度分别占47.22%、27.78%、25.00%;呕吐发生率为38.89%,轻度、中度、重度分别占32.14%、57.14%、10.71%;患者不同性别、吸烟史、麻醉方式与手术时间与患者术后发生SPNV具有相关性(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为女性、全麻麻醉方式、手术时间≥2 h是引起患者术后发生SPNV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SPNV发生率较高,女性、全麻麻醉方式及手术时间长是引起患者发生SPNV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多级抽样法选取2018年1—5月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20例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患者,采取自制调查表调查其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情况,依据是否早期下床活动分为早期下床活动组与未早期下床活动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经济收入、居住地、婚姻状况、术中失血量、手术类型、疾病种类、携带监护仪、绷带拆除、疼痛、负性情绪、留置尿管、肌力问题、引流管、头晕与呕吐等),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早期下床活动的影响因素。结果220例患者中,120例(54.55%)患者术后未执行早期下床活动,100例(45.45%)患者执行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类型、携带监护仪、未拆绷带、留置尿管、肌力问题、引流管、头晕与呕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类型、未拆绷带、留置尿管、肌力问题、引流管、头晕与呕吐是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执行情况不理想,急诊手术、未拆绷带、留置尿管、存在肌力问题、有引流管、发生头晕与呕吐为影响患者开展早期下床活动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临床护理人员可针对危险因素予以合理干预,以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舒适护理对消化道手术病人留置胃管时机选择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两种不同时机留置胃管病人的舒适度进行研究,以指导临床护理,推行舒适护理。[方法]对164例消化道手术病人进行术前舒适需求调查,观察不同时机留置胃管时病人血压、心率的变化以及恶心呕吐、误入气管发生率以及舒适程度的比较。[结果] 93 .9%的病人希望在全身麻醉下留置胃管;对照组病人留置胃管时、留置胃管后血压、心率有较大波动,而实验组的波动则不明显,而且两组病人的血压、心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或P <0 .0 5 )。两组病人置管一次成功率及所用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两组病人恶心呕吐、误入气管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或P <0 .0 5 )。舒适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结论]全身麻醉下留置胃管符合病人的舒适需求,并且极大地提高了消化道手术病人置管舒适度。  相似文献   

16.
化疗病人预期性恶心呕吐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淑芹  刘纯艳 《护理研究》2008,22(8):2079-2081
恶心呕吐是化疗病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预期性恶心呕吐(ANV)发生在给予化疗药物前12h,25%~50%的化疗病人由于ANV延迟或中断化疗。现从ANV的概念、影响因素、护理干预等方面对ANV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发生饮食不良反应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饮食行为问卷对连云港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1所三级乙等医院的368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并分析患者发生饮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 301例(81.8%)的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饮食,其中42例(14.0%)患者出现低血压,14例(4.7%)的患者出现呛咳,5例(1.7%)患者出现恶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透析龄长、血液透析中后2 h饮食、饮食前收缩压低是低血压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高龄、平卧位饮食是呛咳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饮食前收缩压高是恶心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血液透析过程中大部分患者存在饮食行为且易发生饮食不良反应,医护人员应加强对血液透析过程中饮食患者的关注,并指导其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的饮食行为,减少饮食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诱导期血液透析和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舒适度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方法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制定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elale,VAS)测评病人的舒适度,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影响病人舒适度的相关因素。结果诱导期血液透析和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舒适度分别为19%和32%。两种透析方法下其舒适度比较,经统计学分析,Χ^2=3.90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诱导期透析病人在生理因素的3个方面(穿刺、拔针疼痛。恶心、呕吐,体位不适)以及心理方面的不舒适感明显高于维持性透析病人;而维持性透析病人在社会需求方面比诱导期透析病人的不舒适程度高,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影响血液透析病人舒适度相关的因素.采取不同的舒适护理,可提高血液透析病人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王惠 《华西医学》2009,(8):2183-2185
目的:调查留置胃管患者在留置期间发生非计划性自行拔管的发生及相关因素,并探索护理对策。方法:调查218例留置胃管患者中非计划性自行拔管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导致非计划性自行拔管的相关因素。结果:在218例留置胃管患者中发生非计划性自行拔管62例,小于45岁患者非计划性自行拔管发生率为39.5%,大于45岁患者非计划性自行拔管发生率为21.2%,前者高于后者并有显著性意义,癌症患者非计划性自行拔管发生率为36.4%,炎症(急性胰腺炎)疾病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为29%,其他疾病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为18.6%,癌症患者和急性重症胰腺炎高于后一组患者有显著意义,舒适的改变、约束不当、健康教育不到位、巡视不及时是造成非计划性拔管的。结论:对留置胃管患者心理护理应贯穿其患病的全过程,在操作前做好健康教育,手术患者应有效的固定肢体,对留置胃管造成的不适,给予对症护理,并增加护理人员加强巡视沟通,以减少非计划性自行拔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