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探讨特非那丁对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症状,气道的反应性和肺功能的影响,随机将伴有气道反应性增高的变应性鼻炎66例分别给予特非那丁或安慰剂治疗,采用单盲随机方法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每日两次、每次口服特非那丁120mg,不仅可显著改善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症状和提高其肺功能指标,还可降低其气道对组胺的高反应性,提高气道对组胺的反应阈值。提示特非那丁具有预防变应性鼻炎发展为支气管哮喘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越来越发现变应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关系密切.有报道指出,变应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同时存在,支持同一气道、同一疾病的概念[1,2].众所周知,支气管激发试验是诊断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手段,气道高反应性是支气管哮喘的基本特征.因此,我们采用组织胺支气管激发试验对63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实施气道高反应性检测,观察变应性鼻炎是否存在气道高反应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过敏性鼻-支气管炎(ARB)是近年来根据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细化诊断所提出的新诊断名称,其本质是气道高反应性,表现为鼻黏膜和支气管黏膜的易激性.过敏性鼻-支气管炎通常是过敏性鼻炎没有经过适当治疗,其上呼吸道的变应性炎症向下呼吸道蔓延所致.与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CARAS)相比,过敏性鼻-支气管炎的下呼吸道黏膜的变应性炎症部位较浅、程度也较轻,由于仅仅诱发了支气管黏膜的表浅炎症而没有侵及支气管黏膜深层和平滑肌,没有支气管痉挛或黏膜的显著肿胀,所以仅有咳嗽等支气管黏膜刺激症状而没有哮喘症状.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哮喘与过敏性鼻炎发病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气道反应性测定在支气管哮喘与过敏性鼻炎发病关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日本CHEST公司生产的气道反应测定仪(Astograph TCK-6100H),对哮喘,鼻炎和对照组30例进行了非特异性支气管激发试验,通过呼吸阻力的变化测定气道反应性,根据剂量反应曲线计算和分析气道敏感性。结果:哮喘组气道反应性增高为93.3%(28/30),鼻炎组73.3%(22/0),对照组10%(3/30),呼吸阻力水平各组间比较,哮喘组和鼻炎组与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哮喘和鼻炎患者均存在气道高反应性,表明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刘燕燕  赵京  黄春雷  庞冲  李硕 《北京医学》2011,33(4):310-312
目的 总结存在气道高反应性的过敏性鼻炎患儿的资料,分析与过敏性鼻炎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过敏性鼻炎患儿10例,通过乙酰甲胆碱气道激发试验(Mth BPT)诊断存在气道高反应性并予以鼻炎症状分级评分;24个月后再次行乙酰甲胆碱气道激发试验.结果 10例患儿中3例PD20值复诊时较初诊时降低.其中2例未用药,鼻炎症状分...  相似文献   

6.
樊文华  叶静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0):168-168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疾病。易感者对此类炎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可逆性气道阻塞症状。有过敏体质的人接触抗原后,使平滑肌立即发生痉挛,此为速发性哮喘反应。更常见的是不少患者在接触抗原数小时乃至数10小时后方始发作哮喘,称为迟发性哮喘反应,这是气道变应性炎症的结果。气道黏膜水肿、炎性细胞浸润、腺体分泌增中、黏液纤毛清除功能障碍,加上管腔内黏液栓阻塞也是哮喘发作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高反应性鼻病也称鼻黏膜高反应性疾病是指鼻黏膜对某些刺激因子,如变应原、寒冷、饮食、气味、空气污染等反应过强,超出正常生理状态的一类疾病[1]。由于刺激因子不同和发病机制的差异,高反应性鼻病临床上可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和非变应性鼻炎(NAR)。我科在2009年3月至2011年10月用氮卓斯汀鼻喷雾剂联合桉柠蒎肠溶胶囊治疗高反应性鼻病患者35例,并与布地奈德鼻喷剂联合吉诺通治疗组37例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  相似文献   

8.
对103例过敏性鼻炎患者,87例荨麻疹患者和45例正常人进行了组织胺支气管激发试验,PD20-FEV_1≤2.2mg 表示气道高反应性(BHR),BHR 发生率在鼻炎组为37.8%,荨麻疹组为11%,对照组无一例 BHR。气道高反应性与过敏性鼻炎种类,受检者的基础 FEV_1/FVC,个人哮喘史等有相关性,而与性别,年龄,病程等无相关。认为对敏性鼻炎和荨麻疹患者中的气道高反应性者应加强医疗保护,以期预防其发展成哮喘。  相似文献   

9.
张仙居  李明华 《医学综述》1996,2(9):507-508
现代研究认为支气管哮喘患者体内存在着细胞免疫功能的缺陷,如CD8细胞(T抑制细胞),数日减少或功能减退可导致体内合成过多的IgG,从而引发气道变应性炎症,这可能是哮喘患者气道反应性增高的重要机制之一[1]。因此,如果通过纠正这种免疫缺陷是否可以防止或控制气道变应性炎症,从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呢?本研究观察了卡介苗素注射液对哮喘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气道反应性的影响,以进一步阐明卡介苗素注射液的免疫药理学机制和评价其对气道变应性炎症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所有48例哮喘患者的诊断均以中华医学会呼吸系病学会哮喘…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高反应性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潮式呼吸法测定了支气管哮喘30例,吸烟组20例,上呼吸道感染组1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20例,过敏性鼻炎24例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率。结果哮喘组与过敏性鼻炎组气道高反应性发生率高(P<0005),且其阈值低于其他三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1)。吸烟组、上感组、COPD组也有部分患者存在气道高反应性,但反应阈值高。结论为哮喘患者存在气道高反应性,但有气道高反应性不一定是哮喘。  相似文献   

11.
鲁春慧  卫杰 《中外医疗》2011,30(8):20-21
目的研究鼻局部吸入布地奈德治疗过敏性鼻炎对哮喘发作的影响。探讨患者用布地奈德治疗过敏性鼻炎对哮喘症状及肺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临床试验方法研究门诊63例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布地奈德组(30例)和对照组(33例)。所有患者均规律经口吸入哮喘常规药物,布地奈德组规律加用鼻吸布地奈德。随访12周后再次进行研究,比较患者哮喘症状以及肺功能变化。结果布地奈德组在经过鼻吸布地奈德12周后与对照组ACT记分和肺功能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在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敏性鼻炎是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鼻局部吸入布地奈德治疗伴有轻、中度哮喘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当鼻炎症状改善的同时,哮喘症状亦获得缓解,气道反应性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下气道炎症相关指标,探讨不同程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perennialallergicrhinitis,PAR)对下气道影响的程度及差异。方法入选PAR患者266例,其中轻度组(165例)、中-重度组(101例),另选健康正常组136例,均行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计数、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ofexhalednitricoxide,FeNO)检测及支气管激发试验(bronchialprovocationtest,BPT),比较三组受试者对下气道影响的程度和差异。结果①三组间FeNO及FeN0阳性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9.07±24.29vs 25.81±18.68vs 9.01±10.01,P〈0.01;66.19%vs 33.33%vs 8.82%,P〈0.01);②两组鼻炎患者痰EOs比例及痰EOS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1±9.11%vs 4.02±7.10%;40.59%vs 35.57%,P〉0.05),与正常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51±9.11%VS0.48±1.28%,4.02±7.10%VS0.48±1.28%;40.59%vs 1.47%,35.57%VS1.47%,P〈0.01);③中-重度组BPT阳性率与轻度组、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4.85%VS4.24%,14.85%vs 1.23%,P〈0.01),轻度组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4%vs 1.23%,P〉0.05)。结论①不同程度PAR患者下气道炎症存在差异;②研究证实,中一重度PAR患者呈现出更高水平的下气道异常,针对此类患者,可能暗示未来罹患哮喘(BA)的风险,耳鼻喉及呼吸科临床医师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筛前神经阻断术和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9月温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5例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根据术式的不同分为2组。其中筛前神经阻断组89例,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组36例。分别采用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量表(RQLQ)以及临床症状分级评分法统计分析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9个月生活质量、打喷嚏、鼻痒、流涕和鼻塞等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及9个月2组患者RQLQ评分、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P <0.01)。筛前神经阻断组患者鼻痒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优于翼管神经切断组(P <0.01),筛前神经阻断组患者鼻痒和打喷嚏的临床症状评分优于翼管神经切断组(P <0.05)。而翼管神经切断组患者流清涕和鼻塞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优于筛前神经组(P <0.01)。结论:筛前神经阻断术和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都可以有效治疗变应性鼻炎,但对症状的改善程度有一定差异。对于打喷嚏明显但是鼻塞不明显的患者,可以考虑单独选择筛前神经阻断术;对于流涕、鼻塞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建议采用选择性翼管神经阻断术;而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建议两种术式结合。  相似文献   

14.
杨建 《医学综述》2014,20(20):3804-3805
目的观察辅舒良、孟鲁司特联合辅舒酮治疗儿童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2月河北省阜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儿100例,采用辅舒良(丙酸氟替卡松水溶性鼻喷雾剂)喷两侧鼻孔各1次,孟鲁司特4 mg(<6岁)或5 mg(614岁),每日1次夜服,治疗4周后过敏性鼻炎症状若得到有效控制,改每日晨轮换鼻孔喷1次,联合口服孟鲁司特连续治疗3个月。同时储雾器吸入辅舒酮(丙酸氟替卡松),每次125μg(年龄<5岁或轻度哮喘)或每次250μg(年龄>5岁或中度、重度哮喘)治疗,每日2次,均连续治疗3个月。采用哮喘控制测试量表及过敏性鼻炎症状分级评分标准对患儿治疗前后哮喘控制情况和过敏性鼻炎症状进行评分,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本组患儿治疗前支气管哮喘症状评分为(18.9±3.1)分,过敏性鼻炎症状评分为(2.5±0.4)分,治疗后分别为(24.5±2.1)分和(1.0±0.3)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3个月,2例(2%)无明显效果,78例(78%)治愈,20例(20%)好转,总有效率为98%。结论辅舒良、孟鲁司特联合吸入型激素辅舒酮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及过敏性鼻炎,可有效控制患者哮喘及过敏性鼻炎症状,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过敏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和支气管哮喘(支哮)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互依存的内在关系,寻找有效提高防治的方法。方法对本院近年收治的212例支哮患者分为78例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和134例支哮患者进行归纳总结并比较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发病年龄段和不同职业的发病率。结果本组病例中过敏性鼻炎合并支哮患者占所有哮喘患者的36.8%,男女比率分别为34.4%和40.7%;发生率并不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青少年和老年人的发病率较高);学生、化工、轻工业人员和家务工等职业发病率较高;其高危因素为过敏性体质、遗传、环境因素和感染等。结论过敏性鼻炎和支哮都是气道炎症性疾病;及早治疗过敏性鼻炎和加强哮喘的教育管理可减少支哮的发作,并能防止过敏性鼻炎进一步发展为支哮;对危险因素和不适应职业患者则应作相应避免。  相似文献   

16.
熊洁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5):70-72
目的观察低剂量吸入布地奈德的基础上联用氯雷他定对支气管哮喘并变应性鼻炎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方法,50例轻中度哮喘伴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氯他定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进行3个月的治疗,观察吸入布地奈德200μg(每天两次)并联合应用开瑞坦(氯雷他定)10mg或安慰剂(每天一次)。记录哮喘者症状的评分、鼻炎发作天数、感冒次数,按需吸入B:激动剂的次数和气道反应性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每周哮喘症状记分为(4.4±0.6)分、(3.0±0.5)分,氯雷他定组为(4.5±0.7)分、(2.2±0.6)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鼻炎发作天数治疗前、后分别为(4.9±1.0)d、(4.4±1.3)d;(5.1±1.0)d、(2.9±1.4)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患者每月感冒样症状的发生次数为(1.3±0.4)次,氯雷他定组为(0.7±0.3)次,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按吸入的β2激动剂的平均次数减少(P〈0.01);治疗后气道反应改善明显(P〈0.05)。结论在低剂量吸入布地奈德的基础上联用氯雷他定可显著提高变应性鼻炎并哮喘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7月~2010年5月门诊或住院治疗的具有变应性鼻炎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3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予以布地奈德+孟鲁司特+酮替芬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内服自拟中药方(黄芪、白术、防风、山药、山茱萸、熟地、补骨脂、五味子、仙灵脾)。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在支气管哮喘症状评分、变应性鼻炎症状评分及感冒症状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观察组气道反应性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可以提高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有效控制临床症状。Bronchodilator Response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及变应性因素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分析2001年-2007年收治的162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中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和变应性症状、体征出现的比例以及鼻腔分泌物涂片嗜酸性粒细胞检查结果阳性者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中出现的百分率。结果162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中21.6%(35例)的患者合并变应性鼻炎,58.0%(94例)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变应性症状和体征,其中Ⅰ型(58例)和Ⅱ型(72例)各分期患者中合并变应性鼻炎的发生率、嗜酸性粒细胞阳性率及变应性鼻炎临床症状出现的比例随分期的加重而增高。结论变应性鼻炎及变应性因素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病变程度和病变范围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