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煤矿职业健康保障的现状入手,分析了现阶段煤矿职业病防治的主要支撑技术。其中分别从职业病危害、职业病防治意识、职业病防治教育、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个体防护用品管理几方面,对职业健康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创新推广煤矿职业病源头治理技术、不断加强煤矿职业卫生服务机构的支撑作用和推进职业卫生健康的信息化建设三方面为基础,从技术保障层面提出了健康科技发展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当前山东煤矿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勇 《山东煤炭科技》2014,(2):194-195,190
该文分析了山东省煤矿职业病现状及煤矿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议通过健全煤矿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提高对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依法开展煤矿职业卫生专项监察和重点监察,严把职业卫生"三同时"准入,从源头上消除煤矿职业病危害。  相似文献   

3.
为给某氧化锌生产企业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提供依据,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基础上,对企业生产现场进行职业病危害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氧化锌生产企业一线生产员工接触氧化锌、一氧化碳浓度和噪声强度及高温WBGT指数均未超标,符合国家现行职业卫生标准;部分岗位噪声较大,超过80 dB(A);在现场警示标识设置、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该公司属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为职业病危害严重行业,需加强职业病防治的相关工作。调查结果有利于该公司就职业病防治现状存在问题进行整改,保护职工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王迅 《现代矿业》2023,(1):225-229
为了研究金属矿山采选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针对安徽某矿业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了现场调查、采样、实验室检测,对该企业职业病防护措施、个体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进行了研究,并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检查表分析法、职业卫生检测法等方法进行分析。分析得出:该企业部分作业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超标,一些作业岗位噪声超过国家限值,今后需加强现场工程防护和个体防护,进一步完善职工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5.
对安徽某钢铁冶炼企业球团、烧结、炼铁、炼钢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职业病防护措施、个体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等进行了现场调查、采样及实验室检测,并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检查表分析法、职业卫生检测法等方法进行分析。该企业作业现场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粉尘、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锰及其无机化合物、镍及其无机化合物、噪声、高温等。部分作业岗位粉尘、噪声、高温超过国家限值;该企业未开展岗前、离岗时职业健康体检,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人数不全,未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所有职工开展职业健康体检。作业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超标,职业健康体检存在一定问题,需加强现场工程防护和个体防护,进一步完善职工体检和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虽然加强了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察工作,但煤矿的职业病危害仍然较严重,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毒物、振动等,粉尘危害造成的尘肺病最为严重,通过对煤矿职业危害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尘肺病是煤矿矿区发病最多,危害最多的职业病种,众多患者成为急需救助的弱势群体。启明星辰公益组织为切实做好尘肺病的防治工作,通过对鹤壁矿区尘肺病人、当地政府职业卫生防治机构、医院以及用人企业的走访和调查,对鹤壁矿区目前在尘肺病防治方面采取的措施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某水泥熟料生产企业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浓度及强度,同时根据定量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建议。运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法、检查表分析法、定量分级法、职业健康检查法对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全面评价。通过对原辅材料及生产工艺的分析,用人单位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石灰石粉尘、水泥粉尘、煤尘、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氨、噪声及高温。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粉尘检测点合格率为86.0%,噪声检测点合格率为77.6%,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均合格。水泥熟料生产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石灰石粉尘、煤尘、水泥粉尘)和噪声,建议加强工人的个体防护,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某矿渣微粉生产企业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强度,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建议。运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检查表分析法、职业卫生检测法、定量分级法、职业健康检查法对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一氧化碳、粉尘(按其他粉尘计)和噪声,其中皮带工巡检时接触噪声超标,其余工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均未超标。粉尘、噪声和一氧化碳是该企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建议加强工人的个体防护,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10.
以某一拟建露天石灰岩矿山为例,通过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系统地分析了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劳动者的危害程度,明确项目危害类别,并从工程防护、个体防护、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对策措施,预防职业病危害,对该类矿山预防职业病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掌握某气体公司职业卫生现状及为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提供依据,通过现场调查、询问等方法对企业进行了职业卫生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该气体公司粉尘、噪声、磷化氢、硫化氢、氯气、氯化氢、氢氧化钠的浓度均符合职业卫生标准;公司安排员工进行了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对员工进行了告知,但未对员工进行上岗前及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该气体公司不是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但公司属于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中的其他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该行业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行业,需加强职业病危害的防治工作,严防急性中毒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以近年来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统计数据为基础,深入分析了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以及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现状,得出了"白伤"重于"红伤"且呈现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分析、找出了煤矿职业健康工作存在的问题,从煤矿企业和工人的角度提出了职业病危害防治对策措施,并就监管监察工作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马鞍山市及周边地区10家水泥制造企业(粉磨站)的职业卫生现状调查,分析了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水泥制造企业(粉磨站)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找出了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关键控制点,同时比较了马鞍山市与周边地区在水泥生产企业(粉磨站)职业卫生管理上的差异性,为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提供了依据。调查表明:①10家水泥制造企业多属于中小型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水泥粉尘、石膏粉尘、石灰石粉尘、其他粉尘、煤尘、矽尘等)和噪声。②包装工岗位接触水泥总尘检测结果平均值为4.31 mg/m~3,装车工岗位接触水泥总尘检测结果平均值为8.26 mg/m~3;包装工岗位接触水泥呼尘检测结果平均值为1.78mg/m~3,装车工岗位接触水泥呼尘检测结果平均值为3.83 mg/m~3;水泥磨巡检工岗位接触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为92.1 dB(A)。可见水泥生产企业(粉磨站)职业卫生现状依旧严重,水泥粉尘关键控制点为包装、装车,噪声关键控制点为一级球磨机、二级球磨机。需从根本上加强关键控制点的职业病防护措施,使水泥粉尘的浓度及噪声的强度控制在国家卫生标准限值以下。  相似文献   

14.
《煤矿安全》2017,(4):241-244
为全面系统的评价煤矿井下系统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结合煤矿井下系统的主要特点,依据法律法规及实践经验,筛选出煤矿井下系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风险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风险因子的权重系数,并进行一致性检验;通过模糊数学理论构建井下系统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模型;采用指派法建立相应的风险分级隶属函数;最后通过构建的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模型对某矿综采工作面职业病危害风险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给出优先应采取的防护措施建议,为煤矿的职业卫生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太原南峪煤业整合改建矿井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对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该矿总平面布局、个人防护设施、应急救援、卫生辅助用室、职业卫生管理等均符合国家标准,在其生产过程中确定存在的职业病危险因素有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噪声、手传振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氨、硫化氢、锰及其化合物、微小气候、工频电场,但存在部分岗位粉尘和噪声浓度(或强度)超标。该矿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可行、有效,但部分岗位仍需加强治理。  相似文献   

16.
《煤矿安全》2017,(2):237-240
根据煤矿职业卫生现场监测结果和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为了评判煤矿井下职业病危害现状,选取生产性粉尘、NO_2、SO_2、CO、噪声和温度作为评价因子,通过建立各危害因素的隶属度函数和权重集,用模糊综合评判对贵州省煤矿井下的采煤工作面、煤巷掘进工作面、喷浆支护点、机电硐室、掘进凿岩工作面进行了职业病危害评价。结果表明贵州省煤矿井下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生产性粉尘。职业危害评价结果由好到坏的顺序为:机电硐室、掘进凿岩工作面、煤巷掘进工作面、采煤工作面、喷浆支护点。  相似文献   

17.
成连华  曹东强 《煤矿安全》2020,51(6):260-264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煤矿职业健康管理水平,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源头-致因因素-作用对象"对煤矿职业病危害管控的致因因素进行全过程分析,建立了基于能量释放的煤矿职业病危害致因模型,进而构建了煤矿职业病危害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出5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为提高计算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将AHP和DEMATEL方法结合使用,构建基于AHP-DEMATEL的评价模型并进行实例应用,以分析煤矿职业病危害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一级指标中职业健康管理的综合影响度最高,从业人员素养综合影响度最低;二级指标中粉尘防护设备和职业病危害防治制度的综合影响度较高,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下煤矿职业病危害管理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18.
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以粉尘、高温、噪声等为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井下开采机械化程度的加大,煤矿井下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强)度超标日益严重,职业病危害防治形势严峻。职业健康监护是了解并掌握煤矿职工健康状况,早期发现其健康损害征象及职业禁忌症的一项健康监控方法及过程。因此,加强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安徽等地煤矿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为研究对象,全面系统地分析煤矿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其产生的原因,同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王涛  付学好  石聪  项莹  张亚晴 《现代矿业》2019,35(9):222-223
为了识别、分析马鞍山市某石油公司加油站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员工接触和防护情况,为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护不足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通过对该公司22家加油站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得出,该公司加油站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苯及其同系物(苯、甲苯、二甲苯)、正己烷、溶剂汽油和噪声,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各加油站职工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均未超过国家规定的限值,但部分加油站职工为噪声作业,员工职业健康检查合格率为82.4%。虽然该公司油品中含有的苯及其同系物(苯、甲苯、二甲苯)、正己烷、溶剂汽油等有害因素浓度较低,但长期接触仍会对加油工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白莉  孙文浩 《陕西煤炭》2012,31(4):145-146,144
通过对陕西省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结合当前职业危害防治相关法律法规,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使我省的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取得更好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