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目录,对颈椎后路手术的命名繁多,如"椎管扩大术"、"椎管扩大成形术"、"椎管成形扩大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椎板成形术"等,同样的术式,不同的名称,很不利于学术交流、临床教学及知识的传承.因此,有必要对颈后路手术名称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塑形指骨接骨钛板和Centerpiece钛板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疗效。方法 2009-07—2013-07间应用后路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并获随访的85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40例采用塑形指骨接骨钛板固定椎板,45例采用Centerpiece钛板固定椎板。回顾性分析两种椎板固定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术后6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且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量、JOA评分改善率及颈椎曲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塑形指骨接骨钛板组住院费用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塑形指骨接骨钛板和Centerpiece钛板固定椎板均能有效维持椎管的扩大状态。微型钛板固定椎板手术操作简单,不增加手术时间及出血量;而指骨接骨钛板相对费用较低。在患者经济条件允许情况下,Centerpiece钛板是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一种较好的椎板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带线锚钉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应用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采用带线锚钉锚定侧块并应用缝线悬吊“门轴”侧.结果 本组获随访3~17个月,术后3个月JOA评分改善率、颈椎曲度、末次随访时椎板开门角度均较满意.结论 带线锚钉应用于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操作安全,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术联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可复性寰枢椎脱位合并下颈椎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6月?2017年12月,采用一期后路寰枢椎钉棒系统固定融合术联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寰枢椎脱位合并下颈椎椎管狭窄的患者21例.患者均为可复性寰枢椎脱位,下颈椎椎管狭窄原因包括多节段颈椎...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一种颈椎后路开门、微形钛板固定的椎板成形术式,评价其在颈椎椎管狭窄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7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实施颈椎后路单侧或双侧开门减压、微形钛板固定开门椎板的新术式,术后平均随访27个月。[结果]27例患者切口均达到一期愈合,术后随访半年以上症状改善优良率88%,1例症状改善不明显的患者,二期实施前路减压固定融合术后症状缓解,无1例出现继发性椎管狭窄。[结论]应用微形钛板固定的颈椎椎板成形术具有避免开门椎板再关闭,保持椎管扩大效果,同时对脊柱活动度影响小的优点,且操作简单,并发症少,适合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6.
颈椎手术并发症及其预防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颈椎手术并发症及其预防江毅1张学利1田成瑞1江汉1杨超1手术治疗颈椎病的方法,目前常用的有两种: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后路椎板切除或椎管成形术,简称前、后路手术。这些手术对颈椎病、颈间盘突出症、OPLL,颈椎管狭窄症及颈椎外伤等疾病的治疗均收到较好...  相似文献   

7.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53例临床总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2年11月~1996年8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53例。优良率924%。手术方法包括颈前、后方减压及椎板成形术。前路手术适于C3,4以下1~2个椎间病变的减压。广泛椎板切除可致鹅颈畸形及晚期脊髓损害。改良单开门棘突骨支撑植骨椎管扩大成形术及植骨的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8.
伊藤法"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伊藤法“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23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连续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及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伊藤法“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于开门侧将植骨块通过钢丝或尼龙线固定于掀起的椎板和小关节间。87例患者随访2~14年,平均5.3年。结果:术前JOA评分平均9.1分,随访时JOA评分平均14.4分,改善率平均为67.0%,其中优44例(50.6%,良26例(29.9%),可11例(12.6%),差6例(6.9%)。术后侧位X线片示椎管直径扩大1.5~7.0mm,平均4.1mm,椎管扩大率为15%~100%,平均40%,术后CT示植骨愈合良好,无再关门现象,MRI示脊髓受压解除。并发症包括轴性症状(颈部疼痛或僵硬57例次),神经根麻痹(4例次)及颈部活动受限(旋转、过伸、屈曲或侧屈受限115例次)等。结论:伊藤法“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是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连续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及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椎管扩大稳定持久,但其并发症有待于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9.
颈椎后路椎板成形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其疗效可靠,并能够明显减少椎板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目前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和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常用方法。本文分别对椎板成形术的起源和发展、适应证、疗效和并发症等进行介绍,并介绍积水潭医院设计的改良术式——SLAC手术及相关经验。我们认为,棘突纵割式椎管扩大将成为椎板成形术今后的发展方向,人工骨的应用将在椎板成形术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Z”形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赵振久,高树海,陈晓亮,邹云雯,陈伯华,王英振,季爱玉,王葵光,葛文学,田炳基颈椎椎管狭窄合并脊髓压迫症状轻者可保守治疗,严重狭窄者则需手术减压。传统的颈椎后路减压术虽有减压目的,但由于切除椎板损伤较大,又影响颈椎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颈椎外伤患者行"C3椎板切除、C7上半椎板切除、C4~6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探讨颈椎病的创新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84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颈椎外伤患者进行颈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椎管造影、CT、CTM、MRI等检查,明确诊断,确定有手术指征后,行"C3椎板切除、C7上半椎板切除、C4~6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结果本组83例获得3~24个月的随访,平均14.7个月,患者均有比较满意的功能恢复,术前平均JOA评分7.05分,术后平均9.1分,末次复查时平均JOA评分10.38分。植入人工骨位置理想,愈合满意。出现C5神经根牵拉、轴性疼痛等并发症,经处理后逐渐恢复。结论 "C3椎板切除、C7上半椎板切除、C4~6椎管扩大成形术",手术方法简便,适于掌握,手术时间短、出血少,预后好,患者恢复快,是一种术式合理并方便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加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ervical Cage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同时,颈椎后路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11例,平均随访6个月。按40分法和JOA评分对手术前后脊髓功能进行评分,并测量颈椎术前术后前柱高度及椎管宽度和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加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明显改善脊髓型颈椎病的脊髓功能。40分法平均37分,改善率83%;JOA评分16.5分,改善率91%;前柱高度平均增加1.28mm;椎管宽度平均增加2.22mm。[结论]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加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有效恢复了颈椎前柱高度、增加椎管宽度,明显改善了脊髓型颈椎病的脊髓功能。  相似文献   

13.
珊瑚人工骨在颈椎外科应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Tian W  Wang Y  Liu P  Li Q  Hu L  Yuan Q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11):827-830
目的 探讨将珊瑚人工骨(CHA)应用颈椎前路融合术和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效果。方法 随访颈椎手术中使用珊瑚人工骨的患者45例,其中前路减压椎间CHA融合钛钢板固定术27例,共融合34个颈椎节段;后路棘突纵割式椎管扩大CHA骨桥成形术18例,均为3个节段以上广泛椎管狭窄者,共融合79个颈椎节段。45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5.4个月。结果 (1)前路手术病例CHA植骨块融合率平均达85.3%;手术恢复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联合Neulen钛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7月—2016年7月,61例MCSM患者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接受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联合Neulen钛板内固定治疗。记录出血量、手术时间、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颈椎椎管矢状径、椎管扩大率、门轴侧骨愈合情况、颈椎轴性症状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112.4±22.8)min,出血量为(322.8±92.8)mL。61例患者随访(3.4±1.9)年,JOA评分由术前的(9.8±2.8)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15.2±1.9)分;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改善率为(75.3±9.7)%;末次随访时轴性症状评分为(3.2±1.5)分,优35例、良25例、可1例。颈椎椎管矢状径由术前的(8.5±1.4)mm扩大到术后的(15.1±2.3)mm,椎管扩大率为(77.6±6.8)%;所有患者门轴侧椎板均骨愈合,无内固定断裂、松动及再关门现象发生。结论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联合Neulen钛板内固定治疗MCSM,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具有即刻稳定开门椎板,有利于门轴侧椎板融合,维持椎管扩张状态,防止再关门现象发生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微型钛板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摘要】 目的:评价微型钛板内固定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近期随访结果。方法:2008年1月~2010年3月在我院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5例,手术开门减压节段均为C3~C7,其中20例患者使用微型钛板行“开门”侧固定(A组),另25例采用传统缝线悬吊“门轴”(B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及JOA(17分法)评分,在X线侧位片上测量C2与C7椎体后壁切线夹角α(颈椎曲度),在末次随访时颈椎CT片上测量椎板开门角度  相似文献   

16.
颈椎病手术治疗方法有2种:即经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于多阶段脊髓型颈椎病以往采用上述方法2次完成,对患身心及经济影响较大。为此,我科室内从2000年开展了“颈椎前路椎板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及后路半椎板减压椎管扩大术”一次性完成,并取得了良的的效果,作为该手术式相关重要的护理配合难度增加了,但经过护理人员的细致护理,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就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改良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合并颈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8月使用改良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的多节段颈椎OPLL合并颈椎不稳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比较术前及随访时的颈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颈肩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颈椎Cobb角及颈椎活动度(ROM),术后1周及随访时的椎板开门角度。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随访20~63个月,手术时间(135±48)min,术中出血量(322±82)mL。末次随访时,患者JOA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颈椎Cobb角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颈椎ROM较术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颈椎开门角度与末次随访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OPLL合并颈椎不稳能获得有效减压、提高神经功能的效果,同时能较好地维持椎板开门角度。  相似文献   

18.
正脊髓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颈椎病类型之一,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本病的经典手术之一,但部分患者在显著改善临床症状的同时,仍会出现以C5为主的颈部节段性神经根麻痹和术后椎板再关门的现象,导致上肢功能障碍及肩、背部疼痛等,影响手术疗效~([1])。本课题结合既往临床实践,探讨微型钛板固定对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C5神经根麻痹、椎板再关门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椎管径线测量在颈椎管狭窄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颈椎管狭窄术前CT下椎管径线的测量和临床应用.方法:96例颈椎管狭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1~73岁,平均53岁.术前对其CT片上测量到的各椎管径线换算成实际值,术中以此为依据做椎板开槽,完成椎管扩大成形.结果:术后CT复查椎管矢状径明显改善,椎板开门准确无误,既无偏内又无偏外,椎管减压满意.结论:颈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前精确的测量椎管径线,并以此指导椎板开槽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一种新的,改良的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方法:治疗17例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其中后纵韧带骨化4例,颈椎管狭窄5例,脊髓型颈椎病及多间隙颈椎间盘脱出7例,迟发性创伤性颈脊髓病1例,手术要点是绞链侧骨槽截面为浅弧形而非V形,掀起的椎板具有弹性能将植骨块紧密相嵌于椎板与关节突间,结果:手术优良率88.3%,结论:弹性支撑植骨式椎管扩大成形术手术效果确切,有更高安全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