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织血小板(RP)是新释放人血液循环的新生血小板,其胞浆内不含DNA仅残留mRNA和粗面内质网,测定外周血中RP的数量能反映的血小板生成能力。作者对肝病患者外周血中网织血小板进行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网织血小板(RP)是新释放入血液循环的新生血小板[1], 其胞浆内不含DNA仅残留mRNA和粗面内质网[2-3], 测定外周血中RP的数量能反映的血小板生成能力.作者对肝病患者外周血中网织血小板进行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网织血小板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织血小板 (reticulatedplatelet,RP)与网织红细胞一样都是刚从骨髓中释放出来的未成熟细胞[1] ,RP与正常血小板相比胞浆内含有少量mRNA ,体积较大 ,而且有更强的活性[2 ] 。随着血小板的成熟 ,胞浆内mRNA逐渐消失 ,体积逐渐变小。RP可以比较精确地反映骨髓血小板生成情况。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仪检测网织血小板(Reticulated Platelet,RP)在血液病诊断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方法运用双标记法,用血小板特异性抗体CD42-PE标记血小板,再用噻唑橙(Thiazole Orange,TO)染色RP内RNA,以健康人为对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液病患者在初诊、初治、缓解期的网织血小板水平.结果血液病患者初诊病人R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RP绝对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缓解病人RP%明显低于初诊病人,RP绝对值明显高于初诊病人,但与正常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RP是对血液病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和疗效观察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血小板生成素与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患者Tpo水平及其与网织血小板(RP)、血小板计数(BPC)、骨髓巨核细胞及其成熟度的关系,以及Tpo水平在治疗中的预测作用.方法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Tpo水平;噻唑橙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RP;骨髓巨核细胞双重荧光染色后,多光子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成熟度.结果22名正常对照和33例CITP患者血清Tpo水平分别为(204.05±65.70)ng/L和(345.46±222.23)ng/L(P>0.05);2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及1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Tpo水平分别为(1427.62±468.84)ng/L和(596.09±462.95)ng/L,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CITP组RP比例明显增高,AA组及AML组网织血小板绝对计数(RPC)明显降低;CITP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组的Tpo水平高于有效及对照组(P<0.05).结论CITP组Tpo水平较对照组无明显升高.Tpo水平与RPC、RP比例相结合可反映骨髓血小板生成情况,鉴别血小板减少原因.Tpo水平与巨核细胞成熟度无相关性.血清Tpo水平可作为预测CITP患者对治疗反应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网织血小板(reticulated platelets,RPs)代表由骨髓巨核细胞释放入外周血最新生成的血小板,RP百分率及其绝对值计数对于分析血小板生成动力学和血小板减少机制有重要意义。本文就RPs在临床上的测定方法及其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网织血小板(reticdated platelet,RP)是来源于巨核细胞的细胞颗粒,这种细胞颗粒不含核或DNA成分,却含有少量的RNA,并且保持了合成少量蛋白质的能力人们把这种RNA含量较高的年轻的血小板称之为网织血小板。网织血小板是骨髓新释放进入血液循环的血小板。可以相对准确地反映骨髓血小板生成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一种操作简便,结果稳定,适用于临床常规检测外周血网织血小板(RP)的流式细胞术方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KienastandSchmitz建立的检测网织血小板的方法上改良,减少了样本制备中离心洗涤步骤和离心时的转速,并与原法做相关性分析。结果改良后的方法与原法相关性好(r=0.9998)。结论改良的网织血小板检测方法简便、准确且稳定,适用于临床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检测网织血小板对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1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9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3例,急性白血病初发/复发42例,健康对照组93例,用Sysmex XE-210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网织血小板.结果:血小板骨髓生成活跃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小板骨髓生成抑制组(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网织血小板百分比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区分血小板骨髓生成活性方面,网织血小板检测明显优于平均血小板体积检测.结论:网织血小板可反映血小板减少症中血小板骨髓生成活性,对其诊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流式细胞仪计数网织血小板及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建立流式细胞仪常规检测网织血小板 (reticulatedplatelet,RP)的方法。方法 用CD6 1 PE单抗标记全血中血小板 ,再用荧光染料噻唑橙 (thiazolorange ,TO)染色RP内RNA。TO浓度选择 1/ 4稀释的Retic COUNT ,孵育时间为 30min。以健康人染色血小板为对照。结果 检测了 30例健康人RP % ,结果为 1 6 1%± 1 14% ( x± 2s)。 17例血液病患者RP %结果基本能与临床病理符合 ,符合率 94 1%。结论 流式细胞仪适合临床常规检测网织血小板。  相似文献   

11.
网织血小板测定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织血小板(reticulated platelets,RPs)代表由骨髓巨核细胞释放入外周血最新生成的血小板,RP百分率及其绝对值计数对于分析血小板生成动力学和血小板减少机制有重要意义。本文就RPs在临床上的测定方法及其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网织血小板(RP)是由骨髓巨核细胞释放入外周血的新生血小板,含有少量的核糖核酸(RNA)和粗面内质网,保留着合成少量蛋白质的能力,是血液循环中最年轻的血小板,其在外周血中水平的高低可反应骨髓对血小板的代偿能力。sysmex-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检测常规血细胞的同时,也可以检测。  相似文献   

13.
网织血小板检测在血液病诊断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仪检测网织血小板(Reticulated Platelet,RP)在血液病诊断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方法:运用双标记法。用血小板特异性抗体CD42-PE标记血小板,再用噻唑橙(Thiazole Orange,TO)染色RP内RNA,以健康人为对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液病患者在初诊、初治、缓解期的网织血小板水平。结果:血液病患者初诊病人R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RP绝对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缓解病人RP%明显低于初诊病人,RP绝对值明显高于初诊病人,但与正常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RP是对血液病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和疗效观察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栓形成与血小板更换率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有无血栓症状将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分成两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网织血小板,以健康献血者做对照。结果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伴有血栓者的网织血小板(14.6±7.3)%,比无症状病例(4.3±2.4)%和健康对照(3.2±1.4)%显著增高(P<0.05);网织血小板(RP)在无血栓病例和健康对照中无差异。血栓病例的RP绝对值比无血栓病例显著升高[(175±35)×109/L,(47±13)×109/L]。ET病例接受羟基脲加α-干扰素治疗后,RP和网织血小板的绝对值(ARP)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ET病例血栓形成与RP和ARP均显著升高有关,适当羟基脲加α-干扰素治疗能使其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网织血小板(RP)对血小板减少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用XE-50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40例ITP,35例AA及60例正常人外周血的网织血小板百分比(RP%),并计算RP绝对值。结果:ITP组RP百分比为(23.61±7.26)%,明显高于对照组(7.62±2.01)%)(P〈0.01),其RP绝对值为(8.36±4.01)×109/L,则低于对照组(21.35±7.78)×109/L(P〈0.05),ITP患者经过治疗好转后RP百分比明显降低(8.58±1.97)%,与治疗前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AA组RP百分比((4.12±1.81)%)(P〈0.05)和RP绝对值(2.63±1.22)×109/L (P〈0.01)都低于对照组。结论:血细胞分析仪检测RP简便易行,对于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疗效观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网织血小板与MPV、血小板数量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网织血小板 ( RP)与平均血小板体积 ( MPV)、血小板数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 CD42 b-PE单抗标记血小板 ,噻唑橙 ( TO)为染料 ,应用富含血小板血浆 ( PRP)法检测 RP值 ,同时用血球计数仪检测血小板数量、平均血小板体积。结果 大体积 ( MPV>1 1 .5 fl)血小板的 RP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1 ) ,小体积 ( MPV<7.8fl)血小板的 RP值与正常对照间的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PLT>3 0 0× 1 0 9/L的 RP值与正常对照间的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5 0× 1 0 9/L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探讨外周血网织血小板(RP)检测对各型血小板减少症的鉴别意义。以恶嗪为RNA荧光染料,使用Sysmes XE2100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137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与187名正常人(对照组)外周血的RP绝对值及其与总血小板数量的比值(IPF)。结果表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组)共109例,IPF为(10.28±7.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IPF(1.07±0.82)%(p0.01)。RP绝对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在ITP组中,原发性ITP(PITP)组IPF为(10.47±7.69)%,继发性ITP(SITP)组IPF为(9.45±8.69)%,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ITP与SITP组之间IPF值无显著差异(p=0.635)。骨髓增生低下组共28例,IPF为(2.37±1.13)%,较对照组增高,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2),RP绝对值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PF最佳临界值为2.45%。该点灵敏度92.7%,特异度94.1%。结论:IPF检测可作为一个鉴别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骨髓增生及血小板生成情况良好的初筛指标。  相似文献   

18.
流式细胞术检测网织红细胞的多参数分析及方法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熊见  解小红  王长本  李良琼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3):1295-1296,1298
目的观察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网织红细胞(RET)与传统方法的优势及其检测信息与临床的联系。方法以噻唑橙作为RNA的荧光染料标记RET,采用FCM测定RET和网织血小板(RP)的百分数、RNA残留荧光强度;传统RET测定以煌焦油蓝染色、显微镜计数观察。结果 FCM法与传统方法比较,其重复性和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CM的变异系数小于传统方法 .300例研究对象间各贫血组RET%和平均荧光强度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血小板减少患者其RP%和平均荧光强度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CM测定RET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准确性高、重复性好等特点,在检测RET%时能同时检测到RET的平均荧光强度和RP,平均荧光强度可反映RET和RP的成熟情况。  相似文献   

19.
流式细胞术同时检测网织红细胞与网织血小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术同时检测网织红细胞与网织血小板的可行性 ,建立网织红细胞与网织血小板在流式细胞仪检测中的正常参考值。方法 :采用荧光染料噻唑橙 (TO)标记的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人体血细胞中网织红细胞与网织血小板的表达情况。结果 :流式细胞仪图谱可明显区分红细胞与血小板两群细胞群体 ,可同时进行网织红细胞与网织血小板的分析 ,网织红细胞在人体外周血中表达的百分含量为 1 14± 0 2 3,网织血小板为 1 5 9± 0 73。提示 :利用流式细胞仪可同时进行网织红细胞与网织血小板的百分数检测 ,快速、客观、准确 ,可做为临床检验指标之一 ,广为推展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患者外周血中网织血小板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ST 段抬高心肌梗死( STEMI)27例,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25例,不稳定心绞痛(UA)31例,稳定心绞痛(SA) 33 例,健康人30例,用CD61-PE 单抗标记血小板,噻唑橙(TO)为染料,应用富含血小板血浆(PRP) 法检测网织血小板(RP)值,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PL T) 、血小板平均体积(MPV) 。结果:STEMI、NSTEMI、UA组RP值均高于SA和健康组 (P <0.05);STEMI、NSTEMI组MPV高于SA组和健康组 (P <0.05)。结论:血小板数量减少、功能亢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网织血小板和MPV检测可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治疗、预后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