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陈利坚  解兵 《中国医院》2007,11(4):90-92
根据多家大型医院的筹建或参与设计实践,从建筑布局、强电系统、弱电系统和PACS系统、接地系统、空调系统和消防系统、防护系统、悬挂系统、设备安装系统等方面,探讨其建筑布局,总结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2.
张俊姐  王今 《安徽医学》2015,36(2):222-224
目的:观察中药康复新液保留灌肠对放射性肠炎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肠炎31例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保留灌肠护理干预的治疗效果。结果31例患者应用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护理干预后临床症状一般在2周左右得到明显缓解,提高了患者放疗的依从性,提高放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护理干预能明显减轻放射性肠炎副反应。  相似文献   

3.
微创植入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肿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8家医院对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各种肿瘤的疗效,探索其治疗肿瘤的可行性。方法采用CT、B超定位经皮穿刺、窥镜植入、术中种植放射性粒子等方法,对1013例肿瘤的1336个病灶共植入125I28914粒、103Pd457粒,并对407例肿瘤患者同时进行组织间化疗。结果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各种肿瘤后,局部控制率为97.60%,联合组织间化疗组的局部控制率为99.10%,病人1年生存率为90.50%,2年生存率为82.50%,并发症小于6%。结论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各种肿瘤效果明显,为一种新的微创治疗肿瘤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正> 淋巴细胞对辐射敏感性已为放射生物学工作者所熟知。早在1964年Rugh曾试图以外周血淋巴细胞卫星核(微核)的出现率,作为辐射损伤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Matter与Schmid认为染色体畸变在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点的断片,在细胞浆中表现一个或多个园形小体,与主核一致,形成“微核”,Heddle高度评价并推荐这一方法,认为可以测定染色体损伤。这种检查方法称“微核检查”(Micronucleus Test)。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晚期肺癌的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肺癌患者186例,分析患者的疗效及生存率。结果 所有入组病例均临床随访36个月,失访5例,随访率97.31%。平均生存期16.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8.0个月(8~23个月)。影像学随访至12个月,完全缓解(complete relief, CR)35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lief, PR)78例,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 SD)32例,疾病进展(progress disease, PD)23例,死亡18例。疾病控制(CR+PR+SD)145例,12个月总体控制率77.96%,术后6例死于呼吸衰竭,12例死于全身转移、恶液质,术后最长存活时间23个月。3例粒子移位脱落至纵隔,3例出现少量气胸,经保守治疗自行吸收。5例咯血痰,经补液止血治疗后治愈。无胸腔积液、肺部感染或针道种植转移等并发症。结论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在改善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提高了患者远期生存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不同方法治疗Graves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大东 《中外医疗》2010,29(7):14-15
目的探讨抗甲状腺药物(ATD)、放射性碘(RAI)及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对格雷夫斯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4月至2009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格雷夫斯病患者8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药物组、化疗组和手术治疗组,每组28例。药物组患者采用口服他巴唑治疗,化疗组患者采用放射性碘(RAI)治疗,手术组患者则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结果与化疗组和手术组相比,药物组的治愈率明显提高,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的总有效均较高,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与3组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血清T3、T4、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TSH水平呈不同程度升高,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甲状腺药物(ATD)、放射性碘(RAI)及甲状腺次全切除术3种治疗方法对Graves病的治疗过程中,其疗效确切,效果显著,是Graves病患者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中植入^125Ⅰ放射性粒子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及适应证,并初步评价其疗效。方法对我科2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治疗计划系统(TPS)指导下,常规手术切除肺部肿瘤后(3例肿瘤无法切除),术中直视下将^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到肿瘤残留部分、手术无法切除的转移灶、淋巴结或者癌细胞易播散部位,观察并初步评价其疗效。结果全组手术均成功,无围术期死亡。术中植入^125Ⅰ放射性粒子10~57粒,共543粒,平均(25.9±11.7)粒。平均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52.6±47.2)min和(8.4±3.5)d,与常规肺叶手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明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16个月,3例肿瘤无法切除患者中2例死亡,1例肿瘤明显缩小,其余18例生存患者局部未见肿瘤复发,亦未发现远处转移。肿瘤局部控制率达90.5%(19/21)。结论术中植入^125Ⅰ放射性粒子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有效地改善肿瘤局部控制率,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罗维 《中国医药导报》2011,8(36):119-121
目的:探讨放射性肠炎的临床治疗策略及营养支持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肠炎的疗效。方法:对本院收治的58例放射性肠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30例与对照组28例,两组均给予补中益气汤保留灌肠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肠外肠内营养支持及早期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治疗放射性肠炎的综合疗效、营养状况、腹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9、P〈0.05);两组治疗后腹痛评分减低,生活质量评分升高,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2个月均基本恢复正常饮食,两组体重及肠黏膜厚度无显著差异,但研究组血浆白蛋白、总蛋白及绒毛高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营养支持联合保留灌肠可有效缓解放射性肠炎患者腹痛症状,改善肠炎症状及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适合放射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健康教育方式。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本科收治的120例鼻咽癌放射治疗并发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方法,对照组给予传统教育方法。从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患者入院和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方面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放射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提高了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同时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改良伪彩色实时处理方法,对法乐氏四联症造影图像进行处理,以其处理前后图像质量的改变,评价改良伪彩色实时处理系统对心血管造影图像的处理价值。材料与方法:采用改良伪彩色实时处理系统,对86例法乐氏四联症造影资料进行处理分析,由3位高年资医师以图像质量分级方法评价处理前后的图像质量。结果:86例影像资料经处理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提高率达916%(P<001)。结论:改良伪彩色实时处理系统能提高心血管造影图像质量及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CT引导下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应用于胰腺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0例胰腺癌患者,采用CT引导下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对比手术前后患者KPS积分、疼痛缓解情况及肿瘤治疗结果。结果术后患者在营养、精神状态、睡眠时间等方面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术后患者顽固性疼痛症状缓解明显,平均术后2~5d疼痛开始缓解。术前重度疼痛患者有29例,术后重度疼痛患者只有11例,与术前相比明显减少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植入125I粒子后3个月进行CT复查:完全缓解有11例,部分缓解有26例,无变化有15例,进展有8例。总有效率为61.66%,其中有7例患者因病情恶化死亡,4例患者因病灶全身多处转移死亡。结论CT引导下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胰腺癌是安全可靠、有效、可重复的,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对7例泪囊肿瘤临床资料的分析,发现本病多见于中青年患者,其中恶性肿瘤5例,良性肿瘤2例;原发于泪囊4例,继发于邻近组织3例。临床上以内眦部包块、溢泪及泪点有血性分泌物溢出为本病主要特征。5例泪囊恶性肿瘤4例出现血性分泌物。结果表明:本病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手术切除,术后酌情辅以放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胸腺蛋白口服液联合冰敷治疗鼻咽癌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份收治的60例经胸腺蛋白口服液联合冰敷治疗的鼻咽癌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包括环境干预、心理干预、口腔护理、生活干预以及出院指导。比较和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后,发现观察组30例患者的口腔黏膜反应均得到有效控制,与对照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恢复时间方面,观察组为(24.0±3.6)d,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2.3±4.7)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胸腺蛋白口服液联合冰敷治疗的鼻咽癌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患者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口腔黏膜反应,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PET/CT定位指导下的调强适形放疗(IMRT)同步化疗和常规放疗同步化疗的近期疗效和放疗不良反应。方法:对我院放疗中心收治的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PET/CT定位指导下IMRT同步化疗组(实验组)30例,常规放疗同步化疗组(对照组)38例,放疗总剂量达到60 Gy,共6周。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83,P〈0.05)。实验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76.6%、53.3%,对照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65.8%、44.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性皮肤反应、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验组近期疗效和减少放疗不良反应的发生有明显的优势,而其对生存率的影响,将需待更长时间的随访结果加以明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放射性心包炎的 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 33例胸部螺旋 CT扫描而诊断为放射性心包炎者 ,进行心包厚度的测量进行分析 ,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 :放射性心包炎多由于心脏附近的病变对其进行放射治疗而累及心脏 ,以心包最为明显直观 ,引起心包积液 ,心包增厚或缩窄 ,下腔静脉扩张 ,同时发现放射性心包炎与文献报道的结核性心包炎的大体病理改变不同 ,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逐个详细分析。结论 :CT对放射性心包炎能早期准确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6.
宁鹏  江帆  张毅 《中外医疗》2016,(1):136-137
目的 对利咽解毒方防治头颈部恶性肿瘤急性放射性口腔粘膜反应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4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根治性放疗,对照组42例患者采用常规西药含漱,观察者42例患者口服利咽解毒方,对比两组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口腔黏膜反应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放射剂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口腔黏膜反应愈合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的口腔黏膜反应愈合有效率为42.86%,观察组的愈合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在根治性放疗治疗过程中采用利咽解毒方进行治疗,可有效降低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发生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刘佳  崔珍 《中华全科医学》2019,17(11):1893-1897
放射性肺损伤(radiation-induced lung toxicity,RILT)是肺癌、食管癌等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引起的常见且较为严重的副反应,包括早期的急性放射性肺炎和晚期的放射性肺纤维化。由于肺对放射线较为敏感,当其接受一定的放疗剂量时就可能发生放射性损伤。目前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且缺乏有效的预测指标和治疗措施,不仅限制了肿瘤的放疗剂量,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后续治疗及生活质量,成为提高胸部肿瘤放疗疗效的瓶颈。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放射性肺损伤不仅与肺的受照剂量和体积密切相关,也与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及信号传导有关,如炎症细胞浸润、炎性细胞因子失衡、氧化损伤等均参与了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病过程。此外,患者的体能状况也与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有关。因此,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通过抗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等应用来对症处理肺的放射性炎症,总体效果欠佳,更缺少对放射性肺纤维化确切有效的防治办法,因此放射性肺损伤的机制及临床防治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放射性肺损伤的研究已成为热点,人们对放射性肺损伤发生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在临床防治方面的研究也有了一定的突破,如应用细胞因子抑制剂、基因治疗、中西医药物、干细胞移植等。本文就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机制、临床相关影响因素及临床防治研究进展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放射性甲状腺癌合并慢性放射性甲状腺炎的病理特点、诊断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汉中市中心医院肿瘤外科2011年6月~2013年7月收治的3例放射性甲状腺癌合并慢性放射性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国家制定的放射性甲状腺癌与慢性放射性甲状腺炎的诊断标准,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3例患者术后病理类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根据最新诊断标准,2例诊断为放射性甲状腺癌合并慢性放射性甲状腺炎,1例仅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慢性放射性甲状腺炎,不能诊断为放射性甲状腺癌。结论放射性甲状腺癌的绝大多数病理类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慢性放射性甲状腺炎是一种病理类型;从事放射介入工作时间3年8个月,甚至更短时间,就能发生放射性甲状腺癌;慢性放射性甲状腺炎可以转变为放射性甲状腺癌。  相似文献   

19.
放疗病人的皮肤保护及放射性皮炎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对接受放射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在开始放射治疗前进行有关照射野皮肤的保护及护理常识宣教,对预防和减轻放射性皮炎的作用。方法对126例接受放疗的头颈部肿瘤病人在放疗前进行照射野内皮肤保护及放射性皮炎的防治知识宣教;在放射治疗期间对患者的放射性皮炎进行密切的观察和治疗。结果经过放疗前健康教育,明显增加了患者对放疗相关健康常识和放射性皮炎防治知识的认知,降低了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结论对患者进行放疗前皮肤保护及放射性皮炎防治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放疗顺利完成,能够降低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0.
放射治疗是鼻咽癌治疗的首选,但放射线照射是一种非选择性照射,放射线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组织、器官造成损伤,甚至引起放射性分泌性中耳炎(SOM)。目前临床上治疗SOM的方法很多,但应用龙胆泻肝丸干预防治SOM的经验较少。本文就放射性SOM的病因病机及龙胆泻肝丸的解方、单味方剂药理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