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舒血宁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敏杰  张宇敬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1):1673-1673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因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是仅次于Alzheimer病(AD)的第二位常见的痴呆。VD是目前老年期痴呆中可预防和有希望治疗的痴呆之一,因此,探索一种有效治疗VD的方法十分必要。我科自2003年6月-2006年6月对收治的54例VD患者采用银杏叶制剂-舒血宁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影响血管性痴呆(VD)发生的有关因素。方法 对121例经头颅CT确诊的脑血管病人进行血管性痴呆(VD)有关因素分析。其中脑梗死87例,脑出血32例,混和性中风2例。经痴呆量表检查诊断为VD者31例(25.61%)。结果 VD随年龄增长而增加。VD发生在脑梗死和脑出血中,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脑血管疾病患病次数与VD呈正相关(P<0.01)。结论 预防血管性痴呆最重要的是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3.
血管性痴呆中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一组由脑血管疾病造成缺血性和出血性脑损害,进而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综合征。VD是一种严重困扰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被认为是导致痴呆的第2位原因。但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痴呆,血管性痴呆预后较好,治疗前景广阔,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因此,对VD的治疗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世界卫生组织已将VD列入21世纪的重点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及维生素B12(VitB12)与老年血管性痴呆(VD)的相关性。方法检测96例VD患者、152例脑梗死非痴呆患者及80例健康对照者Hcy、FA、VitB12水平并分析其变化;按MMSE评分标准评估VD患者的认知功能,按痴呆程度将其分为重度、中度及轻度三组,并检测各组血清Hey浓度,分析Hcy水平与痴呆程度的关系。结果VD组及脑梗死非痴呆组血清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3.26、3.14,均P〈0.01),其中以VD组最高;VD组及脑梗死非痴呆组血清FA及VitBl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3.16、2.98、3.21、2.91,均P〈0.01),其中以VD组最低。VD患者血清Hcy水平随痴呆程度的加重而升高,Hcy浓度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0.69,P〈0.05)。结论高Hcy血症与VD具有相关性,高Hcy血症可能是导致VD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FA及VitB,2缺乏可引起Hcy的增高,FA及VitBl2缺乏可能是导致VD发生的间接因素。  相似文献   

5.
老年期痴呆是指发生在老年期较严重的、持续的认知功能障碍,主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VD)、混合型痴呆和其他类型痴呆。VD患者多伴有高血压和糖尿病,一般进展缓慢,常因卒中发作,导致急性加剧,多呈阶梯式发展,常可伴有局限性神经系统体征。VD有多种形态学改变,最常见类型是多发性梗死型痴呆,其脑组织内有缺血和梗死的双重改变,神经细胞缺失和染色体溶解。VD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充分认识脑白质疏松(LA)与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性,以血管性痴呆(VD)患者为切人点,对140例LA患者及138例对照组进行一系列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以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对140例脑白质疏松(LA)患者及138例(非LA)对照进行年龄、性别、血脂、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吸烟、饮酒等一系列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进行神经认知检验,分析其中患有血管性痴呆(VD)的概率并比较分析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结果LA组中有93位患有不同程度的VD,而对照组有5例患有VD。经Logistic回归分析,LA和VD合并发生的危险因素是年龄、血脂中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脑卒中史、高血压史、脑血管硬化。结论年龄、血脂、脑卒中史、高血压史和脑血管硬化是诱导LA和VD并发的危险因素。随着VD程度的加深,与LA的相关性越来越显著。同时,LA等级越高的患有VD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7.
血管性痴呆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祖国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老年性痴呆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仅次于Alzheimer病(AD),是指由脑血管因素所导致的脑实质损害引起的具有以下至少三项精神活动受损,语言、记忆、视空间技能、情感、人格和其他认知功能(如计算力、抽象判断力)的痴呆综合征。目前,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发展,V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社会较为关注的问题。随着祖国医学对VD研究的逐步深入,对本病的认识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在治疗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相似文献   

8.
老年期痴呆是一组由各种原因所造成的脑器质性疾病,具有不同程度的痴呆表现和明显的生活自理能力减退。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和尸解报道,老年期痴呆的常见原因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约占痴呆病例的50%,其确切病因未明;其次是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约占20%,病因与血管性病变有关;AD和VD两种病变共存的混合性痴呆(MD),约占20%;其他原因所致的痴呆占10%左右,包括其他变性脑病、颅内感染、脑外伤、脑肿瘤、癫痫、中毒、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营养缺乏等。部分痴呆病例,如能早期找到病因和及时治疗,有可能获得不同程度的缓解。  相似文献   

9.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以出血、缺血、卒中或缺血缺氧性脑血管疾病等基础上,引起脑组织结构和功能受损,产生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临床综合征。VD是指由各种血管病变引起的老年痴呆,其分类包括缺血性痴呆,失血性痴呆,皮质血管性痴呆,皮质下血管性痴呆等。VD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在早期的临床症状,局部的神经系统症状,以及痴呆症状。目前VD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及预防。  相似文献   

10.
陈伟  齐红艳  刘磊  徐兵 《安徽医药》2010,14(10):1214-1215
目的观察地黄引子加减治疗对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血管性痴呆(VD)患者7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地黄引子加减治疗并观察MMSE,ADL,中医证候积分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1%,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黄引子加减治疗血管性痴呆(VD)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老年痴呆包括阿尔茨海默型痴呆(alzheimer disease,AD)、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混合型痴呆和其他痴呆,其中AD和VD是两种最主要的类型,占90%以上。AD发生于老年前期,以进行性痴呆、认知障碍为主要症状,其特征性临床表现为严重的学习记忆功能下降、分析判断能力衰退、情绪改变、行为失常、甚至意识模糊。VD是老年期由于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及缺血-低氧性脑损伤所致,并以智能受损为特征的一种复合性障碍。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济南铁路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痴呆的流行病学调查,进一步探讨老年期痴呆的患病率及Alzheimer病(AD)的有关危险因素,方法:用简易精神量表(MMSE)进行初选,根据DSM-IV-R(1994)痴呆标准,NINCDS-ADRDA的AD临床诊断标准及NINCDS-AIREN血管性痴呆(VD)的诊断标准和Hachinski(HIS)缺血指数量表,头颅CT,MRI和实验室基因学检查,综合诊断痴呆并进一步区分AD和VD,结果:老年期痴呆总患病率为4.17%,AD和VD的患病率分别为2.83%和1.34%,其中AD占67.8%,结论:高龄,化程度低是AD的易患因素,高糖饮食可能为AD的诱因之一,少量吸烟可能会降低AD的患病率,脑电图,FT3,头颅CT,MRI有助于诊断和分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银丹心脑通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观察其海马组织NPY表达变化。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Sham)、血管性痴呆组(VD)、银丹心脑通治疗组(YDXNT+VD)。采用4血管闭塞(4-VO)法复制VD模型,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改变,免疫组化检测海马NPY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VD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各项指标比较P〈0.01);脑海马NPY表达明显降低;与VD组比较,YDXNT+VD组学习成绩和记忆成绩均有明显提高(P〈0.05或P〈0.01),脑海马NPY活性明显升高(P〈0.01)。结论银丹心脑通可增加海马组织NPY表达,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与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探讨MRI在鉴别诊断痴呆中作用。方法选取2011~2013年住院治疗的痴呆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AD 41例,VD 4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MRI检查发现海马萎缩、脑萎缩、脑室改变、脑梗死、脑出血、脱髓鞘改变及无异常的发生比例。结果 AD组患者海马体积显著小于VD组,脑萎缩以颞、顶叶明显;VD可分为多发性脑梗死痴呆(MID)和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D),分别表现为双侧半卵圆中心、双侧基底节及脑室旁白质对称或不对称的片状脑白质病变,脑萎缩呈全脑萎缩或局限性脑萎缩。结论根据AD和VD不同的颅脑MRI影像学特点,结合临床病理资料有助于对2种痴呆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脑力苏胶囊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小鼠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以探讨脑力苏胶囊治疗VD的部分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小鼠动物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给药后VD小鼠脑组织内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含量变化。结果:给药15 d后,VD小鼠脑内神经生长因子(NGF)较模型对照组显著增高。结论:脑力苏胶囊可增加VD大鼠脑内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含量,可能与改善VD小鼠的认知功能障碍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6.
血管性痴呆(VD)是老年性痴呆的主要类型之一。本研究观察生物中药复方制剂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瑙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与血管性痴呆(VD)血脂水平及血管性疾病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搜集25例AD患者(AD组),30例VD患者(VD组),另选取无痴呆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CG组),比较3组血脂水平及血管性疾病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 AD组和VD组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均高于CG组(P〈0.05或〈0.01);AD组和VD组载脂蛋白A1低于CG组(P〈0.05或〈0.01),VD组α-脂蛋白高于AD组和CG组(P〈0.05或〈0.01),VD组高血压、糖尿病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危险因素高于CG组(P〈0.05或〈0.01)。结论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α-脂蛋白增高,载脂蛋白A1降低可能与痴呆的发病有关,依据患者血管性疾病危险因素对临床医生更有效地诊断和鉴别诊断AD与VD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8.
痴呆分为老年痴呆(SDAD)、其他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痴呆、血管性痴呆(VD)、混合性痴呆、病毒感染后痴呆、正常颅压脑积水所致痴呆、其他脑部器质性疾病所致痴呆、全身性疾病所致痴呆。阿尔采默病(AD)亦称早老性痴呆症,是由德国伐利亚州精神医生和神经解剖学家Alois于1907年发现的。老年性痴呆(senile dementia)是一种以临床和病理为特征的进行性退行性神经病。  相似文献   

19.
灯盏花素对大鼠血管性痴呆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扬 《天津医药》2007,35(2):92-92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与老龄相关的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和不同类型的痴呆也逐年增加,其中血管性痴呆(VD)是老龄相关痴呆中第二常见疾病。VD是一种由于血供不足引起的不同大脑区域损伤所致的渐进性认知障碍。根据临床观察,VD患者通常伴有脑缺血和认知障碍,VD的症状可能与自由基增多引起的大脑皮质和海马的损伤相关。灯盏花素是一种传统中药,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有临床证据证实灯盏花素可以降低缺血引起的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和减少大脑梗死面积。  相似文献   

20.
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晓艳  戴秀珍  彭艳 《淮海医药》2009,27(4):323-324
血管性痴呆(VD)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缺血或/及出血性以及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致脑组织损伤所引起的痴呆综合征,它主要包括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重要部位的单梗性痴呆,小血管性疾病引起的痴呆,低灌注引起的痴呆及出血性脑血管性痴呆。我科2007年6月~2008年6月采用自拟方中药治疗VD30例,并与西药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