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单股正链RNA病毒,其核衣壳外包绕有脂质的囊膜,囊膜上有刺突,直径36~62 nm。HCV目前共被分为6种基因型和超过80种基因亚型[1],我国以1b及2a亚型为主[2]。人类是HCV的唯一自然宿主。1流行病学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5年全球有7100万人感染HCV,占全球人口的1%,并且全球每年预计新发HCV感染患者175万[3]。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HCV F(frameshift)蛋白是否能自组装为病毒样颗粒以及F蛋白是否存在于HCV患者肝组织中.方法 将0.5~1 g/L大肠埃希菌重组表达的F蛋白与0.006 g/L tRNA混合,于100 μl组装缓冲液中进行反应,取组装产物进行1:10稀释,2%醋酸铀复染后电镜观察是否形成病毒样颗粒.HCV感染者肝组织中F蛋白的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 1 g/L F蛋白与tRNA混合(167:1)后,可形成直径35 nm的病毒样颗粒.在20例HCV感染者的肝穿刺组织标本中,有2例患者的肝细胞胞浆中可检测到F蛋白.结论 F蛋白在体外可以形成病毒样颗粒,在部分HCV感染者的肝组织中存在F蛋白,F蛋白在HCV的生活周期中可能有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CNP2在线粒体上的定位以及磷酸酯酶活性是否参与抑制HIV-1病毒颗粒组装。 方法采用RT-PCR扩增野生型CNP2编码区,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5,构建融合蛋白Flag-CNP2的表达质粒pcDNA5-Flag-CNP2。应用融合PCR诱导突变法构建CNP1及CNP2突变表达载体。CNP表达载体分别与HIV-1假病毒包装质粒pLP1、pLP2、pLP/VSVG、pLenti6-EGFP共同瞬时转染293T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检测上清病毒滴度,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Gag蛋白p55、p24以及细胞培养上清中p24的表达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NP2、CNP1、CNP2-S9/22A可以显著抑制细胞中病毒的释放,培养上清中病毒滴度显著降低(滴度分别为5.66、4.20、5.75、6.63 Log10IU/ml,NC组为7.65 Log10 IU/ml;t = 58.23、17.24、12.77、6.131,P = 0.0035、0.0066、0.0004、0.0039)。CNP1抑制HIV-1病毒颗粒组装作用更强,Western blot检测培养上清中病毒蛋白完全p24消失。磷酸酯酶结构域(2HM)突变后CNP2抑制HIV-1病毒颗粒组装的作用显著降低。 结论CNP2抑制HIV-1病毒颗粒组装需要磷酸酯酶结构域(2HM)的参与,CNP2的线粒体定位信号可能会影响其抑制HIV病毒颗粒组装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英才  姜楠 《器官移植》2011,2(1):50-54
欧美国家的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人数已超过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感染人数,HCV感染已成为终末期肝病患者进行肝移植最主要的病因。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呈全球性流行,我国的HCV感染率也相当高,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5.
肝细胞癌(HCC)在世界范围内是一种常见肿瘤,各种研究显示HCC高发生率的主要原因是病毒性肝炎演变成肝硬变及HCC,乙型肝炎病毒(HBV)在HCC病因学中的重要作用已经肯定,而在西方国家仅25%-50%的HCC患者呈现HBSAg阳性。1989年Choo等[1]首先用分子克隆方法分离出了丙型肝炎病毒(HCV),随着血清检测HCV抗体、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CV基因方法在各实验室的逐渐开展,慢性HCV感染与各种慢性肝病,特别是与原发性HCC的关系日益引起人们关注。1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含有类脂质、有包膜的单股正链RNA病…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流行的高发区[1],HBV感染可引起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glomerulo nephritis,HBV-GN)[2,3]。目前国内外学者认为[4],HBV感染与多种病理类型肾炎相关,如膜性肾病(HBVMN)、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HBV-MPGN)、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HBV-MsPGN)、IgA肾病(HBV-IgA)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 active anfi-retroviral therapy,HAART) 的广泛应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 /丙型肝炎病毒(hepattis Cvirus,HCV)感染者的预后得到了显著改善,然而随着患者寿命的延长,其合并的HCV感染对患者的病死率有很大影响。终末期HCV相关性肝病是HIV感染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嗜肝双链环状DNA病毒,完整的乙肝病毒颗粒为直径约42 nm的球形,由包膜和核心颗粒组成。包膜含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糖蛋白和膜脂质,核心颗粒内含双链环状HBV DNA、HBV DNA聚合酶和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epatitis B core antigen,HBcAg)。完整形态的HBV对肝细胞具有强力的感染性,又称Dane颗粒。  相似文献   

9.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经血液传播的急、慢性肝炎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目前全球约有1.7亿HCV感染者,每年新增感染者逾300万[1].  相似文献   

10.
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及内固定治疗低度腰椎滑脱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阐述、探讨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及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低度腰椎滑脱的疗效及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5年9月收治的53例行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及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低度腰椎滑脱患者。分析手术前后的Boxall滑脱率、滑脱角及椎间高度的变化。分析临床疗效及融合率、手术方式、并发症之关系,阐述临床治疗新体会。[结果]5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6个月(9~21个月),49例(92,5%)病人获得椎体间骨性融合。术前与术后的Boxall指数、滑脱角及椎间高度均有显著差异(P〈0.01)。并发症:1例患者发生融合器后移;1例患者发生椎间隙低毒性感染;2例患者发生神经根牵拉伤;1例发生融合器下沉。[结论]腰椎滑脱通过腰椎后路一次完成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及椎弓根内固定,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与围手术期密切相关,手术过程因人而异,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操作技巧、协调性关系尤为密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应用零切迹融合系统与传统钛板融合系统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 分析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于2015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显微镜辅助下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治疗的单节段颈椎病患者,将应用Zero-p融合系统的患者列为研究组,将应用传统钛板融合系统的患者列为对照组。分别收集两组患者基本信息、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出血量、术前和术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改良日本骨科学会(mJOA)评分、颈椎曲度、术后并发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比较研究组患者年龄[(53.1±9.2)岁]和手术出血量[(49.5±16.3)ml]与对照组患者年龄[(52.8±12.1)岁]、手术出血量[(49.0±13.6)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患者男女比例分别为66.7%、33.3%,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分别为55%、4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62.4±6.6)min]少于对照组[(75.5±8.7)min](P<0.05)。尽管在术前、术后随访期的VAS评分、mJOA评分、C...  相似文献   

12.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Epidermodysplasiaverruciformis,EV)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皮肤疾患[1-2]。目前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环境因素及某些特定亚型的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等与EV的发病有关,EV患者对特定亚型的HPV易感性明显增高,全身泛发扁平疣样和/或花斑癣样损害,日光暴露部位的皮损发生皮肤癌的危险性显著增高,其中大多数为鳞状细胞癌[3-6]。  相似文献   

13.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呈全球分布,全世界HCV感染率为3.0%(0.1%~10%)[1].我国约有3 800万HCV感染者,感染率约为3.2%[2].HCV感染后病情隐匿,50%~80%会转变成慢性肝炎,如未经合理治疗,其中10%~30%的患者在10~20年后会发展成肝硬化,1%~3%会发展成原发性肝癌[3-4],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HCV感染者血清中是否存在交叉反应性中和抗体.方法 以分泌表达HCV包膜E2蛋白真核表达质粒转染的293T 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HCV E2蛋白作为检测抗原,建立检测HCV E2抗体的ELISA方法,检测48份HCV抗体阳性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然后用免疫荧光分析血清与HCV全长包膜蛋白表达质粒转染的293T细胞的结合反应,再用5株HCV假病毒为模型分析阴性血清的病毒中和活性.结果 48份抗-HCV阳性血清中,E2抗体阳性血清达36份,阳性率75%.免疫荧光分析的结果与ELISA检测一致.HCV E2抗体阳性血清对5株HCV假病毒的感染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中和作用,中和活性与E2抗体水平相一致.结论 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存在交叉中和抗体,提示开发能诱导广泛交叉中和抗体的丙型肝炎疫苗或许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侵人性诊断或治疗操作可成为丙型病毒性肝炎(HCV)的传播途径之一。在对消化科病人检查过程中,内镜活检是引发HCV感染的一个危险因素。法国一家诊所1例已知的HCV患者在结肠镜检查期间将HCV传播给了其它2例病人。被传播的2例病人是一对夫妇.男性55岁(例1),女性54例(例2),于1995年10月就诊。2人在1995年7月就发现了肝炎样症状.如恶心、腹痛和结膜黄染。查血清转氨酶与HCV抗体均阳性。2人曾定期献血20年。1995年1月最近一次献血时查肝酶与HCV血清学试验均阴性。2人无静脉内药物使用证据,但均有结肠癌家族史,遂于1995年3月1…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经前路减压融合结合前路或后路固定治疗严重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在不同条件下其适应证的选择。[方法]采用爆裂性骨折的Den is分类,对28例严重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实施经前路减压融合结合前路或后路固定进行治疗。28例患者中单一节段椎体骨折为25例,2个相邻段椎体骨折为2例,隔1个椎体发生2个节段椎体骨折为1例,椎体的破坏程度采用M cCorm ack的LSC评分。[结果]26例获得随访,病人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VAS评分改善),椎体高度和形态得到明显恢复(Cobb′s角平均改善14.5°)。经术后平均21.5个月随访,疼痛均消失,椎体间支撑植骨愈合好,无Cobb′s角加大,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结论]经前路减压融合结合前路或后路固定术能即时增加脊柱前柱的抗压稳定性,减压充分,在椎体间支撑植骨的同时结合各种内固定,使患者早期活动,是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椎弓根系统复位珊瑚人工骨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椎弓根系统复位固定和珊瑚人工骨椎间融合的方法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22例腰椎滑脱(Ⅰ度11例,Ⅱ度9例,Ⅲ度2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人,平均年龄48.5岁,均行手术治疗,用Steffee钢板和RF-Ⅱ型椎弓根系统复位固定,珊瑚人工骨椎间融合加外侧后方植骨融合。[结果]随访12-54个月(平均23.6个月),优15例,良5例,中2例,优良率为90%,所有患者滑脱椎体得到融合。[结论]采用椎弓根复位固定系统和珊瑚人工骨椎间融合的方法治疗腰椎滑脱,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促进脊柱融合的局部基因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柱病变常通过内固定及自体髂骨骨移植方法进行椎体间融合。自体松质骨移植被认为是脊柱融合的金标准 ,但也存在明显缺点[1] ,如骨量不足、塑形困难、供骨区病损、手术时间延长、新生骨生长缓慢、病人要长期忍受慢性疼痛及功能受限。据估计 ,单椎体间自体髂骨骨移植脊柱融合的病人中约 35 %不愈合。即便辅以内固定 ,仍有 10 %~ 15 %的脊柱融合病人发生假关节[2 ] 。因此 ,寻找新的促进脊柱融合的方法是目前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局部单纯用细胞因子诱导成骨难以维持有效浓度[3 ] 。本文将回顾局部基因治疗促进诱导成骨脊柱融合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正>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是目前最广泛的性传播病毒之一,部分亚型具有较强致癌性,其感染是导致人类多个部位疾病的主要原因,如宫颈、阴道、阴茎、直肠及口腔等部位的肿瘤[1-2]。而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a,CA)是HPV感染后最常见疾病类型,传染性强,复发率高,发病率逐年上升,已跃居我国性传播疾病第二位[3]。根据HPV致病力大小可将其分为低危型和  相似文献   

20.
婴幼儿体外循环期间血小板反应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小板灭活是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心肺转流(CPB)手术中和手术后出血的重要因素[1]。有报道认为在CPB中成人和儿童患者的循环血细胞有功能和结构改变[2],血小板被激活,释放颗粒和新抗原如 CD62和 CD63对血小板细胞膜的表达,另外,血小板膜糖蛋白Ib的表达减少。婴幼儿CPB时循环血量相对较少,因此,血小板活性和膜受体的灭活相对较多。为了探讨CPB对婴幼儿血小板反应性的影响,用全血流式细胞术(Fcy)可从小样本的全血中检测出大量的单个血小板膜受体,即血小板粘附受体膜糖蛋白Ib的表面密度和血小板激活程度,由P-选择素阳性量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