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IMS)是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和首位死亡原因。2002-10/2007-10我科收治312例AOPP,56例(17.95%)发生IMS,我们采用综合治疗及机械通气取得较好疗效,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血液灌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4  
对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后中问综合征(IMS),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临床工作者对此进行了不断的研究。血液灌流(HP)所用炭肾为广谱吸附剂.对于分子质量在113~4000u范围的物质均有吸附作用,效果优于血液透析,已经广泛用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治疗。本研究拟观察HP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IMS患者血液中有机磷农药的清除作用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探讨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发生中间综合征(IM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年来收治的83例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例,以IMS为因变量,与其可能相关的8项因素为自变量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确定IMS的高危因素。结果:多变量及单变量分析显示,老年患者较青少年和中年人更易发生IMS(P〈0.01),中毒前其重要脏器已有基础病变者较无此病变者更易发生IMS,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空腹经1:7中毒较餐后中毒、延缓治疗较及时治疗容易发生IMS,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救治有机磷农药中毒时,使用氨基糖苷类药有可能增加发生IMS的机会:复能剂剂量小,使用时间短增加发生IMS的机会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具有以上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加强监测治疗,以减少IMS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中间综合征(IMS)是一种发生在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患者,急性胆碱能危象消失后、迟发性周围神经病出现前,以肌无力、呼吸衰竭为突出表现的综合征。我院2002—01/2008—12共收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389例(其中男76例,女313例),合并IMS34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冯石军 《临床医学》2007,27(5):85-86
中间综合征(Intermediate syndrome,IMS)是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所引起的,发生在急性胆碱能危象和迟发性神经病变之间的一组以肌无力为突出表现的综合征,患者多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本文主要对近年来IMS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现将我院1996~2006年收治的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IMS)68例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1996~2006年收治的急性有机磷中毒230例,按《中华内科学》中的方法进行分级,轻度中毒47例,中度中毒80例,重度中毒103例。发生IMS者68例,其中轻度中毒组并发IMS者3例,中度中毒组并发IMS者14例,  相似文献   

7.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致中间综合征(IMS)临床上并不少见,其中重型IMS常出现呼吸肌麻痹和/或上气道通气障碍,导致呼吸衰竭,若不及时处理,常成为AOPP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作者对2001年1月至2007年5月21例重型IMS(所有病例均为江山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科住院病人)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的抢救与护理   总被引:70,自引:0,他引:70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IMS)的临床观察要点和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IMS的临床表现和护理。结果:IMS发生于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后9~108h,发生率为3.43%,其特点是屈颈肌、肢体近端肌、部分颅神经支配肌和呼吸肌无力以至麻痹。发生呼吸肌麻痹需立即机械通气,通气时间1~27天。结论:IMS应重点观察肌力改变,及时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是抢救的关键,综合治疗和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间综合征(IMS)是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7%左右,目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患者常出现呼吸肌麻痹,迅速发展至呼吸衰竭,如不及时建立人工气道,辅以机械通气,患者常短时间内发生死亡。本院自2000年2月至2008年2月对收治的部分IMS患者实施气管切开,获得较满意的疗效和社会效益,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急性有机磷中毒是目前临床常见的急诊重症之一,其发病迅速,可以快速地导致心、脑、肺等组织的衰竭[1-2].中间综合征(intermediate syndrome,IMS)是由急性有机磷中毒引起的呼吸麻痹类型,严重时使患者死于呼吸功能衰竭.目前,IMS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有研究表明,AchE的抑制,心肌电生理的改变,肌细胞损伤以及氧化应激反应是导致IMS发生的重要原因[3].近年来的统计结果显示,IMS在中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 ~ 65.55%[4-6].本研究通过对选取的2011年3月至2015年1月来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救治的96例急性有机磷中毒合并IMS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探究了影响急性有机磷中毒合并IMS预后的相关因素,为急性有机磷中毒合并IMS的临床急诊和预后评估提供合理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间综合征(IMS)是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主要致死原因之一。我院于2000年1月-2005年11月救治47例AOPP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的急救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间综合征(IMS)是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严重并发症,病情危重,患者常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1]。IMS的概念自1987年senanyakt等^[2]提出,国内外相继有病例报道。作者2007年6月-2008年6月共收治IMS患者27例,给予早期机械通气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治疗水平的提高,使AOPP的病死率有明显下降,中间综合征(IMS)已成为AOPP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院自1995年10月至2005年10月共收治AOPP患者1632例,其中伴发IMS32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我科自2003年4月-2005年4月共收治69例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其中35例采用早期输入浓缩红细胞以防治中间综合征(IMS)发生,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致中间综合征(IMS)的诊治方法。方法对28例IMS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IMS的患者均发生呼吸肌麻痹,21例于5~12分钟内成功建立人工气道及机械通气,其中18例治愈,另7例因各种原因未及时应用该疗法而死亡。结论IMS并非罕见,早期诊断、早期应用抗毒药物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1997年1月~2003年1月,我院收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468例,有51例发生中间综合征(IMS)。经积极救治与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急性有机磷中毒后1—4d,在胆碱能危象消失后和迟发性神经病变之前,出现以乐神经支配的肌肉、颈部肌肉、肢体近端肌肉和呼吸肌麻痹为特征的临床表现,称为中间综合征(IMS)。这是急性有机动中毒死亡的重要原因,其中呼吸肌麻痹危险性最大,目前抢救的唯一方法是迅速建立人工气道。我院1995年7月至1996年6月收治急性有机磷中毒者中发生IMS行气管切开术者10例,均抢救成功。现结合临床实践对护理中的特殊问题阐述如下。IIMS的观察与气雷切开时机的速择1.IIMS的临床特点(1)胆碱能危象消失,病情稳定,突然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  相似文献   

18.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在基层医院是常见的内科急危症之一。AOPP致呼吸肌麻痹(RMP)是中间综合征(IMS),是这组肌无力、肌麻痹症候群中最具临床急救意义的危象。我院自2000年7月至2004年7月共收治AOPP患者284例。其中发生RMP者20例,占7.04%。经救治后17例治愈,3例死亡。现将救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常并发中间综合征(IMS),是Aopp致死的重要原因。1987年Senanyckt等提出LMS的概念后,国内外相继有病例报道,病死率高达30%~60%。本院自2000年4月~2003年8月共收治IMS的患者36例,均符合IMS诊断标准,早期给予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和积极正确的护理,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急性有机磷中毒继发中间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急性有机磷中毒继发中间综合征(IMS)的护理。方法:采取有效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治疗护理有机磷中毒8例。结果:8例中6例安全渡过缺氧危象期,无合并肺部、口腔、尿路感染,分别于IMS后10-28d痊愈出院。1例因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因中毒程度深,发生IMS后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恢复期患,需严密观察有无IMS早期征象,肌无力症状和胆碱酯酶活性(chE),并与反跳、周围性呼衰及中枢性呼衰相鉴别;及时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应用呼吸机人工辅助呼吸,维持有效的呼吸功能及氧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同时做好呼吸道与呼吸机的护理及管理,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