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正为促进城市水系规划与河湖/小流域综合治理,遏制河湖污染,恢复自然生态,改善周边环境,维护河湖生态健康,进一步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与海绵城市建设,并增进行业内交流,以"加强城市水系综合治理共同维护河湖生态健康"为主题的"2016(第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有效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也给城市环境带来了较大的破坏,城市水系的联通被打断,水系河湖的整体蓄水能力下降,导致遇到强降水天气时,城市的洪涝灾害风险增加,而海绵城市背景下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可以有效提高城市防洪排涝的能力。文章首先进行了海绵城市背景下城市防洪排涝规划概述,然后分析了海绵城市背景下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海绵城市背景下城市防洪排涝规划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水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与生态治水理念,对当代城市建设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当前,如火如荼的海绵城市建设为水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新的机遇。为完善水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明确了水文化遗产的定义与价值及其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和对海绵城市进行实例分析的方式,对海绵城市建设中水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问题、形成原因以及海绵城市建设与水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互惠共生密切关系进行了剖析,进而从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健全部门机构与合作机制、建立多层次的规划体系、编制专项保护规划等规划层面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中水文化遗产的保护策略,以期为海绵城市建设和水文化遗产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城市河湖作为自然河流的一部分,不仅参与整个河流的水文循环,而且与城市生态系统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城市河湖生态系统.城市河湖水系治理应树立"人水和谐"的理念,坚持以城市生态规划为先导,正确处理河湖治理的主要制约关系,注重河湖生态恢复与水生态保护,采取工程、生态及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措施,解决临河城市发展建设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与生态问题,使城市建设与河湖健康形成和谐与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海绵城市建设的水问题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我国城市内涝、水体黑臭、河湖生态退化等水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与城市化的水文效应密切相关,主要表现在城市化改变了城市微气候和下垫面条件,导致水文循环发生变化;污染物排放量增多导致水环境恶化;城市建设挤占原有的生态系统导致湿地退化与湖泊萎缩,进一步引起城市内涝等。针对上述水问题,海绵城市应运而生,并已成为我国城市建设中的热点。虽然海绵城市建设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在水文学基础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针对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化水文效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中关于科技创新与应用基础研究的若干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海绵城市系统构建模式   总被引:29,自引:10,他引:19  
王浩  梅超  刘家宏 《水利学报》2017,48(9):1009-1014,1022
海绵城市是我国城市水问题综合治理的一种新理念。目前科学界和实践部门因各自的专业所限和视角不同,对于海绵城市的本质内涵、构建模式和建设途径还存在诸多不同观点,缺乏统一认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海绵城市研究与实践的深入。本文试从对城市水问题的基本判断出发,分析指出海绵城市的科学内涵,综合提出海绵城市构建的系统模式。该模式从系统思维出发,总结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本质内涵、系统诊断、基本途径和耦合平衡,并统合于海绵城市"一片天对一片地"核心思想,突破专业限制,从宏观上提出了涵盖海绵城市全要素全过程的系统科学范式,可为海绵城市研究、规划与建设提供基础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水生态文明城市与海绵城市的初步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文献资料及各地规划建设工作,初步梳理了水生态文明城市和海绵城市的区别与联系。结果表明,水生态文明城市和海绵城市虽然具有一定交叉性,但在技术源流、基本内涵、建设内容及构建途径上均有明显差异:水生态文明城市注重城市人水关系的整体和谐与协调,其服务目标的多元性和建设内容的综合性明显超过海绵城市;而海绵城市则专注于城市雨洪综合管理,其核心是将雨洪管理及低影响开发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构建综合性城市雨污水系统;海绵城市是对城市雨洪管理的细化和深化,可视为水生态文明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应充分吸收融合海绵城市建设的经验与成果,更加有效地推动我国城市水问题的系统解决。  相似文献   

8.
<正>城市看海的景象不再是个案,面对日益凸显的城市洪涝灾害,海绵城市建设势在必行。我国在旧城改造与新城建设中采取不同的路径,在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等方面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一、海绵城市的定义及内涵"海绵城市"的定义: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海绵城市的概念可以看出,海绵城市是从城市雨洪管理角度来描述的一种可持  相似文献   

9.
近年,随着区域性极端天气频发,城市内涝问题十分突出,安全威胁与日俱增。同时,水污染与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河南省安阳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海绵型城市建设将指引未来城建方向,在城市建设中寻找一条既可解决内涝,又可有效治理城市水体污染、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的两全之法。通过规划打造具有"拦、分、蓄、滞、排"防洪治涝理念的海绵型城市,构建城市防洪排涝保障体系;通过规划水生态建设、水文化景观、水环境治理、水资源利用、产业布局等要素的海绵型城市,打造"城在水中、水在城中、人在绿中",人、水、城相依相伴、和谐共生的独特城市风貌和宜居环境。  相似文献   

10.
<正>日,水利部印发《推进海绵城市建设2015年8月13水利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旨在进一步指导和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水利工作,充分发挥水利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通知"提出总体目标,以城市河湖水域及岸线管控和综合整治、防洪排涝体系建设、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  相似文献   

11.
城市河湖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为弥补传统河湖治理理念和方式在河湖系统性规划治理上的不足,以项城市内河综合整治工程为例,针对研究区河道在防洪除涝、截污控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研究区水文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区河道现状及其功能特点将其划分为尚活绿源、长虹雅滨、南城新岸、铁路记忆和枯河慧水5段,并给出了具体的防洪除涝、截污控污、河道清淤疏浚、水系连通规划、水空间及景观规划方案,将城市河道防洪除涝、水环境治理、滨水空间景观设计以及生态修复等有机融合在一起,使项城市滨河地带规划、开发与建设既满足城市防洪保安需求,又满足河道生态景观要求。  相似文献   

12.
结合枣庄市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和构建科技创新型、生态宜居型新枣庄的需要,确定海绵城市近期建设的重点。制定枣庄市海绵城市建设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制度与文化建设和显示度等六大类指标体系20项具体指标,确定了"两山横亘、一轴贯穿、八水环绕、多点分布"的海绵生态空间格局,并从水资源利用、再生水利用规划、水环境提升、水安全保障、水生态修复等方面提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以2022年冬奥会协办地张家口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阐述张家口中心城区洪涝灾害现状,分析了中心城区孕灾环境和致灾因子,试点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效果,分别对现状、近期规划和远期规划海绵城市建设的径流总量进行了定量计算和验证。为促进张家口市海绵城市建设及人水和谐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吴震中 《水资源保护》2016,32(S1):124-127
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一种重要技术措施,也是解决城市水问题的有效方法。依据常德市海绵城市建设中部分工程实践经验,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以基于LID理念的水生态修复技术措施为重点,分析和评估LID技术在常德市海绵城市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探讨支撑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方法,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方法和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河道水系作为海绵城市的蓄水体,同时也是纳污主体,水污染已成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死结,河道黑臭治理势在必行。以广州市石井河治理工程为例,探讨"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下的河湖治理特点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海绵城市建设与实施需要解决构建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建设管控体系和建立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体系等问题。通过客观复原常德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过程中规划建设管控历程的演变,并基于现有的规划建设管控体系,构建了与海绵城市建设相适宜的规划建设管控体系。在海绵城市建设标准体系上,以问题为导向,构建常德市海绵城市建设有关材料、规划设计施工等标准体系。为城市政府及相关管理决策部门在海绵城市建设与推广过程中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2012年国家提出"海绵城市"概念,2017年"海绵城市"被写入首部国家级市政基础设施规划。5年时间,在国家"五位一体"的战略发展理念下,"海绵城市"已深入人心,成为大势所趋,成效显著。本期杂志特邀10位专家学者开展"圆桌会议",探讨如何从顶层规划、设计、落实、筹措资金等各方面,共建有"弹性"、会"呼吸"的海绵城市。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城市内涝问题,近几年国家和地方政府付出了持续的努力。在分析雨水规划理念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对不同雨水规划理念之间的共性和差异进行了解读。雨水规划的目标从以往解决水安全问题的单一目标逐步向水安全、水环境和水资源等多目标并重的方向迈进。传统的雨水规划理念在一定时期内发挥了积极作用,而新的雨水规划理念则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多种需求。低影响开发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存在诸多共性,同时也存在明显差异。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还在不断地完善过程中,雨水规划理念也会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更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河湖水系水面率控制规划是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防洪工程、地形地貌等具体条件,以集雨区域为空间单元,以河湖水系水位涨幅为控制性指标,建立区域降雨与水系水位安全调蓄变幅的数学模型。确立水位安全调蓄变幅与降雨量成正比的函数关系,且其比例系数与水面率和综合径流系数分别成倒数函数和线性函数关系,推求满足径流控制要求的适宜水面率。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水面率较低或因挤占而减少的区域,适当恢复以及扩大河湖水域面积可以显著提升雨洪蓄滞能力。研究成果在珠海河湖水系低影响开发规划中进行了应用,提出了珠海市各管控分区适宜水面率的目标,并分析了目标可达性,对海绵城市建设及城市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海绵城市建设应作为新时期城市治水的重要内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绵城市的提出是雨洪利用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新时期治水思路的丰富和完善,开展海绵城市建设为解决城市水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对于解决城市水问题意义十分重大。在借鉴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技术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实际,提出我国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