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虽然拜登已于2021年1月20日宣誓就任美国第46任总统,但美国国内的分裂并没有丝毫减弱。一方面,民主党针对特朗普的第二次弹劾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另一方面,共和党针对拜登的“百日新政”措施提出种种质疑。艰难获胜的拜登在凝聚民主党内共识方面也面临不少难题。因此,无论是民主党与共和党之间,还是民主党内部,党争和内斗都是拜登执政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正>已年届81岁的美国总统拜登将在2024年大选中谋求连任。尽管包括民主党支持者在内的很多美国选民对拜登的高龄感到担忧,认为他缺乏激发年轻选民的能力,但拜登仍在迄已举行的民主党初选中取得压倒性胜利。与此同时,前总统特朗普也在共和党初选中表现出绝对的优势。如无意外,  相似文献   

3.
4月25日,美国总统拜登通过一则三分钟的短片,宣布将参加2024年大选,谋求连任。而早在半年前,特朗普就已宣布参选2024。随着民主、共和两党各自内部政治生态的发展变化,2024年大选越来越可能成为拜登与特朗普的再度对决。想要“继续干”的拜登和准备“再出发”的特朗普将如何延伸丑陋对抗,其结果将对美国的未来产生何种影响?  相似文献   

4.
胡波 《世界知识》2021,(1):74-74
在本次美国大选中,南海问题并非辩论的焦点议题,拜登及其团队也鲜有就该议题发表看法。然而,南海议题对于拜登及其身边的人并不陌生。奥巴马政府八年是美国冷战后南海政策急剧变化的重要时期。作为奥巴马政府时期的副总统,拜登曾多次在南海问题上表态。2015年5月22日,拜登在海军军官学院毕业典礼上的致辞时渲染中国南海威胁,要求“军队需要做好准备,在座的毕业生责无旁贷”;2016年7月,在美日韩三边会议上的讲话中,拜登也曾提及“中国南海扩张”,呼吁中国遵守仲裁裁决。  相似文献   

5.
6月,比尔·盖茨第九次访华。虽然政府仍将其奉为座上宾,但民众对他已经不那么“感冒”了,冷静思考代替了近乎迷信的追崇。 不只在中国,在欧洲和美国,盖茨和他的微软日益成为政府、同行和消费者的“公敌”。这种现象颇值得玩味。 也就是在6月底,微软在欧洲市场被欧盟课以6.13亿美元的罚款。事实上,大多数欧洲居民在心底把美国当成骄纵的暴发户,一块文化沙漠而已,无论是对可口可乐还是摇滚乐,不以为然者都大有人在,因此,微软在欧洲不受欢迎不难理解。 尽管为美国本土股民带来了滚滚利润,但盖茨在家门口的境遇更是“凄惨”,前不久,“杀死比尔(KILL BILL)”的长篇报道赫然登上美国几大财经媒体的头版,各界无不欲“置盖茨于死地而后快”。  相似文献   

6.
马伟 《世界知识》2023,(15):62-64
6月28日,美国总统拜登在芝加哥发表经济政策演讲,宣称美国这两年的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当中是“最快的”,还创造了“惊人的”就业率,这是“拜登经济学”(Bidenomics)的功劳。“拜登经济学”并非一个新提出的经济政策纲领,而是对拜登本人及其政府过往两年多经济治理理念、政策和成果的总结。  相似文献   

7.
《世界知识》2022,(3):12-13
<正>2021年1月20日,拜登宣誓就任第46任美国总统。经过冷战后30年美国对外战略的不断犯错、国内两党政治极化的日趋尖锐以及特朗普执政四年的剧烈折腾,拜登政府面临着三项主要任务:缓和党派对立、"治愈"政治创伤,克服新冠疫情、恢复美国经济,重整联盟体系、遏制霸权衰落。时间过得飞快,拜登执政已满一年,他的政府在这一年间干得怎样,  相似文献   

8.
2021年是《巴黎协定》全面实施之年。1月20日拜登在就任美国总统当日,作为推翻特朗普“政治遗产”举措的一部分,第一时间签署了重返《巴黎协定》的行政命令。次日,日本首相管义伟、外相茂木敏充在祝贺拜登上任时都曾积极表示,日本将与美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展开合作。1月28日,菅义伟在与拜登的首次电话会谈中再次明确表示,日本愿与美国在去碳化等方面深化合作。这表明,美日两国迎来了重要合作契机,美日同盟又将加一项——“脱碳同盟”。  相似文献   

9.
龙静 《世界知识》2023,(3):15-19
<正>自2021年初拜登担任美国总统以来,在两年时间里,欧美之间围绕“修复”和“拓展”两大任务,频繁展开政治与外交互动。政治与外交关系的修复之旅“修复”主要指的是拜登政府对此前特朗普时期有损跨大西洋关系的一系列政治与外交行为采取纠偏举措。特朗普时期对跨大西洋关系造成的损害,从政治和外交角度来看,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10.
2021年2月19日,美国总统拜登以线上形式出席了慕尼黑安全会议特别论坛,这是首位出席该论坛的美国现任总统。拜登在演说开篇高调宣布:“美国回来了,跨大西洋联盟回来了!”向全世界宣示美国修复与欧洲关系的决心。拜登刻意回避的事实是:美国并没有离开,只是他的前任特朗普曾严重伤害大西洋联盟的其他伙伴,跨大西洋联盟也一直存在,只是内部增添了更多裂痕。  相似文献   

11.
共和党人时隔四年再度执掌美国国会众议院后,开足马力要在拜登任期下半场给美国内政外交打上烙印。在2024年大选选战揭开帷幕而政治对立持续加剧的情况下,两党各掌一院的微弱多数,恐造就“光会折腾、不干实事”的一届美国国会。  相似文献   

12.
朱锋 《世界知识》2023,(1):26-28
<正>2022年已经翻篇,世界动荡新变局正在不断走向深化。回顾2022年的世界政治,除了乌克兰危机之外,中美关系在美国所框定的“战略竞争”进程中不断走低,甚至恶化,无疑是这一年最大的被关注点。拜登政府在进入执政第二年之后,其对华政策进一步成型,“竞争、冲突、合作”三合一已经成为拜登政府进一步打压中国、提升美国竞争力、企图重新拉开美中力量对比差距的结构性战略。  相似文献   

13.
时事概览     
《世界知识》2023,(3):8-9
<正>拜登“私藏机密文件门”持续发酵1月12日,美国司法部宣布任命前马里兰州地区检察官罗伯特·赫尔为特别检察官,负责调查美国总统拜登当年任副总统期间可能存在的不当处理机密文件问题。随后,拜登“机密文件门”不断发酵,先后有两批机密文件分别在他曾经的办公室和住宅中被发现。拜登本人1月12日承认在其位于特拉华州的私宅被搜出第二批机密文件,并表示将配合司法部调查。  相似文献   

14.
正尽管拜登政府面临着抗击新冠疫情、重振美国经济、消除国内政治分裂等诸多内政难题,但却没有放松对中国的战略打压。如果说特朗普对华竞争策略激进而粗暴,南海博弈过于依赖军事实力,那么,拜登政府一方面视中国为美国"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另一方面又时常宣称两国没必要发生冲突。美军介入南海的方式正在发生什么变化?  相似文献   

15.
2021年1月20日,拜登政府走马上任,其经济团队也已全面准备就绪。拜登为上台后的首个100天制定了一套“百日新政”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助推美国经济“疫后复苏”,实施科技产业政策捍卫美国全球技术领先地位,并且通过“绿色新政”布局内政外交,这三大支柱构成“拜登经济学”的基本骨架,根本目标在于恢复美国在全球日益衰退的领导力。  相似文献   

16.
正8月20日,美国民主党的乔·拜登在该党全国代表大会第四天正式接受总统候选人提名,这是迄今为止他近半个世纪政治生涯的最"高光"时刻。此前30多年里,身为特拉华州联邦参议员的拜登曾两次争夺过党内总统候选人提名,但都功败垂成:第一次是1988年,因被发现抄袭一位英国政客的演讲而退选;第二次是2008年,被参议院的"后生"奥巴马击败,不过奥巴马随后选择拜登作为他的竞选伙伴,使得他当了八年的美国副总统。  相似文献   

17.
盖茨其人     
美国总统布什于5月14日正式提名现年47岁的罗伯特·盖茨为中央情报局第15任局长,以接替即将退休的现任局长威廉·韦伯斯特。漫不经心进入中央情报局盖茨1943年9月25日出生在美国堪萨斯州,1965年毕业于威廉和玛莉学院。他在大学期间一直是优等生,经常自告奋勇地帮助那些学习比较吃力的伙伴,学校在其毕业鉴定上写道:“盖茨为他的同学们作出过极大的贡献”。毕业后不久盖茨竟意外地收到  相似文献   

18.
美国微软公司最近官司缠身危机四伏,首席执行官比尔·盖茨曾表示,他近期不会退休,但他的继任者将在10年内出现。现年44岁的盖茨说,电脑软件业“是一个迅速发展的产业。我无法想象一个年近半百的人——不管是我还是其他什么人,能担当起领导微软公司的重任”。盖茨还说,软件业是“充满危险和风险的产业”,一位领导人要在这样一个产业担任20年以上的领导职务需要做出“许多奇迹”。他说,一旦退休后,他将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与软件设计者讨论软件的发展上.而把“困扰首席执行官的诸如企业运营等基本问题交给其他人去管”。这位长期雄踞世界IT业王座的人物,忽然说出这番英雄迟暮的悲凉话语,莫非预示着某种产业格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胡欣 《世界知识》2021,(5):75-75
进入2021年,世界在持续陷入新冠疫情造成的恐慌和动荡之时,也迎来国际政治形态变化的新元素。大国外交、军事变革、战略博弈、政治变局,都在释放能量并相互牵扯,共同塑造着新的格局。西方战略家们似乎看到从2020年的阴霾中脱身的希望,几乎整个西方都在庆幸美国领导人的更换,都在讨论拜登政府的对外政策取向,迫不及待地向华盛顿递出橄榄枝或献上锦囊计。西方这种突如其来的乐观,可能会演变成一种“战略亢奋”。  相似文献   

20.
陈征 《世界知识》2020,(19):22-25
2020年美国大选吸引了全球关注。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行政经验丰富,人脉深厚,熟悉外交事务,若当选将焕发巨大能量,其组织力和执政专业性不容小觐。竞选期间,拜登组建了一支阵容衰华的外交“梦之队”,下设20个工作组,配置了49名联席主席,超过2000人为其服务。一旦胜选,拜登将修正美国日益偏离轨道的外交政策,而对华政策不可避免地会成为其总体外交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要想判断拜登当选后的美国对华政策,必须了解其外交团队的人员构成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