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对不同HAT浓度下抗二性霉素B的杂交瘤细胞株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方法:用二性霉素B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O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在不同HAT浓度下培养杂交瘤细胞。结果:常规HAT浓度筛选杂交瘤细胞,细胞大多数在8天~10天死亡;而H.T浓度不变,A为0.118μg/ml和0.132μg/ml,杂交瘤细胞均长势良好,并用间接ELISA筛选到二株抗二性霉素B的杂交瘤细胞株。结论:在制备某些具有强毒副作用的抗生素的单克隆抗体时,常规HAT浓度不适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而简便的次黄嘌呤-氨基喋呤-胸腺嘧啶(HAT)敏感型杂交瘤细胞株的筛选方法,以缩短二次杂交瘤细胞制备时间。方法 在培养瓶中培养杂交瘤细胞,每2~3天倍比提高培养液中8-氮鸟嘌呤(8-N)浓度,从1.25μg/ml直至20μg/ml,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比较筛选前后抗体吸光度(A)值。结果成功地诱导筛选后,获得HAT敏感的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缺  相似文献   

3.
一株抗人胆管癌相关抗原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建立能分泌与人胆管癌组织特异结合的高效价抗人胆管癌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方法 用2的人胆管癌细胞系Sk-CHA-1免疫BALB/c小鼠后,获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SP2/0融合,ELISA方法及免疫荧光染色法筛选细胞晤后生成的杂交瘤细胞株。结果 ELISA方法及免疫荧光染色法共筛选出5株能持续稳定分泌抗人胆管癌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其中2F4E8杂交瘤细胞株  相似文献   

4.
目的:防治支原体污染是细胞培养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用CIP和BMcyclin联合治疗清除了杂交瘤细胞HAb18,A10,骨髓瘤细胞SP2/0和人白血病细胞K562中的支原体污染.方法:3株小鼠细胞系(HAb18,A10,SP2/0)用含有10μg/mlCIP的培养液治疗12d后根除了污染的支原体.人细胞株(K562)用CIP加BMcyclin联合治疗26d后清除了支原体的污染.结果:清除支原体后,细胞的增殖率和杂交瘤细胞抗体分泌稳定性增强.未见有任何毒性作用.结论:用CIP和BMcyclin清除培养细胞中支原体的污染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自己合成的黄曲霉毒素B_1一人血清白蛋白(AFTB_1-HSA)偶联物免疫BALB/c鼠,应用杂交瘤技术,建立了两株能持续分泌抗AFTB_1单克隆抗体(AFTB_1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IB5和2F1,接种BALB/c鼠腹腔均能诱发产生含特异性抗体的腹水。用间接竞争抑制ELISA鉴定McAb的反应特异性,使McAb与固相黄曲霉毒素B_1一牛血清白蛋白(AFTB_1-BSA)结合产生50%抑制所需的AFTB_1、B_2、G_1、G_2浓度依次为:1B54.0、36.9、23.3、403.3ng/ml,2F12.4、2.6、2.8、4。7ng/ml。  相似文献   

6.
米力  陈志南 《医学争鸣》1994,15(2):89-91
防治支原体污染是细胞培养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用CIP和BMcyclin联合治疗清除了杂交瘤细胞HAb18,A10,骨髓细胞SP2/0和人白血病细胞K562中的支原体污染。方法:3株小鼠细胞系(HAb18,A10,SP2/0)用含有10μg/mlCIP培养液治疗12d后根除了污染的支原体。人细胞株(K562)用CIP加BMcyclin联合治疗26d后清除了支原体的污染。结果:清除支原体后,细胞的增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HER-2/neu癌基因表达产物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采用常规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立一株稳定分泌抗P^185McAb的杂交瘤株5E12,McAb5E12属IgG亚类,与SKBR-3,T47D乳癌细胞系呈阳性反应,与HT29,EC109,DAC-1,SP2/0,成纤维细胞及小鼠NIH3T3等细胞系列呈阴性反应,30例乳癌组织石蜡切片同时以自制抗P^185McAb5E12及进口McAbC-e  相似文献   

8.
用人A型及B型红细胞分别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脾细胞与同系SP2/0骨 髓瘤细胞融合,经克隆筛选出8株抗A和5株抗B杂交瘤细胞株,用小鼠腹水单克隆抗体分 别做凝集试验。亲和力测定、标本检测及CPV、PHA、ConA对单克隆抗体效价的影响。结果表 明除A4和B4株外,其余各株凝集效价均在1:1280以上;亲合力与抗A、抗B血清相似;标本 检测符合率为100%。结果提示:用含PHA、ConA、CPV的杂交瘤细胞注射小鼠,所产生的单 克隆抗体效价比单独用杂交瘤细胞产生的单克隆抗体均高出2倍。  相似文献   

9.
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基因表达产物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含有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_(16))E_6基因的重组质粒PAS1-HPV_(16)E_6转染大肠杆菌AR120,在萘啶酮酸诱导下进行表达,表达产物经分离、纯化和鉴定获得一种分子量为19000的E_6表达蛋白。用纯化后的E6蛋白免疫BALB/c小鼠,免疫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Ag14在PEG_(4000)作用下进行融合,经HAT培养基筛选杂交瘤细胞株,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基克隆,克隆筛选,ELISA检测和再克隆,得到一株持续稳定分泌抗HPV_(16)E_6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株RAC_6。  相似文献   

10.
应用杂交瘤技术获得4株分泌抗小鼠腺病毒(MurineAdenovirusMAd)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并对其特性进行分析。经鉴定,它们所分泌的抗体类型均为IgM,腹水效价为10-3~10-6。相对亲和力分别为0.1μg/ml(A9)、0.65μg/ml(Bl)、12.5μg/ml(G4)和23μg/ml(D4)。与其他10种鼠源性病毒均无交叉反应,表明McAb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单抗标记FITC后用于人用鼠源性单抗制品及各种传代细胞和原代细胞中MAd检测,获得良好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
肝欣液体外抗HBV活性及HBsAg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肝欣液体外抗乙肝病毒(HBV)活性及抑制及肝表面抗原(HBsAg)的作用。方法:采用2.2.15细胞增养测定肝欣液对HBV的活性以及采用反相被动血凝抑制试验(RPHI)对肝欣液抗HBsAg进行实验观察。结果:肝欣液最高浓度为5~7ul/ml,作用7天和14天时,对2.2.15细胞HBsAg分泌抑制率分别为55.12%~57.48%和60.98%~71.34%,并可使培养上清中HBVDNA的量减少;浓度为7ul/ml,作用14天时对乙肝e抗原(HBeAg)分泌抑制率为50.28%,并可使培养上清HBVDNA的量减少,肝欣液500ul/ml对HBsAg有显著抑制作用,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凝集效价下降3~4个倍比度(P〈0.01)。结论:肝欣液浓度为5~7ul/ml时,在体外细胞培养中,具有一定的抗HB  相似文献   

12.
用已构建的不同载体乙型肝炎。基因疫苗(PCR3.1-S,pcDNA3-S)和乙型肝炎C基因疫苗(PCR3.1-C0分别给Balb/c小鼠多点肌肉注射,2周后追加免疫一次,用ELISA法及MTTI地分别检测小鼠血清抗-HBs、抗-HBC抗体及地HBsAg或HBcAg的特异性增殖反应。结果:免疫接种2周后小鼠血清抗-HBS及抗-HBC抗体OD值分别为0.8373和0.796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12  相似文献   

13.
抗人成骨肉瘤杂交瘤细胞系的建立及单克隆抗体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抗人成骨肉瘤单克隆抗体杂交瘤并对杂交瘤细胞及抗体特性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我室自建成骨肉瘤细胞系(OS-9607)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 瘤细胞Sp2/0两便,经筛选和克隆化,制备杂交瘤细胞系,用免疫组化ABC方法研究交瘤细胞分泌的单克隆抗体特性。结果:制得2株能持续、稳定分汔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其中6E7和5D3株杂交瘤细胞经过100d连续培养,背地里克隆抗体6E7mAb和5  相似文献   

14.
核心蛋白聚糖对肝细胞和肝星形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在肝纤维化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在正常人肝细胞株L-02及大鼠肝星形细胞株HSC-T6体外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浓度(0.01,5,10μg/ml)decorin共培养不同时间后,进行细胞计数以及^3H-TdR和^3H-Leu掺入量测定。结果:实验组经0.01μg/ml decorin作用4d或6d后,HSC-T6和L-02细胞增殖数量以及^3H-T  相似文献   

15.
用HBeAg阳性血清纯化HBeAg,免疫BALB/C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反复克隆化培养,最终获得4株分泌抗-HBe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对其中两株进行了鉴定。其细胞培养上清中的ELISA效价的分别为1:800和1:500,诱生同属小鼠腹水中的ELISA效价均为1:1000,特异性试验表明,两株杂交瘤分泌的抗体为特异性抗体,小鼠Ig亚类鉴定,两株抗体均为IgG1亚类球蛋白。细胞染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正常人血清中分离纯化人IgM,以此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根据kohler和Milstein杂交瘤细胞建株原理,采用本室建立的常规方法,将免疫脾细胞和小鼠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建立了分泌抗人IgMμ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经过间接ELISA双向琼脂扩散试验及封闭试验等方法证实,所分泌的抗体抗人IgMμ链McAb,其中3A4,3D32株杂交瘤细胞经反复冻存,复苏及多次传匀能分泌高  相似文献   

17.
用HBeAg阳性血清纯化HBeAg,免疫BALB/C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反复克隆化培养,最终获得4株分泌抗-HBe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对其中两株进行了鉴定。其细胞培养上清中的EL/ISA效价分别为1:800和1:500,诱生同属小鼠腹水中的ELISA效价均为1:1000,特异性试验表明,两株杂交瘤分泌的抗体为特异性抗体,小鼠Ig亚类鉴定,两株抗体均为IgG1亚类球蛋白。细胞染色体数为95~110条。结果证明,此细胞株为特异性分泌抗—Hke单克隆抗体细胞株。  相似文献   

18.
钩吻碱类提取物在浓度大于1.25μg/ml以上时对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反应(MLR)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最低抑制浓度为2.5μg/ml,抑制率为18.3%。单独采用C57BL/6j小鼠脾细胞进行实验,促有丝分裂剂为细菌脂多糟(LPS5μg/ml),在钩吻碱类提取物浓度为40μg/ml才出现抑制作用(P<0.05),抑制率为18%,改用刀豆蛋白A(ConA2μg/ml)刺激,钩吻碱类提取物最低抑制浓度为20μg/ml,抑制率为12.4%(P<0.05).脾细胞先经ConA活化.后用白细胞介素2(5u/ml)维持培养,此时钩吻碱类提取物的最低抑制浓度为40μg/ml.抑制率为17.1%(P<0.05)。  相似文献   

19.
抗人凋亡相关蛋白TFAR19的单克隆抗体制备及鉴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研制鼠抗人凋亡相关蛋白TFAR19的单克隆抗体,以进一步探讨TFAR19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方法:以纯化的重组人TFAR19蛋白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将TFAR19蛋白免疫的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细胞融合,经克隆筛选获得鼠抗人TFAR19蛋白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以间接ELISA、Western免疫印迹分析等方法进行单克隆抗体的鉴定。结果:获得了3株稳定分泌抗人TFAR19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C1,C10,2C12),其分泌的单抗效价高,特异性好,亲和力不一,免疫球蛋白亚类均为IgG1。Western免疫印迹分析证明TFAR19蛋白在调亡细胞中高表达。结论:所获单抗能特异识别原核及真核细胞表达的TFAR19蛋白,为进一步探讨TFAR19蛋白的生物学效应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用SP2/0骨髓瘤细胞与经人促甲状腺激素(hTSH)免疫的BALB/C小鼠的脾细胞融合,融合率60.4%,抗体阳性率4.3%,经3-4次克隆化,筛出3株稳定分泌TSH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小鼠腹水,抗体效价为10^-4时,抗体结合率为45.5%。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腹水,抗体效价达10^-5。其中3株细胞做琼脂糖免疫双扩散试验,均显示为IgG1,亚类。染色体计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