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具体病因、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临床上运用乌梅丸治疗UC取得了不错的疗效,本文就UC的病机特点及乌梅丸的配伍特点,乌梅丸治疗UC的作用机制,疗效评价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发病于结肠以黏膜和黏膜下层炎性浸润为主的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样脓血便为主,目前多认为其病因与免疫、环境因素等有关。我院2005~2009年采用中药协定方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40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韩惠芬 《河北中医》2010,32(8):1254-1255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titis,UC)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是免疫、感染、精神、遗传等因素互相作用而致病。目前,西药治疗UC尚无确切疗效。2008-10-2009-04,笔者采用自拟肠宝宁方直肠滴注治疗UC湿热下注型29例,并对其进行中医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直肠及结肠慢性弥漫性炎症性疾病,常反复发作,病程缠绵,西药治疗常存在依赖性,且不良反应较多,停药后易复发,中医药治疗UC疗效确切,且能够有效缓解并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施丽婕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十余年,擅长诊治脾胃疾病,其结合临床经验自拟化瘀通阳方治疗UC取得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 iveeol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Nonspeeifi.UC),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均不明确的慢性结肠炎症。流行病学显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国内外都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我国还缺乏UC的流行病学资料,但据《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年3月[1]对1975年以来几次重要的全国性消化会议的资料统计,该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在我国有明显增加趋势。目前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除与免疫异常、遗传因素和感染因素有关外,心理因素对本病的发生与复发有密切关系。有人提出心理因素可能是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之一或重要的诱发因素,因此,本文主要就近年来心理因素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之间关系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主要累及直肠、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属于炎症性肠病(IBD)范畴,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病情轻重不一,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认识主要集中在免疫和遗传或环境因素的关系,而免疫遗传的影响与中医的气血阴阳密切相关,中医药对溃疡性结肠炎防治有确切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佟红霞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3):103-105
溃疡性结肠炎是消化系统的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疾病。迄今其发病机理尚未清楚,但研究表明与免疫因素有密切关系,属免疫异常导致的自体性炎症反应。本文总结近年来UC相关文献,得出其发病与自身、细胞及体液免疫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正>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高发病率、高复发率的慢性疾病,目前其病因尚未明确,发病机制复杂,通常认为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免疫因素等共同作用所致。UC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病变多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25%以上的UC患者有肠外表现,如周围关节炎、皮肤损害等[1-2]。现将其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治疗目标由于病因未明,以往治疗UC主要针对临床症状,诱导缓解并维持治疗。近年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非特异性、复发性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治疗药物以氨基水杨酸类、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等为主,但对UC患者疗效欠佳,有些患者因不良反应加重了身体负担。近年来中药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小,基于NF-κB信号通路对中药进一步深入治疗UC的文献进行综述,为中药治疗UC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溃疡性结肠炎(UC)的病因病机尚不明确,中医药治疗UC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多层次多靶点的优点,在UC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温肾健脾法作为临床治疗缓解期UC的重要治则治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实践,取得了显著疗效,其发挥治疗缓解期UC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机体免疫,维持抑炎、促炎因子动态平衡及修复肠道黏膜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寒热错杂证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给予乌梅汤内服并配合灌肠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口服美沙拉嗪1g/d,4次/d.连续治疗8周后评价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主要症状评分及肠黏膜评分,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均为90.0%,对照组均为7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腹痛、腹泻、脓血便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治疗后腹痛、腹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肠黏膜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梅汤内服配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肯定,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分析温针灸联合补脾益肠丸治疗脾肾亏虚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截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济南市市中嘉懿中医诊所收治患脾肾亏虚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平均分入2组当中,参照组45例患者采取温针灸治疗,试验组45例患者采取温针灸+补脾益气丸治疗,治疗后比较组间患者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医学研究认为多种致病因素,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禀赋不足等均可通过损伤脾胃功能而引发溃疡性结肠炎,通过探讨各致病因素与脾胃功能失调间的关系,剖析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病因,有助于深入了解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理和发病规律,提高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纤维肠镜确诊的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60例)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中药灌肠,益气健脾化湿的中药内服,配合西药柳氮磺胺吡啶口服治疗;西医治疗组(40例)单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治疗2疗程后,观察两组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率为93.3%,西医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率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灌肠,配合柳氮磺胺吡啶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优于单用柳氮磺胺吡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草药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给予自拟灌肠液治疗,检测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一氧化氮合酶-3(内皮型)(Nitric Oxide Synthase-3,Nos-3/eNos)的变化趋势以观察中草药液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达93.33%,IL-1β平均提升了19.7%,TNF-α平均降低了14.7%,Nos-3/eNos平均降低了20.8%。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灌肠液在防治溃疡性结肠炎方面,疗效可靠,使用方便,造价低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湖南省名中医陈新宇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溃疡性结肠炎是以腹痛、腹泻和黏液脓血便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的难治性疾病,具有高复发性、高致残率、癌变高风险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溃疡性结肠炎基本病机为湿热蕴肠、气血凝滞、传导失司、肠道脂膜血络受损。病位在肠,与脾胃密切相关,涉及肝、肾。治疗上,应谨守病机、合理兼顾、灵活运用,具体而言活动期宜清肠燥湿,缓解期宜健脾祛湿,用药时注意寒温结合、清补并用,调理时注重药膳结合,适时结合中药灌肠、内外结合之法。临证时陈新宇教授主张分期论治、标本兼治,运用中药汤剂结合自制中医养生膏方、食疗方、中药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7.
自拟方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9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方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病例采用自拟溃疡宁内服加灌肠液一号方治疗,14天为1个疗程。[结果]痊愈35例,好转5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2.4%。[结论]自拟方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溃疡性结肠炎作为难治性肠道疾病之一,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研究证实肠道菌群失调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联系密切。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体现了整体调节、辨证论治的特色与优势,中医药可通过改善菌群结构、调节菌群数量、调整肠道菌群稳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且溃疡性结肠炎不同中医证候的肠道菌群存在着明显差异。现通过分析溃疡性结肠炎常见证候(大肠湿热证、脾虚湿蕴证、脾肾阳虚证、脾气亏虚证、肝郁脾虚证、寒热错杂证、热毒炽盛证)肠道菌群的特点及中医药调节溃疡性结肠炎常见证候肠道菌群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微观辨证及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发病率逐年上升,病程迁延难愈,并且极容易复发。近些年来,中药灌肠在对UC的症状及预后改善、缩短病程、减少复发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故而通过文献检索,从经方、经验方、辨证选方用药、中药+西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等方面探究UC的治疗进展,进而说明中药灌肠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面取得的确切临床疗效,以及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其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方法:将94例脾虚湿热型UC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ZX组)33例、中药组(Z组)30例、西药组(X组)31例。ZX组采用口服自拟敛溃汤和柳氮磺胺吡啶片,并配合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Z组采用口服敛溃汤,X组采用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3组均治疗8周后观察临床症状、肠镜下黏膜情况以及血小板计数变化情况。结果:8周后临床疗效与降低血小板计数方面ZX组均优于Z组与X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UC疗效显著,降低血小板水平可能是其治疗UC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