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健康体检者35例(对照组)和颅脑损伤患者76例(病例组)伤后第1、3、7天时的血清S100B、NSE、MBP的水平,并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CP)、CT和伤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进行分析。结果:伤后第1天病例组的血清S100B、NSE、MB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的血清S100B、NSE、MBP水平与GCS、CCP、3个月GOS呈明显负相关(P0.01),与ICP、CT分型呈正相关(P0.01)。结论:血清S100B、NSE、MBP与颅脑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急性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与GCS评分、APACHEⅡ评分、疾病风险系数的相关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2例患者在急性脑损伤后24h内进行NSE检测,统计患者入院24h内GCS评分、APACHEⅡ评分及疾病风险系数.并根据病情转归结果分别统计两组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和作相关性分析.结果:NSE与APACHEⅡ评分、疾病风险系数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654,r=0.511,均P<0.01).NSE与GCS评分显著负相关(r=-0.505,P<0.01).死亡组血清NSE含量、APACHE Ⅱ评分及疾病风险系数均明显高于好转组,死亡组GCS评分明显低于好转组,各参数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结论:血清NSE水平与GCS评分、APACHEⅡ评分、疾病风险系数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可以同作为急性脑损伤患者脑损伤严重程度、病情严重度及预测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3.
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体感诱发电位(SEP)、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检测对急性脑卒中昏迷预后的价值。纳入急性脑卒中昏迷患者30例,在发病后72h内检测其BAEP、SEP电位及NSE含量,1个月后使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对患者临床预后进行评估。不同程度的脑卒中昏迷患者发病后72h内的血清NSE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预后良好组和不良组NSE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昏迷患者72h时内血清NSE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AEP、SEP和NSE联合检测能够早期判断急性脑卒中昏迷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在判断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救治的106例TBI患者,分别于伤后第1、3、5天检测血清S100B的水平;根据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3组:轻度组65例、中度组14例、重度组27例;按照3个月时回访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为死亡组19例、预后不良组21例、预后良好组66例。另外,选取该院同期体检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S100B水平对患者3个月时发生预后不良结局和3个月内发生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TBI组血清S100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预后不良组和死亡组S100B水平在伤后1、3、5天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轻度组和预后良好组S100B水平随治疗的进行逐渐下降,而重度组和死亡组则持续升高。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S100B水平与入院时GCS评分呈负相关(r=-0.574,P<0.001),与伤后3个月时的GOS评分呈负相关(r=-0.670,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S100B水平用于预后不良预测的AUC为0.936(95%CI:0.894~0.978),最佳诊断界值为430 pg/mL;用于死亡预测的AUC为0.972(95%CI:0.945~1.000),最佳诊断界值为793.5 pg/mL。结论血清S100B水平的变化与TBI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密切相关。通过动态监测S100B水平,可以客观评价患者的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并分析血清血脑屏障标志物水平与创伤性脑损伤(TBI)患儿病情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8月徐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TBI患儿92例,根据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将其分为轻度组(28例,13~15分)、中度组(39例,9~12分)和重度组(25例,3~8分)。另选取同期该院因诊断需要行腰椎穿刺检查而脑脊液结果正常的患儿4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S100钙化蛋白B(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水通道蛋白(AQP)-4、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上述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评估随访6个月后患儿预后情况,比较不同预后患儿的血清血脑屏障标志物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上述指标对TBI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血清NSE、AQP-4、GFAP、MMP-9和Occludi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claudin-5水平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院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创伤与损伤严重程度评分(trauma and injury severity score,TRISS)、休克指数(shock index,SI)、改良休克指数(modified shock index,MSI)、修正的创伤分数(revised trauma score,RTS)、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预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伤后24h死亡的价值。方法创伤性脑损伤患者79例,依据伤后24h预后分为死亡组52例和生存组27例,比较2组就诊时呼吸频率、心率、收缩压、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O2)、瞳孔状态及GCS评分、TRISS、SI、MSI、RTS、MEWS;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伤后24h死亡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不同院前创伤评分评估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伤后24h死亡的效能。结果死亡组呼吸频率[(13.26±3.42)次/min]、心率[(58.94±12.69)次/min]较生存组[(16.53±3.36)、(78.50±18.56)次/min]慢(P0.05),收缩压[(92.55±25.28)mm Hg]、平均动脉压[(71.83±17.52)mm Hg]较生存组[(113.64±28.43)、(84.70±15.22)mm Hg]低(P0.05),左、右瞳孔大小正常比率(59.3%、63.0%)及瞳孔反射正常比率(70.4%、74.1%)低于生存组(87.7%、86.5%;90.4%、94.2%)(P0.05),SpO2[(88.70±12.50)%]与生存组[(94.50±15.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GCS评分[(9.18±2.11)分]、SI(0.52±0.32)、MSI(0.72±0.21)、RTS[(6.59±1.47)分]、TRISS[(59.48±17.53)分]均低于生存组[(11.52±1.67)分、0.63±0.12、0.94±0.36、(8.13±0.97)分、(85.55±28.10)分](P0.05),MEWS[(7.85±0.29)分]高于生存组[(5.62±1.76)分](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CS评分10分(OR=3.37,95%CI:1.54~8.98,P=0.032)、RTS6分(OR=3.21,95%CI:1.79~7.98,P=0.007)、MEWS≥5分(OR=3.53,95%CI:1.27~8.04,P0.001)是院前预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伤后24h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GCS评分以10分为最佳截断值,预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伤后24h死亡的AUC为0.790(95%CI:0.680~0.901,P0.001),灵敏度为70%,特异度为75%;RTS以7分为最佳截断值,预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伤后24h死亡的AUC为0.800(95%CI:0.682~0.898,P0.001),灵敏度为70%,特异度为70%;MEWS以7分为最佳截断值,预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伤后24h死亡的AUC为0.825(95%CI:0.734~0.916,P0.001),灵敏度为85%,特异度为82%。结论RTS、MEWS、GCS评分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伤后24h死亡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97例颅脑损伤患者(观察组)及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血清GFAP、S-100B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分析其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及预后评分的关系。结果颅脑损伤患者在伤后12 h血清GFA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GFAP水平与48 h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及6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呈负相关(P0.05);应用ROC曲线分析,血清GFAP曲线下面积显著大于S-100B和NSE(P0.05)。结论血清GFAP检测可作为判断颅脑损伤早期病情的指标之一,其敏感性优于常规指标S-100B和NSE。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用于早期评价心肺复苏(CPR)术后发生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的可行性.方法 2009-05~2011-06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急救医学科收治的CPR术后恢复自主循环并处于昏迷状态需进一步高级生命支持的患者25例.在患者入院后的24 h内留取标本行NSE、动脉血乳酸水平的测定,并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动态监测NSE水平变化.对入选病例进行随访(期限为3个月),并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按照评分标准分为A组(死亡、植物状态、意识转清生活不能自理)和B组(生活能自理、正常生活但有轻度神经障碍).利用SPSS7.0软件对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患者入院时GCS评分低于B组,但动脉血乳酸、血NSE水平均高于B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动态监测NSE水平,NSE水平高峰值约在CPR后48 h出现.结论 NSE可以作为评价CPR术后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早期指标.NSE与GCS评分、血乳酸等指标均可反映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NSE水平越高,脑损伤程度越重,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重型脑损伤后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碱性髓鞘蛋白(MBP)浓度在预后的早期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2002-01/2002-12间40例重型脑损伤住院患者在伤后12h内进行血清NSE,MBP浓度检测,并结合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0例重型脑损伤患者伤后血清NSE,MBP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不同预后组之间NSE,MBP浓度存在显著差异。以伤后12h血清NSE浓度30mg/L,MBP10mg/L浓度为分界标准评估预后,NSE评估预后的特异度为77%,敏感度67%;MBP特异度为64%,敏感度61%。ROC曲线(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则显示NSE对预后的评估较MBP更敏感更特异。结论:伤后血清NSE,MBP浓度对评估预后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而NSE浓度在预后评估中的作用较MBP更为敏感、特异,因此可作为评估重型脑损伤预后的一种可靠的临床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重型脑损伤后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碱性髓鞘蛋白(MBP)浓度在预后的早期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2002-01/2002-12间40例重型脑损伤住院患者在伤后12h内进行血清NSE,MBP浓度检测,并结合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0例重型脑损伤患者伤后血清NSE,MBP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不同预后组之间NSE,MBP浓度存在显著差异。以伤后12h血清NSE浓度30mg/L,MBP 10mg/L浓度为分界标准评估预后,NSE评估预后的特异度为77%,敏感度67%;MBP特异度为64%,敏感度61%。ROC曲线(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则显示NSE对预后的评估较MBP更敏感更特异。结论:伤后血清NSE,MBP浓度对评估预后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而NSE浓度在预后评估中的作用较MBP更为敏感、特异,因此可作为评估重型脑损伤预后的一种可靠的临床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肺复苏成功患者的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与格拉斯哥(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的相关性及其在评估神经功能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 选取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成功的昏迷患者,复苏后24 h内行BIS监测,同时进行GCS评分及血清NSE水平检测,观察6个月预后.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比较不同BIS值之间GCS评分和血NSE的差异.分析对比预后良好与不良组之间三者的统计学差异.绘制三种评估方法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以分析三者对预后的预测价值.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分析,统计方法包括相关分析、t检验或t'检验、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BIS值与GCS评分呈正相关(r =0.684),二者与NSE呈负相关(r分别为-0.675和-0.663).不同的BIS值之间,GCS评分和血清NSE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神经功能预后良好与不良组之间GCS评分(P=0.018)、BIS值(P=0.01)、NSE质量浓度(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IS与NSE对预后的评估价值相当,GCS对预后的评估价值相对较低.结论 BIS监测与GCS评分、血清NSE密切相关,是评价患者心肺复苏后昏迷程度及判定神经功能预后的有效指标;在判定预后方面,客观指标BIS与血NSE优于主观指标GCS评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后E-选择素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30例重型颅脑损伤(GCS3~8分)和25例轻-中型颅脑损伤(GCS9~15分)患者连续测定伤后12、24、48、72、96h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和预后评分(GOS)。观察可溶性E-选择素与GOS之间的关系。结果重型颅脑损伤组在伤后12h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最高,连续96h高于正常(P<0.05),升高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型颅脑损伤组。伤后12h可溶性E-选择素>60μg/L的患者预后明显不良(P<0.05)。结论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在颅脑损伤后明显升高,而且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入院时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对脑外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20例颅脑外伤患者,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患者分为轻型组(GOS 13~15分)、中型组(GCS 9~12分)、重型组(GCS 3~8分),入院时采集血清并测定PCT、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采用APACHEⅡ评价全身情况;外伤后6个月时使用GCS评分判断预后情况,了解PCT水平、APACHEⅡ评分与脑外伤患者神经损伤因子的相关性。结果不同严重程度脑外伤患者的血清PCT、UCH-L1、NSE、S100β、GFA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损伤程度越重,血清各指标水平越高,APACHEⅡ评分越低;血清PCT水平与UCH-L1、NSE、S100β、GFAP水平呈正相关,APACHEⅡ评分与UCH-L1、NSE、S100β、GFAP水平呈负相关;预后良好的脑外伤患者的血清PCT水平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的脑外伤患者,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的脑外伤患者(P0.05)。结论脑外伤患者的血清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与昏迷程度、神经损伤程度密切相关,是预测脑外伤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危重症患儿脑功能监测中价值及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GM1)早期治疗危重症患儿脑损伤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危重症患儿60例,根据小儿危重症评分(PCIS)分为危重组(PCIS≤80分)和非危重组(PCIS80分)两组各30例,观察比较两组入院后24、72 h和7 d血清NSE蛋白含量。后将前述脑功能监测研究中危重组30例作为常规治疗组,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重症医学科收治的PCIS≤80分的危重症患儿16例作为GM1治疗组。GM1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GM1,常规治疗组予常规治疗。检测比较两组入院时及治疗2周后血清NSE蛋白含量,并分析GM1治疗对危重症患儿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天数和病死率的影响。结果危重组与非危重组入院后24、72 h及7 d血清NSE蛋白含量均高于正常参考值。危重组入院后24、72 h及7 d血清NSE蛋白含量均较非危重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血清NSE蛋白含量GM1治疗组较入院时降低,常规治疗组较入院时升高,GM1治疗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M1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ICU住院天数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E有助于早期评估危重症患儿脑损伤程度,在危重症患儿脑功能监测中有重要价值。危重症患儿早期应用GM1对减轻脑损伤、促进脑功能恢复具有一定作用,但对减少ICU住院天数及降低病死率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PLT)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至2015年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20例,根据是否进行手术治疗分成:手术组64例,非手术组56例。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ore,GOS)分成预后不良组61例(GOS 1~3分),预后良好组59例(GOS 4~5分)。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分别于患者伤后1d、3d、7d动态检测CRP、PLT水平变化。结果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患者伤后1d血清CRP水平均明显升高,之后均逐渐下降,两组均呈下降趋势,但手术组患者下降缓慢,一直维持较高水平,14d时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非手术组患者下降显著,下降程度明显高于手术组(P0.05)。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患者伤后1d时PLT均未见升高,术后3d开始逐渐升高,7d时升高显著,手术组患者PLT水平升高程度明显高于非手术组(P0.05)。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血清CRP入院时均升高,术后1d达高峰,之后两组均逐渐下降,预后良好组下降明显,而预后不良组CRP水平下降不明显,持续高水平状态时间长,术后7d时仍显著高于正常水平(P0.05)。在各时间点预后不良组血清CRP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术后1d时PLT水平均变化不大,术后3d均开始逐渐升高,预后不良组患者术后7d PLT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RP、PLT的动态变化均存在一定规律,是判断脑损伤急性期病情变化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不同致病因素脑损伤昏迷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2年8月重症监护病房(ICU)急性脑损伤昏迷患者122例,根据致病因素将患者分为直接损伤组(66例)和间接损伤组(56例);按BIS值分为<60组(80例)和≥60组(42例).入ICU 3 d内或停用镇静剂24 h后持续监测BIS 12 h,计算其均值(BISmean);记录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存活概率(P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并于监测当日取静脉血检测S100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统计患者的病死率与神经学不良转归率.结果 ①不同致病因素两组患者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PS及住ICU时间无明显差异.②直接损伤组BISmean、GCS(分)均明显低于间接损伤组[BISmean:39.0(2.5,58.0)比59.0(42.0,71.0),GCS评分:3(3,5)比4(3,6),均P<0.01],血清S100蛋白(mg/L)明显高于间接损伤组[2.30(0.75,6.66)比0.84(0.40,3.62),P<0.01],NSE水平两组无明显差异.③BIS<60组病死率、神经学不良转归率均明显高于BIS≥60组(病死率:67.50%比40.48%,神经学不良转归率:86.25%比66.67%,P<0.01和P<0.05);BIS< 60时直接损伤组与间接损伤组病死率、神经学不良转归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直接脑损伤与间接脑损伤的致病因素不同、致伤机制不同、损伤程度也不同,BIS监测可以判断不同致病因素的脑损伤程度;无论何种原因引发脑损伤,BIS <60均能很好地判断病情不良预后及神经系统不良转归.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 miR-422a,miR-212-5p表达与病情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miR-422a,miR-212-5p诊断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连续性选择 2018年 4月~ 2020年 6月山东省菏泽市中医院收治的 173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创伤组)和同期 125例志愿者(对照组)。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GCS)评分将创伤组患者分为轻度组( GCS评分 13~15分,57例),中度组( GCS评分 9~12分,63例)和重度组( GCS评分 3~8分,53例),追踪临床结局,根据格拉斯哥预后量表( GO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 GOS评分 1~3分,62例)和预后良好组( GOS评分 4~5分,111例)。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 miR-422a,miR-212-5p表达,比较组间差异,分析 miR-422a,miR-212-5p与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关系以及 miR-422a,miR-212-5p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创伤组血清 miR-422a表达高于对照组(3.02±1.02 vs 0.95±0.21),miR-212-5p表达低于对照组( 1.03±0.28 vs 2.85±0.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2.340,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血清尿酸对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TBI患者(GCS评分≤14分)共330例,其中男性233 (70.6%)例,年龄(48.6±18.1)岁,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9~59分,中位数为16分,尿酸数据为入院次日早晨空腹静脉血测得.病例入选标准:明确诊断为TBI,受伤后24 h以内有血尿酸数据,GCS评分3~14分,除外年龄< 14岁、孕妇、既往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痛风病史以及服用别嘌呤醇患者.收集患者年龄、瞳孔反应、GCS评分等临床数据,电话随访伤后6个月GOS评分,按照是否在随访期内死亡将所有TBI患者分为死亡组(GOS:1)和生存组(GOS:2~5).结果 随着GOS评分由高到低:血清尿酸在5~3分三个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2分组开始明显升高,1分组最高;随着GCS评分的降低,血尿酸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尿酸与GCS评分(r=-0.270 1,P=0.000)及GOS评分(r=-0.251 2,P=0.000)呈负相关;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大、GCS评分低、瞳孔反应差、血尿酸水平高均增加死亡风险,其中血尿酸的OR值为1.0070,(95%CI:1.004 7~1.009 3,P=0.000),经过年龄、GCS评分、瞳孔反应三个指标调整后的OR值为1.0048,(95%CI:1.001 9~1.0076,P=0.001);由年龄、GCS评分和瞳孔反应组成的预测模型引入血尿酸后,模型R2由0.476 4,增至0.510 5,增加7.2%;血清尿酸预测TBI死亡的ROC曲线分析:AUC=0.718,(95%CI:0.666 ~0.766),根据Youden指数最大值确定其最佳截断值为304 μmol/L(灵敏度:60.24%,特异度:78.14%,正确率:73.64%).结论 TBI患者早期高尿酸是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血尿酸水平越高提示病情越重,后期死亡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并与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97例颅脑损伤患者损伤后12 h和30名健康人的血清GFAP、S-100B和NSE水平,分析其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颅脑损伤患者在伤后12 h血清GFA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 = 2.03,P<0.05);血清GFAP水平与48 h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及6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呈负相关(r =-0.54、-0.21,P均<0.05);应用ROC曲线分析,血清GFAP曲线下面积显著大于S-100B和NSE(P均<0.05).结论 血清GFAP检测可作为判断颅脑损伤早期病情的指标之一,其敏感性优于常规指标S-100B和NSE.  相似文献   

20.
刘志凡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4):2991-2991,2993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后24h血糖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1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分为两组:A组31例(GCS 3~5分),B组50例(GCS 6~8分);测定入院12h和24h内血糖,出院时根据GCS预后评分表(GOS)标准分为:预后良好组49例(C组,GOS 4~5级),预后较差组32例(D组,GOS 1~3级)。结果 A组伤后12h血糖均值为(10.87±3.94)mmol/L,B组为(6.43±2.30)mmol/L,A组伤后24h血糖均值为(14.46±2.83)mmol/L,B组为(8.53±3.01)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CS评分愈低者血糖值愈高,持续时间愈长,两者呈负相关;C组伤后12h血糖均值为(6.37±2.51)mmol/L,D组为(10.73±3.76)mmol/L;C组伤后24h血糖均值为(8.76±2.12)mmol/L,D组为(14.32±2.5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糖值高者预后较差。结论颅脑损伤后血糖值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则伤情越严重,预后越差,及时有效地控制血糖能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