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在肝纤维化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在该院就诊的400例慢性肝病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研究对象CHI3L1、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NP)和Ⅳ型胶原(CⅣ)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CHI3L1、HA、LN、PⅢNP、CⅣ对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价值。结果慢性肝病患者血清CHI3L1水平随着肝纤维化分期的增加而升高(H=165.543,P<0.001)。CHI3L1诊断有肝纤维化和无肝纤维化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0,阈值为81.6 ng/mL,灵敏度为59.30%,特异度为95.45%。CHI3L1诊断显著肝纤维化的AUC为0.847,高于HA(0.703)、LN(0.639)、PⅢNP(0.743)、CⅣ(0.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3L1单独检测诊断显著肝纤维化的阈值为85.1 ng/m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96%和84.07%。CHI3L1单独检测诊断重度肝纤维化的阈值为94.6 ng/m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86%和79.62%,AUC为0.845(95%CI:0.806~0.878),高于HA(0.677)、LN(0.662)、PⅢNP(0.767)和CⅣ(0.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HI3L1是辅助诊断慢性肝病患者肝脏纤维化程度的良好指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鲍丽雅  刘梅  杜瑶  谢渊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6):2359-2361
目的探讨血清肝纤四项[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NP)和Ⅳ型胶原(CⅣ)]检测在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7月经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肝硬化的181例患者(肝硬化组)及同期该院的50例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化学发光法联合检测血清肝纤四项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血清HA、LN、PⅢNP、CⅣ水平均明显低于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肝纤四项对肝硬化的诊断价值从高到低依次为HA、PⅢNP、CⅣ、LN。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HA、LN、PⅢNP、CⅣ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3、0.689、0.868、0.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肝纤四项具有良好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其检测水平对肝硬化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透明质酸 (HA)及层粘连蛋白 (LN)的测定在诊断肝纤维化中的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263例慢性乙型肝炎、67例急性乙型肝炎、27例肝硬化及 20例健康人血清PCⅢ、CⅣ、HA及LN,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 中度、重度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的 4项指标定量结果均高于对照组、急性乙型肝炎及轻度慢性乙型肝炎(P<0. 001)。4项指标联合检测显示,重度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的阳性率 (84. 3%与 88. 9% )显著高于其他组别。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PCⅢ、CⅣ、HA及LN水平对诊断肝纤维化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四项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比值、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指标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后肝硬化诊断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在该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3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同时选择80例单纯慢性乙肝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蛋白(PⅢNP)、Ⅳ型胶原蛋白(Ⅳ-Col)、层黏连蛋白(LN)、AST/ALT比值及乙肝DNA(HBV-DNA)指标水平。结果 (1)乙肝后肝硬化血清中HA、Ⅳ-Col、PⅢNP、LN明显高于单纯慢性乙肝组(P<0.01)。(2)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在乙肝后肝硬化血清中HBV DNA>106copy/mL组中除LN外,其他指标水平明显高于乙肝后肝硬化血清中HBV DNA在103~105copy/mL组和HBV DNA<103copy/mL组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HBV DNA 103~105copy/mL和HBV DNA<103copy/mL两组间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升高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肝纤维化四项指标水平在AST/ALT>2、12时为(785.2±216.4)μg/L,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Col升高水平在AST/ALT>2[(598.2±158.6)μg/L]和AST/ALT<1[(438.7±146.1)μg/L]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PⅢNP和LN升高的水平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肝纤维化四项与AST/ALT比值、HBV DNA有利于临床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病程的监测,同时为临床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和抗纤维化治疗及疗效的判定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和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对不同肝脏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147例乙肝病毒感染患者分为正常组(36例)、肝纤维化组(43例)、肝硬化组(38例)、肝癌组(30例),对四组患者分别采取AFP、CHI3L1单独与联合检测,评估不同检测方法对不同肝脏疾病的阳性率、ROC曲线下面积、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肝纤维化组、肝硬化组、肝癌组的AFP、CHI3L1指标均升高,其中肝癌组AFP水平高于肝纤维化组与肝硬化组,CHI3L1水平随着疾病的加重而升高(P0. 05); AFP+CHI3L1联合检测对不同肝脏疾病的阳性率高于AFP、CHI3L1单独检测的阳性率(P0. 05);在肝纤维化组中,AFP+CHI3L1联合检测的AUC值优于AFP(P0. 05),但与CHI3L1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在肝硬化组和肝癌组,AFP+CHI3L1联合检测的AUC值优于CHI3L1(P0. 05),但与AFP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AFP与CHI3L1联合检测对不同肝脏疾病的诊断效能要略优于AFP单项检测,而CHI3L1在鉴别不同肝脏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面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和层黏连蛋白(LN)检测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210例肝病患者及55例健康者血清HA、PC-Ⅲ、Ⅳ-C和LN水平.结果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LN、HA、PC-Ⅲ和Ⅳ-C水平高于健康者(P<0.05),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LN、HA和Ⅳ-C水平高于慢性乙肝患者(P<0.05),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PC-Ⅲ水平与慢性乙肝患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LN、HA、PC-Ⅲ和Ⅳ-C水平与健康者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LN、HA、PC-Ⅲ和Ⅳ-C是反映肝脏状况和肝纤维化程度的良好指标,动态观察其变化可用于判断患者病情进展,也可用于判断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在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安徽省立医院感染病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经临床确诊的96例患者血清标本,其中CHB组28例,肝硬化组44例,肝癌组24例,另收集健康体检标本1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定量检测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的浓度;利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层析法检测高尔基蛋白(GP73);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甲胎蛋白(AFP)。结果 CHB组、肝硬化组、肝癌组、健康体检组之间血清CHI3L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249,P0.001),其中肝硬化组、肝癌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各组之间血清GP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963,P0.001),其中CHB组、肝硬化组、肝癌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血清AF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606,P0.001),其中肝癌组高于肝硬化组、CHB组、健康组(P0.001)。将CHB组与肝硬化组中的GP73,CHI3L1,AFP做ROC曲线,CHI3L1的AUC为0.953(95%可信区间:0.902~1.000),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6%和92.9%,高于GP73和AFP。将肝硬化组与肝癌组中的AFP,CHI3L1,GP73做ROC曲线,AFP的AUC为0.930(95%可信区间:0.871~0.989),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和97.7%,高于CHI3L1与GP73。对AFP,GP73,CHI3L1在CHB,肝硬化和肝硬化中的相关性进行分析,AFP与GP73呈正相关(r_s=0.491,P0.001),AFP与CHI3L1呈正相关(r_s=0.452,P0.001),GP73与CHI3L1呈正相关(r_s=0.554,P0.001)。结论血清CHI3L1在肝硬化中具有很好的诊断效能,优于GP73与AFP,而AFP在肝癌中的诊断价值要高于CHI3L1与GP73。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及Ⅳ型胶原(Ⅳ-C)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联合测定15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HA、LN、PCⅢ、Ⅳ-C水平,并分析上述血清指标水平与慢性乙肝发展的阶段性的关系.结果上述指标水平均与慢性乙肝发展的阶段一致,在慢性乙肝重度及肝硬化阶段均处于最高水平.血清HA、LN、PCⅢ及Ⅳ-C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坏死和纤维化程度均呈正相关,但其意义不完全一致,HA主要反映活动性肝纤维化,LN、PCⅢ主要为中晚期肝纤维化的指标,Ⅳ-C为诊断早期肝纤维化的良好指标.结论联合检测血清HA、LN、PCⅢ、Ⅳ-C可以准确反映肝纤维化程度,并能协助临床诊断,动态观察这些指标,既可掌握病情的演变,又能为抗肝纤维化药物疗效的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拉米夫定联合大黄素抗肝纤维化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研究拉米夫定联合大黄素治疗HBV复制期不同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 采用RIA法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118例不同肝病患者拉米夫定联合大黄素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LN、HA、PⅢ、Ⅳ.C)和HBV DNA的含量,另21例慢乙肝采用单一拉米夫定治疗,用同法检测其血清含量。结果 联合用药后各组HBV DNA含量明显下降,但LN、HA、PⅢ、Ⅳ.C在不同组别下降幅度不一,乙肝病毒携带者组,值分别为2.19、2.40、2.25、2.88,慢性乙肝组为3.77、3.18、3.71、4.81,代偿性肝硬化组为2.53、4.26、3.97、2.52,失代偿性肝硬化组为0.27、0.42、0.55、0.52(P均>0.1)。单一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组,抗肝纤维化能力小于联合用药组。结论 1、联合治疗可使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乙肝、代偿性肝硬化患者血清LN、HA、PⅢ、Ⅳ.C含量显著下降。失代偿性肝硬化组血清LN、HA、PⅢ、Ⅳ.C含量无明显变化,但能阻止或延缓病变进程。2、拉米夫定联合大黄素抗慢乙肝纤维化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拉米夫宋。  相似文献   

10.
血清中肝纤维化指标测定在肝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4项肝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在肝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选择60例健康人和472例各型肝病患者[其中急性肝炎78例,慢迁肝126例,慢活肝113例,肝硬化155例;肝硬化组按Child-pugh分级(A级42例,B级66例,C级47例)]测定上述4项指标在血清中的含量,并计算这4项指标在诊断肝硬化时的ROC曲线的线下面积。结果 (1)急性肝炎组与健康人组比较HA明显增高(P<0.01);慢迁肝组、慢活肝组、肝硬化组与健康人组比较,4项指标均明显增高(P<0.01)。(2)对肝硬化组Child-pugh分级后比较,HA、Ⅳ-C这2项指标B级比A级,C级比B级均有明显增高(P<0.01)。(3)ROC曲线表明,HA和PCⅢ在诊断肝硬化时优于LN和Ⅳ-C,灵敏度为87.7%、81.9%,特异性为73.7%、74.5%,准确性为77.8%、76.1%。结论 HA、LN、Ⅳ-C、PCⅢ血清浓度越高,肝硬化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糖类抗原(CA)19-9水平,并分析其与肝纤化的相关性。方法 7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纳入慢性乙型肝炎组,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组,分别为25、21、26例。4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纳入肝硬化组,6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比较各组间血清CA19-9水平及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并分析血清CA19-9与病情严重程度及肝纤维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肝硬化组的血清CA19-9、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CⅢ)和Ⅳ型胶原(ⅣC)水平均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且两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中,轻、中、重度组的H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Ⅲ及ⅣC水平比较,重度组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L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A19-9与病情严重程度、血清LN、HA、PCⅢ和ⅣC均呈显著正相关(r=0.913、0.580、0.676、0.634、0.669,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CA19-9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其水平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及肝纤维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纤维化标志物检测评估慢性丁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未接受任何抗病毒治疗的50例慢性丁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CⅣ)、谷丙转氨酶(ALT)和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进行检测,并实行肝活组织检查检测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比较丁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检测结果、不同纤维化分期血清学指标,并分析丁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指标与肝硬化分期的相关性。结果50例患者中有31例(62%)为HBeAg阴性,有19例(38%)为HBeAg阳性,两组患者CⅣ、PⅢP、LN和H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1、S2和S≥3三组间CⅣ、PⅢP、ALT和HBV DN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N和HA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3的LN和HA水平最高;肝纤维化分期与CⅣ、PⅢP、LN和HA水平呈正相关,即分期越高,CⅣ、PⅢP、LN和HA水平越高(P0.05)。结论慢性丁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与CⅣ、PⅢP、LN和HA等血清纤维化标志物指标呈正相关,且LN和HA指标能够更加准确的判断丁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HA、Ⅲ、PCⅢ、CIV联合检测对早期肝硬化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临床确诊早期肝硬化(A组)40例和慢性肝炎患者(B组)20例,抽静脉血用RIA法检测其血清HA、Ⅲ、PCⅢ、CⅣ;肝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结果A组经肝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早期肝硬化只有22(22/40)例.(B组)血清HA、LN、PCⅢ、CⅣ检测值的均数在轻、中、重度慢性肝炎患者中,呈明显的上升趋势;A组血清HA、LN、PCⅢ、CIV检测值的均数明显比B组的高;A组经肝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早期肝硬化血清HA、LN、PCⅢ、CIV检测值的均数明显比病理检查确诊为非早期肝硬化患者的高;彼此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HA、LN、PCⅢ、CIV是早期肝硬化较为可靠的非损伤性诊断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致肝纤维化进程中血清抗氧化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对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60例及健康人50例,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CⅣ),比色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维生素(VE)及维生素C(VC)。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健康人(P<0.05),其中HA、LN、CⅣ也显著高于慢性乙肝患者(P<0.05)。肝病患者血清GSH-Px、SOD、MDA、VE、VC与健康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血清GSH-Px、SOD、MDA、VE与慢性乙肝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均与MDA呈正相关,与GSH-Px、SOD呈负相关,与VC不相关。结论肝病患者体内氧化与抗氧化剂的平衡失调,氧自由基的积累引起脂质过氧化反应,是肝损伤及肝纤维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患者血浆uPA、uPAR水平与肝纤维化和癌变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的表达与肝纤维化及肝癌变的关系.方法 对正常对照组(A组)、肝硬化组(B组)及肝硬化并发肝癌组(C组)用ELISA方法测定uPA和uPAR值,同时测定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及层粘连蛋白(LN).结果 各组除LN外,uPA、uPAR、HA、ⅣC值由高到低:C组>B组>A组;uPA 、uPAR与HA、ⅣC、LN的相关性:(1)B、C组uPA和uPAR呈正相关,r分别为0.594、0.651(P均<0.05) .(2)B组uPA与HA呈正相关r=0.514(P<0.05).(3)C组uPA与HA、ⅣC呈正相关,r分别为0.715、0.698(P均<0.05) .结论 B、C组患者血浆中uPA和uPAR的表达是互动的正向调节;由肝硬化到肝癌,纤维化不断进展;uPA及uPAR的表达与肝纤维化的进行性加剧和肝癌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瞬时弹性成像(FS)联合血清天冬氨酸转移酶(AST)/血小板(PLT)(APRI)、透明质酸(HA)诊断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集的120例慢性乙肝患者,采用FS技术检测所有患者的肝脏硬度(LM)、检测血清HA、AST、层黏蛋白(LN)、Ⅳ型胶原(CⅣ)及外周血血小板(PLT),以病理学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肝纤维化患者、非肝纤维化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并采用ROC曲线探讨FS联合APRI、HA鉴别诊断肝纤维化的价值。结果肝纤维化组的血清HA、LN、CⅣ、PLT测定值显著的高于非肝纤维化组(P0.05),肝纤维化组和非肝纤维化组患者的血清AST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纤维化组的LM、APRI测定值显著的高于非肝纤维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M、HA及APRI三项指标联合应用诊断肝纤维化的灵敏度为96.49%、特异度为90.44%、漏诊率为3.51%、误诊率为9.56%、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37。结论 FS联合APRI、HA诊断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能显著的提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放射免疫法(RIA)血清纤维化标志物在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肝纤维化(HF)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采取RIA检测血清纤维化标志物诊断HBV患者39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肝活检穿刺病理结果作为HF分期标准,分别比较各分期患者的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CⅣ)水平,并分析血清纤维标志物诊断HF的临床价值。结果肝脏穿刺后病理检查检出S0期43例、S1期167例、S2期102例、S3期64例、S4期21例,不同分期的HBV患者血清HA、PⅢP、CⅣ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随着HF分期的升高而升高;不同分期的HBV患者血清L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患者血清HA、PⅢP、CⅣ水平与患者纤维化程度分期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LN与患者的纤维化程度分期无相关性(P0.05);血清HA、PⅢP、CⅣ水平诊断HBV患者HF的灵敏度为64.12%、特异度为67.44%、漏诊率为35.88%、误诊率为32.56%。结论 RIA检测血清纤维化标志物诊断HBV患者纤维化具有无创性和一定的临床价值,可以作为穿刺活检的一种补充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检测在慢性乙肝(CHB)患者肝纤维化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CHB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我院7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研究组均行肝穿刺活检,根据患者肝纤维化分期进行讨论。比较两组血清suPAR、PⅢNP、Ⅳ-C、HA、LN水平及不同肝纤维化分期CHB患者血清suPAR、PⅢNP、Ⅳ-C、HA、LN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CHB患者血清suPAR水平与血清PⅢNP、Ⅳ-C、HA、LB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suPAR、PⅢNP、Ⅳ-C、HA、LN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CHB患者血清suPAR、PⅢNP、Ⅳ-C、HA、LN水平均不断升高,不同肝纤维化分期CHB患者血清suPAR、PⅢNP、Ⅳ-C、HA、LN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显著(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HB患者血清suPAR水平与血清PⅢNP、Ⅳ-C、HA、LN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suPAR可作为CHB肝纤维化诊断的生物标志物,通过检测CHB患者的suPAR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9.
朱缘圆  陈敏  樊燕  陈春华  刘小琴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9):2853-2855,2858
目的 探讨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在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CHB-LF)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30例CHB-LF患者为CHB-LF组,3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为CHB组,以及3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血清CHI3L1水平.比较各组血清CHI3L1水平;比较不同分期CHB-LF患者血清CHI3L1水平;分析血清CHI3L1诊断CHB-LF的效能.结果 CHB-LF组血清CHI3L1水平明显高于CHB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4期CHB-LF患者血清CHI3L1水平高于S1、S2和S3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HI3L1从健康人群中鉴别诊断CHB-LF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9(95%CI:0.913~1.000),灵敏度为90.0%,特异度为90.0%.血清CHI3L1从CHB患者中鉴别诊断CHB-LF的AUC为0.895(95%CI:0.819~0.971),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80.0%.结论 CHB-LF患者血清CHI3L1水平明显升高,其可能参与了CHB-LF的发病过程,并可作为CHB-LF良好的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血清LN C Ⅳ P ⅢP HA对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检测血清中LN(层粘连蛋白 )、CⅣ (Ⅳ型胶原 )、PⅢP(Ⅲ型前胶原蛋白肽 )、HA(透明质酸 )在诊断肝纤维化及肝硬化中的意义。方法 酶联免疫检测法 (ELISA)。结果 各类肝炎血清四项指标均有升高 ,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患者血清四项指标明显高于急性肝炎及慢性肝炎轻度的患者。结论 血清四项指标可作为判断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