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研究红细胞输注无效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水平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30例红细胞输注无效患者和30例红细胞输注有效患者输血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CD4~+CD25~+Treg)的水平。结果红细胞输注无效组输血后的CD3~+T细胞百分比、CD4~+T细胞百分比以及CD4~+/CD8~+比值较输血前升高(P0.05),而CD8~+T细胞百分比无改变(P0.05),CD4~+CD25~+Treg水平较输血前下降(P0.05);红细胞输注有效组输血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CD4~+CD25~+Treg)的水平没有变化(P0.05)。结论红细胞输注无效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异常活化现象,调节性T细胞CD4~+CD25~+数量的减少可能是其活化的原因,进而导致患者红细胞输注无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肝癌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进行TACE术治疗的肝癌初诊患者214例,采集其术前乙二胺四乙酸抗凝全血样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同时收集所有患者的基本临床信息及6个月后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资料和预后状况。基于影像学资料将214例患者分为疾病稳定组(134例)及疾病进展组(80例),比较2个组之间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并寻找与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疾病稳定组CD4~+细胞百分比、CD4~+CD8~+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疾病进展组(P0.05),而CD19~+细胞百分比、CD3~+细胞百分比、CD8~+细胞百分比和CD56~+细胞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数量、CD4~+细胞百分比、CD4~+CD8~+细胞百分比是肝癌患者TACE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值分别为1.931、3.096、2.105,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1.058~3.526、1.584~6.052、1.079~4.108]。结论肝癌TACE术前CD4~+细胞百分比、CD4~+CD8~+细胞百分比升高提示术后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免疫化疗对晚期食管癌患者免疫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在晚期食管癌患者当中,免疫化疗对外周血免疫细胞所引起的变化情况。方法晚期食管癌患者48例,分为单独化疗组、化疗+长期免疫治疗组、化疗+短期大剂量免疫治疗组三组,治疗前后测定CD3+CD8+T细胞亚群、CD3+CD4+T细胞亚群、CD4+CD25+Treg细胞和NK细胞,化疗前后相关免疫细胞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不同治疗组间相关免疫细胞变化情况的区别。结果单独化疗组、化疗+长期免疫治疗组、化疗+短期大剂量免疫治疗组三组间CD3+CD8+T细胞亚群,CD3+CD4+T细胞亚群以及NK细胞比例治疗前后没有明显变化(P>0.05),而治疗前后患者CD4+CD25++Treg(高表达CD25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均下降(P<0.05);CD4+CD25+Treg细胞比例在单独化疗组(P=0.035)和化疗联合长期免疫治疗组(P=0.039)中,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所上升;三组间治疗前后CD4+CD25+Treg上升比例、CD4+CD25++Treg下降比例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别,其相关P值分别为P=0.86,P=0.14。结论免疫化疗在晚期食管癌治疗的过程中在改善免疫状态方面不优于单独化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表达情况,分析乳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状况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38例乳腺癌患者作为乳腺癌组,再选择50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两组受试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NK细胞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乳腺癌患者CD3~+、CD4~+、CD4~+/CD8~+以及NK细胞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8~+细胞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乳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临床分期的升高,患者CD3~+、CD4~+、CD4~+/CD8~+以及NK细胞水平降低(P0.05),而CD8~+细胞水平逐渐升高(P0.05);有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CD3~+、CD4~+、CD4~+/CD8~+以及NK细胞百分比较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显著降低(P0.05),而CD8~+细胞百分比较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显著升高(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存在广泛的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失调,且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与肿瘤进展、淋巴结转移有关,监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对判断乳腺癌患者病情发展、治疗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等在疾病的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95例初诊白血病患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43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52例]诱导治疗前后及5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NK细胞及Treg细胞百分比。结果:初诊白血病各组CD3~+、CD3~+CD4~+、CD3~+CD8~+、NK细胞阳性率和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完全缓解患者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初诊白血病各组患者Treg细胞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ML和ALL治疗组完全缓解患者Treg细胞阳性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AML初诊组CD3-CD19~+细胞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ALL初诊组CD3-CD19~+细胞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AML组缓解患者CD3-CD19~+细胞阳性率高于治疗前(P0.05),ALL组缓解患者CD3-CD19~+细胞阳性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ALL治疗后未缓解者CD3-CD19~+细胞阳性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ALL治疗后未缓解者的其余各项指标及AML治疗后未缓解者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初诊白血病各组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的变化明显,完全缓解组的上述指标基本恢复正常,说明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NK细胞水平检测在评价急性白血病严重程度、疗效及判断患者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血 CD4+ CD25+ Treg 细胞和 T 细胞亚群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与 AA 病情严重程度及免疫抑制剂疗效的关系,为评估 AA 患者病情、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以46例接受免疫抑制剂(单用环孢素 A)治疗的初诊 AA 患者和26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细胞免疫功能,包括 T 细胞亚群、CD4+ CD25+ Treg 细胞和效应性 T 细胞,按照正常对照组水平将患者分组:CD127 low/CD127 high 比值正常型和降低型;CD4+/CD8+比值正常型、倒置型及正置型,分析比较各亚型与病情、疗效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比较 CD4+ CD25+ Treg 细胞与 T 细胞亚群在评估 AA 患者免疫状态中的优劣。结果①CD127 low/CD127 high 比值正常型占28.3%(13/46),降低型占71.7%(33/46);重型 AA(SAA)与非重型 AA(NSAA)两组降低型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89.5%(17/19)、59.3%(1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2,P <0.05);单用环孢素治疗,总有效率为48.1%(13/27),有效者降低型比例92.3%(12/13),明显高于无效者降低型比例50.0%(7/14)(χ2=3.395,P <0.05)。②CD4+/CD8+比值正常型占39.1%(18/46),倒置型占39.1%(18/46),正置型占21.7%(10/46);SAA 与 NSAA 两组中按 CD4+/CD8+分型,两组间构成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1,P >0.05);单用环孢素治疗,有效和无效者按 CD4+/CD8+分3种亚型,分别占有效者46.2%(6/13)、46.2%(6/13)、7.7%(1/13),无效者为35.7%(5/14)、28.6%(4/14)、35.7%(5/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83,P >0.05)。③CD4+ CD25+ Treg和 T 细胞亚群监测 AA 患者免疫状态异常的阳性率分别为71.7%(33/46)和60.9%(28/46),CD4+ CD25+ Treg 监测免疫状态异常的敏感性高于 T 细胞亚群(χ2=4.290,P <0.05)。结论大多数患者存在 CD4+ CD25+ Treg 细胞和(或)T 细胞亚群的异常,与 AA 发病机制的免疫异常密切相关;在监测 AA 患者免疫功能异常、评估病情及免疫抑制剂疗效时,CD4+ CD25+ Treg 细胞比 T 细胞亚群更敏感;CD4+ CD25+ Treg 细胞联合 T 细胞亚群的监测对临床了解AA 病情和发病机制、合理用药、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8例卵巢癌患者外周血标本中Treg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率及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分析Treg细胞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健康人对照组相比,卵巢癌患者外周血标本中CD3~+、CD4~+T淋巴细胞及CD4~+/CD8~+比值均升高(P均0.01),且Treg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率明显升高(P0.01),而CD16~+CD56~+NK细胞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卵巢癌患者外周血标本中Treg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率与患者年龄、组织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是否合并CA125升高均无关(P0.05),而与FIGO分期、分化程度及是否存在腹水密切相关(P0.05)。结论检测外周血Treg细胞可用于评估卵巢癌患者的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肝移植术后,CD4~+T细胞三磷酸腺苷(ATP)值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在免疫功能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8年5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同种异体肝移植术的105例患儿资料,根据肝移植术后的临床状态分组分为稳定组、感染组、排异组,另选健康对照组,检测CD4~+T细胞ATP值和T细胞亚群。结果与稳定组相比,感染组ATP值明显降低(P0.05),排斥组明显升高(P0.05)。CD4~+细胞百分比,稳定组与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稳定组相比,感染组CD4~+/CD8~+降低(P0.05),排斥组升高(P0.05)。结论 CD4~+T细胞ATP值以及T细胞亚群CD4~+细胞百分比及CD4~+/CD8~+值能较好地反映小儿肝移植术后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建立肾移植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百分比参考范围。方法 67例健康对照组、169例肾移植患者于肾移植手术后1周清晨采集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百分比。同时按年龄段划分为3组进行统计:≤30岁(青年组)、31~49岁(中年组)、≥50岁(老年组)。结果 (1)建立了肾移植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百分比的参考范围:CD3+56.80%~64.54%;CD4+30.82%~36.43%;CD8+23.45%~27.32%;CD3+CD4+/CD3+CD8+1.35~1.68;NK 6.04%~8.35%。(2)肾移植术后不同性别间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肾移植术后不同年龄间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老年组比较,青年组和中年组肾移植术后CD8+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3+CD4+/CD3+CD8+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初步建立了肾移植术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参考范围,同时发现肾移植术后随年龄增长CD8+细胞百分比降低,而CD3+CD4+/CD3+CD8+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皮肌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意义。方法从2010年3月至2013年4月接诊的皮肌炎患者中选择初治并处于活动期的患者40例(活动组),非活动期患者40例(非活动组),并以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40例(健康组)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三组患者外周血CD3+、CD3+CD4+和CD3+CD8+计数和细胞百分比,及调节性T细胞和Th17细胞百分率;分析皮肌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疾病所处临床阶段间的关系。结果活动组患者的外周血CD3+、CD3+CD4+和CD3+CD8+计数和CD3+细胞百分比及Th17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非活动组患者和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组患者的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非活动组患者和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间CD3+CD4+和CD3+CD8+细胞百分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肌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可用于评估患者的病情,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鼠肝癌免疫微环境中T细胞及其亚群的改变;研究胸腺五肽(TP-5)对大鼠肝癌免疫微环境中T细胞及其亚群的影响。方法将6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建模和给药周期内一切操作均以等量生理盐水替代药物;模型对照组:建立肝癌模型后,给药期以生理盐水替代TP-5;给药Ⅰ组:建立肝癌模型后,给药期给TP-5,0.25 mg/次,1次/d;给药Ⅱ组:建成肝癌模型后,给药期给TP-5,0.5 mg/次,1次/d。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组织中T细胞及其亚群的改变。结果模型组肝组织中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均高于相应的正常对照组(P<0.001),CD8+T细胞在模型组肝组织中的比例低于相应的正常对照组(P<0.001)。TP-5治疗后给药Ⅰ、Ⅱ组的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25+Treg细胞与模型对照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且明显趋于正常(与正常对照组比P>0.05)。结论肝癌免疫微环境中CD3+T细胞、CD4+T细胞以及对免疫起抑制作用的CD4+CD25+Treg细胞比例增高,但在抗肿瘤反应中起主要作用的CD8+T细胞比例却明显下降,导致肝癌免疫微环境处于抑制状态;TP-5对大鼠肝癌免疫微环境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陈月婵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4):2033-2035
目的分析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调节性T(Treg)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亚群及辅助性T(Th)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41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于该院进行检查的41例健康早孕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人群Treg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TGF-β、IL-10)、NK细胞亚群(CD56~+CD16~-、CD56~+CD16~+、CD56~-CD16~+)及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结果实验组Treg细胞分泌的TGF-β、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CD56~+CD16~-、CD56~-CD16~+NK细胞亚群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D56~+CD16~+NK细胞亚群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外周血IL-2、IFN-γ细胞因子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IL-4、IL-10等细胞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周血Treg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NK细胞亚群及Th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可作为诊断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脓毒症患者T细胞亚群变化,探讨其在脓毒症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脓毒症患者74例(年龄27~92岁)和非脓毒症患者30例(年龄32~83岁)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FACS Calibuv (美国BD公司)定量测定外周血CD3阳性淋巴细胞(CD3+T)、CD4阳性淋巴细胞(CD4+T)和CD8阳性淋巴细胞(CD8+T)及CD4+T /CD8+T比值.结果 与非脓毒症组比较,脓毒症组CD3+T、 CD4+T百分比及CD4+T/CD8+T比值降低(P<0.01),CD8+T 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脓毒症存活组比较,脓毒症死亡组CD4+T百分比、CD8+T百分比和CD4+T /CD8+T比值降低(P<0.01),CD3+T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CD4+T百分比及APACHEⅡ评分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脓毒症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损害,脓毒症死亡患者免疫功能损害更严重.脓毒症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对评估脓毒症患者的免疫功能状况和判断病情严重度具有重要临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北京市隆福医院(下称本院)收治的76例ARDS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5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将ARDS患者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15例、中度39例、重度组22例,根据患者28d预后情况将ARDS患者分为存活组54例与死亡组22例,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所有受试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细胞),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不同程度以及不同预后ARDS患者的CD3~+、CD4~+、CD8~+细胞水平。结果观察组的CD3~+、CD4~+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CD8~+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ARDS患者的CD3~+、CD4~+、CD8~+细胞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ARDS患者的上述指标水平最高,中度ARDS患者的上述指标水平次之,重度ARDS患者的上述指标水平最低;存活组的CD3~+、CD4~+、CD8~+细胞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ARDS病情的不断发展,T淋巴细胞水平将随之降低,且T淋巴细胞亚群有助于评估ARDS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河北中医学院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Treg)、白介素IL-17、IL-35和γ-干扰素(IFN-γ)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MM组,并选取同时期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8~+T细胞比例和CD4~+CD25~(high/+)CD127~(low/-)调节性T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IL-17、IL-35和IFN-γ表达水平;比较各组不同指标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D4~+T细胞、CD4~+/CD8~+T细胞比例降低,CD8~+T细胞、Treg细胞比例升高;MMⅢ期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临床分期的提高,Treg细胞呈现增高趋势;MMⅢ期Treg细胞水平明显高于Ⅰ期(P0.05);血清IL-17水平依次为MMⅢ期Ⅱ期Ⅰ期对照组,血清IL-35和IFN-γ水平依次为对照组Ⅰ期Ⅱ期Ⅲ期(P0.05);Treg细胞比例依次为进展期稳定期对照组(P0.05);血清IL-17水平进展期稳定期对照组,血清IL-35和IFN-γ水平则对照组稳定期进展期(P0.05)。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IL-17、IL-35和IFN-γ水平异常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疾病进展及预后相关。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Treg)、白介素IL-17、IL-35和γ-干扰素(IFN-γ)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8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MM组,并选取同时期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8~+T细胞比例和CD4~+CD25high/~+CD127low/-调节性T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IL-17、IL-35和IFN-γ表达水平;比较各组不同指标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D4~+T细胞、CD4~+/CD8~+T细胞比例降低,CD8~+T细胞、Treg细胞比例升高;MMⅢ期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临床分期的提高,Treg细胞呈现增高趋势;MMⅢ期Treg细胞水平明显高于Ⅰ期(P0.05);血清IL-17水平依次为MMⅢ期Ⅱ期Ⅰ期对照组,血清IL-35和IFN-γ水平依次为对照组Ⅰ期Ⅱ期Ⅲ期(P0.05);Treg细胞比例依次为进展期稳定期对照组(P0.05);血清IL-17水平进展期稳定期对照组,血清IL-35和IFN-γ水平则对照组稳定期进展期(P0.05)。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IL-17、IL-35和IFN-γ水平异常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疾病进展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免疫功能与血清铁蛋白(SF)、癌胚抗原(CEA)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0例经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为对象。统计患者一般资料、病理学资料,于术后3~4周抽取患者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SF、CEA。参照各试剂盒,明确SF与CEA阳性界值,分为四组,即SF阳性组(SF≥336.2 ng/ml,31例)、SF阴性组(SF336.2 ng/ml,59例)、CEA阳性组(CEA≥5.0ng/ml,42例)、CEA阴性组(CEA5.0 ng/ml,48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F阳性组与阴性组、CEA阳性组与阴性组的B细胞、NK细胞、T细胞亚群,并分析SF与CEA的相关性及各自与免疫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SF阴性组CEA、B细胞水平与SF阳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F水平及CD3~+、CD8~+百分比显著低于SF阳性组(P0.05),NK细胞、CD4~+百分比及CD4~+/CD8~+显著高于SF阳性组(P0.05)。CEA阴性组B细胞、CD3~+百分比与CEA阳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A、SF水平及CD8~+百分比显著低于CEA阳性组(P0.05),NK细胞、CD4~+百分比及CD4~+/CD8~+显著高于CEA阳性组(P0.05)。9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术后CEA水平与NK细胞、T细胞亚群(CD4~+、CD8~+百分比及CD4~+/CD8~+)具有相关性(P0.05),术后SF水平与NK细胞、T细胞亚群(CD3~+、CD4~+、CD8~+百分比及CD4~+/CD8~+)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出现免疫状态失衡与SF、CEA水平有关,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评价MM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2例初诊MM患者和24例健康献血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分别采用溴甲酚绿法、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β2-微球蛋白(β2 microglobulin,β2-MG)。结果:与健康献血者比较,MM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无显著改变(P0.05),CD8~+T淋巴细胞、NK细胞比例升高(P0.05),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CD19~+B淋巴细胞比例降低(P0.05),CD4~+CD25~+Treg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P0.01)。CD4~+CD25~+Treg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与MM的疾病分期呈正相关,与MM患者血清中的β2-MG浓度亦呈正相关(P0.05)。结论:MM患者体内在淋巴细胞亚群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其肿瘤负荷、病情进展及预后有关。CD4~+CD25~+Treg细胞的表达异常可能是MM免疫逃逸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红细胞输注前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关系。方法选择反复输注红细胞患者3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输血前后外周血CD3+T细胞的水平和CD3+CD4+、CD3+CD8+、CD4+CD25+Treg的水平。结果红细胞输注无效组患者输血后的CD3+T细胞以及CD3+CD4+T细胞的水平较输血前升高(P<0.05),CD3+CD8+T细胞无改变(P>0.05),CD4+CD25+Treg下降(P<0.05);而有效组患者CD4+CD25+Treg的水平增高(P<0.05),CD3+T细胞、CD3+CD4+及CD3+CD8+T细胞的水平无变化(P>0.05)。结论异体红细胞输注造成机体免疫功能改变,CD4+CD25+Treg水平的下降导致T细胞的异常活化,可能最终导致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各淋巴细胞亚群的绝对值的变化,以评估乙型肝炎患者机体的免疫水平。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就诊的109例乙型肝炎肝患者作为乙型肝炎组,另选取2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促凝和肝素抗凝外周血,临床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抗原抗体免疫指标,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DNA载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各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与绝对值。并根据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表达水平及HBVDNA载量将患者分为HBeAg阳性组与阴性组,以及HBV-DNA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外周血各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结果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CD4+T辅助细胞(CD4+Th细胞)、CD8+杀伤性T细胞(CD8+Tc细胞)、CD19+B细胞绝对数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组间CD3-CD16+CD56+自然杀伤性细胞(NK细胞)绝对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阴性患者外周血CD3+T、CD4+Th、CD8+Tc及CD19+B细胞绝对值均低于HBeAg阳性患者(P0.05),但CD3-CD16+CD56+NK细胞绝对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阳性患者CD4+Th细胞绝对值低于HBV-DNA阴性患者(P0.01),其余各淋巴细胞亚群的绝对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数量的变化可提示其免疫功能的紊乱。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特点,以及辅助性T细胞17(Thl7)和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比率的平衡关系,分析其在MM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0例初诊的MM患者(病例组)及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外周血中总T细胞(CD3~+)、辅助性T细胞/诱导T细胞(CD3~+CD4~+)、抑制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CD3~+CD8~+)、(CD3~+CD4~+)/(CD3~+CD8~+)的比值;以及Thl7和Treg细胞各占的比率、Th17细胞/Treg比值,比较分析MM患者与对照组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患者的抑制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CD3~+CD8~+)比例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的(CD3~+CD4~+)/(CD3~+CD8~+)比值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的比率为(5.9±1.9)%,与对照组(4.0±0.9)%相比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Treg细胞比率为(1.2±0.3)%,与对照组(2.1±0.4)%相比,比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Th17/Treg细胞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患者体内存在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紊乱,Thl7细胞比率升高和Treg细胞比率降低所致的Thl7/Treg细胞比例失衡,该免疫失衡可能在MM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作用,并对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