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降钙素原(PCT)、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对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病房收治的脑(膜)炎患儿73例,其中化脓性脑膜炎患儿22例(化脑组),病毒性脑炎患儿51例(病脑组)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非感染性无热惊厥患儿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于入院后24h内,在无菌条件下行腰椎穿刺采集脑脊液2.0 mL,同时采取静脉血4 mL,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HSA)检测血清、脑脊液MMP-9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脑脊液PCT水平.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应用SNK-q检验,阳性率显著性比较用四格表X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结果 化脑组患儿血清、脑脊液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病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病脑组PC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脑组患儿血清、脑脊液MMP-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病脑组,病脑组较对照组亦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化脑组患儿血清、脑脊液PCT异常升高率明显高于病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血清、脑脊液MMP-9异常升高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化脑组PCT和MMP-9血清水平呈正相关(r=0.694,P<0.01),脑脊液PCT和MMP-9水平也呈正相关(r=0.498,P<0.01),而病脑组血清、脑脊液PCT含量基本正常,与MMP-9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脑脊液PCT、MMP-9水平对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吴绍霞  陈静 《中国康复》2012,27(3):200-201
目的:观察颅内感染发病早期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浓度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颅内感染发病早期的患儿43例,其中病毒性脑膜炎24例(A组),结核性脑膜炎12例(B组),化脓性脑膜炎7例(C组),另选择我院外科手术腰麻患儿21例为对照组(D组)。均应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血清及脑脊液中(CSF)MMP-9浓度。结果:A、B、C组血清及CSF中MMP-9浓度均较D组显著升高(P<0.05),B、C组血清及CSF中MMP-9浓度明显高于A组(P<0.05),B、C 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颅内感染患儿发病早期血清和脑脊液中MMP-9均明显增高,且在结脑和化脑时增高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型肌酸激酶(CK-BB)、乳酸脱氢酶(LDH)和降钙素原(PCT)在化脓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中的早期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儿内科2017年3月~2018月6月收治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30例和病毒性脑膜炎患儿80例作为观察对象,选取同期排除颅内感染的偏头痛患儿40例为对照组,检测全部研究对象脑脊液及血液中PCT、NSE、CK-BB、LDH及IL-6 (白介素-6)、NLR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及TNF-a(肿瘤坏死因子-α),评价诊断价值。结果脑脊液中相关指标对比,化脓组脑脊液PCT、NSE、CK-BB、LDH显著高于病毒组及对照组,而且急性期明显高于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相关指标对比,化脓组PCT、NSE、CK-BB、LDH显著高于病毒组及对照组,而且急性期明显高于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中,化脓组脑脊液IL-6、NLR及TNF-a显著高于病毒组及对照组,而且急性期明显高于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中,化脓组IL-6、NLR及TNF-a显著高于病毒组及对照组,而且急性期明显高于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脑脊液及血液PCT、NSE、CK-BB、LDH及IL-6、NLR及TNF-a检测有助于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诊断中,而且评估病情发展阶段,可广泛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烧伤早期伴发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206例烧伤早期患者病例资料,将其中伴发脓毒症的61例患者作为研究A组,剩余未伴发脓毒症的145例患者作为研究B组,另选取76例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同年龄段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对3组研究对象血清PCT、hs-CRP和IL-6水平进行对比,并分析不同严重程度脓毒症患者因子水平差异,对比研究A组不同预后亚组间血清因子水平。结果 3组对象血清PCT、hs-CRP和IL-6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每两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3个亚组间血清PCT、hs-CRP和IL-6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每2个亚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血清PCT、hs-CRP和IL-6水平均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hs-CRP和IL-6水平在烧伤早期伴发脓毒症患者中水平异常升高,且病情越严重,升高幅度越显著,对预后也有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COS)急性加重期患者接受血清降钙素原(PCT)、总免疫球蛋白E(T-IgE)、白细胞介素(IL-6)检测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ACOS急性加重期患者为A组,选择同期50例单纯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为B组,50例单纯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为C组。三组患者均检测并比较PCT、T-IgE、IL-6水平及阳性率。结果A组、B组患者的PCT、IL-6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C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组患者的T-IgE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T-IgE、IL-6水平联合检测可作为ACOS辅助诊断的依据,更好地为患者疾病的确诊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4):750-751
观察脓毒症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R1)、活化蛋白C(APC)、降钙素原(PCT)的动态变化,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将60例脓毒症患儿分为脓毒症组30例和严重脓毒症组各30例,分别于入院第1、3、7d检测血清IL-IR1、APC、PCT水平;并选择同期体检健康儿童30例为对照组,于体检时采集血清,检测IL-IR1、APC、PCT水平。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IL-1R1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第1、3d严重脓毒症组较脓毒症组血清IL-1R1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7d严重脓毒症组较脓毒症组血清IL-1R1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APC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第1、3、7d严重脓毒症组较脓毒症组APC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PCT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第1、3、7天严重脓毒症组较脓毒症组APC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患儿血清PCT、APC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分别呈正、负相关,可作为脓毒症诊断生物标志物,脓毒症组IL-1R1与病情严重程度不呈相关性,可能不适合作为脓毒症诊断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脊液及血清降钙素原(PCT)、CD64、C反应蛋白(CRP)在脑膜炎患儿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以该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膜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在入院24 h及治疗7 d后,均接受腰椎穿刺检查。比较细菌性脑膜炎患儿和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和血清中PCT、CD64、CRP水平。结果依据脑脊液、血清检测结果,120例患儿中细菌性脑膜炎55例(细菌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膜炎65例(病毒性脑膜炎组);入院后24 h内,细菌性脑膜炎组患儿脑脊液、血清PCT、CD64及CRP水平均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P<0.05);治疗7 d后,两组患儿PCT、CD64及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及血清PCT、CD64及CRP能够鉴别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及脑脊液S100蛋白、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颅内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颅内感染患者91例,其中细菌性脑炎患者43例(细菌性脑炎组),病毒性脑炎患者48例(病毒性脑炎组);同期38例癫痫患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3组入院48h内血清及脑脊液S100蛋白水平,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及脑脊液PCT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及脑脊液S100蛋白、PCT鉴别诊断细菌性脑炎、病毒性脑炎的效能。结果病毒性脑炎组、细菌性脑炎组血清S100蛋白[(21.24±8.32)、(50.91±11.55)μg/L]、脑脊液S100蛋白[(14.60±6.45)、(40.38±8.05)μg/L]水平高于对照组[(0.24±0.10)、(2.16±0.72)μg/L],血清PCT[(0.38±0.12)、(0.89±0.22)μg/L]、脑脊液PCT[(0.19±0.09)、(0.76±0.20)μg/L]水平高于对照组[(0.23±0.09)、(0.09±0.03)μg/L](P0.05),且细菌性脑炎组高于病毒性脑炎组(P0.05);血清、脑脊液S100分别以36.19、28.51μg/L为最佳截断值,鉴别诊断细菌性脑炎与病毒性脑炎的AUC分别为0.972(95%CI:0.942~1.000,P0.001)、0.994(95%CI:0.981~1.000,P0.001),灵敏度分别为90.7%、97.7%,特异度分别为95.8%、97.9%;血清、脑脊液PCT分别以0.56、0.46μg/L为最佳截断值,鉴别诊断细菌性脑炎与病毒性脑炎的AUC分别为0.968(95%CI:0.924~1.000,P0.001)、0.998(95%CI:0.993~1.000,P0.001),灵敏度分别为93.0%、97.7%,特异度分别为95.8%、97.9%。结论颅内感染患者血清及脑脊液S100蛋白、PCT水平均升高,检测血清及脑脊液S100蛋白、PCT水平有助于细菌性脑炎与病毒性脑炎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肝素结合蛋白(HBP)和降钙素原(PCT)在细菌性颅内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8月在湘雅二医院住院的颅内感染患者64例,分为细菌性感染组(23例)、病毒性感染组(16例)、结核性感染组(14例)、隐球菌性感染组(11例),同时选择33例脑脊液白细胞计数(WBC)10×106/L的非颅内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并统计分析患者脑脊液中WBC、总蛋白(TP)、葡萄糖(Glu)、HBP和PCT水平。结果细菌性感染组脑脊液HBP均高于病毒性感染组、隐球菌性感染组和对照组(P均0.05),PCT均高于病毒性感染组、结核性感染组和对照组(P均0.05)。脑脊液HBP、WBC、TP和PCT水平诊断细菌性颅内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9、0.694、0.703、0.711;当cut-off值分别为24.2 ng/m L、82.0×106/L、788.6 mg/L、0.125 ng/m L时,敏感性分别为73.9%、73.9%、65.2%、43.5%,特异性分别为87.8%、58.5%、70.7%、90.2%。结论脑脊液HBP是一种有价值的诊断细菌性颅内感染的指标,在鉴别细菌性颅内感染与病毒性颅内感染时价值更高;而脑脊液PCT诊断细菌性颅内感染的价值与脑脊液WBC等传统指标相比优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可溶性髓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对细菌感染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120例细菌性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结果将感染患者分为治疗有效组(65例)和感染再发组(55例)。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60例体检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研究对象基线血清PCT、sTREM-1、IL-8水平,同时动态观察感染再发组患者血清PCT、sTREM-1、IL-8水平,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PCT、sTREM-1、IL-8在细菌感染再发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治疗有效组患者与感染再发组患者血清PCT、sTREM-1、IL-8基线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再发组患者血清PCT、sTREM-1、IL-8水平明显高于治疗有效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动态观察,感染再发组患者治疗24、48h后血清PCT、sTREM-1、IL-8水平明显升高,并于48h达到峰值,在治疗72h后血清PCT、sTREM-1、IL-8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96h后血清PCT、sTREM-1、IL-8水平接近治疗有效组基线水平,在治疗144h后血清PCT、sTREM-1、IL-8水平接近健康对照组基线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PCT、sTREM-1、IL-8在诊断细菌感染再发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2.2%和89.8%、81.8%和89.2%、81.8%和80.7%。结论动态监测血清PCT、sTREM-1、IL-8水平对诊断及鉴别细菌感染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成人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及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其在脑膜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该院神经内科脑膜炎患者141例(病脑组53例,结脑组51例,化脑组37例)为观察组,其他患者37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PCT、hs-CRP水平及诊断价值。结果化脑组患者血清PCT、hs-CRP含量均明显高于病脑组、结脑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脑组、结脑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PCT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脑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血清PCT诊断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价值高于hs-CRP,两者联合诊断成人化脓性脑膜炎时灵敏度可达93.4%。结论血清PCT、hs-CRP作为化脓性脑膜炎与其他类型脑膜炎早期鉴别诊断的指标,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白细胞介素6(IL-6)及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诊断价值研究.方法 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70例AECOPD患者(急性期组)、6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稳定期组)及5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为研究对象,比较3组受试者入组时及急性期组治疗前、后血清GDF-15、IL-6、PCT水平及BODE指数,分析血清GDF-15、IL-6、PCT水平与BODE指数间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GDF-15、IL-6、PCT在诊断AECOPD中的价值.结果 健康组、稳定期组及急性期组受试者血清GDF-15、IL-6及PCT水平依次升高,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组患者BODE指数明显高于稳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急性期组患者血清GDF-15、IL-6、PCT水平及BODE指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GDF-15(r=0.531、P=0)、IL-6(r=0.658、P=0)、PCT(r=0.441、P=0)与BODE指数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血清GDF-15、IL-6、PCT单独应用于AECOPD的诊断效能相似,三者联合应用的诊断效能高于单独应用(ROC曲线下面积=0.989,95%可信区间0.952~0.989).结论 血清GDF-15、IL-6及PCT三者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AECOPD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穿透素-3(PTX-3)、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介素-27(IL-27)水平在脓毒症诊断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取8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脓毒症组,80例非感染性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作为非脓毒症组,80例在该院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本次研究。脓毒症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非休克组(n=53)和脓毒症休克组(n=27);根据28d后是否存活的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n=50)和死亡组(n=30)。比较各组血清PTX-3、IL-27和PCT水平的差异,Person相关性分析脓毒症患者血清PTX-3与IL-27、PCT间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PTX-3、IL-27和PCT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结果 3组患者血清PTX-3、IL-27和PCT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脓毒症组、非脓毒症组、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休克组患者血清PTX-3、IL-27和PCT水平较脓毒症非休克组患者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脓毒症患者血清水平间呈正相关(r=0.210、0.440,均P0.05);非休克组(r=0.346、0.330)、存活组(r=0.341、0.316)血清PTX-3与IL-27、PCT相关性系数显著低于休克组(r=0.586、0.581)、死亡组(r=0.620、0.652)各指标间相关性系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表明:血清PTX-3对脓毒症的诊断曲线下面积(AUC)为0.820,灵敏度为73.8%,特异度为83.8%,最佳临界值为20.25ng/L;血清IL-27对脓毒症的诊断AUC为0.735,灵敏度为68.75%,特异度为72.25%,最佳临界值3.05ng/L;血清PCT对脓毒症的诊断AUC为0.843,灵敏度为78.00%,特异度为85.25%,最佳临界值为2.05ng/mL;血清PTX-3联合IL-27对脓毒症的诊断AUC为0.870,灵敏度为75.25%,特异度为85.00%;血清PTX-3联合PCT对脓毒症的诊断AUC为0.898,灵敏度为82.05%,特异度为88.25%。结论血清PTX-3、IL-27和PCT水平在脓毒症患者中明显升高,与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对脓毒症早期诊断具有较高价值,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诊断效率,可作为脓毒症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肝素结合蛋白(HBP)及白细胞介素27(IL-27)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重庆巴南区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脓毒症患者(55例),按病情程度分为脓毒症组(24例)、严重脓毒症组(17例)及脓毒性休克组(14例),同时选取局部感染的非脓毒症患者21例为对照组。记录患者入院时血浆MMP-9、HBP、IL-27等相关检验指标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浆MMP-9、HBP、IL-27与降钙素原(PCT)、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MP-9、HBP、IL-27与脓毒症发生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MMP-9、HBP及IL-27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脓毒症患者血浆MMP-9、HBP及IL-2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HBP及IL-27水平与血清PCT(rMMP-9=0.534,rHBP=0.693,rIL-27=0.627,P0.05)及APACHE-Ⅱ(rMMP-9=0.574,rHBP=0.723,rIL-27=0.669,P0.05)评分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MP-9、HBP、IL-27均为脓毒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MP-9、HBP及IL-27诊断脓毒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4(95%CI=0.755~0.916)、0.713(95%CI=0.627~0.795)及0.871(95%CI=0.762~0.936),MMP-9、HBP、IL-27三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891(95%CI=0.822~0.943),三者联合检侧优于MMP-9、HBP及IL-27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MMP-9、HBP及IL-27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脓毒症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血清、脑脊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与疾病分型及病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该院诊治的33例确诊为GBS的患者,其中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病(AIDP)19例,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AMAN)14例;另选取血清对照组28例,脑脊液对照组11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和脑脊液中MMP-9的水平,对GBS患者进行1年随访调查,评价MMP-9水平与GBS病程的关系。结果在脑脊液中,MMP-9水平在AIDP组高于AMAN组和脑脊液对照组,AMAN组又高于脑脊液对照组(P0.05);在血清中,MMP-9水平在AIDP组高于AMAN组和血清对照组(P0.05);AMAN组和血清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DP组和AMAN组脑脊液MMP-9水平均低于血清MMP-9水平(P0.05)。在运动缺失情况上,从初次Hughes评分看,AIDP组低于AMAN组(P0.05);在运动功能恢复程度上,从末次Hughes评分看,AIDP组低于AMAN组(P0.05)。两组患者病初血清及脑脊液MMP-9水平与初次、末次和Hughes评分无相关性;AIDP组患者MMP-9水平与初次、末次Hughe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AMAN组患者MMP-9水平与初次、末次Hughe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测定血清和脑脊液MMP-9水平对指导GBS分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并且在结合病理和电生理等检查基础上,血清和脑脊液MMP-9水平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患者的病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脊液促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血清降钙素原(PCT)在颅内感染性质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5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设为化脑组,选取34例病毒性脑炎患者设为病脑组,另选取16例正常人设立对照组。比较各组脑脊液IL-6、IL-8及血清PCT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化脑组脑脊液中IL-6、IL-8及血清PCT分别为(332.8±62.3)、(2.64±0.52)和(22.64±14.8),均出现较大幅度升高;病脑组IL-6、IL-8分别为(91.8±18.2)和(0.68±0.36),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升高,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脑组的IL-6、IL-8及PCT水平,病脑组的IL-6、IL-8水平,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脑组脑脊液IL-6、IL-8及血清PCT与WBC均呈正相关,IL-6(r=0.576,P<0.05),IL-8(r=0.429,P<0.05),PCT(r=0.714,P<0.05)。结论脑脊液IL-6、IL-8及血清PCT的检测对颅内感染类型鉴别及病情监测、疗效评价等均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联合检测对肝硬化合并腹水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该院80例肝硬化合并腹水感染患者(肝硬化腹水感染组)和80例单纯肝硬化患者(单纯肝硬化组),另选取同期健康者8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PCT、CRP、IL-6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单项指标,以及联合指标检测对肝硬化合并腹水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肝硬化合并腹水感染组患者血清PCT、CRP、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单纯肝硬化组患者血清PCT水平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清CRP、IL-6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对PCT、CRP、IL-6单独检测对肝硬化合并腹水感染的诊断价值分析,PCT、CRP、IL-6单独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751、0.599、0.62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CRP、PCT+CRP、PCT+IL-6、PCT+IL-6+CRP联合检测的AUC分别是0.764、0.797、0.848、0.908;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6.9%,诊断符合率为90.8%,阳性预测值为0.941,阴性预测值为0.889。结论血清PCT、CRP、IL-6等指标均能对肝硬化合并腹水感染作出诊断,单项指标以PCT的诊断价值最高。3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肝硬化合并腹水感染的灵敏度,同时也能弥补单项指标诊断率不高的缺点,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胰腺炎(AP)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固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P患者150例作为AP组,其中轻型急性胰腺炎(MAP)患者90例,重型急性胰腺炎(SAP)患者60例。另选择固原市人民医院体检无明显异常的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PCT、IL-6、hs-CRP水平,对AP患者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血清PCT、IL-6、hs-CRP水平预测SAP病情的诊断价值。结果 AP患者血清PCT、IL-6、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患者血清PCT、IL-6、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MAP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AP患者入院当天血清PCT、IL-6、hs-CRP水平均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845、0.808、0.816,P0.05);血清PCT、IL-6、hs-CRP水平预测SAP病情的AUC分别为0.848、0.860、0.835。结论检测血清PCT、IL-6、hs-CRP水平,有助于AP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在重型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2014年7月—2016年5月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拟诊颅脑感染患者62例,根据是否发生术后颅内感染将患者分成颅内感染组46例与非颅内感染组1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脑脊液中HMGB-1、RAGE的水平和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乳酸(LA)、腺苷脱氨酶(LD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β、IL-4、IL-6、IL-8、IL-10、IL-12、IL-15水平。结果颅内感染组脑脊液HMGB-1为(224.67±75.48)ng/ml,RAGE为(160.32±42.17)ng/ml,均明显高于非颅内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脑脊液PCT、CRP、LA、LDH、IFN-γ、IL-1β、IL-4、IL-10、IL-15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感染组患者IL-6、IL-8、IL-12、TNF-α水平高于非颅内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型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HMGB-1和RAGE表达水平升高,脑脊液HMGB-1和RAGE检测对术后颅内感染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计数(WBC)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100例,根据感染致病菌不同分为化脓组和病毒组,每组各50例,观察两组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乳酸脱氢酶(LHD)含量,同时观察比较两种检验标本阳性率。结果两组患儿入院时和恢复期脑脊液中CRP、PCT、LHD水平,明显低于同组血清中含量;化脓组患儿入院时和恢复期脑脊液中WBC水平,明显低于血清中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脓组患儿入院时和恢复期血清、脑脊液中WBC、CRP、PCT、LHD水平,均明显高于病毒组患儿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脓组患儿入院时血清、脑脊液中WBC、CRP、PCT、LHD水平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病毒组同样本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儿如血清CRP、PCT、LHD均为阳性,即可确诊为细菌感染,可避免腰穿,方便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