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比较常温和亚低温下连续血液透析治疗瓣膜病术后心源性休克的效果及对患者心功能、心衰指标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到2022年12月收治的90例瓣膜病术后心源性休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温下连续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亚低温下连续血液透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血液净化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入住时间以及死亡、心律失常、感染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心功能指标,BNP(B型利钠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肌酐(Cr)心衰实验室指标,炎症因子表法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心律失常、感染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量、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入住时间、血液净化时间及死亡率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VESV、LVEF、LVEDV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LVESV、LVEDV水平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NP、hs-CRP、Cr相关心衰实验室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NP、hs-CRP、Cr相关心衰实验室指标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炎性因子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瓣膜病术后心源性休克患者采取亚低温下血液净化治疗与常温下血液透析治疗相比能欧进一步减少患者术后引流量、血液净化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同时能够降低患者死亡率,同时采取亚低温下血液透析治疗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心功能,减轻心衰情况,降低患者机体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诺欣妥)对慢性心衰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选择在本院心内科诊治的慢性心衰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5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联合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联合左西孟旦治疗,两组都治疗观察1个月,记录血流动力学和运动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8.0 % vs 80.0 %,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8.0 % vs 80.0 %,P<0.05)。两组治疗前(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值和(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SD)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的的LVEF值显著高于治疗前,LVSD值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上述指标的变化联合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的6 min步行距离都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西孟旦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慢性心衰能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和运动能力,从而提高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究富马酸比索洛尔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胆红素、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根据入院顺序经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研究组4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心排量(cardiac output,CO)、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血清 NT-proBNP水平、6 min 步行测试距离、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0.00 %,显著高于对照组72.50 %(P<0.05); 治疗前,两组的LVEF、CO、SV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LVEF、CO、SV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的NT-proBNP水平及6 min 步行测试距离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NT-proBNP水平比治疗前均显著降低、6 min 步行测试距离比治疗前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更优(P<0.05);治疗前,两组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其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力,值得推荐至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缺血性脑梗死大鼠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选取6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小檗碱组各20只。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术后及给药后7d采用Longa标准评分评估大鼠神经功能。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的抗氧化活性和炎症因子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脑缺血再灌注皮质微血管密度(MVD)。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低氧诱导生长因子- 1 (HIF-1 )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试验检测VEGF和HIF-1 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和小檗碱组大鼠术后具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表现,Long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给药7 d后,模型组和小檗碱组大鼠Long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小檗碱组大鼠Longa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丙二醛(MDA)水平显著升高,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小檗碱组MDA水平显著降低,而GSH-Px和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小檗碱组IL-1β、TNF-α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7 d后,模型组和小檗碱组MVD、VEGF mRNA和HIF-1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小檗碱组MVD、VEGF mRNA和HIF-1 mRNA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给药7 d后,小檗碱组和模型组VEGF和HIF-1 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小檗碱组VEGF和HIF-1 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小檗碱通过抑制氧化应激/炎症反应、促进血管生成从而达到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HIF-1 /VEGF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分析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心衰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方法:采用腹动脉狭窄法构建大鼠心力衰竭模型。18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假手术组(SO组)和星状神经节阻滞组(SGB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大鼠不作任何处理;待模型构建成功后,SGB组大鼠皮肤暴露至星状神经节后,采用硬膜外穿刺针植入至星状神经节分布处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SO组大鼠皮肤暴露至星状神经节后直接缝合。12 w后,对各组大鼠体重、心脏重量、心脏重量指数、游泳时间、游泳指数、心肌组织学、心肌细胞阳性凋亡数、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量、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表达量、磷酸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 kinase,PI3K)、丝/苏氨酸激酶(serine-threoninekinase,Akt)及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进行评测。结果:与NC组相比,SO组大鼠体重、心脏重量、游泳时间、游泳指数、PI3K和Akt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量均显著降低;心脏重量指数、心肌细胞平均凋亡数、TNF-α表达量、IL-1β表达量、Caspase-3 mRNA及蛋白质表达量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与SO组相比,SGB组大鼠体重、心脏重量、游泳时间、游泳指数、PI3K和Akt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量显著升高;心脏重量指数、心肌细胞平均凋亡数、TNF-α表达量、IL-1β表达量、Caspase-3 mRNA及蛋白质表达量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且对心衰大鼠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后,SGB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规则变整齐,心肌细胞空泡化、细胞间隙、炎性反应、细胞溶解现象等明显变好。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能显著抑制心衰大鼠心肌细胞凋亡。这种抑制可明显保护心脏功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上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期为HFrEF患者的治疗提供合理有效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4月于长沙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100例HFrEF患者为研究对象,每位患者随机赋予1个数字,获得100个随机号,按照数字奇偶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HFrEF标准药物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给予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输出量(CO)、6 min步行距离(6MWD)]、血清学指标[N末端前体脑利钠肽(NT-proBNP)、白细胞介素(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及治疗期间因心衰再住院、室性心律失常及MACE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分级经Ridit分析u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LVEF、CO、6MWD高于对照组,LVEDD、NT-proBNP、IL-1β、IL-6、TNF-α、MLHF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因心衰再住院发生率、MACE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HFrEF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机体炎性反应及生活质量,临床疗效和预后均明显优势,是治疗HFrEF患者的合理有效治疗方案,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研究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肥厚型心肌病(HCM)左心室扭转功能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从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HCM患者30例进行研究,记作病变组,另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常规左心功能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室整体扭转和解旋运动指标、左室局部扭转和解旋运动指标、圆周应变以及应变率。结果:病变组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量(SV)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而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病变组心内膜的左心室扭转角度(LVtw)以及左心室扭矩(LVto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心内膜及心外膜解扭转率(Untw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病变组基底部心内膜旋转速率、心尖部心外膜旋转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心尖部心内膜旋转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心尖部心外膜解旋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变组基底部心内膜圆周应变低于对照组,基底部、心尖部心外膜圆周应变高于对照组(P<0.05);病变组基底部、心尖部心外膜应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CM患者收缩功能降低,且局部心肌圆周方向的形变能力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评价左卡尼汀辅助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SLED)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入我院2020年3月~2023年2月收治的终末期DN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SLED治疗,观察组加用左卡尼汀,疗程3个月。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生存质量、氧化应激指标等,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Na+、Alb显著高于对照组,K+、SCr、BUN、β2-M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MDA、AOPPs明显降低,SOD、GSP-Px显著升高(P<0.05),而观察组降低/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SF-36量表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卡尼汀辅助SLED治疗终末期DN的疗效明确,可有效抑制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评价丙戊酸钠联合奥卡西平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及对患儿脑电图、认知功能和血清神经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入2019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癫痫患儿10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药组(丙戊酸钠治疗)和联合组(丙戊酸钠+奥卡西平治疗),各52例。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脑电图、认知功能、血清神经因子等指标,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联合组治疗后癫痫发作频率及每次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单药组(P<0.05),EEG显示痫样放电率、总异常亦明显低于单药组(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4.23%,明显高于单药组的71.15%(P<0.05);两组治疗后WISC-CR量表VIQ、PIQ和FIQ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联合组升高幅度更大,与单药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BDNF、NSE和S-100β蛋白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联合组血清BDNF水平明显高于单药组、NSE和S-100β水平显著低于单药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丙戊酸钠联合奥卡西平治疗小儿癫痫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控制脑部异常放电,改善认知功能,调节血清神经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评价放散式体外冲击波(rESW)穴位治疗联合中药熏洗在老年膝骨关节炎(KO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入2021年2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KOA患者7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两组均予以中药熏洗,观察组加用rESW穴位治疗。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等指标,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2周、治疗4周时的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而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Lysholm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而观察组治疗2周、治疗4周时的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显效率和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2周、4周时的血清IL-1β、TNF-α和MMP-13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rESW穴位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老年KOA患者疗效显著,可缓解疼痛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控制炎症反应,且操作简单,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总胆红素(TBiL)、肾上腺髓质中段肽(MR-proADM)、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应答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51例接受CRT治疗的老年CHF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6个月,统计治疗应答情况。CRT治疗前检测血清Cys-C、TBiL、MR-proADM、AGEs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分析血清Cys-C、TBiL、MR-proADM、AGEs与心功能的相关性以及与老年CHF患者CRT治疗应答的关系。结果:151例患者失访1例,余150例患者中无应答48例(无应答组),应答102例(应答组)。无应答组血清Cys-C、TBiL、MR-proADM、AGEs水平均高于应答组(P<0.05),且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P<0.05),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缺血性心肌病、血清Cys-C、TBiL、MR-proADM、AGEs是老年CHF患者CRT治疗无应答的危险因素(P<0.05),LVEF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CRT治疗无应答老年CHF患者血清Cys-C、TBiL、MR-proADM、AGEs水平升高,且与心功能下降有关。血清Cys-C、TBiL、MR-proADM、AGEs是CRT治疗无应答的危险因素,可为CRT治疗效果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腹式呼吸训练联合短刺法针刺对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78例气滞血瘀型LDH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39例患者实施短刺法针刺治疗,观察组239例患者行腹式呼吸训练联合短刺法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肌电值(坐位、直立位、前屈位、后伸位)、疼痛因子水平[前列腺素E2(PGE2)、β-内啡肽(β-EP)、5-羟色胺(5-HT)、P物质(SP)]水平、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腰椎关节活动度(左屈、左旋、右屈、右旋)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治疗效果分级经秩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中医症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坐位、直立位、前屈位、后伸位肌电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因子PGE2、5-HT、SP水平低于对照组,β-E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ODI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屈、左旋、右屈、右旋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式呼吸训练联合短刺法针刺可提高气滞血瘀型LDH患者临床疗效,增强患者肌力,改善腰椎功能,恢复关节活动度,同时通过调控疼痛介质水平,减轻患者疼痛症状,且具有较好安全性,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联合曲美他嗪对心衰(heart failure,HF)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和人多配体蛋白聚糖4(syndecan-4)表达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2018年9月到2021年1月选择在本院完成介入治疗术的心衰患者108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把其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左西孟旦治疗,联合组给予左西孟旦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两组都治疗观察1个月。结果:治疗后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8.1%,高于对照组的88.9%(P<0.05)。两组治疗后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都低于治疗前(P<0.05),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galectin-3和syndecan-4含量低于治疗前(P<0.05),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随访6个月,联合组的再住院率与死亡率为9.3%和3.7%,低于对照组的27.8%和14.8%(P<0.05)。结论:左西孟旦联合曲美他嗪对心衰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应用能抑制血清galectin-3和syndecan-4表达水平,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随访再住院率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血清IL-18、IL-1β及NLRP3炎症小体在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5月到2022年1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50例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人口学资料、一般查体资料及心脏彩超等结果。检测血清IL-18、IL-1β、NLRP3、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表达水平。采用每克粪便湿质量中菌落形成单位对数值(1gCFU/g),给予活菌计数,肠道定植抗力指标则用双歧杆菌与肠杆菌数量的比值(B/E值)表示。结果:(1)实验组IL-18、IL-1β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2)实验组NLRP3、Caspase-1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3)实验组的双歧杆菌、乳杆菌数目和B/E值较对照组低,肠球菌、肠杆菌数目较对照组高(P<0.05);(4)两组的Chao1指数无差异;病例组Shannon指数较对照组低,Simpson指数较对照组高(P<0.05);(5)Pearson分析显示,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患者B/E值与IL-18、IL-1β及NLRP3炎症小体表达正相关。结论: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患者存在血清IL-18、IL-1β及NLRP3炎症小体表达明显升高及肠道菌群失调,且IL-18、IL-1β及NLRP3炎症小体与肠道菌群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辅酶Q10联合替格瑞洛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及对冠脉血流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0月到2022年10月收治的128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辅酶Q10联合替格瑞洛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应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定两组患者心绞痛疼痛情况,并对比其每日发作频率、每次持续时间、每日硝酸甘油用量,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和冠脉血流参数。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每日发作频率、每次持续时间、每日硝酸甘油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LVEF、BNP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LVEF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BNP水平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舒张期时间速度积分、左前降支收缩期峰值流速、左前降支舒张期峰值流速、冠脉血流速度储备值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舒张期时间速度积分、左前降支收缩期峰值流速、左前降支舒张期峰值流速、冠脉血流速度储备值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辅酶Q10联合替格瑞洛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可减少患者心绞痛疼痛程度,减少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硝酸甘油用量,提升患者心功能水平,改善冠脉血流参数,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注射用地尔硫卓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对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HFpEF)患者心功能、血清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于齐都医院接受治疗的HFpEF患者108例,根据奇偶排序法分为对照组54例、研究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地尔硫卓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注射用地尔硫卓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疗程为2周。对比两组治疗2周后的疗效,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的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速度/心房收缩期二尖瓣口最大血流流速(E/A)以及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速度/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速度(E/E'')、B型尿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鸟嘌呤(8-OHd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结果: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5.93%(41/54)相比,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2.59%(50/54)更高(P<0.05)。研究组治疗2周后BNP、E/E''低于对照组,E/A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2周后IL-6、CRP、MIF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2周后8-OhdG、MDA低于对照组,SOD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注射用地尔硫卓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能显著改善HFpEF患者心功能,改善机体血清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Ⅲ型纤维蛋白结构域结合蛋白5(FNDC5)与糖尿病性心肌病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接诊的12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糖尿病性心肌病53例,作为观察组;左心室二维结构正常7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TXNIP、FNDC5表达水平,分析糖尿病性心肌病患者血清TXNIP、FNDC5表达水平与左心功能指标的关系,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分析血清TXNIP、FNDC5对糖尿病性心肌病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TXNIP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FNDC5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糖尿病性心肌病患者二尖瓣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左侧壁二尖瓣环早期峰值速度均值(e'')、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与TXNIP呈负相关,与FNDC5呈正相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TXNIP、FNDC5均是糖尿病性心肌病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TXNIP联合FNDC5诊断糖尿病性心肌病的AUC为0.926,明显大于单一指标TXNIP的0.671和FNDC5的0.6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TXNIP、FNDC5与糖尿病性心肌病发病及患者左心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两者联合诊断此病的效能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评价高压氧(HBO)联合低剂量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认知功能、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入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老年AIS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HBO+标准剂量(0.9 mg/kg)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HBO+低剂量(0.6 mg/kg)rtPA治疗。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神经认知功能及凝血指标等,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与溶栓前比较,两组溶栓后24 h、7 d时的NIHSS显著下降、MMSE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相较于溶栓前,两组溶栓后7 d时PT、APTT、TT、D-D不同程度增加,Fib明显下降(P<0.05),而观察组增加/下降幅度较小,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67% vs 26.67%,P<0.05);两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BO联合低剂量与标准剂量rtPA静脉溶栓在改善AIS患者神经认知功能、临床疗效及死亡率方面效果相当,但低剂量对血凝功能影响小,同时出血发生风险低。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观察应用血栓弹力图指导抗血小板个性化治疗对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AA抑制率、ADP抑制率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9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110例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给予个性化治疗)和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各55例。统计两组AA抑制率、ADP抑制率的起效、达标情况及Lp-PLA2水平,用药不同组AA抑制率、ADP抑制率的起效、达标情况及Lp-PLA2水平及两组AA抑制率、ADP抑制率的起效、达标时间,并统计1年内随访结果。结果:研究组AA抑制率、ADP抑制率起效、达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Lp-PLA2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用药的AA抑制率、ADP抑制率起效、达标情况均优于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且Lp-PLA2水平低于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P<0.05);氯吡格雷AA抑制率达标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P<0.05);氯吡格雷ADP抑制率起效、达标率明显高于阿司匹林(P<0.05);而两组Lp-PLA2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AA抑制率、ADP抑制率的起效、达标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所有患者均完成为期1年的随访。随访期间,研究组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血栓弹力图可指导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抗血小板个性化治疗,以提高AA抑制率、ADP抑制率,降低Lp-PLA2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探讨胰岛素联合补钾对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疗效及对1,5-脱水葡糖苷(1,5-anhydroglucitol,1,5-AG)、β羟丁酸(β-hydroxybutyricacid,β-HB)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2019年所收治的120例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根据胰岛素不同剂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60例,两组患儿均予以补钾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患儿联合小剂量胰岛素,对照组患儿联合大剂量胰岛素,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对1,5-AG、β-HB影响。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血糖、1,5-AG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血糖及1,5-AG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清β-HB、白介素6(interleukin,IL-6)、IL-10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相关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其中研究组患儿治疗后β-H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儿治疗后IL-6、IL-10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胰岛素联合补钾对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疗效良好,可改善患儿炎症反应,促使临床症状改善,升高1,5-AG,降低β-HB,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需全面评估患儿病情,结合患儿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胰岛素剂量,保证患儿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