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阐述手部肌腱损伤早期康复训练的必要性。方法对16例45指手部肌腱损伤修复术后利用手外科支具进行早期有计划的、系统的功能锻炼。结果经过术后6~12个月的随访,手部功能优良率达90%。结论手部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早期有效的康复护理是防止肌腱粘连进而恢复手功能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重点探讨手部肌腱损伤的临床护理。方法手部肌腱修复术结合临床护理进行治疗。结果 43例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及护理后,优良率共计为88.4%。结论 43例患者通过临床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心理护理及康复训练等,手部肌腱功能恢复效果较好,可见临床护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手部肌健Ⅱ区损伤显微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屈肌腱Ⅱ区损伤96例。结果 按TAM系统评定功能,总优良率77.1%。结论 手部屈肌腱Ⅱ区损伤后,显微手术修复技术和术后康复是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运动对屈肌腱伴尺神经损伤修复术后手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屈肌腱伴尺神经损伤患者,术后4周时两组患者均开始主被动活动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第8天开始进行早期康复运动。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手部功能恢复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手部功能恢复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χ~2=1.943,P<0.05);采用早期康复运动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χ~2=5.473,P<0.05)。结论在屈肌腱伴尺神经损伤修复术后引入早期康复运动,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的手部功能与治疗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手背较大软组织与伸肌腱缺损病例采用二期移植的手术方法的疗效。方法 17例手背部软组织与伸肌腱缺损病人,手术采用一期髂腹股沟轴型皮瓣修复手背部软组织缺损,二期手术断蒂同时肌腱移植修复伸肌腱缺损。术后采用TAM法评定手部肌腱功能。结果 17例病人,术后平均随访6.5个月,手术全部成功,皮瓣成活良好。采用TAM法评定手部肌腱功能,优12例,良5例。结论 该方法手术简单安全,对供区组织损伤小,手术成功率高,术后手部肌腱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6.
杨伟  王根柱  荣曾三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8):2756-2757
目的:探讨修复手掌侧肌腱切割伤的特点和疗效。方法:应用常规外科技术一期修复手掌侧肌腱切割伤,并结合术后功能恢复训练。结果:随访138例,随访时间为术后3个月-2年。肌腱效果按TAM评定标准,优良率达90.5%。结论:应用常规外科技术一期修复手掌侧肌腱切割伤,术后辅助系统功能锻炼,能较好恢复手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手部屈肌腱、腱鞘损伤临床效果。方法 从2000年5月~2002年4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指屈肌腱、腱鞘损伤病人30例共55指。结果 术后获随访的28例48指中,优22指,良18指,可4指,差3指,极差1指,优良率83.3%,取得较为理想效果。结论 利用显微技术对手部屈肌腱、腱鞘损伤进行修复,可以减少粘连,有利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手部肌腱损伤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手部肌腱损伤患者40例共52指,按照入院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指。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手部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部关节功能优良率92.3%,对照组优良率69.2%,观察组手部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促进手部肌腱损伤患者手部关节功能恢复,减少肌腱粘连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手部屈肌腱损伤在临床很常见,但屈指肌腱损伤修复后并非都令人满意的功能恢复,术后缝合断裂或粘连形成,关节僵硬在一些病例中仍有发生。临床报道肌腱修复的病例有4%-10%会发生断裂,10%左右会发生粘连,而且有半数患者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指间关节僵硬,由此引起的功能丧失影响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0.
β-七叶皂甙钠静滴预防手部肌腱术后肿胀89医院创伤骨科中心(山东潍坊261200)魏长月郭德亮肖树文手外伤特别是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肌腱粘连,严重影响手指的伸屈功能,大部分患者需行肌腱松解术。为了减轻肌腱松解术后防止肌腱再发粘连,必须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1.
朱春雷  崔树森  何娜  朱本清 《天津医药》2008,36(12):981-982
随着手工业的发展,手部肌腱的损伤越来越多,一期肌腱修复及伴有复合组织损伤修复都存在着粘连形成、再次断裂、指关节强直等问题[1]。早期活动无疑是预防粘连的方法,但早期活动存在危险性,过度肌肉收缩引起修复肌腱断裂及间隙扩大,而屈肌腱Ⅱ区损伤由于解剖结构特殊,所以此区修复术后极易发生粘连,影响手功能的恢复。本研究分析屈肌腱Ⅱ区损伤术后早期进行特殊的屈指练习预防粘连是否  相似文献   

12.
王也刘  徐兆魁  李旭  张倩 《贵州医药》2001,25(4):340-341
手部屈肌腱的损伤是一种常见的损伤 ,也是一个较难处理的问题 ,处理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患者手功能的恢复程度。正确修复损伤的肌腱及术后合理的功能锻炼是肌腱功能恢复的必要条件。我科 1989~ 1999年共收治手部屈肌腱切割伤 79例 ,收效良好 ,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 79例中男 61例 ,女 18例 ;年龄 4~ 52岁 ,平均 2 5 4岁。Ⅰ区 3例 ,3条肌腱 ;Ⅱ区 2 2例 ,76条肌腱 ;Ⅲ区 17例 ,38条肌腱 ;Ⅳ区 2 1例 ,10 2条肌腱 ;Ⅴ区 16例 ,64条肌腱 (共 2 83条肌腱 )。1 2 手术方法手术在臂丛麻醉及止血带下进行。彻底清创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痹通散中药薰洗配合功能锻炼护理Ⅱ区屈指肌腱损伤晚期修复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要求的86例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3例。实验组采用痹通散熏洗配合功能锻炼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配合指导功能锻炼。结果随访6个月~2年,实验组功能恢复优良率达88.37%,对照组为69.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Ⅱ区屈指肌腱损伤晚期修复的患者采用痹通散中药熏洗配合功能锻炼的护理方法可促进手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手指屈肌腱损伤急诊显微外科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手指屈肌腱损伤急诊显微外科修复方法及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5年急诊收治145手指屈肌腱损伤患者治疗状况,根据屈肌腱Verdan分区及各区的解剖特点,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修复手指深浅屈肌腱。结果本组145例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按TAM标准,优良率达82.06%。结论急诊显微外科修复方法对指屈肌腱损伤的治疗效果满意,手指屈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5.
手部屈肌腱损伤术后粘连的防治,是手外科近几年来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我科于1998年以来,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采用津下健哉套圈缝合法一期修复手部屈肌腱断裂30例54指(不含断指断掌),配合早期功能锻炼,经半年以上随访,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张鹏 《中国实用医药》2013,(31):207-208
手外伤是临床常见的损伤,主要表现为手部皮肤损伤、手部肌腱损伤、手部血管神经损伤、手部骨与关节损伤。极易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精湛的手术技巧,良好的术后护理,尤其是正确的功能锻炼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本院手部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手术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根据结果对津下氏双套圈(Tsuge)法和改良Kessler法两种缝合方法进行评价。方法回顾近三年本院进行的72例手部指屈肌肌腱损伤修复手术,观察实施津下双套圈修复术(A组)和实施改良Kessler缝合修补术(B组)的治疗修复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A组术后优良率为88.9%,对照组为9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满意度为89.2%,B组患者满意度为9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津下氏双套圈缝合法和改良Kessler法修补手部屈肌肌腱断裂均效果显著,患者满意率较高,均是较为理想的手部指屈肌腱的缝合方法,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林静  温晶晶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8):2588-2589
手外伤是常见的意外损伤之一,手外伤常伴有手部肌腱损伤,我院每年收治大量手外伤患者,我们对63例87指手部屈肌腱损伤患者进行术前、后护理及术后观察、康复护理,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卓巍   《蚌埠医药》1994,12(2):15-16
手部的严重创伤,常导致骨、关节及肌腱的损伤,外露。在早期或晚期修复中,剖面常需皮瓣来覆盖,保护修复的组织,促进愈合,最大限度地保存和恢复手部的功能,我院自1987年以来,应用带蒂的髂腹股沟皮瓣治疗手外伤19例,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临床上,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是手外伤中常见的创伤,且常伴有血管、神经、肌腱损伤、骨折及骨外露,单纯植皮方法往往难以修复,选用恰当的皮瓣修复其创面可获得较好的功能及外观。手部皮瓣的修复方法较多,也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术后皮瓣发生不同程度坏死的情况并不少见。我院自2009年7月‐2012年7月对57例手部皮瓣修复术后皮瓣发生不同程度坏死病例进行分析,并探讨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