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回顾了漳卫南运河治理历史,总结了漳卫南运河管理局多年来水资源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指出了水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水资源管理工作思路和当前需要开展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2.
漳卫南运河50年开发治理成就和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漳卫南运河管理局建局以来50年的治水历史,总结了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分析了新时期漳卫南运河开发治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3.
河长制是一项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制度创新。按照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海委)的统一部署,全力推进河长制工作是漳卫南运河管理局(以下简称漳卫南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漳卫南运河具有完善的工程和管理体系,全面推行河长制是从行政管理上进行强有力的补充和完善,充分发挥协调、指导、监督、监测重要作用是漳卫南局履行河流代言人和河流管理职责的需要,也是保护和恢复漳卫南运河良好生态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漳卫南运河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德武 《海河水利》2003,(6):9-10,16
1963年11月17日,毛泽东发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伟大号召。作为海河南系最大的一条排洪人海河道,漳卫南运河经过40年来的治理发生了巨大变化,排洪入海能力较新中国成立初期提高13倍,抗洪能力也显著加强。同时,漳卫南运河面临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形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生态恢复成为漳卫南运河治理的核心问题。在新的世纪,要按国务院的指示,加大漳卫南运河防洪工程的建设力度,确保沿河防洪安全;对新问题找出对策,实现“真实”节水,加快调水,控制污染,还漳卫南运河一片清水,再创漳卫南运河辉煌。  相似文献   

5.
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和支撑.简要介绍了漳卫南运河水资源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围绕“三条红线”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加强河道综合管理和水法宣传执法,以推进漳卫南运河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在阐明中央直管河道漳卫南运河实施河长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基础上,从漳卫南运河流域内沿河地方和漳卫南运河管理局两个角度说明了河长制实施现状。分析了漳卫南运河在实施河长制过程中存在的职责不明晰、监控能力不完善、基层单位管理水平有待提升、沿河各地工作进度和思路相差较大、缺乏经费支持等主要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增强认识、明晰职责,强化监控能力,增强基层队伍建设,加强统筹考虑,提高经费和人员保障,建立协调机制、强化沟通交流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为全力推进漳卫南运河河长制顺利实施、尽早实现漳卫南运河"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
李伟  陈太文  谭杰 《海河水利》2013,(5):19-20,24
南运河是海河流域漳卫河系主要行洪尾闾河道之一,历史上为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目前在防洪、航运、工程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迫切需要加强治理。全面介绍了南运河具有的防洪、输水、生态、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深入分析了南运河存在的行洪能力偏低、工程老化失修、生态环境恶化、航运功能丧失、管理能力薄弱等问题,为加强南运河综合治理,在保障防洪安全、满足输水要求、突出水资源保护、注重生态修复、传承运河文化、强化河道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漳卫南运河洪水资源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漳卫南运河为对象,分析了洪水资源利用的前提条件、实践及其存在的问题,对今后漳卫南运河洪水资源利用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按照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系统分析漳卫南运河水资源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建立漳卫南运河"三条红线"指标体系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水资源监控管理系统,严格取水许可、计划用水和水功能区管理,强化水量统一调度,全面提升漳卫南运河水资源配置、调度、监控和保护工作能力和水平,加快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0.
漳卫南运河流域水污染趋势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研究漳卫南运河20年来的污染历史和发展趋势,结合流域污染源监测,全面评价流域水污染现状和形势,提出了漳卫运河水污染控制对策:明确治理目标控制排污总量;严格执法;调整产业结构,治理污染源;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加强流域管理;加强监测;优化水资源配置及跨流域调水。  相似文献   

11.
根据公平性、高效性和可持续性原则,建立了漳卫南运河子流域初始水权分配指标体系,应用CRITIC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并结合模糊优选法计算了子流域初始水权的分配比例。结果表明,该初始水权分配结果符合实际情况,为漳卫南运河流域水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水源地水质与生态安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爱琴  董杰  陈诗越  张菊  孙卫波 《人民黄河》2012,34(6):71-72,75
在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山东省面临着水质恶化、地下水超采、河道断流、水土流失严重等威胁水源地水质和生态安全的严峻问题。为此提出了以下对策:①制定流域总体规划方案,加强以流域为单位的生态环境整治;②加强水源地管理,严格控制水污染;③建立和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修复与重建;④着力开展水源地生态环境调查,加强水源地生态安全机制研究;⑤加强环保宣传,提高群众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3.
黄河水市场的建立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7年国务院批准了黄河可供水理分配方案,1994年黄河水利委员会又向沿黄省(区)颁发了《取水许可证》。随着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愈加突出。目前黄河水资源管理调度体制还存在政府指令配水严重失控、没有引入激励补偿机制、同比例丰增枯减的原则不利于水资源优化配置等问题。在黄河上建立水市场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可以促进节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水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4.
水资源系统模拟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资源系统模拟模型(简称HBSIM模型)是适合我国水资源规划特点的通用模拟模型.该模型借鉴了国内外同类模型的设计方法,在模型的通用性及模拟功能的实用性方面做了一些开创性工作,除能满足水资源系统的一般模拟需要外,还设立了水资源系统中各项工程的调度运用、水资源补偿调节、农业灌溉用水过程模拟,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等多项模拟功能,是一个包括来水、用水、输水、储水等工程在内的比较完整的水资源系统模拟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滦河流域水资源开发现状进行了评价分析.通过应用表明该模型对水资源规划工作有很强的适应性,可基本满足一般流域的实际模拟需要.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特殊的水文、气候环境、社会条件给藏东农牧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管理带来了很多问题,如:水源保证率低、供水量不足及水质差等。本文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采取适合的工程措施及加强建设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水资源管理及其关键问题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水问题叠加和累积影响日渐严重,而我国现行的水资源管理在管理体系、政策法规、规划与计划、管理制度和关键技术方面并不能综合应对各种水问题。分析了我国水资源特征及其生态环境问题,概述了水资源管理历程和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并剖析存在问题,深入探讨了变化环境下水资源系统演变机制的系统识别、面向极值过程的水资源配置与调度、基于总量控制与“三条红线”的水生态环境调控、全面推进水务管理和水利工程综合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跨流域调水管理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跨流域调水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全、原则不明”问题的基础上,较全面分析了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各方面问题,并绘制了我国跨流域调水的问题树。借鉴国外跨流域调水管理经验以及水资源综合管理理念,对我国跨流域调水管理进行了探讨,重点在跨流域调水的管理机制与体制、规划期管理、取水管理、用水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水利社会管理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社会管理和水利社会管理职能的深入剖析,澄清了对水利社会管理的几点认识,提出了正确把握判断水利社会管理五个关键因素,分析了需要加强水利社会管理的几个重点领域,既要履行好已有的防洪安全、饮用水安全等方面的社会管理职能,还要根据客观需要加强完善洪水、旱灾、水土保持等方面社会管理职能,提出了加强和改善水利社会管理的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e way water resources in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FSU) were managed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past century had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and contributed to the existing situation. On the one hand, extensive development of water resources led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millions of hectares of virgin lands into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providing millions of people with food and livelihoods. On the other hand, the over-exploit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led to drastic changes of the environment: many water bodies, such as lakes, small rivers, and delta wetlands dried up. The Aral Sea basin is one of the dramatic examples of the negative impacts of large-scale irrigation interventions. The state-controlled era of development in the Soviet period has a legacy of standardized procedures and rules formulated at the top. The shortcomings of such a water management included fragmentation, duplication, and a highly administrative approach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needs of the environment and input of water users into planning, allocating, and managing of water resources.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nalytical view of the role and importance of water users organizations/associations (WUOs/WUAs) in the irrigated agriculture and under irrigation management transfer (IMT) in Central Asia region. International Water Management Institute (IWMI) and the Scientific Information Center of Interstate Coordination Water Commission (SIC ICWC) conducted the “Best Practices.” Projects including activities covered Syr Darya and Amu Darya basins of Central Asia. During the first stage of the project (01.04.1002-31.03.2002), the monitoring objects were: 30 district water management organizations (DWMO), eight WUAs, 58 collective farms (CCF), and 61 private farms (PPF) from eight provinces Central Asia) project for conserving water resources by involving water users into water savings. The primary strategy was to propagate application of inexpensive technical and managerial methods and measures to save water by users themselves. The project is a joint project of IWMI and SIC ICWC aimed to monitor and disseminate the best practices of water conservation initiated by water users. The first year of the “Best Practices” project accomplished a broader involvement of water users into the water conserving methods, therefore continuing the beneficial good water management practices. It also continued to involve the water supplying organizations and various groups of water users (collective farms, farmers, and water users' associations). The major interest was to analyze the impacts of the different water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on productivity of water u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