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尿酸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于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怀疑存在左心房血栓的NVAF患者3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食管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分为血栓组(45例)和非血栓组(345例)。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等指标,分析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尿酸对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结果血栓组患者血清尿酸浓度明显高于非血栓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房颤动病程、CHADS_2评分、CHA_2DS_2-VASc评分及尿酸浓度是患者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栓组患者尿酸浓度与CHADS_2评分、CHA_2DS_2-VASc评分呈正相关(CHADS_2评分:r=0.618,P=0.036;CHA_2DS_2-VASc评分:r=0.646,P=0.032)。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尿酸浓度曲线下面积(ACU)为0.895(95%CI:0.825~0.966),其最佳工作点为459.8μmol/L,此时预测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0%和85.0%。结论血清尿酸浓度在NVAF并发左心房血栓形成的患者中明显升高,其可作为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评估左心房血栓形成,具有一定的临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种改进的CHA_2DS_2-VASc-RAF评分对非瓣膜病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沧州市中心医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的237例NVAF患者资料,采用相关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CHA_2DS_2-VASc-RAF评分对左心房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结果 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的发生率为9.28%。相关性分析显示,CHA_2DS_2-VASc-RAF评分与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呈正相关(r=0.40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HA_2DS_2-VASc-RAF评分为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1)。ROC曲线分析显示,CHA_2DS_2-VASc-RAF评分预测左心房血栓形成的曲线下面积为0.895(95%CI:0.811~0.979,P0.001),敏感度为86.4%,特异度为82.3%。HanleyMcNeil法进行两两比较显示,CHA_2DS_2-VASc-RAF的预测价值优于CHA_2DS_2-VASc(Z=2.151,P=0.032)。结论 CHA_2DS_2-VASc-RAF评分能够有效预测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结合CHA_2DS_2-VASc评分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LAT)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江西省人民医院临床怀疑LAT的NVAF患者20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一般情况及病史、CHA_2DS_2-VASc评分、血生化检查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根据TEE检查结果分为左心房血栓形成组(LAT组)和无血栓形成组(非LAT组)。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立LA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而改良CHA_2DS_2-VASc评分方案。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比较改良前后两种不同的评分方案对NVAF患者LAT的诊断价值。结果 DD阳性、CHA_2DS_2-VASc2分是LA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将DD阳性记为1分,加入CHA_2DS_2-VASc评分中,组成CHA_2DS_2-VAScDD评分方案。ROC曲线显示,CHA_2DS_2-VASc评分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63,最佳诊断点为2分,灵敏度为0.744,特异度为0.707;CHA_2DS_2-VASc-DD评分的AUC为0.811,最佳诊断点为3分,灵敏度为0.768,特异度为0.745。结论 DD结合CHA_2DS_2-VASc评分对NVAF患者LAT形成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联合检测左心耳流速、左房前后径及血清生物学标记物,探讨其对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的诊断意义。方法:入选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NVAF患者,通过食管超声心动图结果将患者分为无血栓组和血栓组,并测量左心耳流速,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患者的左房前后径及左室射血分数。计算CHA2DS2-VASc评分,检测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及脑钠肽前体。结果:①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及CHA2DS2-VASc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血栓组患者左心耳流速减慢、左房前后径增大、LVEF减低(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心耳流速、左房前后径、左室射血分数在左心房血栓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③血栓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脑钠肽前体、同型半胱氨酸高于无血栓组。④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心耳流速(OR=0.83,95%CI:0.78~10.87,P0.001)、左房前后径(OR=1.09,95%CI:1.00~1.18,P=0.044)是左心房血栓诊断的重要指标。当左心耳流速截点值为25.5 cm/s时,诊断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45%,ROC曲线下面积为0.939。左心耳流速联合左房前后径诊断左心房血栓形成ROC曲线下面积为0.945。在二者基础上联合D-二聚体及脑钠肽前体诊断左心房血栓形成ROC曲线下面积为0.948。结论:左心耳流速减慢在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左心耳流速联合左心房前后径及血清D-二聚体、脑钠肽前体,提高了对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的诊断能力,其敏感性及有效性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CHA_2DS_2-VASc评分对胺碘酮复律非瓣膜病持续性心房颤动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36例非瓣膜病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予静脉注射胺碘酮复律,根据复律与否分为复律成功组与复律失败组,回顾收集CHA2DS2-VASc评分、心电图f波振幅与f-f间期、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左心房内径(LAD)与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顾分析影响复律成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复律成功组CHA2D2-VASc评分、病程、持续时间低于复律失败组(P0.05),服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阻滞剂、f-f间期较复律失败组高(P0.05),两组间LAD及f波振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HA_2DS_2-VASc评分(OR=6.44,P0.05)及f-f间期(OR=1.03,P0.05)是持续性心房颤动复律失败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低CHA2DS2-VASc评分非瓣膜病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易经胺碘酮复律成功,有一定临床实践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左心耳结构复杂性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拟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NVAF患者295例,记录病史资料和化验指标,进行CHA2DS2-VASc评分。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和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检查了解左心耳有、无血栓形成,以此将患者分为血栓组(n=42)和无血栓组(n=253)。应用CT影像后处理系统对左心房CTA影像进行三维重建,获取每例患者的左心耳形态,将左心耳形态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两类。分析左心耳血栓形成与各项潜在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血栓组非阵发性心房颤动(76.2%vs 18.2%)、复杂型左心耳比例(66.7%vs 45.1%)显著高于无血栓组(P均<0.01)。此外,血栓组患者的年龄、心房颤动病程、左心房前后径、B型利钠肽、血尿酸、CHA2DS2-VASc评分均大于无血栓组(P均<0.05)。相对于无血栓组,血栓组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栓栓塞以及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更高(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复杂型左心耳(OR=4.129,95%CI:1.413~12.069)、心房颤动病程(OR=1.021,95%CI:1.006~1.036)、非阵发性心房颤动(OR=13.910,95%CI:4.563~42.406)与CHA2DS2-VASc评分(OR=2.580,95%CI:1.115~5.966)均是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复杂型左心耳为NVAF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血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D-二聚体、尿酸、肾功能与CHA_2DS_2-VASc的关系,分析血栓高危病人及高风险因素。方法选择上海长征医院2015年1月—2018年10月确诊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均进行CHA_2DS_2-VASc评分,同时记录血NT-proBNP、D-二聚体、尿酸、肌酐[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结果。根据CHA_2DS_2-VASc评分将心房颤动病人发生血栓栓塞风险分为低中危组(60例)和高危组(316例),比较低中危组与高危组NT-proBNP、D-二聚体、尿酸、eGFR差异,并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研究指标与CHA_2DS_2-VASc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CHA_2DS_2-VASc评分高危组NT-proBNP、D-二聚体水平高于低中危组(P0.05),eGFR低于低中危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NT-proBNP、D-二聚体水平均与CHA_2DS_2-VASc评分呈正相关(r=0.431,P0.001;r=0.460,P0.001);eGFR与CHA_2DS_2-VASc评分呈负相关(r=-0.235,P0.001)。结论 NT-proBNP、D-二聚体、eGFR均与CHA_2DS_2-VASc评分相关,其中D-二聚体相关性最大,可为临床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血栓栓塞风险的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CHA_2DS_2-VASc评分预测持续性心房颤动病人颈动脉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56例持续性心房颤动病人,所有病人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CHA_2DS_2-VASc评分。收集病人临床资料并分析随着CHA_2DS_2-VASc评分升高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斑块和CHA_2DS_2-VASc评分之间关系。应用曲线下面积(AUC)明确持续性心房颤动病人不同CHA_2DS_2-VASc评分的最佳截断值。结果随着CHA_2DS_2-VASc评分升高持续性心房颤动病人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显著升高。男性持续性心房颤动病人CHA_2DS_2-VASc评分≥2分预测颈动脉斑块灵敏度为54.5%,特异度为65.4%,AUC=0.630,95%CI(0.498,0.763);女性持续性心房颤动病人CHA_2DS_2-VASc评分≥3分预测颈动脉斑块灵敏度为73.7%,特异度为45.7%,AUC=0.612,95%CI(0.490,0.73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持续性心房颤动病人CHA_2DS_2-VASc评分是预测颈动脉斑块发生的重要独立因素(P0.001)。结论应用CHA_2DS_2-VASc评分预测持续性心房颤动病人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炎症与非瓣膜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共入选经食管心脏超声检查患者68例,其中左心耳血栓者(血栓组)23例,无左心耳血栓者(对照组)45例。所有患者测量血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血栓组hs-CRP水平(1.66mg/L,0.49~2.60mg/L)明显高于对照组(0.83mg/L,0.47~1.32mg/L),在校正了CHA2DS2-VASc评分、左房大小、房颤类型等因素后,hs-CRP水平增高仍然是左心耳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OR=1.19,95%可信区间1.02~1.39,P=0.02)。结论炎症在非瓣膜房颤左心耳血栓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CHADS_2评分与CHA_2DS_2-VASc评分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我院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分别予CHADS_2评分和CHA_2DS_2-VASc评分,按照评分分为三个亚组:低危组(0分),中危组(1分),高危者(≥2分),比较两种评分体系对缺血性脑卒中(IS)的预测价值。结果共入选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598例,CHADS_2评分低危组56例(9.36%)显著高于CHA_2DS_2-VASc评分低危组24例(4.01%),CHADS_2评分低危组IS发生3例(5.36%),显著高于CHA_2DS_2-VASc评分组0(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ADS_2评分中危者130例(21.74%)高于CHA_2DS_2-VASc组中危者62例(10.37%),CHADS_2评分中危组IS发生10例(7.69%)亦显著高于CHA_2DS_2-VASc评分组2例(3.23%),(P0.05);CHADS_2评分高危者412例(68.89%)显著低于CHA_2DS_2-VASc组高危者512例(85.61%),而两组IS发生率相当[67例(16.26%)vs.78例(15.20%),P0.05]。结论 CHA_2DS_2-VASc评分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优于CHADS_2评分体系,尤其在评分低中危患者中优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12.
Left atrial impulse formation in atrial flutter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3.
14.
房颤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与心房的重构(包括电学重构、解剖重构和自主神经系统重构)密切相关.房颤可诱导离子通道蛋白表达和(或)功能异常,进而反馈性地促进心房功能性折返基质的形成,发生电学重构;循环往复的电学重构造成心房基质的改变,失活的心房肌细胞被纤维组织替代,心房逐渐纤维化,出现解剖重构;与此同时,心房广泛的纤维化进一步阻碍电冲动的传导,反过来加重电学重构;自主神经系统重构可通过正向反馈环机制促进房颤的维持和复发.早期治疗心房重构可延迟甚至预防房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与心房纤维化的关系,研究心房纤维化在房颤维持和心房重构中的作用.方法 心外科手术病人53例,其中窦性心律者26例,房颤患者27例(房颤少于10年患者为房颤Ⅰ组,房颤超过10年患者为房颤Ⅱ组).术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手术中取右心房组织,Masson染色测定胶原容积分数(CVF),分别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印迹的方法测量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血管转化酶(ACE)mRNA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蛋白的表达量,用放射免疫的方法测定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水平.结果 同窦性心律组相比,房颤组心房扩大、CVF增高;房颤Ⅰ组心房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和2的mR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E mRNA升高,AngⅡ升高;房颤Ⅱ组心房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和2的mRNA有下降的趋势,未达统计学意义,ACE mRNA、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蛋白表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管紧张素系统在房颤患者的心房纤维化早期发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We report a case of right-sided endocarditis with left ventricular-right atrial communication in which right atrial vegetation was demonstrated by two-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The present case demonstrates that the right atrial vegetation in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is suggestive of left ventricular-right atrial communication.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分析近20年房颤心房纤维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 方法 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利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近20年房颤心房纤维化相关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探讨相关研究的作者、国家/机构分布、期刊分布状况以及对关键词进行分析。 结果 纳入1 468篇SCI文章,发文量最高的作者是Nattel S,引文量最高的是Burstein B。美国和中国为该领域研究的主要国家,美国犹他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是房颤心房纤维化研究的重要机构,载文量最多的期刊是《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electrophysiology》,被引频次最高的期刊是《Circulation》,主要的研究热点是①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与心房纤维化研究;②心房纤维化评估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基质消融中的应用③炎症及氧化应激在房颤心房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研究的前沿方向主要有①关于房颤患者的患病率、复发率和死亡率的研究;②房颤患者中风的预防;③基于心肌成纤维细胞探讨房颤相关机制的研究;④房颤患者的管理;⑤通过延迟增强MRI评估心房组织纤维化程度。 结论 本研究为了解房颤心房纤维化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视角,为研究者识别潜在的合作者和合作机构、热点话题和研究前沿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