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胸腔内吻合口瘘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对720例手术后发生胸内吻合口瘘的4例患者的术中、术后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吻合口瘘患者均经胸腔置入双引流管冲洗、引流,控制感染,综合治疗,本组病例无死亡,均治愈出院.结论:对可能出现吻合口瘘的原因,术中术后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加以预防和处理,能降低瘘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预防、早期诊断以及治疗.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施行食管癌切除+胃食管胸内或颈部吻合术278例,术后确诊吻合口瘘12例.总结患者诊治经过,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吻合口瘘的发生率4.3%(12/278),其中,胸内吻合发生率3.9%(10/257),颈部吻合发生率9.5%(2/21).保守治疗11例,治愈10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二次手术1例,治愈.结论 吻合口瘘是食管重建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原因复杂,完善术前准备、提高手术操作技巧是预防术后吻合口瘘的关键.早期诊断、有针对性地选择治疗方法能提高吻合口瘘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防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防治的方法。方法总结分析785例食管贲门癌切除术病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1例,其中颈瘘6例,胸内瘘3例(1例为颈吻合),纵隔瘘2例。早期瘘(术后3d内)2例,中晚期瘘9例。结果发现瘘后予抗感染、胸管引流、胃肠减压及营养支持治疗,颈瘘经换药10-20d后均治愈;纵隔瘘经禁食1周观察,无须再处理,均治愈。胸内瘘行空肠造瘘肠内营养,1-3个月治愈3例,死亡1例。结论颈吻合时重点注意降低吻合口张力,避免胸胃顶端血供受到较大影响;胸内吻合采用吻合器时重点注意避免食管残端荷包缝合不佳;经鼻肠管肠内营养可降低吻合口瘘的风险;对胸内吻合口瘘按其发展各阶段采取积极主动措施可获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胸内吻合口瘘性脓胸发生的原因、诊断方法及治疗预防措施.方法 对2000年1月-2006年12月手术切除的食管贲门癌624例中.发生胸内吻合口瘘性脓胸1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行胸腔闭式引流,9例放置上、下胸管,采用胸腔冲洗加闭式引流治疗、痊愈;2次开胸即重行吻合3例成功,1例转送七一级医院后死亡,1例因中毒性休克、呼吸衰竭、不能再次手术而死亡.结论 严格选择病例、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注意手术操作、改进吻合方法、改善吻合口周围血运,加强术后环节管理,口腔及各种引流管的护理,是预防胸内吻合口瘘性脓胸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食管癌切除器械吻合的效果.方法 应用圆型吻合器对455例食管癌切除后进行机械吻合.其中胸上段癌55例(12.1%),胸中段癌265例(58.2%),胸下段癌135例(29.7%).结果 出现吻合口瘘12例,总的发生率为2.6%(12/455).胸内吻合口漏发生率2.3%(9/397),颈部吻合口漏为5.2%(3/58),病死3例,均为胸内吻合口漏,病死率为25.0%(3/12).结论 消化道圆型吻合器在上消化道重建手术中是安全可靠的,器械吻合是减少术后吻合口瘘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食管癌切除器械吻合的效果.方法 应用圆型吻合器对455例食管癌切除后进行机械吻合.其中胸上段癌55例(12.1%),胸中段癌265例(58.2%),胸下段癌135例(29.7%).结果 出现吻合口瘘12例,总的发生率为2.6%(12/455).胸内吻合口漏发生率2.3%(9/397),颈部吻合口漏为5.2%(3/58),病死3例,均为胸内吻合口漏,病死率为25.0%(3/12).结论 消化道圆型吻合器在上消化道重建手术中是安全可靠的,器械吻合是减少术后吻合口瘘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7.
刘亚丹 《现代保健》2009,(24):123-124
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极为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高达50%,据国内外文献统计,其发生率为3%~5%。1996年1月至2007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食管中下段癌550余例,术后发生胸内吻合口瘘25例,无1例发生护理并发症。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吻合口瘘的病死率,本文就胸内吻合口瘘患者的护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吻合口胸膜腔外包埋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经验.方法 321例食管癌患者(胸膜腔外包埋组),均行食管胃胸内吻合,应用胸膜包埋吻合口,使吻合口置于胸腔外,与随机抽取321例同期进行食管胃胸内吻合传统方法包埋的食管癌患者(传统包埋组)进行比较.结果 胸膜腔外包埋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7.2%(23/321),吻合口瘘发生率为0.3%(1/321);传统包埋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1.5%(37/321),吻合瘘发生率为2.2%(7/32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吻合口胸膜腔外包埋治疗食管癌减少了术后并发症,降低了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原因以及预防方法。方法采用肠内营养(EN)及置管持续冲洗的保守治疗。结果16例中1例二次开胸治愈,14例采用保守治疗方案治愈出院,死亡1例,衰竭与感染是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贲门癌术后发生胸内吻合口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充分的术前准备,提高手术技巧、术中置空肠营养管、术后早发现及正确的治疗方案是降低及治疗吻合口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张永清 《职业与健康》2003,19(7):134-135
目的 探讨食管癌病变食管切除后,食管胃吻合术效果较好的术式。方法 对321例食管癌采取随机分组,分别采用传统的食管胃吻合术式和食管胃粘膜延长加大网膜覆盖食管胃吻合术式进行比较。结果 传统方式154例,发生吻合口瘘7例,占4.55%。食管胃粘膜延长加大网膜覆盖食管胃吻合术式167例,无1例发生吻合口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食管胃粘膜延长加大网膜覆盖术式能有效地预防胸内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不失为一种食管胃胸内吻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性脓胸发生的原因、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 方法对1972~2003年间手术切除的食管贲门癌4 890例中发生吻合口瘘性脓胸的4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全部行胸腔闭式引流,12例放置上、下胸管,采用30%乙醇胸腔灌洗加负压吸引治疗,痊愈;25例再次手术,其中2例颈部带血管蒂肌瓣填塞瘘口治愈,23例瘘口缝合后用医用生物蛋白胶或大网膜填塞、仅4例死亡;5例因中毒性休克、衰竭,不能再次手术而死亡. 结论严格选择病例、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注意手术操作、改进吻合方法、加强术后处理是预防吻合口瘘性脓胸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术后常见吻合口并发症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析按TME原则手术的120例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漏7例,占5.8%,吻合口出血8例,占6.7%,吻合口狭窄5例,占4.2%。结论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严格掌握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手术的指征、充分的术前准备、保证吻合口的血供、正确选择和使用吻合器及引流管是降低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的关键,对术后吻合口漏视具体病情采用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术后常见吻合口并发症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按TME原则手术的120例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漏7例,占5.8%,吻合口出血8例,占6.7%,吻合口狭窄5例,占4.2%。结论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严格掌握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手术的指征、充分的术前准备、保证吻合口的血供、正确选择和使用吻合器及引流管是降低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的关键,对术后吻合口漏视具体病情采用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彭氏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预防胰肠吻合口漏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我院2002年10月至2008年12月3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采用彭氏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的临床应用结果。结果33例均获痊愈,无胰瘘、出血、腹腔脓肿及临床死亡病例发生。结论彭氏捆绑式胰肠吻合术能够预防胰肠吻合口漏的发生,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彭氏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预防胰肠吻合口漏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我院2002年10月至2008年12月3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采用彭氏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的临床应用结果。结果33例均获痊愈,无胰瘘、出血、腹腔脓肿及临床死亡病例发生。结论彭氏捆绑式胰肠吻合术能够预防胰肠吻合口漏的发生,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高危因素,为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916例结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5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全身、局部因素与吻合口瘘发生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全身因素中年龄、ASA分级、血红蛋白、红细胞、总蛋白及空腹血糖与吻合口瘘发生存在相关性(P<0.05),局部因素中的吻合方式、吻合口张力、引流管放置位置、术前有无肠梗阻、术前有无腹腔感染及肿瘤分化程度与吻合口瘘发生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结直肠癌术后引起吻合口瘘发生的高危因素较多,应做好围手术期的各项工作.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high risk factors of anastomotic leakage after colon cancer surgery ,so as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prevention of anastomotic leakage. Methods Fifty-three patients with anastomotic leakage after colon cancer surgery of 916 cases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the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ystemic factors,local factors and occurrence of anastomotic leakage was analyzed and studied. Result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ge, ASA grade, serum hemoglobin, red blood cell, total protein, fasting blood glucose of systemic factors except for sex and occurrence of anastomotic leakage was obvious (P< 0.05). There was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ethods of anastomosis, anastomotic tension, setting position of drainage tub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abdominal infection and degree of tumor differentiation except for with or without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and occurrence of anastomotic leakage(P < 0.05). Conclusion The high risk factors of anastomotic leakage after colon cancer surgery are multiple,and well various work should be done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5月—2008年6月结肠癌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采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的手术方法;对照组52例,采用传统的结肠癌手术方法。比较两组疗效,并随访1~3年。结果术后吻合口漏率、残端肿瘤残余率、局部复发率、3年存活率观察组分别为1.67%、1.67%、8.33%、71.67%;对照组分别为9.62%、11.54%、30.77%、59.6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结肠癌患者采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的手术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短期存活率,同时能够降低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残端肿瘤残余率以及局部复发率,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君  张翼  谢虹 《实用预防医学》2007,14(6):1869-1870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对我院1998年4月-2007年1月共收治的316例食管癌、贲门癌手术病人,术后发生7例吻合口瘘的原因及术中、术后的处理加以分析。结果1例颈部吻合口瘘病人,因吻合口瘘通入胸腔,感染加重,衰竭死亡。1例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5例病人治愈出院。结论针对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可能出现的原因,术中、术后采取正确的措施加以预防和处理,能降低瘘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食道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治疗,总结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早期诊断及预防和治疗的方法。方法对6例吻合口瘘患者采用禁食、胃肠减压、保持胸腔引流通畅、控制胸腔感染、全面的营养支持治疗并尽早使用肠内营养,以及于瘘口位置放置食管内支架、封堵瘘口的方法。结果 5例治愈出院,1例因吻合口瘘破溃入右侧主支气管,导致肺部严重感染,低血氧症,破溃后26 h后死亡。结论对于吻合口瘘的患者,早期诊断及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致胸腔感染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吻合口瘘胸腔感染患者的护理及治疗方法。方法对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致胸腔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经过脓胸上下置单根"Y"型胸腔闭式引流管进行抗感染冲洗治疗与护理,瘘口愈合良好,术后60 d痊愈出院。结论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复杂,术中规范操作、术后有效地胸腔冲洗、感染治疗、营养支持等是防治吻合口瘘致胸腔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