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苦杏仁及其炮制品中苦杏仁苷含量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测定生品苦杏仁及其3种炮制品中苦杏仁苷的含量。方法:采用甲醇超声提取苦杏仁苷,岛津LC-10A高效液相色谱仪,Sh im-pack VP-ODS 150mm×4.6mm;流动相:乙腈-水(17∶83);柱温:25℃;流速:1mL/m in;检测波长:263nm。结果:生品苦杏仁中苦杏仁苷的含量为(6.14±0.05)%,蒸品的苦杏仁中苦杏仁苷的含量为(6.11±0.07)%,品的苦杏仁中苦杏仁苷的含量为(5.77±0.07)%,炒的苦杏仁中苦杏仁苷的含量为(4.54±0.06)%。结论:蒸法炮制苦杏仁为苦杏仁的最佳炮制工艺,其苦杏仁苷的含量与生品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对苦杏仁燀炒炮制意义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苦杏仁各炮制品,尤其是燀苦杏仁与燀炒品的异同点,检验苦杏仁燀后炒的必要性。方法:通过苦杏仁酶活性的检测,考察各炮制方法的杀酶效果;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各炮制品及生品中苦杏仁苷的含量;采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测定各炮制品及生品的LD50,综合比较各炮制品,尤其是燀品与燀炒品的异同。结果:各炮制品较生品的苦杏仁苷含量均有所降低,但相互间差别不大,炮制后燀品在苦杏仁苷含量上略高于燀炒品,急性毒性燀炒品与各炮制品相比也无明显差异。结论:苦杏仁各炮制品均可达到杀酶保苷作用,燀炒法工艺繁琐,且外形不美观,不建议使用。  相似文献   

3.
苦杏仁中苦杏仁苷的存在形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苦杏仁中苦杏仁苷的存在形式及温度与酸碱对苦杏仁苷异构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苦杏仁在不同煎煮温度下L-苦杏仁苷与D-苦杏仁苷的峰面积,同时用该法定性考察酸碱对苦杏仁苷单体异构化的影响.结果:苦杏仁中的苦杏仁苷在不同温度段内具有不同的异构化表现;苦杏仁苷单体在醋酸中未发生异构化,而在氨水、氢氧化钠的作用下均可发生异构化.结论:随着煎煮温度的上升,苦杏仁中L-苦杏仁苷与D-苦杏仁苷的峰面积比值逐渐增加;苦杏仁苷单体能在酸性环境中稳定存在,而碱是导致其发生异构化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霜制对苦杏仁在大鼠体内的代谢及组织分布影响。方法:分别给SD大鼠注射苦杏仁苷,灌胃苦杏仁生品和霜制品水煎液后,采用HPLC测定血浆及各组织中苦杏仁苷及其代谢产物的血药浓度及组织中的含量,进一步利用LC-MSn鉴定代谢产物的结构。结果:苦杏仁苷注射给药后在大鼠体内主要以原型分布,苦杏仁生品和霜制品灌胃后均以次级代谢产物野樱苷的形式分布;且霜制后野樱苷在大鼠各组织中的分布时间延长,分布量更平均,且呈现2次达峰现象。结论:霜制对苦杏仁在大鼠体内的代谢及组织分布有较大影响,该研究结果为探讨苦杏仁炮制机制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5.
炮制对苦杏仁中苦杏仁苷在大鼠体内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炮制对苦杏仁中主要成分苦杏仁苷在大鼠体内代谢的影响。方法:分别给SD大鼠注射和灌胃苦杏仁苷,灌胃苦杏仁生品及炮制品后,于不同时间点采血,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血浆中苦杏仁苷及其代谢产物,绘制药时曲线。结果:苦杏仁苷注射给药后在血浆中以原型形式存在,而苦杏仁苷、苦杏仁生品和炮制品灌胃给药后均未检测到原型,其代谢产物经质谱鉴定为野樱苷;且炮制后代谢产物野樱苷在大鼠体内的药时曲线与生品有明显不同。结论:炮制对苦杏仁在大鼠体内的代谢过程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苦杏仁药材质量评价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苦杏仁药材综合质量评价方法。方法 :用HPLC法测定了苦杏仁药材 14个市售样品、不同年度贮存品及自制炮制品中苦杏仁苷含量 ,并考察了市售药材的常规理化试验项目。结果 :市售药材生品的苦杏仁苷含量与炮制品间差异明显 ,且去皮品中含量均低于药典标准 ,但自制炮制品的含量均达到药典标准 ;不同贮存年度的市售药材生品带皮妥善保存 ,苦杏仁苷含量至少 10年内变化不大 ;市售药材的常规试验项目测定结果表明各种炮制品间的差异较大。结论 :炮制加工过程是影响苦杏仁药材质量的关键因素 ,同时有必要制订其常规理化试验项目 ,加强综合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具有生、制品个性特点的苦杏仁不同炮制品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该药材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苦杏仁、燀苦杏仁、炒苦杏仁3种炮制品分别加50%甲醇超声提取,采用HPLC测定,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进样量20μL,柱温25℃,检测波长225 nm,比较苦杏仁不同炮制品的HPLC指纹图谱差异。结果:生苦杏仁指纹图谱与燀苦杏仁、炒苦杏仁指纹图谱有明显差异,而燀苦杏仁与炒苦杏仁指纹图谱较为相似。燀苦杏仁、炒苦杏仁色谱图与苦杏仁色谱图相比,缺失了5号峰(野黑樱苷)和6号峰,在保留时间22 min处增加一个新色谱峰a;8号峰的峰面积显著降低,4号峰的峰面积显著升高,1,2,3,7号峰的峰面积降低,但无明显变化。结论:建立的方法可用于苦杏仁不同炮制品的指纹图谱测定,苦杏仁经燀制和炒制后HPLC指纹图谱发生明显变化,为完善苦杏仁饮片的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苦杏仁苷水解后可能分解为5号峰(野黑樱苷),6号峰和8号峰。  相似文献   

8.
正交试验法优选蒸苦杏仁炮制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倩  杨书斌  孙立立  戴衍朋 《中成药》2012,34(3):532-534
目的 优选蒸苦杏仁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 以灭酶程度和含苦杏仁苷量为评价指标,采用蒸汽流量、蒸制时间和厚度四因素、三水平k(34)正交试验法,优选苦杏仁的最佳蒸制工艺.结果 蒸苦杏仁最佳炮制工艺为杏仁厚度铺置3~5 cm,以大流量蒸汽蒸制30 min.结论 确定的苦杏仁蒸制工艺稳定可行,对于规范蒸杏仁的炮制工艺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麻黄汤不同配伍对苦杏仁和甘草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制备苦杏仁苷对照品溶液和甘草酸单铵盐对照品溶液和不同配伍方式的麻黄汤水煎液供试品溶液,以正交设计8中不同配伍的麻黄汤组方,苦杏仁有效成分研究中以A-H进行标识;甘草有效成分研究中以A1-H1对8中不同配伍方式进行标实。最终结果根据国家药典委员会提出的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进行相似度分析,采用MATLAB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结果:苦杏仁和甘草色谱条件能够分别将苦杏仁苷和甘草酸清晰的分离出来,无其他杂质峰,基线稳定,具有可比性。麻黄汤不同配伍方式中对苦杏仁有效成分苦杏仁苷每剂含量未见明显差异,进行方差分析后结果显示,麻黄汤不同配伍中麻黄、桂枝、甘草对苦杏仁苷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黄汤不同配伍方式中以H1单纯甘草中甘草酸含量为最高,而麻黄汤全方A1中的甘草酸含量为最低;不同配伍中麻黄、桂枝和苦杏仁均降低麻黄汤中甘草酸的含量(P0.05)。结论:麻黄汤不同配伍中麻黄、桂枝、甘草对苦杏仁中有效成分苦杏仁苷未见明显影响;而不同配伍中麻黄、桂枝和苦杏仁均降低麻黄汤中甘草有效成分甘草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付志玲  郑晓晖  房敏峰 《中成药》2011,33(7):1202-1205
目的 探讨霜制对苦杏仁中苦杏仁苷在大鼠尿液中的代谢与排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分别注射苦杏仁苷、灌胃苦杏仁生品及霜制品水煎液,于不同时间段收集尿液,HPLC测定尿液中马尿酸、苦杏仁苷及其代谢产物野樱苷,LCMSn鉴定代谢产物的结构.结果 苦杏仁苷注射给药后主要以原型排泄,马尿酸质量分数无明显变化;苦杏仁生品与霜制品灌胃给药后主要以代谢产物野樱苷的形式排泄,马尿酸质量分数有显著增长,且霜制后野樱苷的排泄时间延迟.结论 霜制对苦杏仁中苦杏仁苷的排泄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HPLC测定三拗汤(麻黄、苦杏仁、甘草)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分析方法,并观察麻黄和甘草对汤剂中苦杏仁苷煎出量的影响.方法:以HPLC法测定不同配伍(三拗汤、麻黄+苦杏仁、苦杏仁+甘草、苦杏仁组)的三拗汤水煎液中苦杏仁苷含量.结果:乙腈-磷酸盐缓冲液可使苦杏仁苷和L-苦杏仁苷完全分离,L-苦杏仁苷峰面积随pH值升高而增加.结论:麻黄比甘草更能增加了三拗汤中苦杏仁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HPLC测定苦杏仁饮片中苦杏仁苷的含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书斌  刘青  孙立立  石典花 《中成药》2006,28(10):1452-1454
目的:建立苦杏仁饮片中苦杏仁苷的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L ichrospher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甲醇-乙腈-水(9∶9∶82)为流动相,流速:1.0 mL/m in,检测波长210 nm,柱温室温。结果:在0.292 8~2.342 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948 691X 232 6,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26%,RSD=0.97%(n=5)。结论:该方法测定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苦杏仁饮片中苦杏仁苷的定量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苦杏仁高压蒸制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松涛  王寿希 《中药材》1992,15(4):26-27
苦杏仁是中医临床上常用的止咳平喘药,为保护其有效成分,通常用燀制法制成燀杏仁,但在实际生产中比较麻烦,费时费力。近年来我们探讨用卧式高压消毒柜制备蒸杏仁,临床上效果较好。本文按1990年版《中国药典》方法,以燀杏仁为对照品对不同压力和时间条件下蒸制的苦杏仁炮制品进行苦杏仁甙的含量测定,以探讨蒸制的适宜条件。现将结果报道于下。一、实验材料苦杏仁购自泰安市药材站,经鉴定为蔷薇科植物Prunus armeniace L.的干燥成熟种子。将苦杏仁原药材拣去壳核、瘪粒、油粒、筛去灰屑等杂质,得净杏仁备用。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二、方法及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中药配伍对麻杏薏甘汤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L8(27)正交设计,以HPLC法测定苦杏仁苷含量。结果:麻黄、甘草对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苡薏仁对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麻黄可增加苦杏仁苷含量,甘草能够降低苦杏仁苷含量,符合中医君臣佐使组方原则。  相似文献   

15.
禹琦 《中国现代中药》2018,20(2):213-216
目的:研究闪式提取法从苦杏仁中提取苦杏仁苷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苦杏仁苷为指标,对闪式提取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并与文献报道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闪式提取法的最佳工艺是70%乙醇,提取时间1 min,料液比1∶6。结论:此工艺简单、高效、节能,提取率高,有利于苦杏仁苷的提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寻求苦杏仁最为理想的炮制方法.方法引用文献资料对燀制法、蒸制法、炒制法、去皮去尖制霜等几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炮制杏仁的方法、时间、火候对有效成份的含量影响较大.结论不同的炮制方法苦杏仁苷的含量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苦杏仁中有效成分苦杏仁苷的最佳提取、精制方法。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以苦杏仁苷的含量为指标确定最佳提取条件;及不同结晶时间、乙醇用量对苦杏仁提取物精制的影响。结果:影响因素最大的是提取次数,其次是提取时间,再次是乙醇用量。最佳提取工艺确定为:6倍量95%乙醇提取2次,每次1h。所得粗品用无水乙醇(1∶30固液比)重结晶三次,得到含量为92.47%的苦杏仁苷纯品,苦杏仁苷转移率为45.92%。结论:此工艺步骤简单、经济可行,适用于苦杏仁苷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明确苦杏仁须经炮制后方可入药使用。方法 :对生制法、炒制法、蒸制法、蒸霜法等几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生用杏仁不能有效地抑制杏仁酶的活性 ,故生用杏仁毒性很大 ;炒制杏仁的火候、时间对氢氰酸的含量影响颇大 ;苦杏仁蒸制后 ,氢氰酸的有效成分相对值保存较高 ;苦杏仁蒸霜法后对有效成分影响不大 ;苦杏仁炮制后最大程度上达到了保留苦杏仁甙的目的。结论 :苦杏仁入药须炮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苦杏仁药材质量评价的化学模式识别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定量分析23个不同产地的苦杏仁中苦杏仁苷的含量,并对水浸出物含量、脂肪油含量进行了分析,结合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其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研究。结果: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苦杏仁苷分析方法有较好的重现性,不同产地苦杏仁中苦杏仁苷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别。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其指标成分含量进行聚类,结果表明,23个产地的苦杏仁样品按其质量等级划分为二类,河北和内蒙部分地区的苦杏仁质量较好。结论:该方法可用于苦杏仁药材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明确苦杏仁须经炮制后方可入药使用。方法 :对生制法、炒制法、蒸制法、蒸霜法等几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生用杏仁不能有效地抑制杏仁酶的活性 ,故生用杏仁毒性很大 ;炒制杏仁的火候、时间对氢氰酸的含量影响颇大 ;苦杏仁蒸制后 ,氢氰酸的有效成分相对值保存较高 ;苦杏仁蒸霜法后对有效成分影响不大 ;苦杏仁炮制后最大程度上达到了保留苦杏仁甙的目的。结论 :苦杏仁入药须炮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