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40例过敏性皮炎患以及30例健康对照应用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试验(HBDT),检测嗜碱性粒细胞释放能力,同时应用亲和素-生物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BA-ELISA)测定血清总IgE。实验结果显示:过敏性皮炎患的嗜硷性粒细胞释放能力和血清总IgE显高于正常人(P<0.01),粉尘螨注射液脱敏治疗一年后,过敏性皮炎患的嗜碱性粒细胞释放能力和血清总IgE均显降低。提示粉尘螨脱敏治疗对患具有稳定嗜碱性粒细胞的功能和调节IgE合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真菌过敏性哮喘患者嗜碱粒细胞释放能力和总IgE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28例真菌性哮喘患者,以5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应用逆向人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实验检测嗜碱粒细胞释放能力,应用免疫放射法测定血清总IgE。结果显示,过敏性哮喘患者嗜碱粒细胞释放能力和血清总IgE显著高于正常人(P〈0.001,P〈0.005)。真菌变应原脱敏1年后,过敏性哮喘患者的嗜碱粒细胞释放能力和血清总IgE均显著降低(P〈0.001,P〈0.001),但两者之间无显著相关性,提示真菌变应原脱  相似文献   

3.
报告19例支气管哮喘(下称哮喘)患者,经1年特异性变应原脱敏治疗测定了前后嗜碱性粒细胞释放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治疗前患者嗜碱性粒细胞释放能力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治疗后其释放能力明显下降,89.5%的患者变为正常.由此提示,嗜碱性粒细胞释放能力是辅助诊断,判定疗效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4.
杨玲  许以平  曹玲仙  王群 《上海医学》2008,31(12):853-855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肽聚糖(PGN)、脂多糖(LPS)、聚肌胞苷酸(Poly I:C)对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者嗜碱性粒细胞释放能力的作用,进而了解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者嗜碱性粒细胞上Toll样受体(TLR)的活性.方法 分别应用不同质量浓度PGN、LPS、Poly I:C刺激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观察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情况,并与正常人作比较.同时检测尘螨刺激后嗜碱性粒细胞的脱颗粒程度,以分析嗜碱性粒细胞释放能力的改变与其表面IgE受体的关系.结果 100 mg/L PGN刺激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者嗜碱性粒细胞的脱颗粒指数为(40.73±10.88)%,显著高于其刺激正常人嗜碱性粒细胞的(15.23±8.96)%(P>0.01),亦显著高于50 μg/L LPS刺激的(19.63±8.92)%和50 mg/L Poly I:C刺激的(22.50±7.89)%(P值均<0.01).PGN刺激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指数与粉尘螨刺激脱颗粒指数不相关(P>0.05).结论 PGN可增强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者嗜碱性粒细胞的释放能力,嗜碱性粒细胞上存在相应的TLR活性受体.  相似文献   

5.
选择28例真菌性哮喘患者,以50例正常人为对照,应用逆向人嗜碱粒细胞脱颗粒实验检测嗜碱粒细胞释放能力,应用免疫放射法测定血清总IgE。结果显示,过敏性哮喘患者嗜碱粒细胞释放能力和血清总IgE显著高于正常人(P<0.001,P<0.005)。真菌变应原脱敏1年后,过敏性哮喘患者的嗜碱粒细胞释放能力和血清总IgE均显著降低(P<0.001,P<0.001),但两者之间无显著相关性。提示真菌变应原脱敏具有稳定嗜碱粒细胞的功能和调节IgE合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将粉尘螨过敏性哮喘患行免疫治疗,以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指数作为靶细胞敏感性的指标,观察治疗前后DI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结果,免疫治疗组DI下降与临床症状好转相关;DI高而症状较轻者,疗效尤佳。  相似文献   

7.
128例哮喘患者按皮试,ELISA测定血清中特异性IgE值和嗜碱粒细胞脱颗粒试验(HBDT)对粉尘螨检出情况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用粉尘螨浸液作免疫治疗,每周一次,共六个月。对照组以对症药物治疗。结果表明HBDT判定为阳性者有效率最高达92.59%,其次为ELISA,有效率为83.33%,皮试的有效率最低,为79.41%,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内HBDT判定为阳性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阴性者,而ELISA和皮试判定为阳性者的有效率虽高于阴性者,但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变应原特异性IgE抗体和ECP测定在哮喘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变应原特异性IgE抗体和血清哮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水平的测定,探讨其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Pharmacia UniCAP系统测定4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吸入性变应原特异性IgE抗体和ECP水平。结果:48例患者中变应原阳性者26例,占54.17%,阴性者22例,占45.83%;哮喘患者变应原阳性组ECP高于正常者的百分比明显高于阴性组。结论:支气管哮喘的发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与吸入变应原有密切的关系;外源性哮喘患者血液中嗜酸粒细胞处于激活状态,易于释放蛋白颗粒。  相似文献   

9.
观察哮喘患者和正常人对抗人IgE介导的嗜碱粒细胞释放能力,和血清总IgE的变化。结果表明:哮喘患者的嗜碱粒细胞释放能力和血清总IgE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哮喘患者的嗜碱粒细胞释放能力与血清总IgE、血液嗜醺闰细胞计数均无相关性。而后两者之间却显著相关(P<0.01);发现哮喘患者的嗜碱粒细胞释放能力与变应原皮肤试验有很好的符合率。提示:哮喘患者的嗜碱粒细胞释放能力异常有其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变应原特异性IgE抗体和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cationic protein,ECP)水平的测定,探讨其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Pharmacia UniCAP系统测定4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吸入性变应原特异性IgE抗体和ECP水平.结果48例患者中变应原阳性者26例,占54.17%,阴性者22例,占45.83%;哮喘患者变应原阳性组ECP高于正常者的百分比明显高于阴性组. 结论支气管哮喘的发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与吸入变应原有密切的关系;外源性哮喘患者血液中嗜酸粒细胞处于激活状态,易于释放蛋白颗粒.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机理的研究有很大进展,但无定论。既往的治疗都根据病程中病理生理和生化改变进行对症治疗。新近由于临床观察和免疫学实验研究的深入,我们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放射免疫试验证实了流热早期患者血清中有高滴度特异性IgE,并可导致流热病人嗜碱性粒细胞明显地脱颗粒释放组织胺的生物学效应。从而认为由特异性IgE 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在流热的早期发病机理中可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嗜酸性粒细胞与各种变应原的关系。方法对具有典型鼻炎症状的初诊疑似患者1622例行皮肤点刺试验和鼻涂片嗜酸性粒细胞检测。结果变应原的分布特征:主要以屋尘螨、粉尘螨为主,占88.4%。变应原皮试阳性者嗜酸性粒细胞比例较变应原皮试阴性者高(P<0.01)。螨虫过敏者嗜酸性粒细胞比例较其他过敏原者鼻涂片嗜酸性粒细胞比例高(P<0.05)。结论嗜酸性粒细胞是变应性鼻炎的主要炎症细胞,在以螨虫过敏为主的变应性鼻炎中,鼻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3.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已成为21世纪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疾病之一。从Portier和Richet首次描述过敏性反应以来,对过敏性疾病的研究已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研究已证明过敏性反应是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以后,抗原特异性地结合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受体上,引起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类胰蛋白酶等生物活性物质,导致机体出现一系列的反应,如鼻部充血、鼻液外溢、结膜炎、面色潮红、  相似文献   

14.
嗜碱性细胞脱颗粒试验(Basopbil Degranulation Test,BDT)是将外周血嗜碱性细胞与变态反应原在体外共同孵育后观察细胞脱颗现象。他是一型变态反应的一种简便而有效的体外测试方法。其原理是:嗜碱性细胞的颗粒被碱性染料染成蓝色。IgE致敏的嗜碱性细胞在体外与特异性抗原结合后发生脱颗粒,细胞则不再被染色。作者以卵清蛋白为变态反应原观察致敏家兔嗜碱性细胞脱颗粒现象,并对影响实验的一些因素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 编辑同志: 一般认为只有青、链霉素等抗菌素才致过敏性休克反应,而中草药制剂并无其它严重不良反应。我们认为这是错误的。任何能够刺激肌体免疫系统起反应的物质都可以视为变应原。当变应原再次进入肌体后,可迅速与结合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型抗体发生特异性的结合反应。结果细胞内环磷酸腺苷浓度下降,环磷酸鸟苷浓度升高,使细胞发生脱颗粒效应,并且颗粒内的组织胺等多种活性物质释放到体液内,引起过敏型变态反应。我场基层卫生所使用大青根注射液肌注  相似文献   

16.
标准化变应原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及分析标准化变应原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屋尘螨、粉尘螨覆混合螨对182例确诊为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随访观察疗效,并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特异性免疫治疗后,患者的鼻部症状有明显减轻,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初始治疗后变应性鼻咽患者总有效率80.7%,维持治疗后总有效率达86.3%。治疗过程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结论标准化变应原免疫治疗能有效缓解或减轻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症状,且疗效高、不是反应少、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哮喘发病的变应原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应用德国默克公司提供的阿罗格标准化试剂的30种变应原对390例哮喘病人做皮肤点刺试验,部分病人同时测血IgE及嗜酸粒细胞计数。结果390例哮喘病人中,236例(60.5%)至少对1种变应原呈阳性反应,154例(39.5%)阴性。粉尘螨和屋尘螨是最主要的和最强烈的变应原,并且两者有交叉过敏。年龄在30~50岁患者皮试阳性率高,吸入变应原的致敏性较食物变应原强,其中以室内吸入变应原为主。室内吸入变应原和IgE、嗜酸粒细胞之间有相关性。结论哮喘病人是以尘螨为主的多源性过敏,尘螨是哮喘的主要吸入性致敏原。变应原皮试阳性率和年龄有相关性,室内吸入变应原和IgE、嗜酸粒细胞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粉尘螨滴剂特异性免疫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嗜酸性粒细胞(EOS)及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影响.方法:粉尘螨过敏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儿60例,均分成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和(常规加特异性免疫)治疗组(免疫治疗组),常规组仅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治疗组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同时加用粉尘螨滴剂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6月、12月EOS及血清ECP水平.结果:(1)两组患儿EOS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治疗组EOS低于常规组,P<0.05;组内比较,治疗1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常规组P<0.05,免疫治疗组P<0.01,与治疗6月比较,治疗组P<0.05;(2)两组患儿ECP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免疫治疗组ECP低于常规组,P<0.05及P<0.01;组内比较,治疗1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常规组P<0.05,免疫治疗组P<0.01,与治疗6月比较,治疗组P<0.01.结论:特异性免疫治疗能降低支气管哮喘患儿EOS及血清ECP水平,且ECP下降更明显,这可能是粉尘螨滴剂特异性免疫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粉尘螨皮肤点刺国产原液的灵敏性、特异性及安全性进行临床研究.方法 将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362例过敏性疾病患者,按照粉尘螨阳性及阴性进行分组,粉尘螨阳性组191例;粉尘螨阴性组171例,分别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结果 粉尘螨皮肤点刺国产原液的灵敏性、特异性及安全性均比较理想.结论 该方法具有方便、廉价、便捷等优点,可迅速检测出常见的过敏源,临床试验有助于制定环境干预措施和确定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嗜酸性粒细胞是调节变应性反应的重要细胞.Chromostrope 2R染色可特异性地将嗜酸性粒细胞的胞浆染成粉红色,能够准确辨别嗜酸性粒细胞,从而反映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状况[1].1994年Newman[2]等发现末梢血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和鼻窦CT结果之间有相关性.1995年B aroody[3]等也发现CRS儿童患者的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比正常鼻窦组织中明显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局部活化和脱颗粒,释放MBP和ECP等碱性蛋白,这些物质在鼻腔上皮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