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畸治引起牙根表面吸收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本文就近几个来关于牙根表面吸收的方式,吸收后的修复,吸收的生物因素,机械因素等进行概述,以期对今后的研究和临床矫治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少年安氏Ⅰ类患者固定正畸治疗后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00例年龄小于18岁的安氏Ⅰ类患者分成牙根发育完成组与牙根发育未完成组,均采用MBT技术矫治,矫正前后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以改良根吸收分级法评估治疗前后牙根吸收情况,探讨牙根吸收与性别、牙根发育、拔牙与否的相关性。结果①牙根发育完成组矫治后根吸收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牙根发育未完成组矫治前后牙根吸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青少年男、女组间的根吸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拔牙组根吸收者多于未拔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拔牙与否、牙根发育完成与否是影响安氏Ⅰ类患者固定矫治后牙根吸收的部分因素,而性别因素与根吸收无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牙根吸收是正畸临床中常见的并发症。无托槽隐形矫治是一种新兴的矫治技术,使用的矫治器材料以及对牙齿的施力方式和大小与固定矫治不同。多数临床研究表明,无托槽隐形矫治过程对牙根吸收的影响较小。文章就无托槽隐形矫治的原理及技术特点,矫治过程中牙根吸收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及影响因素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牙根吸收是牙骨质及牙本质丧失的生理或病理过程,主要表现为牙根变细变短。可能导致牙根吸收的因素较多,如牙髓及牙周感染、埋伏牙或颌骨肿物压迫、正畸治疗等。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常伴有轻度可修复性牙根吸收,但如果矫治力过大或施行不当的矫治方案等,则可能发生不可恢复的病理性牙根吸收。  相似文献   

5.
正畸牙根吸收过程中牙根三维形态的MICRO-CT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的矫治力作用下牙根表面的三维形态学特征变化,探索正畸牙根吸收过程中矫治力值对牙根吸收的影响规律。方法选择11周龄的SD雄性大鼠22只,分别施加100g和30g近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建立实验动物模型,以对侧同名牙作为对照牙。2周后处死动物,获得上颌第一磨牙及其周围牙槽骨。使用Skyscan 1172型Micro-CT扫描大鼠上颌第一磨牙,计算大鼠上颌第一磨牙近中根的表面凹陷体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施加矫治力2周后,重力组与轻力组在牙根表面凹陷总体积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二者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在牙根上段近中面的凹陷体积上,轻力组显著高于重力组和对照组。在牙根下段远中面,重力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施加矫治力后,发生牙根吸收,但是在本实验的研究周期中,力值对牙根吸收的程度无明显影响,对吸收的部位有影响。在重力作用下,牙根吸收主要发生在牙根下段远中面。而在轻力作用下,牙根吸收主要发生在牙根上段近中面。  相似文献   

6.
牙根吸收的影像学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错颌畸形的矫治不是单纯的机械运动,而是有复杂的生物学内容的生物机械运动。由于正畸过程中的某些因素如解剖因素、治疗因素等引起了牙骨质的过度吸收,从而形成了牙根外吸收(以下均称为牙根吸收)。Andreason将牙根外吸收分为三类:①表层吸收②炎性吸收③替代性吸收。正畸源性的牙根吸收是典型的表层吸收。  相似文献   

7.
牙根吸收的机制因素尚不明了,但正畸矫治时的牙齿移动被认为是牙根吸收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同研究报告,正畸治疗病人有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正畸治疗中影响牙根吸收的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青少年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矫治后牙根吸收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已完成正畸固定矫治的青少年患者78例.在其矫治前后的曲面断层片上,对4个上切牙进行根尖形态的分析,以获得正畸矫治后牙根吸收的定性数据。在对受试者按年龄、性别、牙位、牙龄、拔牙与否及疗程分组后,利用SPSS1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非参数检验分析。结果:所有正畸患者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牙根吸收,根尖形态分析显示:①牙龄ⅣA期患者比ⅢC期的患者存在更严重的牙根吸收(P〈0.01),但按年龄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②拔牙组比不拔牙组有更加严重的牙根吸收(P〈0.01);③疗程越长,牙根吸收也越明显(P〈0.05);④牙根吸收的严重程度与性别及上切牙牙位之间无相关性。结论:在第二恒磨牙完全建验前(ⅣA期前)进行正畸治疗、不拔牙矫治、缩短矫治疗程,均可以减少正畸治疗中的牙根吸收。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研究双期矫治和摆式矫治器在治疗安氏Ⅱ类错时的牙根吸收情况。方法:选取双期矫治病例18例,摆式矫治器病例20例,治疗前均无牙根吸收,治疗前后拍摄上切牙X线根尖片,在根尖片上对治疗组的上切牙牙根吸收评级,对比分析两治疗组病例的牙根吸收情况。结果:中切牙和侧切牙在两治疗组中的根吸收程度无统计学差别,但是无论双期矫治还是摆式矫治器矫治,侧切牙的根吸收程度都比中切牙严重。结论:在治疗安氏Ⅱ类错时,双期矫治和摆式矫治器矫治的牙根吸收程度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研究双期矫治和摆式矫治器在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时的牙根吸收情况。方法:选取双期矫治病例18例,摆式矫治器病例20例,治疗前均无牙根吸收,治疗前后拍摄上切牙X线根尖片,在根尖片上对治疗组的上切牙牙根吸收评级,对比分析两治疗组病例的牙根吸收情况。结果:中切牙和侧切牙在两治疗组中的根吸收程度无统计学差别,但是无论双期矫治还是摆式矫治器矫治,侧切牙的根吸收程度都比中切牙严重。结论:在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时,双期矫治和摆式矫治器矫治的牙根吸收程度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1.
平面导板对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陈昕  贺红 《口腔医学研究》2007,23(4):454-455
目的:探讨平面导板配合直丝弓矫治对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66例经过直丝弓矫治的成年非拔牙患者,其中33例配合使用平面导板治疗。治疗前后拍全口曲面断层片,分别测量2组治疗前后下颌4个切牙的牙根吸收等级,并经过计算机进行X^2检验。结果:2组正畸治疗后均有明显的牙根吸收,治疗前后牙根吸收等级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2组间牙根吸收等级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直丝弓配合平面导板矫治组较单独使用直丝弓矫治的牙根吸收更严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磨牙拔除病例与前磨牙拔除病例的牙根吸收情况的对比,探讨关闭磨牙间隙是否加重牙根吸收。方法:将矫治前后下颌第二磨牙的冠根比作为判断牙根吸收程度的指标。其中拔除下颌第一磨牙病例的牙根数为72个,拔除下颌第一前磨牙病例的牙根数为74个。将测量值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第一磨牙拔除病例与第一前磨牙拔除病例相比,虽然矫治后下颌第二磨牙牙根吸收的程度较大,但两组间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拔除第一磨牙后的第二磨牙近中平移技术,并不加重矫治后磨牙牙根的吸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研究正畸关闭陈旧性和非陈旧性磨牙间隙病例的牙根吸收情况,探讨关闭不同缺失时间的下颌第一磨牙缺隙对第二磨牙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25例存在下颌第一磨牙缺隙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第一磨牙缺失时间不同分成2组。将研究病例矫治前后下颌第二磨牙的冠根比作配对t检验,判断其牙根吸收程度。结果:矫治后较矫治前两组均发生牙根吸收,关闭陈旧性磨牙间隙组牙根吸收程度较非陈旧性组大,但二组间差别无显著性。结论:正畸关闭陈旧性磨牙间隙并不会加重磨牙牙根的吸收。  相似文献   

14.
正畸治疗引起的炎性牙根吸收是正畸牙齿移动的一个不可避免的病理结局,它的发生与矫治力的应用有关,其最终结果目前尚无法预测。本文就正畸治疗导致的炎性牙根吸收及相关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正畸治疗引起的炎性牙根吸收是正畸牙齿移动的一个不可避免的病理结局,它的发生与矫治力的应用有关,其最终结果目前尚无法预测。本文就正畸治疗导致的炎性牙根吸收及相关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患者的年龄、性别在正畸治疗中对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选用128例经直丝弓矫治器矫治完成的病例,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测量不同年龄、性别组治疗前后上、下颌前牙的牙根长度变化。结果:成人组与儿童组上颌前牙正畸治疗前后牙根吸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下颌前牙正畸治疗前后牙根吸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组上、下颌前牙正畸治疗前后牙根吸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是正畸治疗中影响牙根吸收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平面导板、预成镍钛摇椅弓、多用途唇弓三种方法压低下切牙对牙根尖吸收的影响。方法:102例经过直丝弓矫治的青少年非拔牙矫治深覆胎病例,分别用平面导板、预成镍钛摇椅弓、多用途唇弓三种方法压低下切牙纠正深覆殆,并在全颌曲面断层片上观察矫治前后的牙根尖吸收情况。结果:采用三种方法矫治前后的统计结果P〈0.01,矫治三种方法之间比较P〈0.01,说明三种压低下切牙的方法均会造成或加重牙根的吸收,不同的方法引起牙根吸收的程度有差异。结论:不同方法压低下切牙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牙根吸收。使用平面导板压低下切牙比使用摇椅弓和多用唇弓会引起更明显的牙根吸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上中切牙正畸治疗后根吸收状况,探讨影响根吸收的相关因素。方法    从大连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2名资深医生2007年5月至2009年12月所完成的正畸病例中,随机选择233例(男85例,女148例)。分为成人组90例,平均年龄(21.73 ± 3.68)岁;青少年组143例,平均年龄(13.37 ± 1.81)岁。通过分析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观察上中切牙牙根形态与长度变化,评价上中切牙根吸收状况。结果    233例患者中的13例上中切牙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根吸收,根吸收发生率为5.58%。成人女性拔牙矫治组的上中切牙根吸收程度高于青少年女性拔牙矫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青少年组中,女性拔牙矫治患者的根吸收程度较男性拔牙矫治患者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是否拔牙,其上中切牙根吸收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女性拔牙矫治患者治疗后的上中切牙根吸收发生率较高。正畸根吸收原因复杂,治疗前应详细分析各种根吸收易发因素,以减小正畸根吸收的发生和程度,维持正畸牙齿的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关闭曲法和滑动法对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利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的安氏I类错畸形拔牙病例90例,其中关闭曲法45例,滑动法45例,治疗前后拍摄全颌曲面断层片和根尖片,用根吸收分级评估法记录其矫治前后全口牙根吸收的情况,统计分析。结果:在正畸治疗后关闭曲法和滑动法的牙根吸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2种方法在治疗后的牙根吸收发生率都增大(P<0.05)。牙根吸收主要发生在上下颌切牙,下颌牙较上颌牙多见(P>0.05)。结论:关闭曲法和滑动法在安氏I类错矫治拔牙病例中对牙根吸收的影响无差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口腔固定正畸治疗的矫治疗程长短对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选取13~19岁安氏Ⅱ类I分类患者,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后,通过直丝弓矫治器进行矫治,并且在疗程中选取未采用种植体支抗干预的患者36例。按整个固定矫治疗程分为:短期组(<18个月)和长期组(>24个月);牙根形态按等级分级,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各级頻数分布变化。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在牙冠处纵向固定5 mm结扎丝拍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片,并在CBCT上描画出上颌4颗切牙的轮廓,并进行牙根长度测量。通过牙根吸收等级计算公式计算出每颗牙齿矫治后牙根实际吸收量。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牙根吸收均达到1~2级居多;固定矫治治疗程超过2年的长期组牙根吸收达3~4级多于短期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牙根长度吸收长期组多于短期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口腔固定正畸矫治疗程超过2年会加重正畸治疗中的牙根吸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