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评价深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引流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5例初治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规则抗结核治疗,治疗组予胸腔内留置深静脉导管引流,对照组予胸腔间断抽液。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在胸液引流量、胸液消失天数、住院平均天数、胸膜肥厚、胸膜粘连包裹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在继发感染、血气胸并发症、穿刺晕针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对照组的发生率高于治疗组。结论:深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引流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明显优于间断抽液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操作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和评价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将确诊的结核性膜炎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尿激酶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应用抗结核药物和胸穿抽液的基础上,尿激酶治疗组于每次抽液后用注人生理盐水20ml稀释尿激酶10万u,对照组在胸穿抽液后注入生理盐水20ml,两组抗结核化疗方案相同。结果治疗组在抽液量、胸膜厚度、胸膜粘连度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可以增加抽胸液量,减轻胸膜肥厚、粘连,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胸膜肥厚的疗效.方法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予抗结核治疗、使用糖皮质激素、胸腔穿刺抽液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胸腔内注射,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壁层胸膜厚度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壁层胸膜厚度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结论 结核性胸膜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尿激酶胸腔内注射,能有效改善胸膜肥厚.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疗程左氧氟沙星联合四联抗结核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结核性胸膜炎92例按左氧氟沙星治疗疗程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2个疗程左氧氟沙星联合四联抗结核药治疗,对照组采用4个疗程左氧氟沙星联合四联抗结核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临床症状指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 1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 7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胸腔积液穿刺抽液量、胸腔积液消失时间、胸腔穿刺次数、胸膜厚度及胸膜粘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 70%,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9. 57%,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不同疗程左氧氟沙星联合四联抗结核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效果相似,但短疗程左氧氟沙星联合四联抗结核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可减少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胸腔内注射尿激酶用于防治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发生胸膜粘连的价值。方法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给予2HRZE/4HR(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方案常规抗结核和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每次胸腔穿刺抽液后胸腔内注射尿激酶10万u。观察2组胸腔积液消失时间及胸膜粘连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胸腔积液引流量、胸腔积液消失时间、胸膜粘连发生率分别为(1 900±670)mL、(6.75±3.52)d、6.8%;对照组分别为(1 280±530)mL、(10.14±6.47)d、32.8%,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注射尿激酶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可缩短胸腔积液吸收时间、降低胸膜粘连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胸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83例结核性胸膜炎伴中量以上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2HRE/4HR抗结核方案及激素治疗,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43例,常规胸腔穿刺抽液后胸内注射尿激酶治疗;对照组40例,仅行胸腔穿刺抽液;治疗1月后进行复查,显效:无胸膜肥厚粘连,有效:胸腔肥厚粘连,无效:胸膜包裹积液;治疗6个月后行胸膜厚度前后对照;采用SPPS统计学分析软件,行x^2检验。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为70%,两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胸腔内注射尿激酶可促进胸水吸收,防止胸膜肥厚粘连,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胸腔内注射五联药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射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效果。方法:通过对两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采取单纯抽液和抽液后注射药物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抽液后注入五联药物6-542、利福平、异烟肼、尿激酶、地塞米松等药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比单纯抽液吸收快,胸膜粘连MSⅡ、胸膜肥厚发生率低。结论:抽液后将五联药物同时注入胸腔,改善胸膜吸收功能,加速积液吸收,防止或减轻了胸膜肥厚和粘连MSⅡ和胸腔内小房形成,效果明显好于单纯抽液或抽液后单纯注射一种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胸膜腔药物注射疗效。方法临床确诊的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36例为治疗组,予以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及胸膜腔穿刺抽液,抽液结束时胸膜腔内注射异烟肼、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为36例确诊的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予以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及胸膜腔穿刺抽液。结果两组于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积液明显消失时间、2周及4周总有效率指标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胸膜腔内注射异烟肼、地塞米松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射山莨菪碱联合口服“活血利水汤”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将116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胸腔内注射山莨菪碱联合口服“活血利水汤”治疗组60例和糖皮质激素(泼尼松)对照组56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胸水消失时间(12.0±2.1)日,对照组(16.0±2.8)日(t=2.806,P<0.01);治疗组胸膜增厚、粘连的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为25%(χ2=3.972,P<0.05)。结论:胸腔内注射山莨菪碱联合口服“活血利水汤”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能明显缩短胸水消失时间,降低胸膜增厚和粘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常规基础上加用中草药能否提高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6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3例,所有患者均予胸腔断引流、联合抗痨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自拟消饮汤,疗程均2个月。结果:2组胸水消退时间、排液总量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9个月后胸膜肥厚粘连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抗结核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在常规基础上加用消饮汤治疗,能有效缩短胸水吸收时间,减轻胸膜肥厚粘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波热疗联合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 120例结核性胸膜炎且胸腔积液为中等量至大量的患者,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全身抗结核、反复胸腔穿刺引流治疗;试验组采用全身抗结核、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并联合微波热疗。比较2组疗效及胸水吸收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2周后,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7%比78.3%,P<0.05);试验组胸水吸收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00%比41.67%,P<0.05)。结论微波热疗联合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可促进结核性胸腔积液的吸收,缩短胸水吸收时间,减少胸膜包裹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收治结核性胸膜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的优良率、治疗依从性、临床疗效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前在精力、疼痛、睡眠、社交活动、躯体活动、情感六个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提高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陶金凤 《全科护理》2014,(23):2132-2133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结核性胸膜炎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62例结核性胸膜炎病人为观察组,另取2012年收治的62例结核性胸膜炎病人为对照组,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干预后对病人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依从性、满意度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总有效率、依从性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结核性胸膜炎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减少病人医疗费用,促进病人恢复,提高病人依从性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疗程左氧氟沙星联合常规抗四联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7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左氧氟沙星联合常规四联抗结核药物治疗,对照组疗程为1个月,观察组疗程为1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胸腔积液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胸腔积液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常规四联抗结核药物短疗程治疗,可在保证结核性胸膜炎临床疗效的同时,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临床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胸膜厚度、腺苷脱氨酶(ADA)、胸腔积液癌胚抗原/血清癌胚抗原(胸腔积液CEA/血清CEA)比值在恶性与结核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经胸腔镜病理组织检查确诊胸腔积液患者91例,按病理结果分为2组,结核性胸膜炎组(结核性组)43例和恶性胸腔积液组(恶性组)48例。对2组患者胸腔积液CEA/血清CEA比值、ADA和CT影像学上表现的胸膜厚度、胸腔积液密度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恶性组胸腔积液CEA/血清CEA比值高于结核性组[6.72±6.9 vs 0.82±0.43(t=-3.832,P=0.001),ADA水平低于结核性组(21.9±6.5)vs(50.3±31.9)U/L(t=4.474,P=0.000)];恶性组胸膜厚度〉10.0 mm且以弥漫型为主,结核性组胸膜厚度6.0 mm左右且以局限性为主;胸膜厚度、ADA、胸腔积液CEA/血清CEA3项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灵敏度/1-特异性(AUC)分别为90.0%、96.0%、0.869,均高于单检和2项联检,且3项联检的特异度与胸腔积液CEA/血清CEA+ADA、胸膜厚度+胸腔积液CEA/血清CEA联检的特异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胸膜厚度、ADA、胸腔积液CEA/血清CEA3项联合检测对鉴别恶性与结核性胸腔积液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胸腔闭式引流对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67例,对照组患者60例,对实验组患者采用尿激酶联合胸腔闭式引流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胸腔闭式引流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白蛋白以及白细胞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消失时间以及患者住院天数和胸膜厚度的比较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尿激酶联合胸腔闭式引流进行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程玲  王珍  屈明芬 《全科护理》2013,11(17):1540-1541
[目的]观察复方三黄酊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压疮的效果。[方法]将50例(55处)压疮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湿润烧伤膏加TDP灯照射,观察组采用复方三黄酊联合湿润烧伤膏加TDP灯照射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压疮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00.00%和81.48%,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三黄酊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压疮组织修复快、治愈率高,效果优于湿润烧伤膏加TDP灯照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腺苷脱氨酶(ADA)检测在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动力学法分别检测临床诊断明确的3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和24例肿瘤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水ADA,比较其活性及阳性率。结果结核性胸水组ADA活性为(32.4±10.3)u/L明显高于肿瘤性胸水组(15.8±6.2)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敏感性为90.6%,特异性为83.3%。结论胸水ADA活性检测诊断结核性胸膜炎具有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可常规作为结核性胸水与肿瘤性胸水鉴别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杨美娟 《全科护理》2013,11(5):389-390
[目的]探讨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结核性胸膜炎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结核性胸膜炎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两组病人的满意度、健康教育达标率、病人依从性、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健康教育达标率、病人满意度和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结核性胸膜炎病人护理中能有效提高住院病人满意度、依从性和健康教育达标率,减少住院病人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