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癌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最早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射频消融技术的发展及临床疗效的不断提高,RFA已经成为肝癌综合治疗中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近年来,肝癌RFA的研究方兴未艾,从最开始的治疗晚期肝癌到现在应用于早期小肝癌的治愈性治疗,RFA在肝癌治疗中  相似文献   

2.
���ٰ�����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于1990年问世,但其在实质性肿瘤治疗应用的范围和价值仅在近年来才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国际上自1999年开始才有较多的肿瘤射频消融的报道,大部分局限于肝脏。目前RFA治疗领域已从最初的肝脏肿瘤发展到肾、肺、肾上腺、骨、甲状腺、乳腺等软组织肿块。RFA治疗肝癌、肾癌及外周性肺  相似文献   

3.
戴莹  陈敏华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9):1193-1195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是在超声、CT或其他影像学设备的引导下,将射频电极针插入肿瘤内,利用高频交流电对局部组织进行高温热凝固,从而达到杀灭肿瘤的目的。RFA是近年来肝肿瘤局部治疗方法中发展较快的方法之一,可经皮、经腹腔镜或开腹术中进行,具有创伤小、疗效高的特点。目前认为,RFA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肝脏肿瘤有很好的姑息治疗效果。近年来,随着RFA方法的广泛应用和治疗病例的  相似文献   

4.
陈敏山  张耀军 《腹部外科》2009,22(5):263-265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是通过射频发生器发出的电磁波进入组织,引起局部组织中的离子振荡,相互间摩擦产生热量,使局部组织的温度迅速升高到80~110℃,产生凝固性坏死,从而可达到杀灭肿瘤以及止血的目的。自从上世纪90年代首次在肝癌治疗中应用以来,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射频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RFA仪器不断更新,消融范围不断增大。随着射频技术的不断进步,RFA在肝胆外科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广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与无水乙醇联合射频消融术(anhydrous ethanol combined with radiofrequency ablation,EA+RFA)治疗甲状腺囊实性结节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05—2020-12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老年肝肿瘤患者的安全性。方法对126例老年肝肿瘤患者进行了161次RFA治疗,临床观察治疗后其对机体的反应、并发症发生及防治情况。结果并发症发生率7.1%(9/126),其中皮肤烧伤3例,胸腔积液2例,肝功能不全2例,结肠穿孔1例,皮下出血1例,无临床死亡病例。结论射频消融治疗老年肝肿瘤是一种较安全的方法,对机体影响轻微。  相似文献   

7.
射频消融治疗肝肿瘤的现状及其临床地位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作为治疗肿瘤的新方法,在得到临床医生重视的同时,尽早界定RFA的评价和地位是临床应用的迫切需要,但其界定义不得不等待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国内外对肝肿瘤射频消融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已经有13年的经验,相关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纵览近年文献,概括与归纳射频治疗肝肿瘤技术的发展,适应证,临床疗效、预后、影响因素以及并发症,并对RFA与其它治疗方法进行比较。对其在肝肿瘤治疗领域中的地位,做出初步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是肝癌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RFA从最初治疗一些失去手术机会的肝癌,现已成为肝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其适应证在不断扩大,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本文就RFA治疗肝癌的新进展,以及一些热点问题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9.
射频消融治疗中晚期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以其微创、可靠、安全、价廉的技术优势已在国内外广泛开展,用于治疗原发性和继发性肝癌。由于技术本身的限制,RFA尤其适用于早期肝癌的治疗。有报道RFA治疗小肝癌的疗效已可与手术切除效果相当;对于较大的、或多发的中晚期肝癌,RFA也取得了较好的佳绩。下面结合国内外文献及本所1000多例RFA治疗的经验对此问题作个讨论,并谈一下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氩氦刀冷冻消融与冷循环射频消融(cool-tip 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在恶性肝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超声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肝癌38例共42个病灶;经超声引导下RFA治疗肝癌40例共44个病灶,治疗前后经超声造影、增强CT或增强MRI检查明确诊断及评价疗效。结果 42个病灶经一次冷冻消融治疗后32个达完全消融,10例经再次冷冻消融后达到完全消融;44个病灶经一次RFA治疗后完全消融33个,11例经再次RFA后达到完全消融。两者一次完全消融率分别为76.2%(冷冻消融)和75%(RF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氩氦刀冷冻消融和冷循环RFA均能有效地原位灭活肝癌细胞,是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恶性肝肿瘤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射频消融治疗老年肝脏肿瘤(附1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老年肝肿瘤患者的安全性。方法 对126例老年肝肿瘤患者进行了161次RFA治疗,临床观察治疗后其对机体的反应、并发症发生及防治情况。结果 并发症发生率7.1%(9/126),其中皮肤烧伤3例,胸腔积液2例,肝功能不全2例,结肠穿孔1例,皮下出血1例,无临床死亡病例。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老年肝肿瘤是一种较安全的方法,对机体影响轻微。  相似文献   

12.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消融治疗中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上监测患肢皮肤温度的变化可作为腰交感神经节阻滞效果的主要标准。我们在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中观察患肢足趾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脉搏波幅和足背皮肤温度的变化,以探讨应用SpO2仪监测和评价交感神经节阻滞疗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虽然手术切除仍是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最佳治疗策略,但经皮热消融治疗为无法行手术切除的患者提供了重要选择。目前,主要有3种热消融方法用于肺癌治疗: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和氩氦刀冷冻消融(argon-helium cryoablation,AHC)。随着技术的改进和经验的积累,在最初应用的RFA中观察到的一些局限性,如热沉效应、皮肤灼伤和快速碳化等在MWA和AHC的发展中得以克服。热消融治疗肺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已得到验证并且疗效显著提高(尤其肿瘤直径≤3 cm时)。本文将主要讨论这些消融技术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预后差。复发率高。目前为止,外科切除术仍是首选治疗,但总体切除率只有30%左右。主要原因是大部分患者合并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储备不足。近年来,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肝肿瘤以其微创、安全、疗效可靠而得到医患双方的认可,已在国内外广泛开展。腹腔镜下射频消融(1aparoscopic radiofrequency ablation,LRFA)又融合了射频与腹腔镜的具有安全有效,损伤小、痛苦小、恢复快的优点,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我国肝癌病人的肝脏储备能力都有不同程度下降,微创手术方法是一种最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对复发性肝癌(recurren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复发性肝癌的34个肿块经B超引导下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后的短期疗效、血清肿瘤标记物变化及并发症。结果完全消融(complete ablation,CA)的肿块30个,不完全消融(non-complete ablation,NCA)4个,CA率88.23%(30/34)。其中肿块直径≤3 cm的CA率为96.00%(24/25),3~5 cm为66.67%(4/6),≥5 cm为66.67%(2/3)。24例患者共有12例术前AFP升高,术后11例下降,其中转阴6例,另有1例升高。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RFA治疗复发性癌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尤其适合治疗小病灶(直径≤3 cm),其近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CT和腹腔镜路径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横膈下方肝血管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RFA治疗43例患者的43个膈下肝血管瘤的临床资料,19例接受CT引导下经皮RFA治疗(CT组),24例接受腹腔镜路径RFA治疗(腹腔镜组).结果 43例肝血管瘤的直径为6.0~11.8cm,平均(9.4±1.7 cm).2组患者血管瘤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2,P>0.05).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RFA治疗,无技术失败.两组消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P>0.05).CT组和腹腔镜组完全消融率分别为94.7%(18/19)和91.7%(22/24)(Fisher,P>0.05).RFA治疗后,15例患者发生21例次胸部并发症,其中CT组13例患者(68.4%,13/19),腹腔镜组2例患者(8.3%,2/24)(Fisher,P<0.05).2例出现严重并发症(胸腔积液和膈肌破裂,Ⅲ级),均发生在CT组,其余为轻微并发症(Ⅰ级).所有轻微并发症经保守治疗痊愈,2例严重并发症分别通过胸腔引流和胸腔镜手术治愈.结论 腹腔镜路径下RFA治疗膈下肝血管瘤可明显降低胸部并发症发生率,是膈下肝血管瘤首选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门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的方法、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6月至11月我们为5例患者行完全腹腔镜RFA及贲门静脉离断术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2.0~3.0h,平均2.5h,术中出血200~300ml,平均250ml。结论:腹腔镜行RFA加贲门静脉离断术安全、微创、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6月~2010年9月对46例甲状腺良性结节在局部麻醉下行超声引导下RFA治疗,在颈部皮肤取1 mm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将射频针穿刺在结节的中心部位开启射频,应用能量为4~6 W,其中心温度可达95℃。结果均成功行RFA,术中无明显并发症发生,1例出现穿刺部位感染。RFA术后6个月47.8%(22/46)患者结节全部吸收,26.1%(12/46)结节体积较术前缩小≥50%,26.1%(12/26)结节体积较术前缩小25%~50%。结论超声引导下RFA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疗效好、微创优势明显,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肝癌射频消融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为代表的肝癌局部消融治疗在过去20年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继手术切除、介入治疗后的第三大肝癌治疗手段,在肝癌治疗领域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肝癌的局部消融治疗包括射频、微波、冷冻、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术、高聚集超声等多种不同方法。其中射频消融是局部消融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去自主神经化(ganglion plexus ablation,GPA)联合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治疗瓣膜病合并长程持续性房颤(long-standing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LSP-AF)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68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