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药房》2017,(14):2012-2016
目的:了解麦考酚酸(MPA)制剂体内药动学参数、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文献,从基因多态性、患者机体因素和药物因素等方面对MPA的体内药动学参数、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影响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吗替麦考酚酯(MMF)和麦考酚钠(EC-MPS)为MPA的2种常用制剂。MMF为器官和组织移植术后抗免疫排斥反应的一线用药,其体内药动学参数、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受基因多态性、患者机体因素(种族、血清白蛋白水平、术后时间和并发症等)和药物因素(联合用药、药物剂型和给药剂量)等影响。  相似文献   

2.
吗替麦考酚酯(商品名:骁悉,MMF)是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是霉酚酸(MPA)的2-乙基酯类衍生物,在体内脱酯化后形成具有免疫抑制活性的代谢产物MPA,MPA能特异性地抑制淋巴细胞嘌呤从头合成途径中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酸(IMPDH)的活性,因而具有强大的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适用于预防器官移植的急性排异反应和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1]。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国产吗替麦考酚酯(MMF)分散片(免疫抑制剂)和其进口胶囊在健康人体的生物等效性。方法用随机自身对照双周期交叉试验设计,18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口服MMF分散片或胶囊各1.0g,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MMF的活性代谢产物麦考酚酸(MPA)的血药浓度,用非房室模型计算MPA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MMF分散片与胶囊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tmax分别为(0.68±0.21),(0.81±0.18)h;Cmax分别为(25.58±4.79),(26.47±3.67)mg·L-1;AUC(0-48)分别为(59.19±9.23),(58.32±9.28)mg.h.L-1;t1/2分别为(15.12±3.17),(16.14±4.22)h。国产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中麦考酚酸相对于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1.5±10.3)%。结论2制剂在人体内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剂吗替麦考酚酯(MMF)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首次给药和稳态后的药代动力学。方法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14例,口服吗替麦考酚酯0.75 g,q12 h,连续服药7 d达稳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MMF的活性代谢物麦考酚酸(MPA)及二级代谢物酚化葡萄糖醛麦考酚酸(MPAG)的血药浓度,并评价2种代谢物的体内暴露药量与患者肾功能的关系。结果 MPA首次服药及稳态后的Cmax分别为(8.45±7.54),(10.89±4.37)mg·L-1,AUC0-12h分别为(41.07±49.26),(55.09±41.74)mg·h·L-1;MPAG首次及稳态后的Cmax分别为(41.24±28.57),(67.63±36.98)mg·L-1,AUC0-12h分别为(487.25±326.53),(720.79±413.86)mg·h·L-1;两者在患者个体间药代动力学参数差异均较大,且稳态后的AUC0-12h与首次给药相比均明显增大(P<0.05);MPAG的体内暴露药量与肾功能存在明显负相关(P<0.05),而MPA的体内暴露药量与患者肾功能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同方案给药后,MPA及MPAG血药浓度及药代动力学个体间差异大,且在体内存在明显蓄积现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吗替麦考酚酯(MMF)、麦考酚酸(MPA)在大鼠肠道的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吸收实验模型,考察不同药物浓度、不同肠段、不同pH对MMF、MPA肠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MMF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176,0.0219,0.0311,0.0333 h-1,统计结果显示,不同肠段间吸收有明显差异(P<0.05);在pH 5.4~7.4范围内,药物吸收不受pH影响;65,135,200,300μg·mL-1不同浓度MMF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964,0.1325,0.1655,0.1222h-1,而不同浓度MPA的吸收速率常数基本不变(P>0.05)。结论:MMF在整个肠段均有吸收,剂型设计时可考虑缓控释制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口服麦考酚钠肠溶片(EC-MPS)后不同阶段霉酚酸(MPA)及其代谢物的药动学特征。方法:采集24例肝移植患者服用EC-MPS后第1周和第3周0~12 h血标本,采用LC-MS/MS法测定MPA、7-O-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物(MPAG)、酰化葡萄糖醛酸代谢物(Ac MPAG)等血浆中药物浓度,采用非房室法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服用EC-MPS1周与3周后,MPA的Cmax、AUC0-12、t1/2分别为(18.1±8.75)与(20.7±16.0)μg·ml-1、(42.7±17.5)与(47.1±23.9)μg·h·ml-1、(3.33±2.81)与(3.30±1.89)h,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在第1周与第3周无显著差异;Ac MPAG的Cmax、AUC0-12、t1/2分别为(2.50±1.86)与(1.78±1.72)μg·ml-1、(14.5±11.7)与(6.97±6.57)μg·h·ml-1、(4.48±2.53)与(3.76±1.89)h,给药后第1周Ac MPAG的AUC0-12显著高于第3周(P<0.01);MPAG的Cmax、AUC0-12、t1/2分别为(171.6±135.4)与(152.2±115.9)μg·ml-1、(1 299±1 204)与(1 051±561)μg·h·ml-1、(8.73±4.25)与(7.75±2.87)h,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在第1周与第3周无显著差异。服用吗替麦考酚酯(MMF)与EC-MPS患者的MPA的Cmax、Tmax、t1/2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3周后代谢物MPAG的Cmax、AUC0-12显著高于服用MMF的患者(P<0.05)。结论:不同阶段MPA蓄积不明显,但代谢物体内暴露差异明显。与服用MMF的患者相比,EC-MPS吸收延缓,而体内暴露无差异。  相似文献   

7.
麦考酚酸酯(mycophenolic mofetil,MMF,霉酚酸酯,吗替麦考酚酯)是青霉属真菌产生的霉酚酸(MPA)半合成物,是一种新型抗嘌呤代谢的免疫抑制剂,瑞士罗氏公司生产的该药品商品名为骁悉。麦考酚酸酯通过选择性的抑制T、B淋巴细胞的次黄嘌呤单磷酸脱氢酶,阻止细胞的DNA和RNA的生物合成。抑制了T、B细胞的分化和增殖,从而抑制机体的免疫反应。麦考酚酸酯1995年在美同上市,1996年在欧洲上市,1997年在我国上市。现广泛用于防治各类实体器官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吗替麦考酚酯(MMF)用于治疗儿童激素敏感型频复发肾病综合征(FR-SSNS)的合理性以及MMF的活性代谢物霉酚酸(MPA)的药代动力学与儿童FR-SSNS复发率的相关性,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临床试验资料库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结果:通过调整MMF的剂量,维持MPA的C_0>3μg·mL~(-1),AUC≥30μg·h·mL~(-1),可有效减少儿童FR-SSNS的复发。结论:作为一种非糖皮质激素类免疫抑制剂,MMF对于儿童FR-SSNS患者是一种无肾毒性的治疗选择,但MPA的AUC上限仍需确定,以确保MMF治疗儿童FR-SSN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患者口服吗替麦考酚酯胶囊(MMF)和麦考酚钠肠溶片(EC-MPS)的药动学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6例肾移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MF组(n=13)和EC-MPS组(n=13),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后第1天给予MMF(750 mg q12 h)或EC-MPS(720 mg q12 h)、他克莫司、甲泼尼龙预防排斥反应。于术后第7天的早上服药前及服药后0.5,1,1.5,2,3,4,6,8,10,12 h采集静脉血样3 mL,采用UPLC-UV分析方法测定霉酚酸(MPA)血浆浓度。以 DAS 2.0药动学软件进行药动学分析,所有与剂量相关的两组药动学参数分别进行了剂量校正(Cmax/D,C0/D,AUC0-12 h/D及AUMC0-12 h/D)。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第7天MMF和EC-MPS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分别为(1.54±0.9)h和(2.19±1.56)h(P> 0.05);Cmax/D分别为(5.12±2.83)mg·L-1·g-1和(9.51±7.38)mg·L-1·g-1P> 0.05);AUC0-12 h/D分别为(19.13±7.78)mg·h·L-1·g-1和(25.96±11.78)mg·h·L-1·g-1P> 0.05)。两组患者的药-时曲线个体间差异均较大,大部分患者观察到有双峰现象,极个别患者观察到有多峰。MMF组和EC-MPS组患者的MPA-AUC0-12 h低暴露组比例分别为84.6%和46.15%,目标暴露组比例分别为15.4%和46.15%,仅有1例EC-MPS组患者为高暴露组。结论:MMF和EC-MPS在早期肾移植患者体内的药动学个体差异较大,需要常规监测MPA-AUC0-12 h,同时可结合C0作为参考,以指导临床调整用药剂量。MMF和EC-MPS常规剂量下的MPA-AUC0-12 h在早期肾移植患者中偏低,建议增加给药剂量。  相似文献   

10.
吗替麦考酚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是一种新型抗免疫抑制药,可选择性地抑制T、B淋巴细胞嘌呤的合成进而抑制细胞增殖,临床上MMF主要用于器官移植、免疫性肾病、消化系统免疫性疾病以及重症肌无力和银屑病等。本文主要介绍MMF近几年来的临床应用新进展,并特别关注此药应用于肾脏疾病患者的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11.
器官移植患者的霉酚酸酯治疗药物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学艳  施孝金 《上海医药》2009,30(8):346-349
麦考酚酸酯(霉酚酸酯,mycophenlate mofetil,MMF)是麦考酚酸(霉酚酸,mycophenolic acid,MPA)的一种酯类衍生物。MMF无生物活性,口服后迅速水解为具活性的MPA。MMF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临床上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2.
王申东  孙倩  丁静 《齐鲁药事》2005,24(6):382-382
[通用名]吗替麦考酚酯[英文名]MycophenolateMofeil[化学名]2-(4-吗林代乙基)-(4E)-6-(1,3-二氢-4-羟基-6-甲氧基-7-甲基-3-氧代-5-异苯并呋喃基)-4-甲基-4-己酸酯[结构式][一般药理学研究]吗替麦考酚酯(以下简称MMF)主要通过干扰嘌呤代谢起作用。机体细胞合成嘌呤核苷酸主要包括两个途径,即经典途径及补救途径。单磷酸次黄嘌呤脱氢酶(IMPDH)是经典途径的关键限速酶之一,它存在两种同功异构体(Ⅰ型和Ⅱ型),当淋巴细胞刺激分化时,Ⅱ型IMPDH基因表达明显上调,而Ⅰ型IMPDH基因的表达不变。MPA是IMPDH潜在的、选择的、可逆的、非竞…  相似文献   

13.
麦考酚酸产生菌的诱变育种及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麦考酚酸(MPA)经过酯化后形成的麦考酚酸酯(MMF)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剂。麦考酚酸在发酵液中的含量较低,仅200u/ml。以Penicillium brevicompactum D-4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诱变和自然分离纯化的分离.筛选出一株MPA的产量明显地高于出发菌株的突变株U8-S-5。它在10m^3发酵罐上的MPA效价可以达到1600u/m1.较出发菌株提高8倍多。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吗替麦考酚酯(MMF)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白细胞计数和感染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进行回顾性研究,纳入使用吗替麦考酚酯治疗的免疫病患者共计51人,考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液常规检查结果以及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使用吗替麦考酚酯后患者白细胞计数显著降低(6.01 vs. 4.93,P=0.007)。此外,吗替麦考酚酯的使用与细菌感染(P=0.001)和病毒感染(P=0.041)显著相关,但与真菌感染无关(P=0.050)。结论:吗替麦考酚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导致白细胞减少并增加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发生的风险。因此,在使用吗替麦考酚酯治疗期间,建议定期复查血常规并嘱托患者注意避免劳累、受凉和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麦考酚酸酯(MMF)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剂.在临床应用中,MMF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已不仅仅局限于器官移植,还涉及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自体免疫风湿性疾病的治疗,以及在糖尿病,肺部血管高压的辅助治疗等诸多方面.肠包衣麦考酚酸钠,是一种新的可抵抗胃溶作用的麦考酚酸肠包衣剂型,药物在肠内释放,可以降低胃肠道(GI)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国产吗替麦考酚酯(MMF)干混悬剂和进口片剂在健康人体的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自身对照双周期交叉试验设计,2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口服MMF干混悬剂或进口片剂0.75mg,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MMF的活性代谢产物麦考酚酸(MPA)的血药浓度,用非房室模型法计算MPA的药动学参数,用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检验评价2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MMF干混悬剂和进口片剂的药动学参数:t1/2β分别为(16.80±4.10)、(16.77±4.50)h,tmax分别为(0.4±0.1)、(0.7±0.4)h,Cmax分别为(19.29±6.78)、(18.22±7.19)μg.mL-1,AUC0~72分别为(39.22±10.43)、(39.38±10.46)μg.h.mL-1,AUC0~∞分别为(40.58±10.49)、(41.00±10.88)μg.h.mL-1。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0.9±10.6)%。结论:2种MMF制剂在人体内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HPLC-MS/MS法同时测定Caco-2细胞单层转运介质中吗替麦考酚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和麦考酚酸(mycophenolic acid,MPA)的浓度,用于药物转运实验研究。方法:采用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50mm×2.1mm,3.5μm);流动相A相:甲醇(含0.05%甲酸),B相:水(含0.05%甲酸);梯度洗脱:0~3.60min,40%A,流速:0.3ml/min,3.61~7.00min,65%A,流速:0.6ml/min,7.01~10.00min,40%A,流速:0.6ml/min;柱温:30℃,以吲哚美辛为内标。质谱检测方式:多种反应监测(MRM),选择监测的离子为:m/z433.8→194.8(MMF),m/z319.1→191.0(MPA)和m/z356.0→312.1(吲哚美辛)。结果:MMF和MPA检测的线性范围均为0.01~20μmol/L,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MMF:As/Ai=-0.035 2+0.394 5 c(r=0.999 1);MPA:As/Ai=0.005 5+0.050 8 c(r=0.999 5)。低、中、高浓度(0.1、1.5、15μmol/L)MMF的回收率分别为(103.2±7.5)%、(97.3±3.1)%和(96.0±3.4)%,日内、日间RSD<7.27%;低、中、高浓度(0.1、1.5、15μmol/L)MPA的回收率分别为(106.9±1.0)%、(106.0±5.7)%和(108.4±3.2)%,日内、日间RSD<9.25%(n=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测定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MMF和MPA体外转运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及生物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和吗替麦考酚酯胶囊在健康志愿者中的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方法:根据交叉试验方案口服单剂量(1 000mg)两种吗替麦考酚酯制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霉酚酸的浓度。结果: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和吗替麦考酚酯胶囊(对照药)的tmax分别为(0.51±0.29)h和(0.54±0.26)h;Cmax分别为(53.6±22.2)mg.L-1和(52.4±18.3)mg.L-1;AUC0→48分别为(133.7±43.6)mg.h.L-1和(142.8±46.2)mg.h.L-1;分散片相对于胶囊的生物利用度为(96.1±19.7)%。经配对检验,结果表明,两种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AUC0→48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和吗替麦考酚酯胶囊为生物等效制剂。  相似文献   

19.
<正>体外研究显示大剂量咪唑立宾(MZR,日本旭化成株式会社研制,商品名:布累迪宁)具有抑制CMV复制的作用[1],并且有研究表明术后6个月内与吗替麦考酚酯(MMF)比较,  相似文献   

20.
《中国药物警戒》2016,(4):255-256
1英国发布使用吗替麦考酚酯和麦考酚酸应避孕的建议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MHRA)发布信息称,吗替麦考酚酯及其活性代谢产物麦考酚酸导致严重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和自发性流产的风险升高。吗替麦考酚酯(麦考酚酸的前体药物)是一种免疫抑制剂,与环孢霉素和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预防肾脏、心脏或肝脏移植患者的急性移植排斥。吗替麦考酚酯是一种已知的致畸剂,最常报告的先天性畸形为耳畸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