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章以泛在电力物联网技术为基础,探索面向低压居民客户的智慧能源服务新模式,以提升客户体验和用能服务水平为目标,实现居民客户与电网的友好互动。综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构建集泛在感知终端、智慧服务云平台和多样化用能服务于一体的智能用电生态体系,利用家庭能源路由器技术提升居民侧边缘智能水平,对居民用能大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开展基于用户画像的智慧家居、用能优化、新能源接入、能源交易、电力积分、需求响应互动等精准服务,形成电网公司、政府、家电厂商、互联网公司多方共建共赢的生态模式。  相似文献   

2.
《大众用电》2021,36(4):26-27
正智慧物联体系是实现能源互通、共享互济的必要物质基础。建设智慧物联体系,构建覆盖能源电力系统全环节的电力物联网,对外可以推动电源侧、电网侧、客户侧、供应链泛在互联,实现对电网和客户状态的深度感知,汇聚各类资源参与系统调节,促进源网荷储协调互动,支撑区域能源自治,提高电网优化配置资源、安全保障和智能互动能力;对内可以推动感知层资源共享和"数据一个源",实现源端数据融通和业务实时在线,汇聚各类数据进行共享应用,支撑"电网一张图、业务一条线",提升电网安全运行、企业精益管理和客户优质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3.
正分析了湄洲岛多能互动综合能源客户侧电力物联网发展建设的经验,具体为分阶段实施项目计划、强化组织保障机制、优化项目实施方案、示范项目投资保障及拓展市场创新举措。对湄洲岛多能互动综合能源客户侧电力物联网发展建设成效进行阐释和总结。湄洲岛作为典型的海岛,对其多能互动综合能源客户侧电力物联网应用发展展开研究,有助于以小见大,由小及大,从个体到一般地去探析海岛多能互动综合能源客户侧电力物联网发展建设的共同点,找到具有普适性,能够符合类似海岛的多能互动综合能源客户侧电力物联网发展要求的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4.
结合国家电网公司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部署情况,从综合能源服务、电力市场交易和客户侧大数据挖掘应用等方面分析了客户侧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要点,阐述客户侧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对电力企业营销服务带来的新影响和应用前景,并针对营销服务内容的新变化和新特征,提出了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综合能源发电逐步得到运用推广,储能技术作为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和可再生能源高占比能源系统的关键支撑技术与重要组成内容,能够有效应用在批发能源服务、电力辅助服务、输电设施服务、配电设施服务以及消费侧能源管理等多个领域。合理、安全、高效地运用储能技术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综合效益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储能技术的应用场景及部分可行的商业模式进行研究与阐述,旨在加强人们对于综合能源电力系统储能技术的了解,为其商业模式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种思敏  李琳 《电工技术》2023,(S1):68-70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深入,智能变电站在电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变电站的变电运维安全管控工作对于智能变电站的稳定运行也具有重要影响。变电站运维安全管控工作直接关系到整个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关系到社会大众对电力能源的正常使用。因此,研究智能变电站变电运维安全管控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从智能变电站变电运维安全管控的重要性出发,结合现阶段智能变电站变电运维安全管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智能变电站变电运维安全管控的策略,希望对电力能源发展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江苏省无锡市红豆工业园能源利用效率低与管理模式粗放的问题,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通过拓展综合能源服务市场,从构建园区泛在电力物联网、实现园区多能互补与管理一体化、建立园区市场化交易机制3个方面,在工业园搭建了基于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多能互补综合能源服务平台,实现了区域能源科学调度和协同运行,提升了客户能源管理的精细化水平,降低了企业用能成本。  相似文献   

8.
用户侧的负荷设备及负荷管理系统如何接入到泛在电力物联网( Internet of Things, IoT)平台是当前电力物联网建设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文章在分析用户侧负荷设备物联网系统、抄表系统的组成架构基础上,参照国际电工委员会等标准组织发布的智能电网标准及物联网标准,提出了用户侧电力物联网的体系架构,该架构支持用户侧负荷聚合系统、用户能源管理系统及用户负荷自动控制系统与泛在电力物联网的融合,并以需求响应业务为例介绍了电网互动业务在用户侧电力物联网环境中的执行过程。文章同时提出了用户侧物联网信息交换接口的标准化需求,以满足电网运行及需求侧管理过程中信息交换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智能电网发展至今,各国根据本国能源特点建立了不同的智能电网技术标准,较好地发展了适合于本国的智能电网。近年来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逐步成为我国电网智能化发展的新战略,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公布的互操作智能电网技术框架以及智能电网网络安全标准体系对我国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分别从技术框架构成、网络安全策略角度分析了美国NIST公布的互操作智能电网技术框架以及智能电网网络安全标准体系。通过研究美国NIST互操作性智能电网技术框架及网络安全标准,分析智能电网中互操作性的设计方案,并总结美国智能电网技术对我国新阶段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智能电网与传统电网最大的不同点之一就是支持互动用户服务和需求侧响应,鼓励用户参与电网互动,这不仅有利于电网的运行和控制,还将进一步提升电力供应商的客户服务水平。通过智能用电技术的应用,以用户价值为核心,电力供应商可以开创新的业务模式,实现用户与电网互联互动以及创新的用户服务。能源互联网的建立,将进一步拓展能源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为能源生产、输送、供应、服务企业带来更多的市场机会,也为能源用户带来更加完善和丰富的用能体验,同时也有利于建立环境友好和低碳的能源利用形态。  相似文献   

11.
李俊 《广西电力》2013,(5):25-27
研究基于气象信息的电网风险预警系统为电网运营商提供科学的电网运行决策参考.气象信息的可靠性、安全性与电网的安全运营及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密切相关,利用风险管理理论,综合考虑输电线路所处的气象环境因素及历史故障信息,研究并建立相应的预警系统.在深圳电网建立的电网气象风险预警系统(Grid Meteorological Risk Warning System,GMRWS),初步实现了雷电分布、输电线路跳闸预警等功能,建立了气象信息与电网故障预警之间的关联性.随着基于气象信息的电网风险预警系统研究的不断深入,仅依靠经验估计极端天气条件下电网及设备运行风险程度的被动局面将被改变,为电网运营商在提供优质可靠电能的前提下,综合防灾、减灾方面也有了更先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2.
针对国家电网电力设备供应商在综合评价方面的不足,设计了一种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首先,该模型构建了包含设备台账、设备缺陷和设备装用范围等特征的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分别计算各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然后利用博弈论集合的思想对两种权重进行组合赋权,最后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供应商类别,完成最终评价。以国网公司2004年—2018年投运162个电力设备供应商为例,结果显示,共有A类供应商30个,B类供应商16个,C类供应商116个。验证了评价模型的客观合理性,可为电网公司针对电力设备供应商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微电网等用户侧新兴负荷大规模接入城市配电网已成为一种趋势,电力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服务水平等方面的诉求更加多样,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在配电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分布式能源消纳、配电设备互联互通、配电自动化升级改造和新型客户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对城市配电网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本文在总结一流配电网定义的基础上,详细梳理了国际上新加坡、巴黎和东京等发达国家城市配电网的优缺点,分析了我国北京、天津、上海、厦门和深圳等城市配电网的建设情况;结合国内外城市配电网的发展,从网架灵活可靠、设备标准智能、运维精益高效和客服优质互动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城市配电网涉及的核心技术,以期为未来城市配电网的网架、设备、运维和客服等方面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为推进继电保护运维专业管控体系化和全过程各个关键环节管控智能化,探索构建了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运行管控体系。以继电保护数据中心为基础,构建了现场运维全过程关键环节的四大场景应用,包括现场可视化运维与防误预警、远程运维、工厂化检修、移动电子化作业。实现了继电保护运维专业技术管控的六大高级应用,包括工况评估及趋势预测、电网故障辨识、动作行为智能诊断、准实时在线监视、SCD智能管控和整定计算。该体系有助于解决变电站运行、维护、检修各个关键环节和继电保护专业技术管理存在的系列问题,提高了继电保护设备安全运行管控水平。  相似文献   

15.
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新能源的接入和电动汽车的普及,致使用户用电设备种类多样,用户用电服务质量诉求逐年增加,用户用电设备的状况不仅影响电网双向互动的功能实施,也关系着电网的运行和维护,文章阐述了用户用电设备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区间熵权法。首先,介绍了用户用电设备的定义、范畴和分类;其次从能效评估、安全监测和需求响应三方面阐述用户设备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体系中一些重要指标进行了详细说明;最后,为了在考虑数据不确定性前提下计算指标权重值,详细陈述区间熵权法的计算过程,并进行了居民用户设备的案例分析,期望能够为科学、完整和系统的对用户电力设备进行评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输变电设备优化检修是集状态检修、预防性试验检修和可靠性检修为一体的综合性检修方式,能大幅提升电网企业设备检修管理水平,而当前电网企业却缺乏相应的检修管理系统支持。基于面向服务架构(SOA)规划输变电设备优化检修系统的层次模型和相关服务,其中业务流程服务包含状态监测与评估、故障诊断和预测、检修决策与管理等核心业务,通过业务抽象封装和业务流程编制建立服务层,提供涉及应用和业务流程的三大类服务,并采用WebServices管理该服务层。  相似文献   

17.
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实现安全可靠的一次设备远方程序化操作是目前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发展的技术研究课题之一。对通用服务协议在远方程序化操作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从电力系统通用服务协议规范和主-子站程序化操作流程方面入手,研究了通用服务协议在远方程序化操作中的交互服务过程、服务接口与应用实现方法。该实现方法已经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王莹  王凯  宣科  宋扬 《电测与仪表》2016,(Z1):131-133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建设智能电网的目标的提出,智能电网用电客户需求侧管理便成为了智能电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点内容和客观要求,本文在研究了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的规模型部署、限制性的节点资源、无线网路带宽窄、拓扑结构动态性等特点以及用电客户需求侧管理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应用方案,以WSN为基础,使其与国王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集成一体,对需求侧用电信息和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安全监控与计量,保障了用电客户与供电企业的信息交互能够可靠运行,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电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IS的电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接入多种形式的气象源数据,将气象灾害与电网设备GIS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建立电网运行领域可靠的灾害性天气预警模型,对涉及的电网设备进行预警。采用多种数据解析技术将XML、二进制等数据文件解析为预设格式数据;采用时序图技术实现各种气象信息的时序播放,展现其变化趋势;利用基于等值面提取形成的气象色斑图展示气象要素的地区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对科学安排电网规划、运行,有效实现电力设施的防灾、减灾及电网安全运行精细化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统筹优化电网生产运行中发输电设备检修计划安排,设计发输电设备检修优化决策系统。基于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D5000),并结合发输变电检修、负荷预测等多源信息自动生成计划方式。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类调度计划安全校核滚动计算方法来对计及电网安全稳定的发输变电检修进行优化,实现检修停电计划优化调整和电网供电能力评估,在满足电网安全可靠供电的基础上,优化发输变电检修日程,降低网损,提高电网运行经济性。系统自投入电网调度生产运行以来,实现了年/月发输变电检修计划的优化编制,提高了电网安全经济运行水平和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