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分析已有的IPv4与IPv6的socket接口和实现,设计了一种支持IPv4/IPv6双协议栈的通信模块.该模块利用类继承,为基于IPv4、IPv6双协议栈的软件开发提供了统一的底层通信功能编程接口.采用该模块,还可以方便地升级原有只支持IPv4通信的软件系统,使其支持IPv6协议.该模块已应用于NGI网络监测分析系统NetTurbo.  相似文献   

2.
IPv4网络到IPv6网络迁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从IPv4网络到IPv6网络迁移技术的论述,介绍了迁移技术的三大分类:隧道技术、双协议栈技术和翻译转换技术,并着重探讨了IPv6主机/路由器间通信的配置型隧道 、自动型隧道、隧道代理、IPv6 over IPv4 GRE隧道、自动6 To 4隧道技术,以及实现IPv6主机/路由器和IPv4主机/路由器间通信的双协议栈、双协议栈转换、动态IP/ICCMP转换、网络地址和协议转换、SOCKS64网关等技术。  相似文献   

3.
针对新、旧校园网络问题的差异,对新校园网络采取IPv6技术,而旧校园使用IPv4技术,以上两者的连接使用双栈IPv4/IPv6过渡技术,校园网的三层设备均同时执行IPv4路由协议与IPv6路由协议。查询域名系统DNS能够明确双协议栈主机中目的主机的具体地址,而双栈终端IPv4与IPv6网关均分布于汇聚三层交换机中。以上校园网络建设方式具有成本低、能源消耗少、减少周期短等特点,对于校园网络建设来说综合性价比较高。  相似文献   

4.
小设备IPv4/IPv6双协议栈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刚  张卫  毛妙 《计算机应用》2005,25(Z1):32-35
介绍了一个用于小设备的无嵌入式操作系统的IPv4/IPv6双协议栈的设计和实现,讨论了其中的关键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下一代的IP网络将是一个以IPv6协议族基础之上的统一IP网络,本文首先介绍IPv6协议的技术特点,以及实现IPv4协议到IPv6协议的过渡,并着重描述了IPv4向IPv6的转换的NAT-PT技术实现原理及算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介绍IPv4的弊端,接着对移动IPv6的通信原理以及3G数据网络的基本结构与协议栈进行了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对移动IPv6在3G网络中的实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IPv4与IPv6相互转换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IP是互联网基础协议,IPv4协议的缺陷逐步暴露出来,而IPv6具有巨大的优越性,但IPv4协议与IPv6协议不相同,如果两种网络互操作,必须进行相互转换。IPv4与IPv6转换技术主要分为双协议栈技术、隧道技术和翻译技术。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介绍IPv4的弊端,接着对移动IPv6的通信原理以及3G数据网络的基本结构与协议栈进行了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对移动IPv6在3G网络中的实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IPv6和IPv4共存于同一网络是IPv4向IPv6过渡时期的现实问题。通过一个具体的IPv4/IPv6双协议栈校园网络的部署以及路由器的端口设置、IP地址分配和各路由器的配置等,实现了基于DH-CP协议的IPv6、IPv4地址的自动获取以及网络间的相互通信,为部署实际的IPv4I/Pv6双协议栈网络提供一种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校园网络应用的需求,在现有的IPv4网络的基础上向IPv6网络过渡,规划和构建IPv4/IPv6校园网是必然发展趋势。本文首先对这种混合网络进行了规划,进而就如何综合使用双协议栈技术、隧道技术、NAT-PT技术等对该类型的校园网进行构建和实现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IPv4/IPv6过渡进程中,针对一些尚未升级到IPv6的IPv4网络仍需要与IPv6互联网互联互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无状态的双向通信机制,完善了目前IPv4/IPv6翻译的整体框架。首先,针对IPv4服务器被IPv6用户访问的场景和IPv4网络访问IPv6资源的场景分别提出了相应的通信流程,结合已有的无状态通信机制,形成统一的IPv4/IPv6无状态通信框架。其次,对IPv6到IPv4的单向映射函数的需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三个定量评价标准,并用实际数据对各种哈希函数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实验表明,FarmHash哈希算法的处理时间短、冲突频率低、反向查询复杂度低,适合用于IPv4网络与IPv6互联网相互通信的两类场景,从而验证了该机制的可行性;与现有的有状态通信机制相比,该机制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和可溯源性,能够支持双向发起的通信,因此可以有效促进IPv4到IPv6的过渡。  相似文献   

12.
一种IPv6穿越CDMA网络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IPv6客户端能够通过CDMA无线接入方式访问远程的IPv6服务器,介绍了已有的隧道技术并分析其不足,如不能适用于CDMA网络,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NetFilter框架、Libnet和Libipq使得IPv6可以穿越CDMA网络的方法。实际应用表明,运用这种方法,IPv6主机可以有效地通过CDMA方式接入网络,并访问远程的IPv6服务器。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IPv4协议栈中应用程序对IP地址的处理机制和Web浏览器的工作原理,讨论了实现IPv4/IPv6无缝连接的方法,分析了IPv4/IPv6协议栈中对域名解析的处理方法和IPv4/IPv6地址格式的不同处理,提出了一种Web服务中IPv4/IPv6兼容的具体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4.
高媛  秦飞 《电脑学习》2004,(5):14-15
IPv6作为Internet协议的下一版本,对IPv4的最终取代将成为必然.本文就地址空间、地址管理、头标、功能等方面对IPv4与IPv6进行比较,从中看出IPv6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IPv4/IPv6校园网的规划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CERNET2建设的全面展开,高等院校建立IPv6校园网,积极投入IPv6的试验和研究成为必然趋势。主要研究基于IPv4的IPv6校园网规划问题,首先从技术方面,阐述IPv4网络向IPv6网络过渡以及IPv6网络之间进行通信的过程中所用到的双栈、隧道、NAT-PT等重要的过渡技术;然后,从规划与实现方面,研究在现有IPv4网络拓扑的基础上添加IPv6网络后的层次化网络拓扑结构,新增的IPv6网络所提供的服务以及为满足需求所选用的设备等。从而为IPv6校园网的部署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6.
IPv4到IPv6过渡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IPv6的迅速发展,IPv4的不足暴露的越来越明显,本文对IPv4和IPv6进行比较,阐述了从IPv4过渡到IPv6的必然性。但是这种过渡不能一蹴而就,本文重点论述了三种过渡机制中的双栈技术及其实现模型。  相似文献   

17.
汪浩  严伟  任茂盛 《计算机工程》2004,30(23):25-27
在分析IPv4 Scokets API编程接口与IPv6 Sockets API编程接口异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组替换规则,在不必阅读理解IPv4源程序的前提下,能将支持IPv4的源程序移植成支持IPv6的源程序,利用该移植方法,已成功地将Linux下的流媒体库LIVE和流媒体播放器Mplayer从支持IPv4移植成支持IPv6。  相似文献   

18.
IPv6作为Internet协议下一版本必将取代IPv4,但是两者共存局面还要持续时间较长。在此过渡期间,由于IPv6引入新特性也带来安全上的新风险和威胁。本文分析探讨了IPv4向IPv6过渡机制并对IPv6过渡机制的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一种针对双栈转换机制过渡方案的安全策略  相似文献   

19.
张杰  李霞  甘勇  李海燕 《微计算机信息》2007,23(10):115-116
分析了IPv4和IPv6两种家电局域网的结构和信息家电的控制模式,研究了Web服务中实现IPv4/IPv6兼容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实现信息家电远程控制中IPv4/IPv6兼容的具体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20.
IPv4、IPv6和IPv9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IPv4、IPv6与IPv9的特点,并在地址空间、域名服务、移动性、安全性、QoS、自动配置、应用范围以及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对三者加以比较研究,分析其优劣.指出与IPv4相比,IPv6彻底解决了地址空间耗尽和路由表爆炸等问题,而且为IP协议注入了新的内容,使网络安全、移动主机以及Qos成为IP协议的有机组成部分.IPv6在国际上已经占据主流地位,以IPv6代替IPv4是必然的,其规模与效益会远远领先于IPv9.而IPv9尚未在国际上得到认可,在标准竞争中将处于劣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