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中医》2017,(10):1392-1393
目的:对穴位埋线、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将支气管哮喘患者80例均分为穴位埋线组和氨茶碱组,穴位埋线组给予穴位埋线法治疗,氨茶碱组给予氨茶碱治疗,对治疗效果、ACT症状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指标和不良反应观察比较。结果:穴位埋线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7.50%显著高于氨茶碱组90.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ACT症状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治疗后的ACT症状评分和中医证侯积分均得到显著改善,且穴位埋线组患者的情况优于氨茶碱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和最大呼气流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但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均高于治疗前,且穴位埋线组的数值明显高于氨茶碱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相比较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高,临床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宗伟  衣蕾  朱云清 《陕西中医》2015,(1):98-100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66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及对照组。穴位埋线组采用针刺埋线中脘、足三里、天枢穴等穴;对照组采用口服美沙拉嗪颗粒。观察、比较6周后2组间疗效,及1年后总复发率。结果:穴位埋线组6周后的总有效率为85.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4.479,P0.05),1年后的总复发率穴位埋线组为10.34%,对照组为40.00%,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5.259,P0.05)。结论:穴位埋线疗法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肾俞埋线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疼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志苇  黎健  高丽萍  张夏玲 《中国针灸》2005,25(12):844-846
目的:探讨肾俞穴位埋线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疼痛的有效性.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埋线乐力组和乐力组,以疼痛评分方法评定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疼痛情况.结果:埋线组、埋线乐力组疼痛评分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乐力组疼痛评分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埋线组、埋线乐力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肾俞穴位埋线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疼痛有非常明显的疗效;口服乐力胶囊对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疼痛无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沈彦喜  范刚启 《江苏中医药》2021,53(1):56-58,59
目的:比较平刺穴位埋线、直刺穴位埋线与排针平刺法治疗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紧张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平刺穴位埋线组、直刺穴位埋线组、排针平刺组,每组30例。平刺穴位埋线组和直刺穴位埋线组每2周治疗1次,共治疗2次;排针平刺组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2周。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首次治疗后与入组1个月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头痛指数及颅周肌肉压痛评分变化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首次治疗后及入组1个月后3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P<0.01);首次治疗后排针平刺组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5)。入组1个月后3组患者头痛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入组1个月后3组患者颅周肌肉压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直刺穴位埋线组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5)。平刺穴位埋线组和直刺穴位埋线组愈显率为83.3%、80.0%,明显高于排针平刺组的56.7%(P<0.05)。结论:平刺穴位埋线、直刺穴位埋线和排针平刺均能改善紧张型头痛患者头痛症状,其中直刺穴位埋线能显著减轻颅周肌肉压痛,排针平刺能快速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位强化埋线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选取65例确诊为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穴位强化埋线治疗,对照组予口服柳氮磺吡啶。两组均观察2个月,于治疗后2个月进行症状及肠镜检查。结果: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1.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穴位强化埋线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能够有效治疗该病,恢复机体肠道机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穴位强化埋线疗法结合肛门微创手术治疗混合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将136例混合型便秘患者分为两组,即治疗组(70例)采用穴位强化埋线疗法结合肛门微创手术,对照组(66例)采用普通穴位埋线结合肛门手术疗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相关指标症状积分、标志物残留情况,随访时间12个月。结果:在治疗后1、3、12个月临床治愈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症状积分改善方面(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均较对照组明显(P〈0.01);治疗组在治疗后72小时标志物残留情况(1个月、6个月、12个月)均较对照组变化明显(P〈0.01)。结论:穴位强化埋线法结合肛门微创手术依据相关中医理论,结合现代操作手段,能明显改善便秘的临床症状,促进肠蠕动,是一种融多种疗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中医外治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及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
闵学进 《陕西中医》2010,31(11):1516-1517
目的:比较穴位埋线与内服中药配合外涂维胺酯乳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寻常型银屑病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疗法,对照组采用内服中药外涂维胺酯乳膏,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30例中,总有效率90.0%;对照组30例中,总有效率80.0%。两组比较,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肯定,有调和脏腑、清热祛风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腹针加穴位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选取符合诊断的患者40例采用腹针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双)、商曲(双)、气穴(双)、滑肉门(双)、外陵(双)、大横(双);埋线取穴:脾俞(双)、大肠俞(双)、足三里(双)、上巨虚(双)。对照组(40例)采用补脾益肠丸治疗,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治疗后1个疗程统计疗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相关的症状及纤维结肠镜积分情况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腹针加穴位埋线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主要症状积分前后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症状治疗后积分比较,腹针加穴位埋线治疗组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纤维结肠镜镜像积分比较:治疗后较治疗前积分均明显下降(P0.01,P0.05)腹针加穴位埋线治疗组治疗后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针加穴位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灸埋线结合穴位注射对骨质疏松腰腿痛的影响。方法:收集126例骨质疏松腰腿痛患者临床资料,平均分成两组各63例,对照组常规抗骨质疏松处理,研究组针灸埋线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观察不同方法处理后在疗效、临床表现和生活质量等方面差异性。结果:生活质量上,两组治疗后躯体、角色、认知、情绪、社会功能和疲劳、失眠、食欲丧失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以上指标下降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症状上,两组治疗后腰腿痛、下肢抽筋、下肢无力、麻木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下降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疗效上,对照组显效率41.27%、总有效率74.6%,研究组显效率63.49%、总有效率90.48%,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埋线结合穴位注射能改善骨质疏松腰腿痛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促进骨吸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人工周期治疗人流术后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人流术后月经过少属肾虚血瘀型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人工周期疗法,治疗组为在人工周期疗法的基础上加用穴位埋线疗法。治疗3个月经周期并停药3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行经时间均增加,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人工周期疗法的疗效优于单用人工周期疗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抗衰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5例老年患者,对其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症状积分,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的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穴位埋线疗法抗衰老有明显疗效;2穴位埋线疗法患者的依从性较好,且女性优于男性。  相似文献   

12.
王辉  闫炳苍  郭延昭  杨成 《陕西中医》2012,(10):1312-1313
目的:观察补益类中药配合穴位埋线对小儿脑瘫坐位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治疗组68例在Bobath疗法基础上采用调中益胃颗粒(黄芪、党参、白术、当归、熟地、怀牛膝、狗脊、杜仲等)配合脾俞、肾俞、腰阳关、命门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Bobath疗法。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对坐位运动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有效率95.18%,对照组总有效率76.53%,2组GMFM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配合穴位埋线更有利于提高小儿脑瘫坐位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3.
穴位埋线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疗法能否增强中药治疗的效果。方法: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配合口服中药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口服中药治疗,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和结束后3个月随访收集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26例,痊愈5例,显效11例,好转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15%;对照组29例,痊愈2例,显效8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9.66%,两组疗效比较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中药疗法和单纯性中药疗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而穴位埋线配合中药疗法,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中药疗法。  相似文献   

14.
阮志忠  陆瑾 《陕西中医》2009,30(12):1650-1651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法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治疗组35例,针刺对照组35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俞募配穴法穴位埋线组总有效率94.29%,针刺对照组85.7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俞募配穴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疗效显著,尤其在腰臀比的改善方面比较突出,而且作用持久,有标本兼治的功效。  相似文献   

15.
韦艳碧  霍芸 《四川中医》2013,(11):85-86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白头翁汤加味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穴位埋线(大肠俞、足三里、上巨虚、中脘、关元、天枢等)配合中药白头翁汤加味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5例,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均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并取活检,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疾病活动指数积分、疾病活动度的内镜和组织学积分改变情况。结果:(1)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1个、3个月、6个月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76%、86.15%、84.61%。(2)疾病活动指数积分比较:治疗后3个时期与治疗前疾病活动指数均有明显改善(P〈0.05)。(3)疾病活动度的内镜和组织学积分比较:治疗后3个时期内镜和组织学积分比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穴位埋线与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分别对两组进行临床症状评估、胃镜检查及胃黏膜组织病理检查,并比较疗效差异。结果:穴位埋线组临床总有效率96.9%,优于药物组64.4%(P0.01);穴位埋线组胃镜下改善黏膜病变程度总有效率89.2%,优于药物组62.2%(P0.01),且组织病理改善总有效率亦优于对照组(84.6%,56.6%,P0.01)。结论:穴位埋线可显著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症状、内镜下表现和组织病理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穴位强化埋线疗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依中央随机数字表,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104例)采用穴位强化埋线疗法,对照组(104例)采用口服麻仁软胶囊,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相关指标症状积分、标志物残留情况,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各临床主要症状积分均比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的标志物残留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标志物残留数目减少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强化埋线疗法依据相关中医外治法理论,结合现代操作手段,能明显改善便秘的临床症状,促进肠蠕动,是一种融多种疗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方法,操作简单,痛苦小,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穴位埋线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西医结合穴位埋线组和西药组,每组各60例。西药组予常规西药治疗,中西医结合穴位埋线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穴位埋线治疗。2组均治疗1年后评价临床疗效,比较中医证候积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积分,以及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率。结果:AMI发生率中西医结合穴位埋线组5.0%,西药组16.7%,2组AMI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穴位埋线组中医证候各项(包括心前区疼痛、乏力气短、心悸自汗、形寒肢冷遇寒胸痛)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穴位埋线组各项积分分别与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穴位埋线组SAQ积分(包括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均有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西药组SAQ的3项积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SA...  相似文献   

19.
穴位埋线治疗月经过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月经过少的疗效。方法:44例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和电针组,各22例。两组取穴均为气海、关元、子宫、次髎等,比较穴位埋线和电针2种疗法对月经过少患者各个治疗阶段月经量的影响,从而分析2种疗法对月经过少的不同疗效。结果:穴位埋线组和电针组的有效率分别是100.0%和95.0%,经统计学处理总体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和治疗2个月后对经量的改善程度均是穴位埋线组优于电针组。结论:穴位埋线和电针2种疗法均可有效治疗月经过少,但穴位埋线疗法起效较快,近期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联合异维A酸软胶囊治疗结节囊肿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结节囊肿型痤疮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异维A酸软胶囊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穴位埋线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随访1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积分、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57%,优于对照组的65.71%(P0.05);2组治疗后皮损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埋线联合异维A酸软胶囊治疗结节囊肿型痤疮有效,可改善结节囊肿型痤疮患者皮损程度及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