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含马兜铃酸中草药引起的肾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兜铃酸肾病(aritolochic acids nephropathy,AAN)是指由于应用含有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s,AA)的中草药而引起的一种肾脏病,已确定本病灶一独立的疾病单元,是由于马兜铃酸的肾毒作用所致。马兜铃酸除可引起独特的肾病外,还有确定的致癌作用。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主要有马兜铃(果)、青木香(马兜铃根)、天仙藤(马兜铃茎)、广防己(木防己)、汉中防己(异叶马兜铃)、寻骨风(锦毛马兜铃)、关木通(木通马兜铃)、朱砂莲等。  相似文献   

2.
我国曾于1964年首次报告了因服用大量关木通导致急 性肾衰竭(ARF)的病例,据研究此类肾损害系由马兜铃酸 (aristolochicac记,AA)引起,故国内学者建议称其为“马兜铃 酸肾病,’( aristolochi。acid nephi旧pat场,AAN)。AA是植物界 中发现的第一个硝基化合物,是马兜铃科马兜  相似文献   

3.
邓源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2):5340-5341
目的:观察茶多酚对关木通致肾损伤保护作用。方法:分别用关木通配伍茶多酚、马兜铃酸灌胃小鼠,观察肾功能变化。结果:灌胃关木通、马兜铃酸小鼠尿素氮、肌酐较对照组升高,且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茶多酚对关木通致肾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结论:马兜铃酸与关木通所致肾损伤作用相同,茶多酚能干预关木通对肾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4.
含有马兜铃酸(aristolochicacid,AA)的中草药可引起肾损害,国内于1964年由吴松寒[1]首次报道2例病人因服用大剂量木通煎剂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此后不断有相关病例报道.  相似文献   

5.
张威  黄文政  甄仲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9):189-192
目的:阐述中药肾损害的研究现状,澄清中草药肾损害的概念及探讨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其防治的对策。 资料来源:检索PubMed1994-01/2006-04与含马兜铃酸的中药肾损害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kidney impairment induced by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containing aristolochic acid(AA),nephropathy induced by aristolochic acid(AA),Chinese herb nephropathy(CHN)”,并限定语言种类为英语。其他文章经维普数据库检索具体的杂志名称和文章题名收集。 资料选择: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初筛,选择与含马兜铃酸的中药肾损害相关的文章,筛除明显不符合原文的文章,对剩余的文献手工检索查找全文。 资料提炼:共收集86篇,纳入20篇,排除重复性研究、综述类文章66篇。 资料综合:目前,国内对中草药肾损害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应建立有效的监测系统。马兜铃酸肾病的诊断、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且治疗主要以预防为主。故应认识其危害性,并加强其基础和临床研究。 结论:马兜铃酸肾病的主要病理损害是肾小管间质的损害,很少伤及肾小球。为了更有效的预防这类疾病的发生,应建立更有效的筛查化验指标以利于早期发现患者;同时,确立更为严格的草药分类制度,以避免在使用时发生混淆和误用;还应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马兜铃酸肾病的诊治与转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余年来,中草药导致肾损害已引起了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关注,迄今为止,国内外报道的中草药肾损害多为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药所致,故我国学者主张称其为马兜铃酸肾病(AAN).我国有马兜铃科植物约40多种,其中入药常用的有:马兜铃、青木香、天仙藤、广防己、关木通、杜衡、细辛等.含有马兜铃酸的常用中成药有:冠心苏合丸、龙胆泻肝丸、八正合剂、排石冲剂、甘露消毒丹、妇科分清丸等.1997年12月~2003年12月作者收治了5例马兜铃酸肾病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马兜铃酸肾病是指服用含马兜铃酸(AA)成分的中草药导致急慢性肾小管间质损害,甚至发生。肾功能衰竭的一组疾病。近几年来临床上对马兜铃酸肾病逐渐认识。现对我科近年来收治的19例马兜铃酸肾病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银杏叶提取物治疗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关木通、广防己、龙胆泻肝丸、冠心苏合丸等中药引起的肾损害已日益受到重视,故提出了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 AAN)的概念,是指使用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草药(或中成药)治疗疾病过程中出现的急慢性肾功能和结构的损害[1].目前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其治疗处于探索阶段.作者使用银杏叶提取物对22例AAN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马兜铃酸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AAN)是近10年来才发现的一个新病种,但它却与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中医药学发生了联系,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含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A)的中草药可引起肾损害,国外常将此病称为“中草药肾病”,该命名显然不妥,国内学者建议将其称为“马兜铃酸肾病”,我们赞成这一命名。该病发展较快,危害较大,目前也无成熟的治疗方案,因此,临床医师必须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原玲 《新医学》2005,36(9):542-543
1引言 中药引起肾损害的说法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早在1964年吴松寒等就报道过2例因服用含关木通的药物引起急性肾衰竭.随后关木通引起肾损害也时有报道,但由于例数少而未引起重视[1].直到1993年,Vanherweghem等发现9例妇女食用含中药成分的减肥食品后出现肾间质纤维化,其中2例初诊时已为终末期肾衰竭,需立即进行透析,经对药物分析发现减肥药中含马兜铃酸,方引起医学界的重视.而随后2年陆续报道45例马兜铃酸肾病病人.我国有关部门1968~2002年收到怀疑中草药引起的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共1 500份,占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53%[2].中药引起肾损害已成为国内外医学界广泛关注的一个"焦点"话题,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中成药毒性成分--马兜铃酸致肾损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处方中含有毒药材的新药品种也在增加,其中涉及较多的如雷公藤属植物、含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A)及其类似物的植物,以及朱砂、雄黄等含重金属药材的制剂[1]。中药导致的毒性反应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  相似文献   

12.
慎用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国内外研究者对马兜铃酸 (aristolchicacid ,AA)的深入研究显示 ,AA有明显的肾脏毒性和致癌作用。含AA的中草药及中成药较多 ,在我国应用广泛 ,大多数作为非处方药销售 ,甚至在保健品和食品中加入 ,因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不良反应屡有发生。本文参考有关文献 ,对应用含A  相似文献   

13.
石淋是中医的六淋(气淋、血淋、劳淋、膏淋、热淋和石淋)之一,相当于现代医学泌尿系结石范畴,是临床常见病,以男性多发。中医对石淋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方中多用关木通。关木通性寒味苦,具有清心、利尿、通乳之功效,在我国作为一种常用中药被药典收载。但关木通含有损害人体肾脏的马兜铃酸,2003年6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通知取消其药用标准,这意味着关木通从此不能作为一种合法中药使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临床医生》2006,34(4):51-52
1警惕含马兜铃酸中药的安全性问题近年国内外研究证实马兜铃酸具有肾毒性,含马兜铃酸中药材的肾毒作用与其马兜铃酸含量和用药时间长短有一定关系:短期大剂量服用可引起急性马兜铃酸肾病,病理表现为急性肾小管坏死,临床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长期间断或持续小剂量服用可引起慢性马兜铃酸肾病,病理表现为寡细胞性肾间质纤维化,临床出现慢性进行性肾功能衰竭(持续服用者肾损害进展较快);小剂量间断服用数周至数月可出现肾小管功能障碍型马兜铃酸肾病,病理表现为肾小管变性及萎缩,临床出现肾小管酸中毒和(或)范可尼综合征,而血清肌酐正常。此外,还有马兜铃酸致癌的报道,人体主要诱发泌尿系统上皮癌。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中药饮片及制剂应用日益广泛。由此近年来中草药毒副作用所致的药源性疾病明显增多,特别是一些传统本草及现行药典未标明有毒的药物,如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一类中草药,马兜铃、青木香、关木通、广防己等药物;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例不断出现,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为减少中草药的毒副作用的发生,笔者将在临床所见的中草药毒副作用,作一介绍,并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马兜铃酸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6 4年国内已有木通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报道 ,但未引起广泛重视[1 ] ,1993年日本、比利时等国学者报告了服用含有马兜铃酸 (aristolochic acid,AA)的中草药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例 ,并称之为“中草药肾病 (Chinese herbnephropathy,CHN)”,但国内学者认为 ,将此类肾脏损害称作中草药肾病 ,甚为不当 ,认为此种“CHN”应称之为“马兜铃酸肾病 (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AAN)”较为合适。该病急性中毒为急性肾功能衰竭表现 ,而慢性中毒则表现为慢性肾功能衰竭。近 2 0年来 ,人们已经了解马兜铃酸可引起肾脏损害。但 90年代以前仅…  相似文献   

17.
谢玉贤 《临床荟萃》2003,18(14):804-804
近 2 0年关于马兜铃酸肾病报道愈来愈多 ,临床表现为肾小管间质损害并发贫血和肾功能障碍 ,现报道 1例马兜铃酸肾病表现肾性尿崩症的患者。患者 ,女性 ,30岁 ,于 2 0 0 1年 11月 19日入院。主诉口干、多饮、多尿 1个月。患者于 1年前因水肿、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诊断为肾病综合征 ,行甲泼尼龙 1.0 g静脉滴注共3次 ,泼尼松 6 0mg/d口服 ,3个月后自行减量并停服激素 ,水肿消退 ,尿蛋白转阴 ,病情缓解。为巩固疗效 ,服用中草药 80余剂 (均含关木通 10~ 15 g,防己 8~ 10g) ,至入院前 1个月渐出现口干、多饮、多尿、消瘦、乏力、纳差。尿量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剂型、不同剂量马兜铃酸药物导致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31例马兜铃酸肾病患者分为汤药组21例和成药组10例.汤药组根据所含关木通剂量分为小剂量组7例和大剂量组14例.观察不同剂量服药后首发症状,肾功能及肾组织活检病理改变.结果:成药组以贫血(40%)、乏力(30%)为首发症状,表现为慢性肾功能衰竭(90%).病理改变呈慢性间质小管病变,但"寡"炎细胞浸润.大剂量组以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为首发症状(71%),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57%),糖尿和氨基酸尿阳性率分别为100%和75%.病理改变表现为急性肾小管坏死.小剂量组视服药时间长短,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病理改变为早期慢性间质性肾炎.成药组及小剂量组表现为慢性肾功能衰竭者尿糖(分别为42.8%和50.O%)、尿氨基酸(分别为28.8%和50.O%)升高比例<大剂量组.结论:不同剂型、不同剂量马兜铃酸药物所致马兜铃酸肾病,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病理改变以急性肾小管坏死或慢性间质小管病变,"寡"炎细胞浸润为特点.  相似文献   

19.
马兜铃酸致肝癌事件引发了社会舆论对中药安全性问题的持续关注。马兜铃酸Ⅰ是马兜铃酸中的主要毒性物质,具有很强的肾毒性和肝毒性。马兜铃酸Ⅰ的合成途径复杂,涉及到酪氨酸脱羧酶、去甲乌药碱合成酶和单胺氧化酶等多种的关键催化酶。本文综述了马兜铃酸Ⅰ的生物合成途径及相关的关键催化酶和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研究现状,以期为马兜铃酸的合成途径的明确奠定基础,并对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近年国内外不断有因服用单味中药关木通或长期服用关木通复方 ,或中药关木通、防己等与西药配合应用 ,或长期小剂量应用关木通而导致肾功能损伤的病例报道 ,国外某些学者将该现象冠名为“中草药肾病” ,关木通列为其中之一。关木通是中药中常用的利尿剂 ,作为复方汤剂成分之一 ,应用广泛 ,而且常用于原已有肾脏疾病的患者。尽管早在 6 0年代 ,文献已有过量服用木通可引起肾功能衰竭的个案报道[1 ] ,但因缺乏详尽的临床观察和系统的实验研究 ,因而木通仍在广泛使用 ,不断带来新的病例。为了提高临床医生对关木通肾毒性的认识 ,确保临床用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