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数字图象处理中有一种基本方法,即提取二值图象线状特征。通常,算法不同处理的结果就有差异。本文结合已有的算法,提出一种串并行混合处理细化算法,为说明细化效果,文中给出了一些处理结果。  相似文献   

2.
一种新的指纹细化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占超  蔡超 《微机发展》2007,17(3):147-149
一般指纹细化算法处理结果存在毛刺过多,对纹线上的孔洞效果较差的缺点,容易导致为特征点的出现。为了减少毛刺的出现和提高对孔洞处理效果,分析了两种常见的细化算法——快速细化算法和改进的OPTA算法,找出了与毛刺产生和对孔洞处理效果相关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指纹细化算法。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较好地满足细化要求,细化后的指纹图像保持了原有的拓扑结构和细节特征,细化后指纹光滑无毛刺,而且对孔洞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一种改进的指纹图像细化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自动指纹识别系统中,细化占有重要的地位,现有的指纹细化算法存在很多问题,如细化不彻底、纹线吞噬、骨架偏离纹线中心等。对快速细化算法和改进的OPTA细化算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指出这两种算法在指纹纹线和分叉点处图像细化不彻底等缺陷。同时将两种细化算法有机结合,设计了一组改进的细化模板,提出了一种新的细化算法。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与传统的细化算法相比没有破坏纹线的连接性,不会引起纹线的逐步吞食,又保护了指纹的细节特征。而且该算法运算速度也大大加快,处理后的指纹图像细化完全,骨架接近纹线中心线,光滑无毛刺,方便特征提取和减少匹配的复杂度。  相似文献   

4.
手背静脉图像骨架特征提取的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背静脉近红外图像识别是一种新的非接触式生物认证技术。对采集的手背静脉图像进行了增强处理。对二值化图像采用四邻域区域生长的方法,去除噪声斑块。对处理后的静脉图像采用了一种快速细化的细化算法。分析和解决了细化后特征点——交叉点的提取。针对细化后骨架中所引入的另一类噪声——毛刺和静脉图像细化后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毛刺修复算法。实验结果表明,经过该算法处理后得到的骨架图像,能够较好的反映静脉纹理特性。  相似文献   

5.
一般指纹细化算法处理结果存在毛刺过多,对纹线上的孔洞效果较差的缺点.容易导致为特征点的出现。为了减少毛刺的出现和提高对孔洞处理效果,分析了两种常见的细化算法——快速细化算法和改进的OPTA算法.找出了与毛刺产生和对孔洞处理效果相关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指纹细化算法。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较好地满足细化要求,细化后的指纹图像保持了原有的拓扑结构和细节特征,细化后指纹光滑无毛刺,而且对孔洞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大幅图像的分块细化加速算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在分析大规模二值图像特点和细化算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分块细化大幅图像的算法。该算法首先将大幅图像分割成若干子块,然后分别对各子块进行细化,最后将子块细化的结果拼接成原图的骨架。算法有效地解决了大幅图像细化处理的时空矛盾,提高了大幅图像的细化速度。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成树的图像完全细化算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李甦  谭永龙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27(21):4006-4007,4070
图像细化是图像处理的重要环节,已有的图像细化算法较多,但都存在一些缺陷,限制了算法的使用范围。提出一种基于生成树的图像细化算法,对原图像运用形态学细化算法预处理,对中间结果的连通分支分别建立生成树,利用树的结构特征对图像中各连通分支逐个细化。对指纹图像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使图像得到完全细化并能有效的去除毛刺,减小噪声干扰,还能避免交叉点处连通度冗余现象,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介绍了指纹识别系统中目前常用的两种OPTA细化算法,并针对这两种算法的不足,重新构建了细化模块,提出了一种新的细化算法.经过实验证明,该算法能够很好地满足细化要求,在保证指纹骨架处于纹线中心线的同时,不仅减少了毛刺的出现,使细化后的纹线更均匀,更清晰流畅,而且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细化速度,缩短了处理时间,从而节约了所需的内存空间.  相似文献   

9.
指纹图像细化的复合式算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指纹图像细化是指纹识别算法中的重要环节,对特征提取起到关键作用。为了快速和高质量地对指纹图像进行细化,对快速细化算法和改进OPTA细化算法不足产生的内在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一种新的复合式指纹图像细化算法,该算法设计一套预处理模板,避免了快速细化算法形成的毛刺,并对改进OPTA算法进行了优化。大量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但具有以往算法的优点,有较好的细化速度,而且细化质量有显著地提高,细化后的图像光滑几乎无毛刺。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抽取汉字笔划段的方法, 这种方法避免了细化算法的不利因素, 利用汉字近似多角形的特点, 对包围汉字图象的轮廓线进行合并处理, 从而得到质量较好的汉字笔划段, 速度比细化算法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对于小样本图像数据集往往采用图像增强的方法扩充数据量增加实验的合理性,图像增强算法能够提高图像整体和局部的对比度,突出图像的细节信息,使图像更符合人眼的视觉特性且易于机器识别。为了深入研究图像增强应用的新思路、新方向,从图像增强算法的基本原理出发,归纳总结了近年来应用比较广泛的空域和频域两大类图像增强算法,包括直方图均衡图像增强算法、灰度变换图像增强算法、空域滤波图像增强算法和频域滤波图像增强算法,分别详细介绍了它们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定义并简述了其浅层面的优缺点。另外采用主观和客观的评价方法对这些算法的增强效果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并对各算法的优缺点、适用场景和复杂度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更深入研究各个图像增强算法的隐含有用信息,以找出鲁棒性、适用性更强的图像增强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算法都具有各自的特点,针对不同的图像效果不同,增强对比度更适宜采用空域图像增强方法,突出细节更适宜采用频域图像增强方法。单一的方法无法满足图像处理的需要,优势结合的图像增强算法更有研究意义。对这些算法的深入研究能够为研究者带来新的契机,拓展新的研究方向,推动整个图像增强技术高水平发展,使图像增强技术在多个学科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种基于灰度世界模型自动白平衡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数码图片的处理中,白平衡用来进行各种色温下的颜色修正重现,而传统白平衡方法本身存在某些情况下不能正确重现真实色彩.基于灰度世界模型(Grey World Model)的自动白平衡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些算法的缺陷,从而得到预期中的更为“真实”的图像.这种白平衡方法是在传统理论和灰度世界模型假设基础上的一种算法,在实际算法中根据摄入图像及其拍摄场景的不同选用不同的白平衡统计区域以及对蓝色白平衡乘法系数进行了调整.在实验中,利用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计算机仿真处理,得到了理想的结果.该白平衡算法改善了传统算法,获得的图像更为真实,可以广泛应用于数字图像产品中.  相似文献   

13.
基于改进的最大类间方差算法的图像分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瞿中 《计算机科学》2009,36(5):276-278
每种图像分割方法都只利用了图像信息中的部分特征,必然带有局限性,因此只能针对各种实际应用领域的需求来适当选择所需的方法.比较了几种阈值分割和边缘检测算法,着重研究了最大类阃方差算法,并对其进行改进.针对不同的图像进行了仿真,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比较.结果表明,改进的Otsu算法能有效地提高图像分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基于MATLAB GUI 的虹膜识别算法测试平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虹膜识别是一种重要的利用生物学特征进行的身份识别技术,针对虹膜识别人们已经提出了许多算法,但如何比较、评价各种算法,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测试平台,为此该文建立了一个虹膜识别算法的MATLAB图形用户界面(GUI),给出了建立虹膜数据库应该考虑的问题。在该平台下,可以对虹膜识别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对同一个虹膜数据库进行实验,可以获得不同算法的性能指标比较。该平台除了提供统一的操作界面进行各种算法比较研究外,还可以允许用户对新算法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平台能够实现各种算法的集中管理,并输出可视实验结果,很方便进行虹膜识别算法的研究和比较。  相似文献   

15.
姚杰  谭建明  陈婧 《计算机应用研究》2012,29(10):3956-3959
目前基于结构相似性的图像质量评价算法均是对图像进行整体质量分析,但人类视觉系统对图像中不同部分的敏感程度不同,而对图像进行整体质量分析无法有效反映出这些差异。鉴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内容划分的图像质量评价算法,根据图像不同区域的梯度将图像分为四个部分,分别进行质量评价。之后,采用基于运动补偿的帧加权方式将上述方法扩展为视频质量评价。实验证明,所述算法与目前比较流行的几个算法相比具有较高的评价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的3种图像插值算法在插值后分别存在灰度不连续、轮廓模糊、计算量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区域插值算法。该算法先对图像依据纹理平坦或复杂进行区域的相对划分,然后根据待插值点在源图像中所属的区域对应地使用不同的插值算法。与一些典型插值算法进行仿真比较,验证了该算法在基本不改变插值精度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地降低运算时间。  相似文献   

17.
在基于多假设预测的视频压缩感知重构中, 不同图像块对应的假设集匹配程度差异较大, 因此重构难度差异明显. 本文提出多假设局部增强重构算法(Local enhancement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multi-hypothesis prediction, MH-LE), 利用帧间相关性对图像块进行分类后针对运动图像块提出像素域双路匹配策略, 通过强化图像块基本特征来提高相似块匹配效果, 获取更高质量的假设集; 同时将结构相似度评价标准引入假设块权值分配过程, 提高预测精度. 仿真结果表明, 所提算法的重构质量明显优于其他多假设预测重构算法. 和基于组稀疏的重构算法相比, 所提算法具有更快的重构速度, 在大部分的采样率条件下具有更高的重构质量.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图像处理技术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的蓬勃发展,对特殊天气下的场景检测和图像处理成为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其中在雾天拍摄的图像容易受雾或霾的影响,导致图片细节模糊、对比度低以至于丢失图像重要信息,为解决此类问题图像去雾算法应运而生.图像去雾算法是以满足特定场景需求、突出图片细节并增强图片质量为目的的一种图像分析与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有的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图像描述方法描述内容与图像关联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目标检测与词性分析的图像描述算法。该方法在注意力机制的基础上,通过目标检测算法提取图片中的信息,使用带有注意力机制的循环神经网络对提取到的信息进行处理,生成图像描述语句。在生成单词的过程中,算法会预测每个单词的词性,根据不同的词性选择不同的神经网络,从而提升描述语句与原图像的关联度。实验结果表明,在多种客观描述评价标准中,本文算法生成的描述语句相对目前存在的算法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同时,在主观评价中也能够更准确流畅地描述图片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对图像色彩传递中的两类主要算法,即全局色彩传递算法和点匹配算法及其改进算法进行了分析总结。针对如何选择源图,才能使目标图获得更好的传递效果等问题,系统地讨论了彩图到彩图、彩图到灰度图两种应用模式的特点及其不同适用情况。同时,以不同风格属性的图片进行测试,分析传递效果,得出了更具普遍性和实用性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