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氧化氮合酶在脑缺血再灌注中的双重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短暂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内3型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的表达及作用,为脑缺血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用3型NOS的多克隆抗体检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2h再灌注15min及22h NOS在脑内的表达情况。结果 大鼠脑缺血2h再灌注15min,在脑缺血边缘区的血管壁及神经细胞出现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上调表达;脑缺血2h再灌注22h,在脑梗死区内表达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mitric oxide synthase,nNOS)的神经细胞减少,并出现表达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的胶质细胞,同时梗死边缘区血管及神经细胞出现eNOS及iNOS的上调表达。结论 在短暂脑缺血再灌注早期,缺血区周围可能有eNOS相关的保护机制;亚急性期eNOS及iNOS的保护及损伤机制并存;因此,在短暂脑缺血早期恢复灌注后予选择性iNOS抑制剂及促进eNOS活性有可能减少迟发性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3型—氧化氮合酶(NOS)在脑内表达的变化,了解知母总皂苷(SAaB)对它们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灌胃给药7d,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损害,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脑组织中3型NOS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表现出明显神经功能障碍,神经元型NOS(nNOS)含量明显升高,内皮型NOS (eNOS)仅轻度升高。SAaB低、高剂量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障碍较轻,同时脑组织中nNOS表达明显降低,而eNOS的表达增强,经图像分析比较后显示各组表达强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型NOS的表达变化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推测SAaB因其减低nNOS表达同时增加eNOS表达的作用,而表现出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中的表达特点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建立脑缺血SD大鼠模型,探讨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在脑缺血模型中的表达特点。方法应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根据缺血不同时间分为8组,设立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各有6只大鼠。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脑组织NO的含量,流式细胞术(FCM)定量检测硝基酪氨酸(NT)表达,化学比色法测定脑组织NOS的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定位检测eNOS、nNOS和iNOS表达位置,逆转录反应系统(RT-PCR)半定量分析eNOS、nNOS和iNOS的 mRNA在脑缺血区域的表达。结果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发现缺血时间越长,神经功能缺失越明显;脑组织中NO含量与缺血时间正相关;缺血1h后NT阳性细胞百分比开始明显升高(9.50%);缺血0.5h时NOS的活性开始升高,缺血3d达到高峰[0.94nmol/(g.min)];免疫组织化学提示eNOS在神经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胞浆均有表达,nNOS和iNOS抗体主要在神经细胞胞浆中表达;RT-PCR半定量分析在缺血早期(0.5h~6h),随着缺血时间延长,eNOS和nNOS表达增加,iNOS未见表达或低表达;缺血中晚期(6h~5d),iNOS高表达,并与缺血时间呈正相关,eNOS和nNOS表达明显减少。结论脑缺血时间延长,NOS的活性升高,NO在体内特异性代谢产物NT量增加,神经功能缺失越明显;NOS在缺血早期以eNOS和nNOS为主,在缺血晚期以iNOS为主。  相似文献   

4.
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内Angiogenin表达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脑梗死患者存活时间与脑内血管增生程度相关。血管生长素 ( angiogenin)具有促血管生成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大鼠脑缺血后血管生长素在脑内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法 ( MCAO法 )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脑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血管生长素蛋白表达。结果 血管生长素在正常大鼠脑中普遍弱阳性表达 ,脑膜、室管膜及血管染色较为明显。脑缺血后 6 h缺血脑区血管生长素表达水平明显增强 ( P<0 .0 1) ,缺血 2 4 h内血管生长素表达水平逐渐升高。结论 脑缺血可诱导缺血脑区血管生长素蛋白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缺血后细胞凋亡发生的可能机制以及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kinasep38,p38MAPK)和半光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在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中的共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闭塞大鼠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ACO)建立脑缺血SD大鼠模型,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脑缺血对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方法(FCM)分别定量检测细胞凋亡率,半定量RT-PCR检测nNOS、iNOS,p38MAPK和Caspase-3mRNA表达水平。结果透视电镜下脑缺血6h出现核固缩,缺血12h出现细胞核分裂,缺血24h出现凋亡小体;FCM检测细胞凋亡百分率随着缺血时间延长而增加,缺血72h达到高峰,约70.37%;RT-PCR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nNOS、iNOS、p38MAPK和Caspase-3mRNA的特异性片段大小分别为501、342、250和342bp,但mRNA表达量不一致,nNOS mRNA主要在缺血早期表达,iNOS、p38MAPK和Caspase-3mRNA在缺血中晚期表达,并在缺血3~5d,后三种基因的表达量达到高峰。结论脑缺血区域发生典型的神经细胞凋亡现象,nNOS来源的NOS在缺血早期发挥神经毒性作用,iNOS来源的NOS在缺血晚期发挥神经毒性作用;NOS,p38MAPK和Caspase-3三种基因的相互关系可能构成介导缺血神经细胞凋亡的通路之一。  相似文献   

6.
实验性局灶性脑缺血不同脑区VEGF、VEGFR-1、2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探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局灶性脑缺血中的表达,进而探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局灶性脑缺血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左侧颈总动脉结扎加缺氧诱导的方法,建立SD大鼠永久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VEGF、VEGFR-1、2)的表达,同时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后血管型成情况。结果 VEGF及VEGFR-1、2在局灶性脑缺血后6h表达增强,24h达高峰,在1周、2周恢复到对照水平。VEGF主要在缺血半影区(IP)神经元、胶质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表达;VEGFR-1、2主要在缺血半影区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在缺血后48h半影区周边出现血管增生,1周后达高峰。结论 在局灶性脑缺血早期VEGF及VEGFR-1、2在神经细胞、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均有表达,可促进缺血半影区的血管增生,对改善缺血半影区血供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成年大鼠持续性脑缺血后TGFβ_1蛋白表达与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成年大鼠持续性局灶脑缺血后 TGFβ1 蛋白表达与缺血后凋亡的关系。方法 :单侧大脑中动脉近端电凝术建立大鼠持续性局灶脑缺血模型。缺血后 1h,实验组经尾静脉注射氟美松 (5 mg/ kg) ,对照组注射相同容积的生理盐水。缺血后 3h~ 12 0 h取材 ,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和原位末端标记 TUNEL法标记 TGFβ1 蛋白表达细胞和凋亡细胞。结果 :持续性局灶脑缺血后 TGFβ1 蛋白呈双相性 ,主要分布在梗塞灶周围区域。TGFβ1 的表达可被氟美松抑制 ,同时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也加重。结论 :大鼠持续性局灶脑缺血后梗塞灶周围区域 TGFβ1 蛋白表达可能有减轻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CAPSASE-3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etin ,rhEPO)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Caspase - 3蛋白的影响 ,探讨rhEPO的脑保护机制。 方法 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NISS染色观察缺血半暗区的病理形态变化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活化的Caspase - 3的表达 ,TTC染色观察缺血损伤面积。结果 Caspase - 3阳性细胞在对照组脑组织内散在分布 ,缺血组和治疗组在大脑皮层较为密集。缺血组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1) ,治疗组阳性细胞数显著低于缺血组 (P <0 .0 1)。结论 Caspase- 3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中活性显著增高 ,rhEPO能有效抑制Caspase - 3激活 ,从而抑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缺血损伤及细胞凋亡 ,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中脑损伤中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局灶脑缺血后早,晚期一氧化氮合成酶的活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氧化氮(NO)在脑缺血中起重要作用,一氧化氮合成酶(NOS)作为NO合成的关键酶,其活性变化直接调节NO的生成量及生物学效应。本文在建立兔MCAO局灶脑缺血模型基础上,测定缺血后不同时间缺血区和正常脑组织的NOS活性。结果显示,脑缺血早期(1h内)NOS活性突然升高,随之下降;脑缺血后24h NOS活性又升高,至48h、96h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高血糖条件下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测量大鼠脑梗死体积及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的表达情况,探讨预防性应用拜阿司匹灵对高血糖条件下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拜阿司匹灵组,2组按缺血90 min再灌注3 h、6 h、12 h再分为3个亚组.2组均建立高血糖模型及SD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病理图像分析仪测量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方法测定ET-1的表达情况.结果 拜阿司匹灵组与对照组相同再灌注时间点相比较:梗死体积减小(P均<0.01);缺血区表达ET-1减少(P均<0.05).结论 预防性应用拜阿司匹灵能减轻高血糖条件下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缩小梗死体积,使损伤脑区ET-1表达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