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研究超细LLM-105炸药的短脉冲起爆特性,设计了两种参数的飞片起爆系统,在对两种飞片系统驱动飞片速度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较佳匹配系统进行了超细LLM-105炸药的发火阈值测试。试验结果表明:两种飞片系统中飞片速度随着输入起爆电流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大尺寸飞片对输入电流的变化更加敏感;在相同起爆条件下,大尺寸飞片获得的最大速度一致性较差,这与尺寸增加,受空气阻力影响更明显有一定关系;采用飞片速度较高的飞片系统进行超细LLM-105炸药起爆阈值测试,得到超细LLM-105炸药的50%发火阈值电流为2.14kA,与HNS-Ⅳ相差不大。由此表明,超细LLM-105炸药作为冲击片雷管始发药应用是可行的,即能满足冲击片雷管钝感化要求,又不会对引爆系统的能量提出过高的要求,符合目前冲击片雷管低能、钝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雷管一般都要求在实验室中按实际环境和物理条件进行测试,以评估雷管的性能,如雷管的输入和输出能量、作用时间等等。冲击片雷管有独特的结构和作用方式,当发火装置给其桥箔提供足够高的电流时,钢桥箔爆炸汽化,推动并剪切上面的KaPton膜而形成飞片,飞片通过加速膛迅速加速至4mm/Ps左右的速度,撞击高密度猛炸药。由于冲击片雷管的几何尺寸很小,作用时间很短,作用方式独特,大多数现行的雷管诊断技术都不合适。研究者开发了用VISAR(任何反射物的速度干涉仪系统)全面表征冲击片雷管的方法,但这是一种十分复杂、技术…  相似文献   

3.
爆炸箔尺寸对飞片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爆炸箔是冲击片雷管的关键部件,为了获得爆炸箔的厚度和桥区尺寸对冲击片雷管飞片速度的影响,通过光纤台阶法测试了不同厚度和桥区尺寸的爆炸箔驱动飞片的情况。结果表明:在电压3.4 kV、电流3.5 kA的起爆条件下,最佳的爆炸箔厚度为3.67μm,可以驱动飞片产生2 307 m/s的速度;随着爆炸箔桥区尺寸的减小,飞片速度逐渐提高。因此,可以看出在一定的起爆能量下,驱动飞片达到最大速度的爆炸箔存在一个最佳厚度值;在爆炸箔厚度一定的情况下,减小爆炸箔的桥区尺寸,可以提高爆炸箔驱动飞片的能力,从而可以达到降低冲击片雷管起爆能量阈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周小清  单军辉  陈东  郝世龙  李洪珍 《含能材料》2021,29(12):1168-1175
为了研究晶体形态对炸药物化性能、应用方式和应用效果的影响,采用溶剂-非溶剂结晶法,分别以二甲亚砜(DMSO)为溶剂、乙酸乙酯为非溶剂、1-乙基-3-甲基咪唑乙酸盐(EmimOAc)为结晶助剂,制备得到花球状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嗪-1-氧化物(LLM-105)晶体.EmimOAc的添加显著增强了LLM-105在DMSO中的溶解度,改变了LLM-105晶体生长方式和结构形态,对晶型无影响.热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花球状LLM-105晶体有两个明显的分解峰温,分别为347.3~350.5℃和356.7~360.4℃.采用GJB-772A-1997方法601.2测试了花球状LLM-105晶体的撞击感度,采用冲击片雷管起爆测试方法测试了花球状LLM-105晶体的冲击片起爆感度,结果表明:花球状LLM-105晶体的撞击感度与亚微米晶体相当,显著低于针状晶体;冲击片起爆电压低于亚微米晶体.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电爆炸箔起爆系统起爆回路初始电阻对爆发电流和冲击片雷管飞片速度的影响规律,分析了影响电爆炸箔起爆系统体系的因素,为在可靠发火条件下降低起爆系统体积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6.
ANBDF炸药的短脉冲起爆感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喷射结晶法制备超细7-氨基-6-硝基苯并二氧化呋咱(ANBDF),利用金属箔电爆炸驱动飞片的加载技术,研究了ANBDF炸药的短脉冲冲击起爆性能.研究结果表明ANBDF炸药最小起爆能量为0.892J,50%起爆速度为3 064.7m/s,可以用于冲击片雷管始发装药.  相似文献   

7.
冲击片雷管的参数设计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介绍了冲击片雷管中桥箔,飞片,加速膛,反射片,受主炸药等材料的选用及尺寸设计,指出了影响炸药起爆阈值的主要因素及相应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8.
钝感HNS-IV 炸药飞片冲击起爆数值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获得HNS-IV在飞片冲击下的窄脉冲宽度的起爆特性,使用Lee-Tarver点火增长模型和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不同直径、厚度的聚酰亚胺飞片撞击HNS-IV炸药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按照试验装置的设计方案,建立数值模拟模型,对不同直径、厚度飞片冲击起爆HNS-IV炸药的机理及影响规律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飞片厚度一定的条件下,飞片直径增大相应的引爆阈值压力和引爆阈值速度减小;在飞片直径一定的条件下,随着飞片厚度的增加,炸药的引爆阈值压力和引爆阈值速度减小;随着炸药密度的降低,炸药阈值引爆的飞片速度也随之减小.对于HNS-IV炸药,计算所得引爆阈值压力和脉冲持续时间经拟合后所得曲线满足constnpτ=的判据,确定其临界起爆能量.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压脉冲功率源接入引出电缆后与冲击片雷管发火能量的匹配问题,提出了高压脉冲功率源与冲击片雷管发火能量的匹配关系特性试验方法,通过试验装置测试了接入引出电缆后冲击片雷管短路放电性能参数,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及冲击片雷管发火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脉冲功率源输出端增加100mm的引出电缆后,冲击片雷管发火电压需提升300V,此时输出能量等价于未接入引出电缆时的发火能量.该方法在冲击片雷管发火试验以及传爆序列试验中,既能保护起爆装置,节约试验成本,又能保证冲击片雷管可靠起爆.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飞片初始形状对雷管输出能力的影响规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了HNS炸药驱动平面飞片、椭圆飞片和三角飞片起爆PBX-9404炸药的冲击起爆过程。计算结果表明:椭圆飞片着靶速度较其他两种飞片略高,起爆炸药在对称面上为汇聚的双波结构;平面飞片起爆炸药在对称面上为单波结构;三角飞片起爆炸药在对称面上为収散的双波结构,稳定爆轰波阵面平整性较平面飞片平整,较椭圆飞片弯曲,其起爆时的压力成长相对平面飞片缓慢。  相似文献   

11.
射弹撞击带厚盖板炸药引发爆轰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用二级轻气炮发射钢射弹撞击带厚钢盖板的TNT/RDX(40/60)炸药,借助变象管相机观测炸药中引发的爆轰波阵面波形.覆盖整体盖板的炸药出现凸面爆轰波,而在覆盖预制塞盖板的炸药中出现W形爆轰波.这一现象表明,冲击效应是前者引发爆轰的主控机制,而宏观剪切效应是后者引发爆轰的主控机制,按冲击引爆和剪切引爆机制分别进行了射弹引爆带整体盖板和预制塞盖板的TNT/RDX(40/60)炸药的反应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2.
李元  李艳华  刘琛  温玉全 《含能材料》2016,24(9):915-921
为了优化爆轰波定向战斗部的性能,研究了不同的偏心起爆形式.利用试验验证过的流体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了偏心一线起爆不同起爆点数、偏心两线不同夹角和偏心三线不同夹角等对战斗部破片速度、飞散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本研究对象,在一条起爆线上布置4个起爆点是足够的;对于偏心两线起爆,两线之间夹角60°可在定向侧产生最高的速度增益,达38.37%;同样对于偏心三线起爆,夹角45°时的破片速度增益最大,达39.36%.定向方向的破片速度增益是爆轰到破片的传播距离(时间)和爆轰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电引爆技术对安全性的严格要求,提出了唯一性原则,并对直列式安全引爆技术的唯一性作了分析,提出以码分多址(CDMA)原理实一唯一信号控制的技术途径,说明直列式电子安全引爆系统是能满足唯一性原则要求的先进引爆技术,可在更广泛的电引爆技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在国内外学者研究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头部形状及不同材料射弹对裸装炸药的引爆判据,利用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不同射弹材料、射弹头部形状对引爆状态的影响结果,进而提出了综合考虑射弹头部形状及材料密度的射弹冲击引爆炸药临界条件经验表达式。与已有试验结果相比较,该表达式能较好的描述棵装炸药在承受冲击条件下的起爆响应。  相似文献   

15.
起爆方式对偏心式定向战斗部破片速度分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起爆方式对偏心式定向战斗部破片速度分布及增益的影响,文中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一端起爆、两端同时起爆和线起爆方式下偏心式定向战斗部的爆炸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两端两点同时起爆时破片的速度增益比中心起爆时高28.1%,且高速度破片在周向上的分布角度宽,为最优的起爆方式.  相似文献   

16.
郝建春  俞金良 《含能材料》2004,12(3):181-183
对工业电雷管点火电流(I)和点火冲量(K)的测量研究,发现K-I感度曲线实际上存在着一个极小值(即最小点火冲量);对曲线上不同阶段的点火过程作了相应的分析,并对偏离原理论的区段作了新的解释;最后进一步阐明了最小点火冲量和最大不点火冲量在发火感度指标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破片对模拟聚能战斗部装药冲击起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破片对模拟聚能战斗部装药的冲击起爆问题.针对破片对聚能战斗部作用的工程问题进行等效模型简化,设计了模拟战斗部靶标及破片撞击试验方案,进行了1000~1500m/s速度范围内的冲击起爆试验,获得了装药被引发反应特性.与数值模拟进行对比,给出了破片对模拟聚能战斗部装药撞击起爆速度阈值.研究结果对反聚能装药战斗部破片杀伤元素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郭淳  张先锋  熊玮 《含能材料》2023,31(8):797-807
为了研究多个爆炸成型弹丸(MEFP)对战斗部装药的冲击起爆问题,进行了单、双爆炸成型弹丸(EFP)冲击引爆带盖板B炸药的试验,测试了单EFP和双EFP对带盖板B炸药的冲击引爆能力,同时利用AUTODYN有限元软件开展了EFP对带盖板B炸药冲击引爆行为数值模拟研究,分别分析了单EFP和双EFP的成型过程、引爆带盖板B炸药的作用过程,获得了B炸药发生爆轰时的临界盖板厚度(Hc)。进一步,建立了双EFP同时引爆带盖板炸药临界条件的工程计算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获得的EFP长18 mm,直径19 mm。单EFP冲击带盖板B炸药发生爆轰的临界盖板厚度范围为10 mm≤Hc<15 mm,而双EFP作用时的临界盖板厚度范围为15 mm≤Hc<20 mm。另一方面,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单EFP作用下,带盖板B炸药发生爆轰的临界盖板厚度为13 mm;而双EFP作用下,带盖板B炸药发生爆轰的临界盖板厚度为19 mm,相较于单EFP作用时的Hc提高了46.2%,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工程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双EFP同时冲击起爆带盖板炸药的临界起爆速度。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定影响非均质炸药在冲击波作用下殉爆的主要因素,对冲击波作用下炸药殉爆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运用LS-DYNA3D软件对模型中不同情况的主发药和被发药进行了数值模拟,结合冲击起爆临界判据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殉爆距离与主发药的爆轰压力和被发药的爆轰感度以及主被发药的形状关系密切,与被发药是否施加约束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20.
研究动能块对屏蔽B炸药冲击起爆机制与临界起爆速度.采用AutoDyn-3D仿真软件,对钨合金动能块撞击不同盖板厚度屏蔽装药仿真计算,获得着角0°~80°动能块引爆屏蔽装药临界起爆速度,拟合获得速度与着角函数关系.结果表明,临界起爆速度在盖板不同厚度条件下随着角增大非线性变化.着角大于40°起爆阈值速度随角度增加而增大,但增速不同;着角小于40°盖板厚度大于10 mm速度随着角增大而减小,盖板厚度10 mm屏蔽装药临界起爆速度具有随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