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护理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治疗胆囊结石的特点,笔者制定了相应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2011 年1 月-11 月,笔者对本科72 例保胆取石患者进行精心护理.结果:72 例行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患者均满意出院,无残留结石、胆瘘、膈下感染的发生,随访6 个月,无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现象的发生.结论:完善的腹腔镜保胆取石围手术期护理措施,不仅可以使患者身心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可以增加胆囊结石患者对保胆取石治疗的信任度,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对胆囊结石患者施行保胆取石术,可以取净结石,避免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三孔法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3月期间接收的胆囊结石患者80例,结合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各40例;参照组实施传统开放手术,实验组实施三孔法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较手术前有显著的效果,三孔法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比传统开放手术更具有优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三孔法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可有效治疗胆囊结石的症状,手术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加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对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60例,按照挂号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手术形式,观察两组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后,出血量为(6.24±1.4)、住院时间为(3.6±1.4),对照组经过治疗后,出血量为(24.87±4.21)、住院时间为(5.8±2.2),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胆囊结石患者来说,实施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能够有效的取出结石,且手术创伤小,效果较好,还具有保留患者胆囊功能的效果,是治疗胆结石最为有效的一种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小切口经胆道镜保胆取石手术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行小切口经胆道镜保胆取石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82例,随机抽取41例作为干预组,给予护理干预,另41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及对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小切口经胆道镜保胆取石手术治疗患者时,经过临床护理干预的实施,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对胆囊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2.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能够更好的治疗胆囊结石患者,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经临床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4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5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手术及住院资料、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临床疗效在显效、有效、无效和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比较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在腹泻、脂肪泻、胰腺炎及结石复发等并发症的比较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术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式简单易行等优点,同时术后易于对并发症的控制,是较好的胆囊合并胆管结石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微创保胆取石的护理方法。方法对胆囊结石的患者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进行微创保胆取石,术前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及精心护理,预防并发症。结果 154例患者术前心理状态稳定,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全部治愈出院。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保胆取石是治疗胆囊结石的有效方法,手术准备充分,术后加强护理,保留胆囊功能,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尹成良 《中国卫生产业》2013,(24):139-139,141
目的分析纤维胆道镜下对胆囊结石实施胆囊切开取石的保胆手术治疗疗效。方法在2010年7月—2012年7月期间,选择符合条件的95例胆囊结石患者进行观察,并其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47例,实施腹腔镜下的胆囊切除手术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48例,在纤维胆道镜下,实施胆囊切开取石并保留胆囊的手术治疗方法,对两组的手术状况与术后恢复状况进行对比。结果在手术状况比较中,两组在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状况上差异明显,P<0.05,在术后恢复状况方面,术后住院天数、肠功能恢复的时间、下床活动的时间与正常工作的恢复时间上,观察组要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对于胆囊结石患者实施保胆取石手术治疗,其治疗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周月红 《现代养生》2014,(18):218-218
使用腹腔镜、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时,应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这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本文探讨了腹腔镜、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以期与广大同行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保胆取石手术治疗单发胆囊结石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96例患者术前均行B超检查证实为单发胆囊结石,采用右上腹小切口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结果 96例患者行右上腹小切口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手术全部成功,术后无胆汁漏,切口一期愈合.全部病例出院前B超检查胆囊内无结石.89例患者获得直接或电话随访,7例失访,随访率92.7%,3年随访胆囊结石复发8例.结论 保胆取石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结石复发率低,即去除了结石,又保护了胆囊功能等优点,是一种治疗单发胆囊结石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4年5月~2016年5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80例,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40例)与观察组(n=4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并T管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和胆总管取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并T管引流术治疗,能一次性彻底取石、术后恢复,有效的缩短了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2例胆囊结石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开腹保胆取石手术;观察组患者进行腹腔镜保胆取石手术,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该种手术法安全性较高,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并分析胆囊结石腹腔镜切除及保胆取石术后胆道感染率。方法 2010年6月-2011年11月医院收治胆囊结石患者120例,将其分为胆囊结石腹腔镜切除组和保胆取石组,观察术后胆道感染的情况,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胆囊结石腹腔镜切除术无1例发生术后胆道感染(胆管炎),感染率为0;保胆取石手术55例患者中,6例发生胆道感染,感染率为10.91%,与腹腔镜切除术患者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结石腹腔镜切除在减少甚至避免术后感染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并评价联合使用腹腔镜与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胆道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9例患者进行传统开腹,实施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以及T管引流术,手术过程中均应用胆道镜进行取石;治疗组29例患者通过腹腔镜与十二指肠镜同时进行治疗。分析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在手术时间、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腹腔镜与术中十二指肠镜同步治疗方法在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胆道梗阻的治疗方面具有疗效理想、手术时间短、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快以及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用新的内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的理念,评价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在保胆取石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功能良好的胆囊结石患者,取右肋缘下小切口开腹,切开胆囊底部应用纤维胆道镜彻底取石,最后用无损伤缝线缝合胆囊切口。结果实施保胆取石术2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平均住院5d,术后无胆漏,无严重并发症及残石。20例随访6月,未见结石复发、胆瘘及胆管狭窄。结论对于胆囊功能良好的单发胆囊结石、多发胆囊结石数量少且体积小及胆囊息肉的患者,行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具有安全性高、痛苦小、恢复快、复发率不高等优点,且可保留有功能的胆囊,是值得推广的治疗胆囊结石及息肉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戴岳云 《现代养生》2014,(20):144-145
目的:对应用腹腔镜下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对患有胆囊结石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患有胆囊结石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常规开放结石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腹腔镜下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胆囊结石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石症状消失时间和手术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围手术期内不良反应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腹腔镜下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对患有胆囊结石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应用腹腔镜下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对患有胆囊结石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患有胆囊结石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常规开放结石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腹腔镜下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胆囊结石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石症状消失时间和手术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围手术期内不良反应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腹腔镜下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对患有胆囊结石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胆囊结石患者选择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加以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胆囊结石患者选择抽签分组的方法展开研究;对照组给予常规胆囊切开取石术;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对比手术指标评价效果以及并发症表现评价效果。结果:在手术指标评价效果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并发症表现评价效果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胆囊结石患者的疾病表现加以分析了解,临床合理选择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的方法进行疾病治疗,有效体现出治疗的微创性以及安全性,从而为胆囊结石患者手术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作出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胆囊结石保胆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0年9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行胆囊结石保胆术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及胆道镜取石方法,治疗组运用腹腔镜联合肌道镜的技术,对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趴道镜用于胆囊结石保胆术可有效治疗胆囊结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保胆取石(息肉)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保胆取石(息肉)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脐下、剑突下、右锁骨中线肋缘下分别置入10、10、5 mm Trocar,电凝钩胆囊底部作小切口,应用Wolf F 9.5硬性输尿管镜进行胆囊探查、取石(息肉),直径≥0.5cm的结石,用套石网篮取出,直径<0.5cm的结石以及泥沙样结石吸引取出,取石钳从根部摘除胆囊息肉,3-0可吸收线间断全层缝合胆囊底部切口.结果 42例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保胆取石(息肉)手术顺利,平均住院5d,均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保胆取石(息肉)是微创保胆治疗胆囊结石(息肉)理想的手术方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