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奥氏体钢管内壁喷丸层特性及其对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于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分析手段,研究了Super304H和TP347H钢管内壁喷丸层的特性,阐明了奥氏体钢管内壁喷丸层的组织组成、形貌特征和微结构.通过空气氧化试验,探讨了喷丸对奥氏体钢管内壁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喷丸层组织由奥氏体和马氏体组成,喷丸可以提高奥氏体钢管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2.
采用宏观检查、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检测、金相分析等分析方法对某电厂省煤器20G钢管泄漏位置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省煤器样管的化学成分、硬度、晶粒度符合GB/T 5310-2017对20G材料的规定。泄漏的原因为原材料管子在轧制过程中,内壁局部位置粘连氧化皮或异物,产生轧制缺陷,水压时在缺陷处泄漏。属于偶发的原材料缺陷。  相似文献   

3.
季嵘 《江苏锅炉》2010,(1):26-29
本文所述一起省煤器管系在弯管时弯头处断裂后,进行一系列的检测和分析,结果是由于钢管内壁缺陷所造成弯制时断裂。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末级过热器出口集箱连接管爆管进行原因分析,得出钢管在出厂前就已经存在内壁裂纹的结论,进一步分析了此类内壁裂纹漏检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晶粒尺寸和表面状态对S30432钢蒸汽氧化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制的蒸汽氧化装置对不同晶粒度和表面状态的S30432钢管试样在650℃下进行不同试验时间节点的蒸汽氧化试验,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分析方法研究了氧化层的形貌、成分和相组成.结果表明:在试验时间内,不同的S30432钢管试样的抗蒸汽氧化性能存在差异;细化晶粒及提高晶粒度均匀性有利于提高S30432钢的抗蒸汽氧化性能;喷丸处理能改变钢管试样的内壁表面状态,加快Cr从基体向内壁表面扩散,形成富Cr的致密氧化层,显著降低了氧化膜的生长速度;在蒸汽氧化过程中形成的氧化层分内外两层:内层富Cr,与基体界面处形成高铬含量愈合层,外层为铁的氧化物.  相似文献   

6.
检验热交换器钢管的技术,必须满足如下要求,特别是传感器更应如此: (1)可以从管子的内壁进行探测; (2)能准确地检测管子内外缺陷,并测定缺陷尺寸; (3)既能检测壁厚逐渐减薄情况,又能测定缺陷分布; (4)测定缺陷的起点; (5)能鉴别缺陷与非缺陷信号,例如来  相似文献   

7.
为综合比较超超临界锅炉高温受热面管材料Super304H和HR3C的性能,对高温受热面管的选材提供支撑,从原材料力学性能、高温抗氧化性能等方面对Super304H钢和HR3C钢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2种材料的试验室蒸汽氧化试验数据,以及机组运行服役38 000 h和60 000 h后内表面氧化及外表面腐蚀的状况开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Super304H钢管内壁喷丸后的抗蒸汽氧化效果优于HR3C钢管,同时Super304H钢管和HR3C钢管外壁均具备足够的抗烟气腐蚀能力,能够满足现有锅炉的使用要求。建议高参数超超临界机组的受热面材料优先选用Super304H内壁喷丸管,可逐步替代HR3C钢管。  相似文献   

8.
随着发电锅炉向超超临界参数发展,SA-213TP347H(1Cr19Ni11Nb)钢管以其良好的高温持久强度和高温抗氧化等性能被广泛使用在高温过热器和再热器上;但是,随着运行时间的推移,由于氧化皮剥落、堆积产生非正常停炉的事故时有发生;通过对长期运行状态下超超临界锅炉TP347H钢管内壁氧化皮的采样及试验研究,分析了TP347H钢管内壁氧化皮生长、剥落、堆积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TP347HFG内壁喷丸处理可以大大提高材料的抗氧化性能,为研究后续热处理对钢管内壁喷丸层的影响,借助扫描电镜、能谱仪等设备对经历不同热处理工艺后的TP347HFG内壁喷丸层的硬度变化、组织形态以及Cr元素的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760℃×2 h热处理之后,喷丸层滑移带的形态已经完全消失。受温度和内壁晶体缺陷数量的影响,在距内壁30μm的位置以内,热处理后试样的Cr含量均高于未经热处理的原材料中相同位置的Cr含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宏观形貌观察、力学性能测试、化学成分分析、金相组织观察和扫描电镜等试验方法,对某火力发电厂600 MW亚临界机组水冷壁爆裂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水冷壁的爆裂机制为氢腐蚀脆性断裂,主要原因是水冷壁管运行过程中出现汽水分层且蒸汽停滞,造成局部超温,高温高压下过热部位水冷壁内壁与炉水发生氢腐蚀反应,致使钢管内壁脱碳并产生晶间反应而导致钢管在运行中爆裂。  相似文献   

11.
超临界锅炉末级过热器爆管原因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超临界锅炉末级过热器爆管的原因,对1台600MW超临界锅炉末级过热器爆管上游管和相关管样的内壁氧化物的宏观形态、微观结构,脱落氧化皮的微观结构、物相、各区域的微观形态和成分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堵塞末级过热器下弯头造成过热器爆管的脱落氧化皮来自于T23/T91钢管的T23管段内壁,而非T91管段内壁;T23钢管内壁氧化皮为二层结构,外层为粗大柱状晶的纯磁铁矿(Fe3O4),内层为等轴细晶的含W和Cr的尖晶石;原生氧化皮内层存在一条或多条沿圆周方向排列的孔洞链,氧化皮容易沿孔洞链分离,从而造成氧化皮脱落.  相似文献   

12.
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管在传统钢管里设置内层钢管,并灌注混凝土,力学特性有较大改善。其外形结构与传统钢管节点类似,受焊接残余应力和焊接缺陷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在疲劳性能上存在疲劳破坏的可能。结合输电杆塔节点结构型式,以及受力特性,开展输电杆塔中空夹层混凝土管节点疲劳试验方案设计,并分析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管的受力特性。  相似文献   

13.
内壁堆焊层的超声检测,尤其是表面未经加工的第一层堆焊层(厚度约为3~4 mm)的检测成为超声检测的难点,而内壁堆焊缺陷的危害性巨大。为解决这一问题,对薄壁堆焊层的超声检测方法进行了分析,主要从探头的选取、灵敏度的设置、试块的设计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在堆焊层试块上应用双晶纵波直探头技术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超声检测可以检测出薄壁堆焊层的缺陷,其研究结果对薄壁堆焊层超声检测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也为制造过程中制定相关检测方案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锅炉高温受热面蒸汽侧氧化皮的形成及剥落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分析了各种类型的锅炉耐热钢管蒸汽侧氧化皮的微观形貌、氧化皮的层结构和成分组成。锅炉耐热钢蒸汽侧所生成的氧化皮有双层和3层结构,双层和3层结构的氧化皮的剥落位置发生在不同的亚层。对锅炉管内壁氧化皮剥落部位进行氧化皮生长的跟踪研究,可以得到氧化皮进一步生长的规律。氧化皮各层氧化物与基体金属间由于线性热膨胀系数差异所产生的热应力是导致氧化皮产生开裂和剥落的最根本原因,防治氧化皮大面积剥落的措施主要是抑制氧化皮生长速率和减少热应力的大幅度变化。由于实验室的试验条件难以模拟实际锅炉的蒸汽参数和应力变化,开发实验条件接近实际锅炉的蒸汽氧化试验是研究新型耐热钢内壁氧化皮生长及剥落机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蒸汽侧氧化膜对超临界机组T92钢管壁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建立T92钢受热管及其蒸汽侧氧化膜的数值分析模型,定量分析了不同厚度氧化膜对T92钢受热管壁温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不同受热条件下导致T92钢管超温运行的氧化膜的临界厚度值.结果表明:随着氧化膜厚度的增加,管壁平均温度和平均温度升高幅度均呈近似线性增加;且管内壁温度越高、管外热流密度越大,氧化膜的临界厚度值越小.因此,当T92钢应用于高温受热面时,需综合考虑壁面热负荷和管内壁温度对氧化膜临界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埋藏式压力钢管抗外压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屈曲和稳定性理论的基础上,用线性和非线性有限元法分析均匀外压下埋管的前屈曲和后屈曲临界失稳荷载,并以工程实例研究结构对初始缝隙、几何缺陷的敏感性以及围岩约束作用下钢管的抗外压稳定能力,并与阿姆斯图兹公式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到了更接近实际的稳定性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用胶片或X射线电子检测系统,射线照相一直是非常“经典”的无损检测技术。但还是存在不少实际问题,现有射线照相检测技术对钢焊缝中的一些危害性缺陷,检测定性仍然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18.
通过扫描电镜及能谱仪分析了Super304H和TP347H喷丸钢管高温抗氧化试样氧化膜的形貌及氧化膜中Cr元素的相对含量,研究了喷丸对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管内壁抗氧化性能的有效性,同时定性地分析了喷丸硬化程度与抗氧化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喷丸有效地提高了奥氏体耐热钢管内壁的抗氧化性能,且相对于粗晶粒钢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何家沟水库大坝“台阶式”混凝土防渗墙质量,先采用地质雷达法对防渗墙全段进行检测,并在混凝土防渗墙“台阶”两侧预埋钢管采用跨孔超声波法进行检测,对可能存在异常的区域钻孔取芯并开展压水试验,结合坝基防渗墙前后渗压计监测资料对防渗墙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防渗墙未见重大质量缺陷,局部存在异常,整体工作性态正常。可见综合物探检测方法可有效地反映“台阶式”防渗墙的实际质量,相关技术的综合利用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针对发生泄漏的末级过热器管进行失效分析。通过宏观检查、金相检验、硬度检验及扫描电镜分析,对管子泄漏原因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管子在制造过程中成型工艺控制不当,导致管内壁存在大量轴向分布的线性缺陷,在服役过程中缺陷向管子内部扩展,造成管子有效壁厚减小;服役过程中随着管子组织的老化,性能逐渐劣化,导致管子承压能力下降,最终某处裂纹失稳扩展导致泄漏,引起多处裂纹扩展,形成天窗状爆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