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术动态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北京市青少年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北京、新加坡青少年道德教育研讨会”,于1993年5月25日在北京召开,研讨会就新加坡近三十年来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发展、新加坡道德教育课程的内容结构与教学经验及北京市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今后研究的课题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2.
正道德教育的目标2007年,新加坡《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标准(中小学)》规定,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培养一个有道德、一个有爱心并对自己、家庭、社区、国家及世界负责任的人"。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新加坡道德教育从知识、技能及态度三方面着手。知识方面,使学生懂得在做出决定前要注意的道德准则。比如,在学校与社会中,要了解团队精神的原则,要举止文明,了解家庭的重要性,以及  相似文献   

3.
新加坡原是英国殖民地,1966年8月宣布独立,成为一个主权国家。建国初,学校教育为国家的政治转向服务,所以,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公民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公民责任。70年代初,政府重新确立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73年颁布“生活教育纲要”,对学生进行社会和道德教育,主要帮助学生理解建国的目的和重要性,认识、适应不断变化的现代生活。至80年代,国家提出“提高教育质量”的口  相似文献   

4.
被誉为“世界上最有规矩的城市之一”和“东亚现代文明典范”的新加坡,经济繁荣发展,社会秩序井然,市容市貌整洁美丽,国家公职人员廉洁奉公,百姓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奋发向上。新加坡处处洋溢着东方文明的魅力。新加坡精神文明建设成效如此之大,与其国家长期对公民实施道德教育密不可分。新加坡“以德育人”而实现“以德治国”的成功经验,对我们当前实施江泽民总书记“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5.
道德教育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它关系到一个国家发展的前途和希望。纵观世界各国,新加坡的道德教育水平之高在世界上是为数不多的,而我国与新加坡同处儒家文化圈,却与新加坡的道德教育水平大相径庭。这是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问题。通过对新加坡道德教育特点的认识,找出我国道德教育相应的不足之处,适当借鉴新加坡的成功经验,提出一系列解决我国道德教育当前问题的建议,以促进德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我国公民的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6.
新加坡中小学“共同价值观”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是一个移民国家,多元种族的结构形成了多元宗教信仰和多元文化。新加坡也因此被称为“兼存东西方、汇合百家文、流传千国语、容纳万种宗教”的多元国家,成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为了加强各种族移民时国家的认同感和责任感,20世纪90年代以后,新加坡以“共同价值观”作为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在中小学开展了富有成效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7.
新加坡十分注重道德教育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分析新加坡小学《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标准》(2007)的主要特点,进一步指出新加坡小学道德教育对推动我国小学道德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中小学道德教育教学特色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世界各国的青少年在品德和心理方面凸显的问题越来越引起教育者的关注和忧虑。文章以新加坡中小学道德教育、教学为视角,通过对新加坡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的阐述,评析新加坡中小学道德教育教学的特色,以期对我国当前的中小学道德教育和教学提供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与多元文化发展凸显出价值观教育的迫切性,而法国价值观教育的合法性却一直面临着学校教育“世俗性”的挑战与质疑.法国青少年价值观教育主要依托公民教育与道德教育来进行,但二者的发展是非均衡的,公民教育独大、道德教育薄弱是一直困扰着法国学校教育的现实问题.2015年秋,法国中小学将开设“世俗道德教育”课程,强调向学生传递“共同价值观”,这体现出法国学校教育试图重返意义世界、复归价值引领的一种努力.  相似文献   

10.
旨在加强公民社会道德教育的“小小善意”运动,在日本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我国中小学德育实施亦不容乐观,面临较多的困境。日本的“小小善意”运动对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启示主要有:道德教育应注重培养人与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注重“小小善意”行为的强化和内化;注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协调:  相似文献   

11.
到新加坡去的人无不赞赏新加坡高度文明的社会秩序。其实,新加坡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新加坡中小学良好的道德教育。一、国家大力倡导全国性的主流价值观新加坡自1965年独立以来,政府一直把提高国民道德整体水平视为民族振兴的重要因素,坚持不懈地致力于道德教育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与多元化民  相似文献   

12.
新加坡的道德建设被誉为是世界上道德建设成功的典范,新加坡把小学道德教育的成功与否与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具有鲜明的特色,在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培养高素质公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与新加坡在历史文化方面具有相似之处,研究新加坡青少年道德教育对于转型时期的中国来说极具现实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新加坡的道德教育成就斐然。文章探讨了新加坡中小学的学校道德教育的特点,并从中引发对我国当前中小学学校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美国、新加坡、香港初中德育教材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新加坡和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初中德育教材在内容组织、呈现方式、版面设计上各具特色,具有典型性。美国公民教材设计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工具书;新加坡《公民与道德》设计为“学本”;香港《做个好公民》注重学生生活经验、版式生动活泼。美、新、港教材编写的特点对我国新一轮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改革有启迪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八十年代,世界各地尤其亚洲地区,不约而同地对价值教育或道德教育加以特别的重视.在日本,教育审议会于1986年发表的《第二次审议会报告书》特别加入了“加强道德教育”一节,提出中小学德育发展的方向.在星加坡,继1979年发表了德育报告书后,1981年即刊行新的德育课本,1982年在高中开设广泛的宗教知识课程,后来更加入儒家伦理科目.在香港,教育署也颁布了好些关于价值教育的指引.例如在1981年颁布《学校德育指引》,1985年颁布《公民教育指引》,1986年颁布《中学学生辅导工作——给校长和教师参考的指引》等.在台湾,1982颁布《公民教育》供中小学使用,1983年,推行“推展公民教育、发展训导功能”教学实验,1984年再引人“生活与伦理”科价值教学实验.在中国,德育一向备受重视.1982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试行草案)》,1986年再颁布修订大纲.1985年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1988年又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  相似文献   

16.
《九年义务教育思想品德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规定:“初二年级思想政治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教育”.但同时又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这就决定了初二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两条主线——明线是“法制教育”,暗线是“道德教育”,这在教材的编写体系中明显的呈现出来。初二教材共分四个部分,其中两大突出的法律板块.即二到七课的“法律与国家”.强调依法治国:九至十六课的“法律与公民”板块,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小学《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纲要简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加坡小学《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纲要简介乔梁新加坡教育部课程策划署人文与美学组,1991年10月拟定了小学《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取代1984年颁布的文本。现特简介如下,以供进一步研究和借鉴之用。一《纲要》首先提出了《公民与...  相似文献   

18.
《比较教育论丛·中小学公民素质教育的国际比较》一书,是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之一的研究成果,该书经全国若干院校共12位教授、副教授以及一位英国资深教授的共同努力,已于2002年7月问世。本书第一部分论述公民素质教育的概念和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开宗明义地论述公民素质教育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方法论基础。其中,最主要的是提出了公民素质教育的概念和研究的方法论基础。第二部分以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法国、德国、俄国、英语、美国为对象国,评述了这些国家中小学公民素质教育的状况。各章都用三节的篇幅,分别介绍各国中小学公民素质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现状与特点、问题与对策。作者注意通过对中小学公民素质教育历史发展的描述,概括出各国中小学公民素质教育的基本规律,在论述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出各国中小学公民素质教育的特点,进而让读者看到各国中小学公民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 ,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乃是形成道德观念 ,用更具体的语言来表述 ,那就是培养“美国公民社会的公民”。美国前总统布什在1 991年 4月 1 8日发表《2 0 0 0年的美国》 ,提出了美国教育改革的远期目的和国家“六大教育目标” ,在这一纲要指导下的美国中小学改革 ,主要采取了三大措施 ,其中第一项措施就是“文化基础课程与道德教育课程并重”。明确规定 ,道德与学校教育整体课程有机相联 ,作为学校课程的必要组成部分 ,要形成道德教育的社会———文化环境 ,同时整顿学校生活 ,使教育实践有利于学生正确道德观的形成。 1 9…  相似文献   

20.
自从有了国家就有了人们对国家这种政治现象的主观认识。国家观 ,简言之就是人们对国家的根本看法和观点。它“作为国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对民族国家的认识以及对国家政治、公民义务、权利等的理解 ,在国民的观念形态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正因为如此 ,世界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培养国民尤其是中小学生的国家观念。如德国中小学德育目标以“爱国爱家”为首要原则 ;爱国情操和国际和平思想”则是法国学校公民教育的四项目标之一 ;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使命就是要培养学生成为有国家意识、有社会责任感和有正确价值观念的良好公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