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观察曲马多不同给药方案对患儿扁桃体切除术后48h内疼痛和躁动的影响。方法择期扁桃体切除术患儿212例,男136例,女76例,年龄3~6岁,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组:A组(n=31),曲马多2mg/kg+0.2mg·kg-1·h-1泵注;B组(n=29),曲马多2mg/kg+0.1mg·kg-1·h-1泵注;C组(n=32),曲马多1mg/kg+0.2mg·kg-1·h-1泵注;D组(n=29),曲马多1mg/kg+0.1mg·kg-1·h-1泵注;E组(n=29),生理盐水10ml+曲马多0.2mg·kg-1·h-1泵注;F组(n=31),生理盐水10ml+曲马多0.1mg·kg-1·h-1泵注;以上所有持续静脉注射药物均为2ml/h;N组(n=31),生理盐水10ml+生理盐水2ml/h泵注。各组手术结束时刻均采用1ml 1%的利多卡因于双侧扁桃体窝内局部注射。记录拔管时间,清醒时间,以及清醒后10、30、60、120min的Ramsay评分,术后10、30、60、120min和4、8、24、32、48h的FLACC镇痛评分,以及4、8、12、24、32、40、48h的PCIA每时间段自控按压次数,呕吐发生次数,及以上各时间段的曲马多用量。结果七组患儿的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C组在清醒后30min,D、E组在60min,而F、N组在90min后达到镇静满意(Ramsay评分2~4分)。A、B组在术后10min之后FLACC评分降低至4分以下,C组则在术后10、30min FLACC评分高于A、B组,D、E组在术后10、30、60、120min及4h疼痛评分高于A、B组,而F组在术后10、30、60、120min及4、8、24h疼痛评分始终高于A、B、C、D组,术后8、24、32、48h疼痛评分始终高于E组。N组术后10、30、60、120min及4、8、24、32、48h疼痛评分始终高于A、B、C、D、E组,术后4、8、24、32、48h疼痛评分始终高于F组(P0.05)。曲马多用量各时间段内,B组患儿均低于其他各组(P0.05),A组患儿在12h内低于C、D、E、F组,12h后高于D、F组(P0.05)。C、D组在8h内均低于E、F两组(P0.05),F组在8~12h高于E组,但12h后低于E组(P0.05)。结论曲马多2mg/kg+0.1mg·kg-1·h-1泵注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比较良好的镇痛效果,并且术后躁动发生更少,不影响拔管时间与苏醒时间,是3~6岁患儿扁桃体切除术后48h内比较理想的镇痛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围术期行右侧合谷、内关、足三里、胆囊穴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应激反应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12月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00例,男48例,女52例,年龄30~55岁,BMI 20~2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组)和对照组(C组)。T组在麻醉诱导前15 min及术中全程接受右侧内关、合谷、足三里、胆囊穴经皮电刺激;C组采用单纯全麻。记录麻醉诱导前、拔管时及拔管后5 min的HR和MAP。记录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记录麻醉诱导前和拔管后5 min血清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浓度。记录拔管后5 min、术后6、12、24 h静息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及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与C组比较,T组拔管时和拔管后5 min HR明显减慢、MAP明显降低,拔管后5 min血清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血管紧张素-Ⅱ浓度明显降低,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拔管后5 min、术后6、12 h静息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静脉注射帕瑞昔布联合股神经阻滞用于老年病人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及膝关节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 拟在全身麻醉下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老年病人40例,ASA分级Ⅱ级,年龄65~74岁,体重45~9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单纯股神经阻滞组(FNB组,n=20)和股神经阻滞联合间断静脉注射帕瑞昔布组(FNB-Pa组,n=20).FNB组术毕时通过股神经阻滞导管注入0.25%罗哌卡因25 ml镇痛,每8h给药1次,至术后72 h;FNB-Pa组在术毕前30 min、术后12、24、48 h分别静脉注射帕瑞昔布40 mg;股神经阻滞用药同FNB组,至术后72 h.于术后2、12、24、36、48及72 h时记录静态时VAS评分,并于术后36、48及72 h时记录动态时VAS评分.于术前、术后24、48及72 h对患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HSS评分);并记录有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FNB-Pa组术后静态、动态时VAS评分均比FNB组明显降低(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病人HSS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或0.01);FNB- Pa组术后48、72 h HSS评分明显高于FNB组(P<0.05).两组均未见有关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股神经阻滞联合间断静脉注射帕瑞昔布,可安全、有效地缓解老年病人膝关节置换术后静态和动态时疼痛,有助于术后关节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全身麻醉复合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对肾移植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患者分为QLB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QLB组术前在超声引导下于术侧行QLB,给予0.375%罗哌卡因25 ml后行全身麻醉;对照组行单纯全身麻醉。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0、2、6、12、24、48 h静息及运动VAS疼痛评分,术后48 h内各时间段舒芬太尼用量,次要观察指标为术中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用量、术后48 h内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镇痛泵按压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QLB组患者术后0、2、6、12、24 h静息和运动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2~6 h、6~12 h、12~24 h、24~48 h舒芬太尼用量,术中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术后0~24 h内PCIA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恶心发生率等,QLB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仅在术后应用PCIA,QLB可显著缓解肾移植患者的术后疼痛,也可减少术中及术后镇静镇痛药物的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股神经加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胫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择期行胫骨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全身麻醉,B组全麻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加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记录患者丙泊酚用量、唤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10min Ramsay镇静评分、拔管后30min VAS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记录术后24h患者满意度。结果 B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A组(P0.05);B组唤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拔管后30min,B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术后24h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超声引导股神经加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可明显减少术中全麻药用量,有利于术后快速苏醒,并且可以减轻早期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胸肋间筋膜阻滞(PIFB)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正中切口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44~75岁,BMI 18~30 kg/m2,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全麻联合PIFB组(P组)和全麻组(C组),每组40例。P组麻醉诱导后行双侧胸肋间筋膜平面阻滞,C组不行神经阻滞,术后均使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采用15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15)评价术前24 h、术后24、72 h恢复情况,记录诱导前、切皮时、锯胸骨时、关胸时、出手术室时的HR和MAP,拔管后4、8、12 h静息和活动(咳嗽)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中和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拔管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恶心呕吐、低血压、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住院期间死亡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P组术后24、72 h QoR-15评分明显升高(P<0.05),拔管后4、8、12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中和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联合静脉镇痛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接受LC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静脉镇痛,观察组采取超声引导下TPVB+静脉镇痛。比较2组术后2、12、24、48 h安静、咳嗽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12、24、48 h安静、咳嗽时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PVB联合静脉镇痛应用于LC患者,可明显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肝硬化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90例肝炎后肝硬化拟行脾切断流术患者,随机均分为A、B、C组.A组于手术开始前10 min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B组于术毕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C组于术毕静注生理盐水.三组患者术后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采用VAS对术后4、8、12、24、48 h内疼痛进行评价,检测术前、术后即刻、24、48 h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结果 术后VAS评分A、B两组明显低于C组,A组低于B组(P<0.05);三组术前、术后即刻、24、48 h凝血功能组闻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氟比洛芬酯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对患者凝血功能无影响,可安全用于肝硬化行脾切断流术患者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术中持续静脉泵注利多卡因对鼻内窥镜术术中异氟醚用量及术后短期内疼痛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鼻内窥镜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利多卡因组(L组)和对照组(C组).L组麻醉诱导前缓慢静注利多卡因1 mg/kg,给予2 mg·kg-1·h-1泵注至手术结束;C组以生理盐水替代.两组均行丙泊酚、雷米芬太尼、阿曲库铵和异氟醚吸入复合全麻.调整异氟醚的吸入浓度,保持BIS值45~55.观察并记录入室后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后1、5 min、拔管前5 min、拔管时、拔管后5、30 min、术后2、6 h的血压、心率;术中异氟醚用量;拔除气管导管前后行躁动评分;PACU期间需芬太尼镇痛例数及拔管后30 min、术后2、6 h VAS.结果 两组术中血压、心率基本平稳.L组较C组术中异氟醚用量明显减少、PACU期间芬太尼用量减少、拔管时间缩短,术后2、6h VAS明显降低(P<0.05).结论 术中静脉持续泵注利多卡因在鼻内窥镜术中能减少异氟醚用量,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同气腹持续时间对术后肩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手术不同气腹持续时间对术后肩痛的影响。方法:于全身麻醉下为91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气腹压力为12mm Hg,根据气腹时间分为3组,A组<1h;B组1~2h;C组>2h。记录术后清醒、拔管时间及术后3d内的肩痛情况,并让患者于术后12h、24h、48h、72h肩痛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system,VAS)评分。结果:术后出现肩痛A组12例,B组10例,C组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肩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气腹时间对术后肩痛的发生率和疼痛程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术前应用帕瑞昔布钠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乳腺癌择期手术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静脉麻醉,观察组于术前30 min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静注;对照组于手术结束后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静注。比较2组术后12、24、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24 h内吗啡使用情况、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2、24、48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内观察组使用吗啡量平均为(11.8±1.3)mg,低于对照组使用吗啡量的(30.6±5.8)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肾功能损害。结论术前应用帕瑞昔布钠较术后应用更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且不影响患者苏醒,能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上腹部手术后硬麻外镇痛与静麻镇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12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术后硬膜外镇痛(A)组和术后静脉镇痛组(B)组。观察患者术后12、24、48、72 h的疼痛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等。结果硬膜外镇痛组术后12、24、48、72 h的疼痛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明显低于静脉镇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及B组均能有效控制上腹部术后疼痛,而A组较B组效果更平稳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外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前路阻滞(QLB-LSAL)和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开腹子宫切除术患者镇痛效果及术后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开腹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年龄35~64岁,BMI 21~29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QLB-LSAL组(Q组)和TAPB组(T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前,Q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QLB-LSAL,T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TAPB,两组每侧均给予0.375%罗哌卡因20 ml。术毕两组均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阻滞后5 min、6、24、48 h的阻滞平面节段,阻滞后6、24、48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和阻滞后48 h静息时VAS疼痛评分大于4分的发生情况,术后48 h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情况,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阻滞后5 min、6、24、48 h Q组阻滞平面节段明显多于T组(P<0.05)。阻滞后6、24、48 h两组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阻滞后48 h时,两组静息时VAS疼痛评分>4分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8 h内Q组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少于T组(P<0.05),补救镇痛率明显低于T组(P<0.05)。Q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T组(P<0.05)。两组术后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腹横肌平面阻滞比较,超声引导下外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前路阻滞能有效缓解开腹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用量,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4.
我院肝移植中心自2003年4月至2008年11月间共进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128例次,其中1例患者术后并发脑出血,经抢救治疗2个月后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48岁.因"原发性右肝癌、肝炎后肝硬化(Child C级)"于2007年1月12日在全麻下行背驮式腔静脉成形改良肝移植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或终末期肝硬化病人采用不同肝移植手术方式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36例病人均为重型肝炎或终末期肝硬化,并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采用经典原位肝移植术9例,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27例,术后均转入监护病房,常规给予免疫抑制剂、抗感染及抗病毒药物,观察术后各项指标,比较两组采用不同术式的病人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术式术后病人肝肾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状况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围手术期肝肾功能随时间变化均数曲线趋势基本相似.结论重型肝炎或终末期肝硬化病人肝移植术后恢复情况与手术方式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对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方法 择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58例,性别不限,ASA分级Ⅱ或Ⅲ级,年龄51 ~ 63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9):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两组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方法相同.D组于气管插管后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1 μg/kg,泵注时间15min,继之以0.5 μg· kg-1·h-1的速率输注至术毕,C组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于麻醉诱导前24h和术后24、48和72 h时记录患者MMSE评分,判断术后72 h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记录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和气管拔管时间.结果 与C组比较,D组术后24和48 h时MMSE评分升高,术后72 h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降低(P<0.05),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和气管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明显降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和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iliaca compartment block,FICB)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拟行腰麻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55例,男22例,女33例,年龄65~8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QLB组(n=28)和FICB组(n=27)。术后分别于超声引导下行QLB和FICB,予0.375%罗哌卡因30ml。所有患者术后行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记录术后6、12、24、48h镇痛泵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用量;记录静息及运动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恶心呕吐、眩晕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术后12、24、48h QLB组镇痛泵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FICB组(P0.05);术后12、24、48hQLB组运动时VAS评分明显低于FICB组(P0.05),两组不同时点静息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L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FICB组[2(7.1%)vs 9(33.3%),P0.05]。结论腰方肌阻滞较髂筋膜间隙阻滞更能明显减轻髋关节置换术后活动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宫颈癌术中、术后持续静脉输注小剂量氯胺酮对Th细胞偏移和术毕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全凭静脉麻醉下行妇科宫颈癌根治术病人,ASA Ⅰ或Ⅱ级,年龄55~65岁绝经后妇女,随机均分为氯胺酮组(K组)、对照组(C组).全麻诱导后K组首次静注氯胺酮0.5 mg/kg,随后持续泵注氯胺酮4μg·kg<'-1>·min<'-1>至术毕;C组全麻诱导后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后两组静脉镇痛方案相同,但K组加用氯胺酮2μg·kg<'-1>·min<'-1>泵注.麻醉前、术后2、24、48 h采集外周静脉血,以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中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浓度,以IFN-γ/IL-4评估Thl/Th2亚群比值.记录术后2、24、48 h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毕停药后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拔管后躁动发生率.结果 与麻醉前比较,术后2、24、48 h的两组IFN-γ浓度、IFN-γ/IL-4比值均明显上升(P<0.01);术后48 h K组的血浆IFN-γ/IL-4比值明显高于C组(P<0.01);术后2、24、48 h K组VAS明显低于C组(P<0.05).K组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明显长于C组(P<0.05);K组拔管后躁动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镇痛不仅可以改善宫颈癌根治术后镇痛和苏醒质量并能减缓Th细胞向Th2偏移,但会延长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19.
朱皓  孟强  朱元莉  姚贤松  肖骏 《骨科》2017,8(3):227-232
目的 探究不同时间点给予丁丙诺啡透皮贴剂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于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90例须行THA的病人,随机分为术前48 h用药组(30例,术前48 h使用丁丙诺啡透皮贴剂)、术前24 h用药组(30例,术前24 h使用丁丙诺啡透皮贴剂)和术后即刻用药组(30例,术后立即使用丁丙诺啡透皮贴剂).三组病人术后均使用病人自控静脉镇痛泵(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并记录术后4、12、24、48 h以及术后3、5 d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PCIA使用量、PCIA按压次数以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术前48 h用药组有2例病人退出,最终88例病人完成本研究.经混合效应模型检验,本组病人的VAS评分、PCIA按压次数及PCIA剂量在不同时间点及不同组间均差异显著,且均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在术后4、12、24 h,术前48 h用药组的VAS评分、PCIA按压次数及PCIA使用剂量显著低于术前24 h用药组,术前24 h用药组的各项指标显著低于术后即刻用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术后3、5 d,三组间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66,P=0.435).结论 THA病人术前48 h使用丁丙诺啡透皮贴剂具有较理想的术后镇痛效果,且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吗啡联合地佐辛用于胸科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开胸肺叶切除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64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吗啡组(M组)、地佐辛组(D组)和吗啡+地佐辛组(MD组)。术中1.5%~2.0%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给予盐酸帕洛诺司琼0.25mg。术后连接静脉镇痛泵,M组:吗啡0.5mg·kg-1·d-1;D组:地佐辛0.5mg·kg-1·d-1;MD组:吗啡0.25mg·kg-1·d-1+地佐辛0.25mg·kg-1·d-1。如VAS评分3分或口头疼痛(VRS)评分2分,则给予吗啡3mg,每次补救用药时间最少间隔10分钟,直至VAS评分4分或VRS评分3分。观察术后48h内的VAS评分、VRS评分、术后24、48h补救吗啡用量,及恶心、呕吐、头晕、瘙痒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24、48hD组补救吗啡用量明显多于M组(P0.05)。术后48hMD组补救吗啡用量明显少于D组(P0.05);M组瘙痒发生率明显高于MD组和D组(P0.05);D组头晕发生率明显高于MD组(P0.05)。三组VAS评分、V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吗啡联合地佐辛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患者术后的康复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