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目前我国临床出凝血疾病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从课程、教学及教师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探索通过对学生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在临床思维、人文精神等方面的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探索并实践了培养学生多元化教学的一些方法,有效提高了学生对出凝血疾病课程整体内容掌握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辩证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强了学生对学习出凝血疾病的主动性,改善了出凝血疾病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是适应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的需要,在中医学专业基础上分化发展起来的一个新专业。我校自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试办该专业以来,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取得不少成绩,同时也遇到一些问题。除了学时和课程内容之间的矛盾外,中西医思维方式的巨大反差与碰撞所造成的学生接受困难是一大难关。为了克服这一障碍,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开设“中西医结合思维方法”的桥梁课程。在此试就此问题作一讨论。一、开设“中西医结合思维方法”课程的必要性医学思维是对医学知识和医疗经验进行合理运用的认识活动,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  相似文献   

3.
《医学影像物理学》教学中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尝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创新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它是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认识的能动作用,突破固有逻辑通道,不断以新颖方式和多维角度的思路转化来寻求获得新成果的思维活动[1].我们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就必须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如何在课程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几年来我们结合<医学影像物理学>课的特点,进行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4.
早期接触临床教学作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联系课程,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增强责任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临床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在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将思维导图应用于中西医结合早期接触临床教学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还能为医学生临床实习奠定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在早期接触临床教学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本文根据当前中西医结合早期接触临床教学现状,分析将思维导图应用于中西医结合早期接触临床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的最高境界就是要促使二者在思维模式上的整合,然而其又以厘清二者的分野为前提。中西医学道本一体,都是为人类健康服务,但路分两途,在思维模式上存在着匿大分野,包括理论基础上的原子论对整体观、方法论上的还原分析对辨证论治、治疗目标上的治愈论对平衡观以及治疗理念上的抗病论对调和观等。了解中西医哲学思维模式的分野是促进中西医哲学思维模式整合的前提,同时要提高认识,端正态度,转变思维方式,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推进医学教育创新,并在此基础上树立整合医学的观念,这样才能促进中西医哲学思维模式的整合,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现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药理学所特有的课程特点及学生特点探索药理学逆向思维教学法,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主动性、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网络课程建设的必要性、教学目的、版块设置及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了介绍,网络教学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培养良好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从中西医思维差异谈中医院校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医思维方式在思维起点、思维过程、思维结果上存在本质的不同。现代中医院校大学生是在西医思维模式浸润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当前中医教育中存在着专业思想不稳固等问题,其根源在于对中医理论思维上的认知缺陷。可通过调整中西医课程设置、中医思维方法的渗透、加强中医文化氛围培养、经典和临床密切结合等4个途径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利用DxR clinicians软件对三年级本科生进行问诊及临床思维训练课程,学生普遍认为该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问诊思路及临床思维的培养,有利于临床岗位胜任力及医患沟通能力、职业道德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该软件应用可在其他年级教学、培训及考试中适当推广。  相似文献   

10.
探索中西医学在临床思维方法上的结合,对于临床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笔者试循“一·二·三·五·七”的中西医临床结合思维模式从思维方法及技术运用层面展开对中西医结合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基于对海量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理性决策逐步替代了感性决策,取而代之的是经验与分析.通过对这一领域的深入探索,计算思维将成为人们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之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学生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将计算思维的理念融入到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当中,针对主动思维能力培养、教学内容与资源建设、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以及实验平台及内容建设等四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达到培养学生计算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提升教师素质和科研能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教与学创新模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护理临床思维培养在综合医学基础课程整合中的实践效果。方法以综合医学基础课程整合为切入点,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在医学基础知识教学中融入护理临床思维,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采用问卷法调查学生对课程整合的接受程度及效果评价。结果 90%以上的学生喜欢这种教学方式,认为教学内容与护理相关程度高,教师上课生动有趣,师生关系融洽。并且学生普遍认为课程整合后教师将教学内容组织得更有条理,内容简化、难度下降使其更易于理解。结论在护理专业综合医学基础课程整合中融入护理临床思维培养,既可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又可强化学生护理临床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13.
我校根据临床思维活动的逻辑性组合建立《人体机能》课程,以临床思维活动的需要性组织课程的教学内容,并通过加强实践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拟临床的思维训练及多种能力的培育,是突出与专业工作岗位要求对应的实用型知识的学习、职业能力培养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儿科学教学中尝试利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原理进行临床课程教学,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从面对大量的信息到形成综合能力是学生思维活动不断发展的结果。本文试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和论述研究性学习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有利影响和必要性,并阐述了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一些做法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基于建构主义的护理临床思维培养课程对在校学生护理临床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长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2019级本科生60名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0名给予案例式教学,研究组30名基于建构主义创建护理临床思维培养课程开展授课。授课结束后评价两组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临床决策能力。结果 课程结束后,两组学生寻找真相维度评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学生的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各维度评分及批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学生的临床决策能力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建构主义创建的护理临床思维培养课程可提高在校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思维方法的运用,提升护理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17.
张艳 《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7):53-54
在病理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思维来认识并理解相关知识,既有利于学生对本学科及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又有利于培养其良好的思维模式,提高后续课程的学习质量及生活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而教学中问题设计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主要论证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文章通过一些教学实例,论证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实施办法的可行性,同时提出了问题设计中值得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西北医学教育》2015,(5):852-855
在我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各高校相继探索适应个性化教学要求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其创新意识及批判思维。创新意识是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的必备素养,批判思维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前提,亦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文章分析了高校建设后续课程的必要性与适切性,并从课程内容及学科功能、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评价方式、教师知识结构和教师素养等方面就创新意识及批判思维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麻醉学专业本科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必要性及迫切性。结合我校实际,根据麻醉专业对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以麻醉本科专业五年制学生创新实验教学内客为基本框架,建立相应的创新型实验教学模式,包括自主性设计实验、多元化教学模式、多媒体实验教学、开放性实验室使用、模拟教学等的运用。对实验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探索思维的培养、完成力的培养和建立具有创新氛围的实验环境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既丰富了本专业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逐步提高,也初步指明了今后专业教学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