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加速器不同机架角时多叶准直器叶片重力对放疗剂量的影响。[方法]用MapCheck二维半导体矩阵进行测量,预选静态调强和动态调强中大小合适的单方向治疗野和机架角,保证精确摆位和测量相应平面剂量,用MapCheck剂量分析系统的γ(3mm,3%)分析方法对相应通过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当加速器机头为0°时,不同机架角静态调强与机架角为0°时静态调强平均通过率相差2%以内,动态调强与机架角为0°时平均通过率相差更大,但误差都在5%以内,但当加速器机头为90°时不同机架角时静态调强和动态调强与机架角为0°时的平均通过率都比较相近,这时多叶准直器叶片重力对放疗剂量的影响最小。[结论]当加速器机头为0°时不同机架角多叶准直器叶片重力对放疗剂量确实有影响,但当机头为90°时不同机架角多叶准直器叶片重力对放疗影响大大减少。为了减少多叶准直器叶片重力对放疗剂量的影响也应对多叶准直器叶片做定期的维护和保养。  相似文献   

2.
目的 估算和比较鼻咽癌患者在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过程中所受的辐射当量剂量.方法 使用热释光剂量仪对鼻咽癌患者在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过程中所受的周边剂量进行了测量,并推算出了患者全身当量剂量.结果 鼻咽癌患者靶区剂量给予70 Gy时调强放疗加速器的平均输出量为25235 MU,患者所受全身当量剂量为73.65 mSv;常规放疗加速器的平均输出量为8575 MU,患者所受全身当量剂量为15.28 mSv.结论 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所受当量剂量高于常规放疗4.8倍.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医用直线加速器的双点源机头模型,结合筒串卷积算法实现调强治疗计划三维独立剂量验算。 方法 分别对瓦里安、医科达直线加速器建立双点源机头模型,结合筒串卷积剂量算法计算三维剂量分布。与电离室水箱扫描数据比较规则野的Scp、PDD、离轴剂量分布确认计算模型。两种加速器分别各选取 12例共 24例调强治疗计划进行比较,对TPS计算结果进行独立验算,并且与探测器矩阵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矩形野中心点剂量偏差均<1%,射野内相同位置二者剂量偏差≤1%,半影区域位置偏差≤1 mm。采用3%/3 mm标准γ通过率均>90%。 结论 建立了基于双点源机头模型结合筒串卷积算法实现调强治疗计划三维独立剂量验算,对规则射野及调强治疗计划的验证比较,表明该方法和计算模型可用于临床计划的三维独立剂量验算。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加速器小野的剂量学特性进行研究,以指导调强放疗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计算西门子primusM加速器小野条件下的总散射因子并比较相对剂量分布的测量和计算结果。结果在小野测试中,当治疗计划系统计算精度优于0.2 cm时,>2 cm×2 cm射野的总散射因子的计算值误差<3%,所有射野的计算与测量的相对剂量分布均较为吻合,但<2 cm×2 cm的射野在边缘低剂量区有一定的偏差。结论对于治疗计划系统计算的小射野剂量分布的误差在调强计划设计上应加以考虑,多叶准直器的到位精度对小射野剂量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鼻咽癌螺旋断层放疗与常规加速器调强放疗的剂量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比较鼻咽癌螺旋断层放疗与常规直线加速器静态调强治疗计划,研究其剂量学特性.方法 选10例鼻咽癌患者的CT图像,统一勾画靶区及正常器官后,分别传输至螺旋断层放疗、常规调强放疗逆向调强计划系统.统一给予肿瘤靶区(pGTV、PTVnd)处方剂量70 Gy分33次,亚临床病灶区(PTV1)60 Gy分33次,预防照射区(PTV2)54 Gy分33次.正常器官限制体积与剂量为腮腺V35<50%,脑干<54 Gy,脊髓<45 Gy,晶体<9 Gy等.对两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两组计划均有较好靶区处方剂量分布,但螺旋断层放疗组的均匀性好于常规调强放疗组;PTV1平均剂量(63.84 Gy)也显著低于常规调强放疗组(70.30 Gy);腮腺平均剂量较常规常规调强放疗组低5.3Gy,V30及V35显著低于常规调强放疗组;喉-气管-食管的最大剂量也较常规调强放疗组明显降低.结论 在鼻咽癌调强放疗中,螺旋断层放疗较常规直线加速器静态调强放疗有更好的剂量均匀性及更陡峭的剂量梯度,并可更好地保护正常器官.  相似文献   

6.
祁英  陈东基  孟万斌 《中国肿瘤》2013,22(8):680-684
[目的]探究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验证方法.[方法]利用Varian Clinal CX 4994号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出束的6MV能量X射线,对通过Eclipse 8.6治疗计划系统设计的调强放疗计划,采用PTW二维电离室矩阵进行平面剂量验证,采用Gamma分析.[结果]86.1%(292/339)的调强放疗计划绝对剂量通过率≥90.0%.[结论]使用二维电离室矩阵,进行调强放疗患者的个体化剂量验证,简单可靠,完善了调强放疗剂量验证体系.  相似文献   

7.
调强适形放疗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临床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晓琴  韩波  李瑛  崔守仁 《中国癌症杂志》2002,12(6):525-526,534
目的:初步探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4例前列腺癌患者,其中12例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前接受双侧睾丸去势术。采用美国VARIAN的6MV-X线直线加速器,NOMOS的PEACOCK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剂量-时间-分割:2.5-3.0Gy/次,5次/周,25-30次,总剂量72-77Gy,5-6周完成。结果:调强适形放疗后3个月时PR10例(71.4%)、NC4例;6个月时CR6例、PR8例,总有效率(CR PR)为100%。无Ⅲ、Ⅳ级消化、泌尿系统放射反应发生。结论: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可以治疗前列腺癌,照射剂量72-77Gy为安全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验证使用医科达"快速验收流程"(AGL)标准流程验收多台加速器的可行性。方法通过PTW Beamscan三维水箱对3台加速器束流进行调试, 使束流达到AGL标准。对达到AGL标准的3台加速器进行剂量验证。使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简单野测试例, 比较MapCheck 3面剂量测量结果与同一加速器模型计算得到的面剂量。随机选取头颈、食管、乳腺、肺、直肠等部位肿瘤的10例临床患者影像, 分别采用容积弧形调强放疗(VMAT)和调强放疗(IMRT)技术进行计划设计, 比较ArcCheck测量剂量与同一加速器模型计算得到的计划剂量。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二维剂量和三维剂量的验证通过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台加速器6 MV X射线在水下10 cm处的百分深度剂量(PDD10)分别为67.45%、67.36%、67.47%, 且3台加速器之间最大偏差为0.11%。6 MV 非均整模式(FFF)X射线的PDD10分别为67.33%、67.20%、67.20%, 且3台加速器之间最大偏差为0.13%。3台加速器X射线各能量30 cm×30 cm Profile主轴上所有要求的离散点剂量与标准数据偏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参考《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系统性能和试验方法》(标准报批稿),对RayStation调强放疗计划系统进行一系列测试,并验证标准报批稿的可行性。方法试验内容包括治疗计划剂量目标、点剂量计算准确性和剂量分布计算准确性。测试模体包括AAPM TG119号报告的测试例模体和固体水验证模体,调强测试例主要包括模拟多靶区、模拟前列腺肿瘤、模拟头颈肿瘤和模拟C形靶区(又分简单和困难)等。使用常见测量设备和工具,在RayStation和加速器上分别优化计算和测量感兴趣剂量,并计算和分析两者误差。结果5个模拟不同肿瘤计划的剂量目标均满足标准要求。点剂量电离室测量结果均符合标准要求,全部模拟计划的总误差为(0.83±165)%。单野剂量分布平面探测器测量结果的γ通过率均>990%,复合剂量分布胶片测量结果的γ通过率均>925%。结论RayStation 调强放疗计划系统性能试验结果均符合标准报批稿要求且证明其可行。  相似文献   

10.
西门子加速器X线束的启动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加速器机器跳数(MU)的减少可能导致射线束特性的变化,了解X线束的启动特性是保证调强放疗质量的重要措施。方法 对西门子Primus6MV加速器在不同MU下测量输出剂量的线性、剂量分布均匀度和射线质3种描述射线束基本特征的参数。结果 在控制参数D1G(Dose 1 Gain绝对剂量增益)调整前剂量线性差,D1G调整后剂量线性明显改善。MU〈2时射线质明显偏软,射线束不稳定,所有指标重复性差,部分或所有指标不符合临床要求。MU≥2时每个MU的剂量差别〈0.1%,射野平坦度和对称性能满足临床要求。随MU增加射线束逐渐稳定,所有指标逐渐接近正常值。结论 开展IMRT时应定期检查射线束的启动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