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介绍两种用于大容量交换系统的光ATM信元交换结构,一种是以超短光脉冲为基础的广播及选通(broadcast—and—select)星形网;另一种是以具有光矩阵开关为基础的超立方网。文中描述及论证了支持这些结构的关键技术及其实现结果。例如:高速信元形成,全光寻址匹配和全光同步电路  相似文献   

2.
张二平  郭勇 《电信科学》1995,11(10):58-62
本文介绍了两种典型光的ATM信元交换结构,着重气导了国外最新进展,并讨论了其中的关键器件、技术,最后总结了ATM光交换中尚待解决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给出一种新型的光缓存器的结构,以解决在ATM光交换中的信元碰撞问题。这种缓存器由光纤延迟线、光波导开关阵及非线性半导体光放大器构成。文中还报告了一种用于交换各用户不同速率的信元(可达622Mb/s)的ATM光交换实验系统,系统的总容量为1.2Gb/s。  相似文献   

4.
异步转移模式是未来信息高速公路需要的非常重要的技术。本文介绍了ATM的信元结构和协议结构,以及与ATM网络相关的交换、编码和拥塞控制等技术。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从网络中的用户,接入和交换这3个方面逐步和分别地引入ATM的策略,用户专用网可以枢纽中加用ATM技术,接入网络可采用基于ATM信元的无源光网络结构,对于有些单位和企业集团,虚拟专用网将是一种很有用的通信组网方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全光通信技术讲座的最后一讲,主要介绍光交换的基本概念、光交换器件、各种光交换、光分插复用、ATM光交换及光互连技术。  相似文献   

7.
彭承柱  彭明宇 《世界电信》2002,15(7):33-36,46
实现全光网络的关键之一是用光交换代替电交换,目前自动光交换网络已经实用,了解决电子瓶颈限制问题,实现全光交换,近几年在光交换中引入了光标记交换新技术,该技术的关键在于光标记的产生、提取和识别等方面,其中有两种新方法:前置光标记法和高强度光脉冲光标记法,全光网络将向智能自动光交换网络演进。  相似文献   

8.
B-ISDN的交换技术必须是宽带交换技术,光ATM交换是在光交换和电ATM交换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交换技术,它以简洁的系统结构,相对低的系统及用户终端成本、灵活的网络功能,实现数+Gbit/s甚至数百Gbit/s的各种信号码率的全透明交换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给出了Banyan-n网络的概念。在指出了传统缓冲Banyan-n中存在的内部阻塞现象以后,提出了一种具有信元分布网络(CelDistributionNetwork,CDN)结构的Banyan-n网络,该网络几乎无内部信元阻塞。同时,通过在每个交换单元中采用Knockout交换结构,可使其内部加速因子保持恒定,从而使其能够作为构成大规模ATM交换网络的一种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10.
对异步转移模式(ATM)产生的背景、基本概念、信元、交换技术及其特点、设备的结构等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展望ATM应用于公用网和局域网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高效灵活地利用已有带宽,充分、高效和灵活地调度和控制各种粒度的业务,保证业务的生存性是光交换网络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此文章探讨了融合光通路数据单元(ODUk)/分组的新型交换机制、光纤/ODUk/分组混合交换机制。文章认为新的交换机制和多粒度交换结构是超大容量实现和构建的关键,业务多粒度生存性及协调机制、业务适配、带宽分配、管理和控制、损伤监测等是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载流子连续性方程出发,采用半导体双异质结概念,从理论上推出了计算半导体光波导开关工作电流和速率的理论公式,为器件选取工作电流和提高开关速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金铃 《现代雷达》2006,28(10):82-84
介绍了一个RF MEMS单刀四掷矩阵开关的设计,用四个串联式、电阻接触型、悬臂梁RF MEMS开关制作在微带电路板上完成。在频带1~5GHz内,单刀四掷矩阵开关的插入损耗〈0.8dB,开关隔离度〉38dB,驻波系数〈1.2。悬臂梁开关的激励电压为直流电压35~45V。  相似文献   

14.
从未来电信网络发展趋势出发,阐明了综合交换设备的发展方向,并介绍了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的ZXJ10TNES综合交换系统。  相似文献   

15.
张喜红  胡明昌  史岗 《信息技术》2002,83(10):34-38,87
随着互连网络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各种大数据量传输应用的出现,对核心路由器和交换内核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本文综述了交换内核研究领域的发展情况,介绍了基于交叉开关内核的各种单播和组播调度算法,既回顾了早期的算法,又对较高的算法做了阐述,以及对这些算法的对比分析;同时也对最新发展和研究方向做了一下讨论。  相似文献   

16.
戴艺  苏金树  孙志刚 《电子学报》2010,38(10):2389-2399
 目前基于单级交换结构(single-stage switch)集中式调度的路由器已经不能满足Internet网络流量、网络规模和上层应用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旨在提高路由器可扩展性、吞吐率、QoS能力的高性能交换技术,成为路由器技术研究中的一大热点.文章从体系结构、调度策略、QoS特性三个方面对高性能交换结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可扩展性、实现复杂度、延迟和吞吐率保证、负载均衡及报文乱序为主要衡量指标分析比较了每一类交换结构调度算法的性能,最后提出下一步的研究课题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当前真空开关管国内外发展动向,指出目前真空开关(包括真空开关管)国内发展现状与国外尚存在一定的差距,但通过技术改造差距正在缩小。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用PSPICE软件包模拟IGBT特性的等效电路模型,并利用此模型模拟了IGBT的硬开关和软开关特性。模拟结果表明,IGBT作为硬开关的关断电流波形由器件本身决定;作为软开关的关断电流波形则由外电路决定,即由与器件相联接的缓冲电容Cs决定。得到的结论是,器件与电路的互相影响能够有效地用来折中器件的功率损耗与开关速度。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RF MEMS单刀双掷(SPDT)开关应用存在频段低、插入损耗高、隔离度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混合型SPDT开关,通过在一条通路上设置接触式开关和电容式开关,实现了在L~E频段下的低插入损耗和高隔离度。通过设计蛇形上电极结构,降低了上电极的弹性系数,进而降低开关上电极下拉所需的驱动电压。采用HFSS仿真软件对混合型SPDT开关的射频性能参数进行了优化,并利用COMSOL对开关的蛇形上电极进行应力-位移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DC~90 GHz的频段下,SPDT开关的插入损耗小于1.5 dB@90 GHz,隔离度大于52 dB@67 GHz、29 dB@90 GHz。此开关适用于无线通信系统、雷达系统和仪器测量系统等对工作频段要求高的领域内。  相似文献   

20.
熊安萍  蒋溢 《压电与声光》2004,26(5):428-430
模式切换与进程切换是现代操作系统中两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该文基于Linux的内核源码,对Linux系统的模式切换与进程切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对这两个过程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