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刮泥机承载梁结构中有限元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弹性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对污水处理的承载梁在实际工作条件下的应力状况进行了详尽的计算,给出了承载梁的应力分布状况,对常规设计应用于此承载梁的合理性与安全性进行了评估为装置的安全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桥式起重机是一类实现物料吊运的重要辅助设备.作为主要承载部分,桥架结构的设计尤为重要.针对LDA单梁桥式起重机,利用有限元技术对整机桥架结构进行了强度计算,分析了典型工况下变形和应力的分布状况,了解到桥架危险截面不仅仅是跨中部位,端梁尤其是主端梁连接部位的应力状况更加复杂,研究了工字钢下翼缘局部弯曲应力和扭转问题,发现对于LDA单梁桥式起重机葫芦车轮的安装质量对桥架结构的受力状况的影响很大,为该种结构的设计和维护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应用Pro/MECHANICA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箱形桥式起重机主梁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了主梁的承载应力大小及分布状况,其结果与传统力学计算方法一致。分析表明:这种分析方法是科学了解起重机主梁在复杂载荷下的应力大小及分布状况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ABAQUS对大型卧式挤压机动梁的应力进行分析,基于应力计算结果,分析了应力较大的原因,并且优化了动梁结构。通过优化动梁结构,显著减小了动梁关键位置处的应力值。  相似文献   

5.
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根据堆取料机尾车钢结构承载的形式与特点,对简化的尾车钢结构进行拓朴优化,得到了尾车钢结构在主体框架确定情况下辅助斜梁的最佳布置形式。然后利用梁单元对简化的空间尾车钢结构模型进行有限元静力和模态分析计算,对优化前后2种模型的应力、位移、重量及基频进行了比较,从而进一步验证了对尾车钢结构进行拓朴优化的可行性和优化结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SCS系列汽车衡承载架,使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汽车衡承载架有限元计算模型,进行了静态应力分析,得到承载架在不同工况下的位移及应力分布云图,找出了承载架的危险部位;对承载架进行了模态分析,得到承载架各阶固有频率及固有振型,重点对汽车的固有频率和承载架的固有频率进行对比,得出不同频率下的振动振型,以避免发生共振而提高称重精度。计算分析为汽车衡承载架的改型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桥式起重机桥架结构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ANSYS软件对生产中广泛应用的一种中轨箱形桥式起重机进行多种载荷组合工况下的有限元分析 ,得到了桥架结构的承载应力大小及其分布状况 ,其结果与传统力学计算方法结果一致。分析表明 ,桥式起重机桥架结构的有限元仿真分析 ,是科学了解起重机桥架在复杂载荷下的应力大小及分布状况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某150t冶金起重机,投产运行10多年时间后,主小车架马鞍形端梁局部产生可见裂纹。为了消除事故隐患,对小车架进行了动态应力测试及分析,对其小车架整体受力状况进行了有限元计算,并结合上述研究结果为该小车架设计了加固修复方案。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公司生产的18方混凝土搅拌车副梁存在失效问题,在建立副梁力学模型可行性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对副梁进行了静力学分析。建立副梁有限元模型,确定搅拌车工作过程中不同状况,通过分析副梁静力学特性获得在不同工况条件下应力应变分布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在3种工况条件下副梁的最大应力区域存在失效现象。以降低应力和重量为目标,采用拓扑优化算法对副梁结构进行了优化,分析了优化后副梁的轻量化结果和静力学特性,结果表明:优化后副梁的重量和应力都较前有所降低,最大应力区域的失效问题得到解决,优化后副梁能够满足企业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切环法对液压缸的应力分布进行了计算,并用电测法对液压缸模型的应力分布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切环法计算缸的应力分布较为准确。液压缸法兰与支承梁之间的摩擦对法兰处的应力有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聂菁 《广西机械》2013,(12):161-162
对C型翻车机重车调车机车臂的结构进行了设计,针对车臂的等截面和变截面的应力强度进行了分析校核,设备实际运行状况良好,表明设计方法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垂直循环式停车设备托架运动不干涉条件,提出了根据托架运动不干涉条件设计停车设备链传动系统的方法。模型试验表明,所给出的托架运动不干涉条件和链传动系统设计方法合理可行,可用于实际停车设备链传动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13.
戈进飞  安彤 《电子机械工程》2007,23(4):27-31,59
根据工程实际,对机载气密式高压电源机箱的结构设计作了较全面的总结.从满足设备苛刻的装机环境条件出发,在传统热设计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仿真热分析,采取增大箱体表面积和外部对流换热及设置内部风机搅拌的措施,解决了密封与散热的矛盾;同时,进行了强度校核,兼顾了强度与重量的统一.该单机的成功研制,为类似产品的研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曹红 《中国机械工程》2013,24(24):3329-3332
研究了一种航空终端设备多学科优化的减重设计方法,该方法结合了结构强度仿真分析、散热仿真分析等多学科优化设计方法,详细介绍了具体的优化设计过程。采用所提出的优化方法,使该设备在满足各项技术指标的前提下,总质量减少了23%,达到了减重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5.
破碎机是冶金、矿山、电力、陶瓷、建筑等工业部门广泛应用的重要设备,而鄂式破碎机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动鄂是其重要件之一,也是一个结构较复杂的零件.破碎机机构优化设计是保证破碎机性能优越的最根本因素,而最合理的动鄂结构是保证破碎机性能优越的充分条件,它的强度和刚度直接影响设备的性能,但其结构复杂,用传统的计算方法难以计算,论文将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对动颚应力进行计算,找出其薄弱环节,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6.
大直径薄壁大开孔塔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吸收塔是燃煤发电厂脱硫系统的核心设备,具有直径大、厚度小和大矩形开孔率等特点,目前尚无完全适用的设计规范可循。采用有限元法得到了设备在危险工况载荷下的应力和变形,并提出了可行的开孔区域加强措施,计算结果表明应力集中区域明显降低,提高了设备在开孔段的轴向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复杂热环境下结构连接接头起到热连通器的作用,研究接头在复杂温度场条件下的温度场和热应力对于工程设计具有实用意义.利用有限元方法,通过热/力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以及边界条件的处理,应用数值计算对接头温度、温度梯度和热应力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复杂热环境下接头的稳态温度及热应力分布.计算结果表明,热短路中螺栓根部产生一定量的热应力,设计阶段必须适当其热强度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机载电子设备的动力学性能是产品设计的重点,以某机载电子机箱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有限元分析简化模型,分析了机箱的动力学特性,找出设计薄弱环节,基于动力学分析对机箱结构进行了参数优化,优化后,在功率密度函数PSD最大等效应力响应值不增大的前提下,机箱质量减小14.5%,优化效果明显。该研究过程为实际产品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一种天线接口单元多学科优化的减重设计方法,详细介绍了结构强度仿真分析、散热仿真分析等多学科优化设计方法以及达到设计目标的过程。采用本文提出的优化方法,可使某设备在满足各项指标的条件下总质量减少22%。  相似文献   

20.
Agricultural and construction equipment are commonly implemented with rectangular tubing in their structural frame designs. A typical joining method to fabricate these frames is by welding and the use of ancillary structural plating at the connections. This aids two continuous members to pass through an intersection point of the frame with some degree of connectivity, but the connections are highly unbalanced as the tubing centroids exhibit asymmetry. Due to the practice of welded continuous member frame intersections in current agricultural equipment designs, a conviction may exist that welded continuous member frames are superior in structural strength over that of structural frame intersections implementing welded non-continuous members where the tubing centroids lie within two planes of symmetry, a connection design that would likely fabricating a more fatigue resistant structural frame. Three types of welded continuous tubing frame intersections currently observed in the designs of agricultural equipment were compared to two non-continuous frame intersection designs. Each design was subjected to the same loading condition and then examined for stress levels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to predict fatigue lif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a lighter weight, non-continuous member frame intersection design was two magnitudes superior in fatigue resistance than some current implemented frame designs when using Stress-Life fatigue prediction methods and empirical fatigue strengths for fillet welds. Stress-Life predictions were also made using theoretical fatigue strength calculations for the fatigue strength at the welds for comparison to the empirical derived weld fatigue streng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