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卢层层  石晶  马欣  季玲 《吉林医学》2022,(1):251-254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预防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UEE)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2019年1月~2019年12月住院行气管插管的患者1 048例,以前者578例行气管插管患者为对照组,实施气管插管常规护理方案;以后者行气管插管的470例患者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基于FMEA理论分析UEE发生的失效模式构建的改善方案。比较两组失效模式RPN评分、UEE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RPN评分、UE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结论:基于FMEA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UEE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FMEA)在预防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误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 208例行机械通气EN的患者及60例护士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1-6月符合条件的10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肠内营养护理流程;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符合条件的10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经FMEA优化后的肠内营养护理流程。统计分析2组患者高危失效模式风险优先指数(risk priority number, RPN)、高危失效模式发生率、误吸发生率及观察组ICU护士对预防误吸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高危失效模式风险优先指数、高危失效模式发生率、误吸发生率均显著下降;观察组ICU护士对预防误吸相关知识掌握明显提高,与实施FMEA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FMEA质量改进工具可有效预防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误吸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的管理方法降低小儿静脉留置针堵管发生率。方法:选取行留置针置管患儿1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FMEA流程管理。结果:观察组患儿RPN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堵管发生率降低。结论: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管理模式应用于小儿静脉留置针临床护理,可以降低导管堵管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在中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预防误吸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收治的240例中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未采用FMEA的护理模式,而观察组采用FMEA护理模式。在相同一段护理周期后进行吞咽功能评价,对比两组患者的呛咳、吞咽困难等吞咽障碍情况以及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结果:采用FMEA护理模式的观察组误吸率为0,对照组3.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MEA分析护理模式对预防中风后存在吞咽功能患者的误吸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此法仍需深入探讨,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选择更优护理方法提供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降低留置针堵管风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行留置针置管患者3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风险管理,观察组根据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工作流程,确定主题,组建团队,绘制流程图,进行潜在失效模式、失效原因及失效结果分析,计算优先风险指数(RPN),找出失效模式与相关原因,进行流程管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冲管无效、封管无效、夹管不当、健康教育不到位4个失效模式的RPN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留置针堵管率为1.88%,低于对照组的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理论前瞻性地对留置针维护流程进行分析改进,有助于降低导管堵塞风险,提高静脉输液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在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0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0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进行VTE预防管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实施基于FMEA模式的VTE预防管理流程,找出潜在的失效模式,分析失效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落实。比较两组患者的VTE预防管理效果。结果 实施FMEA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VT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vs.14%,χ2=4.310,P=0.038);观察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左右股静脉血流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8%vs.91%,χ2=4.714,P=0.030)。结论 FME...  相似文献   

7.
吕欢欢  刘萌  王芳 《河南医学研究》2022,31(8):1529-1533
目的 探讨基于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理论的风险管理配合阶段式健康教育在肺癌化疗患者置入静脉输液港相关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52例肺癌化疗置入静脉输液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与观察组(基于FMEA理论接受风险...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学创新》2015,(26):84-88
目的:探讨有效降低住院患者跌倒风险因素的方法。方法:按照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的方法,分析预防跌倒管理流程、失效模式/潜在风险原因及风险危急值,针对分析结果改善预防跌倒管理流程,并进行跌倒预防质量控制。结果:实施干预措施和改进流程后,6项关键失效模式的RPN值均较实施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施后高风险患者跌倒发生率为0.57%(4/696),明显低于实施前的3.41%(10/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9.956,P=0.002)。结论:结合FMEA和"5E"伤害预防策略改进的跌倒预防管理流程的实施有助于降低住院患者跌倒风险,为解决风险因素、有效降低跌倒发生率提供管理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护理流程优化在门诊输液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于我院门诊就诊且经输液治疗的患者82例,随机分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优化后的护理流程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门诊事故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门诊输液事故发生例数为3例(7.31%),低于对照组7例(17.07%)(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流程优化在门诊输液护理中的提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个体化护理应用于门诊急诊儿科输液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门诊急诊儿科输液室接受治疗的14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对照组中,投诉8例,投诉率为11.3%,观察组中,投诉1例,投诉率为1.4%。观察组的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中,出现医疗纠纷9例,医疗纠纷发生率为12.7%,观察组中,医疗纠纷1例,医疗纠纷发生率为1.4%,观察组的医疗纠纷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满意度为84.5%,观察组满意度为97.2%。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明高于对照组。结论:个体化护理应用于门诊急诊儿科输液室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预防留置胃管鼻饲患者吸入性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须留置胃管鼻饲的499例患者为干预前组,给予常规鼻饲护理;选取2016年8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须留置胃管鼻饲的463例患者为干预后组,采取FMEA质量改进方法后的预防误吸措施。比较干预前后6项高风险失效模式的RPN值及吸入性肺炎、误吸的发生率。结果:干预后组误吸防范措施中6项高风险失效模式的RPN值均低于干预前组;干预后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干预前组(P0.001)。结论:运用FMEA分析误吸发生的原因,实施具体可行的改进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留置胃管鼻饲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输液流程优化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输液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门诊输液室收治的输液患者作为样本,以29例为一组,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优化门诊输液流程。结果观察组仅1例发生了药液外渗风险,输液风险发生率3.45%,患者护理满意度96.55%,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结论应优化门诊输液流程,优化护理环境,降低输液风险的发生几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门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并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情况为:不满意16例,满意23例,非常满意21例,护理总有效率为73.3%;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情况为:不满意3例,满意25例,非常满意32例,护理总有效率为95.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中投诉例数为4.1例,挂号时间为18.6 min,检查等待时间为16.9 min。观察组中投诉例数为0.8例,挂号时间为12.5 min,检查等待时间为11.3 min。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门诊护理工作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能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护理投诉发生,以及患者等待时间,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警示性分区管理在门诊输液护理中的作用。方法:以100例接受警示性分区管理的门诊输液患者为观察组,以100例同期未接受警示性分区管理的门诊输液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间的药物不良反应率及投诉纠纷率。结果:①观察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②观察组投诉纠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警示性分区管理有利于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减少投诉纠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门诊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提高门诊护理质量。方法:选择门诊输液治疗的患者20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出现的出血、疼痛难忍、连续穿刺、液体渗漏等输液不良事件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输液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17.14%)明显低于对照组(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应用到门诊输液患者中,可大大提高门诊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的满意程度,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垂体瘤手术患者采用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模型的护理干预效果,旨在改善垂体瘤患者手术相关指标,降低术中差错发生率。方法 选择2020年5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垂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鼻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FMEA模型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两组患者失效模式的风险优先指数(RPN)进行比较,统计两组患者术中差错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交接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应对策略、团队协作、设备使用、交接隐患、风险意识及手术感染预防的RPN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总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垂体瘤手术患者采用FMEA模型的护理干预可减少术中差错,降低并发症风险,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7.
王秋平 《大家健康》2013,(4):168-169
目的:研究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门诊筋脉输液的管理对于减少患者感染,提高患者输液的舒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本医院100例在门诊接受静脉注射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都进入输液室进行输,对于两种不同的方法自行设计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患者对不同门诊输液模式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输液期间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洁净的护理措施,提高了临床疗效和患者的舒适度,应该得到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优化流程管理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01#2017.06在本院门诊收治的106例静脉输液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输液护理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56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输液流程管理,研究组患者接受优化流程管理,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等待时间、满意度、不良事件以及护理质量等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平均等待时间、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分别为25.56±4.69min、95.43±8.87以及96.11±9.02,对照组患者平均等待时间、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分别为36.12±4.25min、91.85±7.14以及90.97±8.59。与对照组患者比较,研究组患者平均等待时间少、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主要的不良事件有投诉、静脉炎、输错液或换错瓶等。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共2件,总发生率为3.08%,对照组不良事件共6件,总发生率为10.00%。研究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输液室应用优化流程管理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规范性静脉输液流程对开展优质门诊护理服务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的2000例输液患者作为观察组,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规范化的门诊输液流程,同时随机选取同期来我院门诊就诊的20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对对照组患者实行普通的输液护理。并对两组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的发生的护理缺陷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发生的护理缺陷要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普遍对护理较为满意,治疗效果也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实施规范化的静脉输液流程能够有效的预防与防止护理缺陷的发生,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对门诊输液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性化服务在门诊输液室临床护理中起到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门诊输液室进行输液的患者850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普通护理方法,观察组釆取人性化护理服务,通过输液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对于服务的满意程度来评价两组效果。结果采取人性化护理方式的观察组患者其护理投诉事件发生率较采取普通护理方式的对照组有显著性降低,同时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也有一个明显提升。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服务可以提升门诊输液室中的服务质量,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