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罗玲  吴凯南 《重庆医学》2005,34(12):1774-1776
目的探讨槲皮素抑制乳腺癌增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MTT法检测槲皮素对ER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435S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槲皮素作用后VEGF、p53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结果(1)槲皮素可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地抑制乳腺癌的生长和增殖,其IC50为17.59μM。(2)流式细胞仪分析发现,槲皮素作用48h后,细胞被阻滞于G0/G1期。(3)槲皮素作用后VEGF、p53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下调。结论(1)槲皮素具有抑制ER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435S生长的作用,并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2)槲皮素抗乳腺癌增殖作用的可能机制槲皮素下调乳腺癌细胞VEGF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使肿瘤细胞的自分泌因子作用减弱;下调MTp53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从而将乳腺癌细胞阻滞于G0/G1期,不能继续增殖。  相似文献   

2.
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抗药性是肿瘤治疗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 ,已开始试用干扰 P-糖蛋白 (P- gp)活性的药物来克服多药耐药性。但多数逆转剂本身具有一定毒性。据报道中草药的有效成份川芎嗪 [1 ] ,汉防己碱 ,蝙蝠葛碱 [2 ] 等 ,能逆转肿瘤的耐药性。我们期望在中药中找到新的药物来逆转临床肿瘤的耐药性 ,并为其作用提供理论依据。近年来国内报道补骨脂抽提剂 [3 ] ,国外有报道天然植物提取成份槲皮素可逆转肿瘤耐药 [4]。本实验探讨槲皮素及补骨脂的二种主要成份 ,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是否可逆转人乳腺癌耐药细胞 MCF- 7/Adr…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槲皮素对高转移性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S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S以12.5、25、50、100和200μM终浓度的槲皮素处理后,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生长与增殖的变化;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 经槲皮素处理后,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S体外增殖及侵袭能力均明显下降,MMP-9 mRNA和蛋白表达亦明显下调,且均与药物剂量呈正相关.结论 槲皮素在体外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S的侵袭力,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该细胞MMP-9的mRNA和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槲皮素-锌抗肿瘤作用及对HepG22的细胞凋亡诱导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槲皮素-锌配合物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四氮唑盐(MTT)法观察槲皮素-锌配合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率,并采用流式细胞术(FCM)观察分析癌细胞周期;通过建立荷瘤小鼠模型,观察槲皮素-锌配合物对S180荷瘤小鼠瘤重和H22小鼠生存时间的影响,观察其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槲皮素-锌配合物可显著抑制HepG2的体外增殖,且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可使G0/G1期细胞增多,S期和G2/M期细胞减少。对S180小鼠的瘤体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H22小鼠的生存时间有显著的延长作用。[结论]槲皮素-锌配合物在体内、外均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并诱导HepG2肿瘤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5.
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抗药性是肿瘤治疗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已开始试用干扰P-糖蛋白(P-gp)活性的药物来克服多药耐药性.但多数逆转剂本身具有一定毒性.据报道中草药的有效成份川芎嗪[1],汉防己碱,蝙蝠葛碱[2]等,能逆转肿瘤的耐药性.我们期望在中药中找到新的药物来逆转临床肿瘤的耐药性,并为其作用提供理论依据.近年来国内报道补骨脂抽提剂[3],国外有报道天然植物提取成份槲皮素可逆转肿瘤耐药[4].本实验探讨槲皮素及补骨脂的二种主要成份,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是否可逆转入乳腺癌耐药细胞MCF-7/Adr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6.
体外药敏实验指导下的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乳腺癌组织对常用的化疗药物的敏感程度,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情况与肿瘤组织的体外药物敏感性是否相关,并根据药敏结果,制订出术后化疗方案,并与经验化疗方案作随机对照,观察能否提高生存率.[方法]1996年3月至2001年9月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胸外科治疗的108例乳腺癌患者被随机分为体外药敏实验组52例和经验对照组56例.实验组病人的术后肿瘤标本行四唑蓝快速比色(MTT)法体外药敏实验,并在术后根据结果选择敏感药物组成方案进行化疗,对照组病人不行体外药敏实验,按经验选择化疗方案.体外药敏实验采用滤纸支持组织块培养、MTT染色图像分析作终点测定的方法,测定选择阿霉素(ADM),5-氟尿嘧啶(5-FU),长春新碱(VCR),丝裂霉素C(MMC),长春碱酰胺(VDS),顺铂(DDP),鬼臼乙叉甙(VP-16),博莱霉素(BLM),噻替派(TSPA),甲氨喋呤(MTX)10种化疗药物对乳腺癌组织的抑制率,并对两组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在MTT体外药敏实验中,ADM,MMC,VDS,DDP,TSPA,MTX对肿瘤组织的平均抑制率均>30%,优于5-FU,VCR,VP-16和BLM.乳腺癌患者不同的月经状态、雌激素受体(ER)状态、孕激素受体(PR)状态、腋窝淋巴结状态、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与乳腺癌组织在体外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无明显关系.在生存分析中,实验组3年总生存率为83%,对照组为71%,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MTT体外药敏实验中,ADM,MMC,VDS,DDP,TSPA,MTX为比较敏感的药物.乳腺癌患者不同的临床和病理情况与乳腺癌组织在体外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无明显关系.体外药敏实验组的3年总生存率与经验对照组相比未发现明显的优势,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观察及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槲皮素作为一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 ,广泛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由于具有诸多方面的生理活性 ,如抗炎、抗氧化、抗肿瘤、降血脂等 ,目前正受到医学界的普通关注。实验研究表明 ,槲皮素尚可以预防肿瘤的发生 ,并对多种恶性肿瘤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及促凋亡作用 [1~ 3 ] ,诱导某些白血病细胞的分化 [4,5]。值得注意的一点 ,槲皮素可逆转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 [6~ 9]。本文就近年来有关槲皮素抗白血病细胞作用的研究及其可能机制进行综述。1 槲皮素抗细胞增殖作用  槲皮素可抑制多种白血病细胞的增殖 ,其可能机制 :1.1 抑制蛋白质合成 :最近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在乳腺癌术后放化疗后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结合临床实际,总结乳腺癌患者术后放化疗后血瘀证的病因病机和活血化瘀法的作用机制,分析临床治疗乳腺癌血瘀证活血化瘀药物种类、剂量及时机选取原则,并举验案以佐证。[结果]手术、放化疗及肿瘤本身均可引起血液流变学改变,导致乳腺癌患者出现血液高凝状态。体虚邪实是乳腺癌患者血瘀证的主要病因病机;活血化瘀药物能够抗肿瘤、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防治术后并发症和肿瘤复发转移;临床中治疗乳腺癌血瘀证应遵循辨证选取活血化瘀药物、选择治疗时机及选择适当剂量的原则,以保护正气。所举验案中患者辨证为脾气亏虚、湿热瘀阻,治以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清热化湿,获得较好的效果。[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放化疗后易出现血液瘀滞,辨证运用活血化瘀法,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致死率[1]。目前临床治疗中以手术及化学治疗为主要手段,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VPA)及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常用于乳腺癌化学治疗的深静脉置管术,可将化学治疗药物输送至中心静脉,具有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痛苦的作用[2]。但不同置管方式易诱发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的临床治疗[3]。故本研究进一步分析VPA与PICC在乳腺癌化学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目前临床对于乳腺癌伴发抑郁症的研究进展。[方法]收集近5年国内外关于乳腺癌、抑郁症及其二者相关性的文献,分析乳腺癌伴发抑郁症的流行病学、相关因素、中西医的病机及对应治疗方法,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结果]共收集41篇相关文献,综合各学者观点认为乳腺癌伴发抑郁症的比例越来越高,发病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治疗方法、家庭关系和社会因素有关。西医通过药物、电痉挛、心理疗法治疗,中医通过中药、针灸、音乐和情志疗法治疗。[结论]目前临床对于乳腺癌伴发抑郁症的研究日益深入,并有良好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槲皮素对白血病细胞中膜转运蛋白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槲皮素对白血病细胞中膜转运蛋白的调节作用。方法 通过四唑蓝(MTT)体外药敏法证明槲皮素对柔红霉素的增敏作用,作用于K562/ADM和HL-60/ADM耐药株及相应敏感株K562/S和HL-60/S,采用RT-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多药耐药基因(Mdr1)和多药耐药相关基因1(MRP1)及其膜蛋白产物P-170糖蛋白(P-gP)和MRP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终浓度为20~40umol/L的槲皮素在体外能明显提高柔红霉素对K562/ADM和HL-60/ADM耐药株的敏感性,并能下调Mdr1和MRP1基因及其膜蛋白产物P-gP和MRP1蛋白的表达,从而逆转多药耐药,且有效浓度范围的药物对细胞本身无毒性作用。结论 槲皮素有可能成为蒽环类药物治疗白血病中有效且低毒的化疗增敏剂。  相似文献   

12.
新型芳香化酶抑制剂在乳腺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鞠瑞秀  丁玉峰  王慎田 《医学综述》2004,10(12):721-722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inhibitors,AI)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研究最活跃的部分,目前已发展至第三代,许多新型AI的开发及应用,三苯氧胺(TAM)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标准地位受到了挑战,AI特别是新型三代药物治疗乳腺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现仅对新型AI的作用机制、特点、常用药物及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1 作用机制及特点雌激素(E)是乳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刺激因素,绝经前妇女体内的E大多在卵巢内形成,而绝经后由于卵巢功能退…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综述内分泌药物对乳腺癌的治疗机制及应用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潜在的有效内分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治疗的24例乳腺癌患者应用内分泌药物治疗,并观察内分泌药物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进展。结果 24例内分泌药物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中,显效缓解12例(50%),有效缓解10例(41.67%),无效2例(8.33%),总缓解率为91.67%(22/24)。结论由于内分泌药物可与乳腺癌细胞内的雌激素受体进行结合,之后能够通过调节靶组织雌激素水平而抑制其细胞的生长与增殖作用,从而参与控制乳腺癌疾病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综述近5年来中药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Pub Med等数据库检索近5年来国内外关于乳腺癌MCF-7细胞的中药实验研究文献,总结近年来干预乳腺癌MCF-7细胞作用明显的多种中药对乳腺癌MCF-7作用机制研究概况。[结果]多种中药单体及复方可以通过:(1)调节生长周期蛋白抑制MCF-7细胞生长;(2)通过死亡受体及线粒体介导的两条经典凋亡路径促进其凋亡;(3)通过抑制EGFR信号通路及新生血管的形成抑制其转移;(4)通过下调P-gp蛋白表达逆转其耐药等途径作用于乳腺癌MCF-7细胞。[结论]中药复方及单体能多靶点、多方面作用于乳腺癌MCF-7细胞,作用显著。但目前仍缺乏对复方各组分的深入研究,有待于进一步的拓展,为传统中医治疗乳腺癌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I期乳腺癌淋巴结中微小转移与临床预后因素的关系。 [方法 ]分别以抗上皮细胞膜单克隆抗体为探针 ,对 5 2例I期乳腺癌中微小转移进行研究。 [结果 ]有 2 3%病例伴有微小转移。在低分化乳腺癌组中微小转移为 4 5 % ,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分化组 (9.3% ) (P <0 0 1)。 [结论 ]免疫组化可大大提高乳腺癌微小转移检出率 ,对临床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在全球女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排名第一,其治疗方案因其亚型而定。HER2是一种致癌基因,其扩增与肿瘤的发生和侵袭相关,根据HER2状态,乳腺癌可分为HER2阳性[免疫组织化学(IHC)评分为3+或2+/原位杂交(ISH)阳性]和阴性(IHC评分为0、1+或2+/ISH-),HER2阴性中大部分为HER2低表达即IHC1+或2+/ISH-,由于缺乏HER2基因扩增,这部分患者无法从传统的抗HER2药物治疗中获益,缺乏精准治疗的手段。然而,随着新型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 ADC)在HER2低表达乳腺癌中显示出的显著疗效,其精准治疗时代或将到来。除了在DESTINY-Breast04Ⅲ期临床试验中大放异彩的新型ADC药物T-DXd,其他靶向HER2的ADC药物如SYD985、RC48和靶向Trop-2的ADC SG等也在HER2低表达中显示出了显著的疗效。HER2低表达乳腺癌的治疗正在迅速发展。本文将对近年来HER2低表达乳腺癌的药物治疗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5):86-92
目的系统评价Notch1表达与乳腺癌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VIP)等数据库,收集国内外自数据库建立起截止至2020年6月18日公开发表的关于Notch1表达与乳腺癌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的研究。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及STATA 1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3项病例-对照研究,共包含806例乳腺癌组和390例对照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Notch1在乳腺癌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OR=13.11,95%CI(7.73,22.23),P0.00001]。Notch1在乳腺癌有淋巴结转移组表达较无淋巴结转移组高[OR=5.15,95%CI(3.12,8.50),P0.00001],在临床Ⅲ~Ⅳ期组较临床Ⅰ~Ⅱ期组高[OR=0.25,95%CI(0.11,0.58),P=0.001],而在不同年龄[OR=1.02,95%CI(0.66,1.59),P=0.92]、肿瘤大小[OR=1.01,95%CI(0.58,1.76),P=0.96]、组织学分级[OR=0.42,95%CI (0.16,1.14),P=0.09]分组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otch1高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是乳腺癌靶向治疗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正>乳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复发转移性乳腺癌中有20%~25%患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阳性[1]。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较阴性表达患者复发转移率更高,预后更差[2]。近年来,药物靶向治疗在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无进展生存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其整体疗效仍无法达到临床的预期,且其药物毒副反应给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MRS)已是医院内难治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1] ,其耐药性和感染率逐年升高 ,已引起临床广泛重视。目前对其治疗临床上首选万古霉素 ,但万古霉素具有耳肾毒性[2 ] 。并且随着万古霉素中度耐药的MRS菌株出现[3] ,寻找新的治疗药物已迫在眉睫。而呋喃妥因抗菌谱广 ,副作用小。为了解呋喃妥因对MRS的抗菌作用 ,本文采用K B纸片扩散法对其进行体外试验 ,并与其他十种抗菌药物作比较 ,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菌种来源 为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从住院及门诊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联合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究黄芪四君子汤治疗肝细胞癌(hepatocelluar carcinoma,HCC)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数据库对中药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靶点进行鉴定。采用差异分析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 work analysis,WGCNA)鉴定HCC的差异基因和模块基因,在此基础上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随后研究靶点的生物学功能,并构建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识别药物治疗HCC的关键靶点。最后通过分子对接探索化合物与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共鉴定出5种草药的156种化合物和227个靶点,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和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数据集中差异基因2 477和685个,WGCNA关联模块基因2 104和2 165个。构建了包含4种草药、85种化合物和9个靶点的中药成分-靶点网络。生物功能分析表明,9个靶点主要与细胞周期、p53信号通路、细胞衰老相关,筛选出山柰酚、槲皮素2个药物主要成分和细胞周期蛋白A2(cyclin A2,CCNA2)、雌激素受体1(estrogen receptor alpha,ESR1)、细胞周期蛋白B1(cyclin B1,CCNB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yclin-dependent kinase 1,CDK1)、拓扑异构酶 Ⅱα(topoisomerase Ⅱ alpha,TOP2A)5个核心靶点。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山柰酚、槲皮素与对应的核心靶点具有稳定的结合能力。[结论] 黄芪四君子汤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周期蛋白以及相关通路发挥对HCC的治疗作用,本研究为黄芪四君子汤治疗HCC提供了研究思路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