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血透室是医院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科室之一。血透室护士每天都要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是一个在特殊环境中工作的群体。正是这种特殊的工作环境使血透室护士经常暴露于被患者血液、体液感染。被锐器刺伤.被化学消毒剂、有害气体危害等危险因素之中。因此,必须加强血液净化过程中护士的职业防护。结合本院血透室的情况,对血透室护士职业暴露及防护对策进行探讨,以保证护士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县、市级医院血透室护士对血透室职业危害的认知和自我防护行为的现状及其与个人属性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本省10所市、县级医院对其血透室52名在岗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血透室护士对职业危害认知水平较高,防护知识标准化总分为:(80.8±6.5)分,防护行为介于“经常”与“有时”之间,标准化总分为(75.4±7.2)分,防护知识总分与防护行为总分呈正相关(r=0.17,P〈0.05),不同职称护士之间防护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2,P〈0.05)。结论基层医院血透室护上职业危害认知较高,防护意识强,但工作中存在不安全行为,医院应加强系统职业安全教育,制定相关政策,完善相关制度,提高护士职业防护技能,提供安全的工作场所和充足的防护用品,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减轻护士工作压力,以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随着血透室规范化管理的不断深入,血透室感染管理工作日趋完善,血透室护士的职业防护也备受关注。血透室是一个封闭式管理的环境,血透室护士在这种环境中频繁暴露于被患者血液感染、锐器刺伤、有害气体、化学消毒剂等危险因素之中。另外血透室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及对血透室护士的高要求使得血透室护士长期处于高度精神紧张状态,也易致血透室护士身心危害。因此,血透室护士的职业防护尤为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血透治疗的病种增多。血透室护士在长期工作中因每天接触患者的血液及各种化学消毒剂,又因血透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及对血透护士的高要求使血透护士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造成血透室护士的身心危害,是职业损伤的高危科室。做好血透室护士的职业防护非常重要,现将常见血透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血透室护士工作压力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血透室护士工作压力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应对策略。方法实行人性化管理、合理调整科室人员配置、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加强学习及普法教育等。结果血透室护士可从容面对压力,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结论认真对待血透室护士心理健康状况,采取有效措施,是保护血透室护士心理健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本文是探讨血液透析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方法 总结危害血透室护士的因素:生物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心理性因素,针对危害因素,采取职业防护措施,将职业危害降到最低.结果 通过采取防护措施,保护了血液透析室护士的身心健康,保证了透析质量的提高.结论血透室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存在着很多的职业隐患.在实际工作中护士应加强自身防护,将危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7.
血透室护士潜在职业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尿毒症透析患者日益增多,在血透室获得感染的机会逐渐增多,血透室面临感染的威胁。现对血透室护士潜在职业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血液透析室(以下简称"血透室")作为一个特定的医疗环境,存在着大量化学、生物、放射等有害因素的污染,对长期工作在血透室的护士造成一定的职业危害。充分认识这些职业危险因素并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对避免和减少有害因素对血透室护士的身心影响有积极意义。1环境中的有害因素1.1生物因素研究表明[1],锐器损伤是护士职业暴露中最高发的危险因素,如针刺、皮肤暴露、其他锐器伤等。  相似文献   

9.
王秋莉 《黑龙江医药》2010,23(5):841-842
总结了血透室护士可能遭受的身心健康的危害因素:化学性因素、生物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心理因素。认为针对各种危害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是预防职业危害,保护血透室护士身心健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陈琼  高燕 《中国实用医药》2012,7(31):271-272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血透室感染管理存在的现状,探讨预防控制感染管理的措施。方法笔者密切关注所在医院血透室在软件和硬件条件建设方面的状况同时,走访了本县所有二三级医院。结果发现好多基层医院血透室患者拥挤、环境差、消毒隔离制度落实不到位、自我防护能力差、医务人员手卫生差、虽然有诸多流程及法规制度但有很大一部分成为徒有其表的摆设,缺乏相应知识,注定随时会有医院感染发生。结论基层医院血透室感染管理需要领导重视再重视是关键,加上多部门如: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等相关部门监管,加上血透室科主任、护士长贯彻制度落实以及血液净化专业护士精湛的操作技术、丰富的临床知识及慎独修养,是解决目前血透室交叉感染隐患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1.
随着艾滋病的蔓延和病毒性肝炎感染的高发,采血室护士成为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因此采血室护士一定要加强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自身防护意识,以引起广大护理人员及管理者的重视,切实保护好采血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1采血室护士职业防护1.1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制定合理的防护措施,规范操作流程,对于刚进入采血室工作的新护士要进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护士针刺伤的情况,分析针刺伤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护对策。方法对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我市4家综合性医院临床一线轮班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220名护士中,对职业防护知识掌握合格率为64.54%;认为职业防护非常重要占76.36%;1年内发生针刺伤占85%,次数最多达8次;门诊注射室是针刺伤高发区;针刺伤发生与护龄长短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护士职业防护意识淡薄,防护知识缺乏,年轻护士工作经验不足以及护理管理措施不到位等是发生针刺伤的主要原因。应加强护士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提高护士职业安全防护意识,规范操作行为,以减少针刺伤给护士带来的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13.
<正>血液透析室作为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护士较其他科室护士存在更多潜在的危险因素,本文通过对血液透析室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的总结,防护知识的探讨,以提高相关部门和血液透析室护士自身对血液透析室职业危害的认识,建立更为健全的防护措施。1职业危害的因素1.1机械性损伤因素:锐利器械损伤是血透室护士最常见的职业危害,主要指针刺伤,其危害不仅限于针刺损伤的本身,还可以传播疾病发生感染,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探究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血透室用药安全管理现状,以提升医院血透服务质量,提升血透患者就医体验。方法:对血透患者药品领用流程中各环节进行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选出全部中等及以上失效模式整理分析其失效原因, 提出并实施整改措施,再对整改后的各失效模式进行FMEA。结果:对选出的16项中等及以上风险等级的失效模式进行整改后,风险优先指数由828降至222,降幅73.2%。结论: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干预医院血透患者用药安全,可提高医院血透专科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降低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15.
高爽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690-691
血液透析室是感染高风险区域之一。血液透析室护士因其工作的特殊性,直接接触患者污染物品机会较多,发生职业暴露的概率也较大[1]。对高危科室护士职业危害进行分析、明确影响血液透析室护士身心健康的危害因素,加强防护才能使危害降低。  相似文献   

16.
我院是一所定点收治各种传染病的市级综合性医院。在这个特殊的工作环境中,我院护士在诊疗护理过程中越来越多遇到HIV、HBV、HCV患者,直接面临职业危害的威胁,护士的身心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为了减轻职业危害对护士的影响,解除其工作的后顾之忧,提高其心理素质及耐受力,对护士进行职业安全防护教育。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正>安全氛围是指员工对工作环境的整体感知,包括对安全决策、安全实践、安全程序的认知[1]。20世纪90年代,Carla首次将"安全氛围"应用于护士职业安全管理[2]。医院安全氛围直接影响医务人员的安全行为,安全感知越好,其职业防护行为就越好,职业暴露的风险就越低[3]。急诊科护士生物性职业防护在职业防护中较差,容易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4],急诊科工作环境复杂,突发事件较多,工作人员任务繁重,心理压力大,国内学者指出急危重症科的医院安全氛围感知相比其他科室较差,是医院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调查血透室护士的生活质量,探讨血透护士的健康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本研究45例血透室护士予以采取自制问卷调查,其中包括8个项目36个问题。计算每个项目的得分,其中躯体角色功能和情绪角色功能的问题仅回答是或否,其余问题的回答分4-5个等级,8个项目评分之和为综合评分,得分越高,所代表生活质量越好。结果:血透室护士的SF-36指数总评分低于平均(112.6±16.30),总分的平均得分低于60分,显示健康质量有所降低;结合血透护士工作环境,考虑影响其健康水平的因素有生物、化学、物理及心理因素,其中心理因素为主。结论:为提高血透室护士健康水平,除医院予工作环境相对改善外,护士还应该学会自我调节压力,多参与人际交流,这样不仅有利于自身健康水平,也是对患者负责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门诊采血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方法抽取40名门诊采血室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掌握门诊采血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经过分析与总结,门诊采血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有生物损伤因素、物理性损伤因素、化学性损伤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等。防护措施:针对上述几种职业危害因素实施生物损伤防护措施、物理损伤防护措施、化学损伤防护措施以及社会心理因素防护措施。结论门诊采血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较多,护士应提高警惕,采取防护措施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与安全。  相似文献   

20.
传染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与安全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传染科专业病房护士的工作特点,以探讨护士职业中的危险因素对护士的危害,提高护士自我保护意识和行为,加强安全防护措施,促进护士身心健康。方法:回顾性系统的分析护士执业行为中安全防护各项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强化护士防范意识,树立护理职业防护管理理念。结果:传染科护士的健康得到有效的保障,因而更好的服务于患者,保障患者安全。结论:加强护理管理,配备安全医疗用品,强化职业安全,规范操作行为是保障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