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总结应用改良Ilizarov外固定架截骨延长修复创伤后感染性胫骨缺损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2013年采用手术清创、摘除死骨、改良Ilizarov全环组装式外固定架截骨延长治疗的15例骨髓炎伴骨缺损及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根据骨缺损长度一期选择手术方法:缺损4—7cm者应用骨端-端加压外固定结合同期肢体延长,直接闭合创面;缺损大于7—12cm者应用骨节段性延长转位术,创面旷置。均于术后7d开始以每天延长1.0mm的速度延长,分2~3次完成。结果15例患者经5~11个月(平均8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随诊6~12个月,骨髓炎未复发。结论改良Ilizarov外固定架截骨延长术操作相对简单,安全可靠,无骨不连、骨萎缩等并发症.外固定架便于调整护理,效果理想,是一种治疗复杂创伤后胫骨慢性骨髓炎伴骨缺损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骨外固定与骨迁移治疗胫骨骨髓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治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9):185-186
目的:探讨应用大段病骨切除+旷置及截骨延长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术前根据患者小腿最大周径、内踝到胫骨平台长度、依据X光片判定的病骨切除范围和截骨位置.设计组装好改良的Ilizarov外固定架。手术彻底切除病骨及周边坏死组织,在胫骨上干骺端截骨。术后7d以0.7~1.0mm/d速度延长。结果:经8—15周(平均11周)固定延长至骨缺损端会师,继续维持外固定架固定,平均7个月。达到临床骨性愈合。其截骨延长区及骨缺损对合处均对位对线良好。结论:该方法手术操作难度不高。安全可靠,术后维护简单,效果理想,无需内固定和植骨,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地治疗创伤性及感染性胫骨长段骨髓炎及骨不连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3.
杨坚 《家庭医药》2016,(8):13-14
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开放性植骨术或骨搬移术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10月收治的24例胫骨创伤性骨髓炎患者,所有患者均实行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开放性植骨术/骨搬移术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手术后外固定架针道感染1例,实行抗生素治疗后,感染得以控制。所有患者均获回访,平均随访时间(14.2±0.6)个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36.5±3.4) w;手术后90d,2例患者感染复发,中途放弃治疗,其余22例患者随访过程没有发生感染复发症状。结论:胫骨创伤性骨髓炎,采取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开放性植骨术/骨搬移术治疗,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骨搬移治疗胫骨骨髓炎伴大段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胫骨骨髓炎伴大段骨缺损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15例。A组采用Orthofix单臂外固定延长架,B组采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延长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髋关节评分(HHS)和Baird-Jackson评分均有所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优良率为93.3%,B组治疗优良率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搬移治疗胫骨骨髓炎伴大段骨缺损,疗效显著,采用Orthofix单臂外固定延长架和Ilizarov环形外固定延长架均可促进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骨愈合率,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一种简单而有效地治疗四肢长骨干慢性骨髓炎的方法。方法对3例胫骨慢性骨髓炎的患者,用Orthofix带羟基磷灰石涂层螺钉的单臂双轨外固定支架行骨搬移术,伤口Ⅰ期缝合或开放换药,搬移骨块每天移动1mm;根据慢性骨髓炎患者后期多数呈气血两虚或肝肾亏虚的特点,运用我院自拟中药方扶正逐瘀汤内服,起到补气血、益肝肾、透毒排脓的作用。结果本组3例,病程8~12个月,骨折完全愈合、矿化,伤口愈合良好,局部皮肤柔软,膝、踝关节活动好。结论骨搬移技术配合扶正逐瘀汤内服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创伤性胫骨慢性骨髓炎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方法。方法 VSD联合病灶局部置入抗生素骨水泥、皮瓣转移修复创面、外固定器固定骨折端治疗创伤性胫骨慢性骨髓炎并皮肤软组织缺损15例结果 14例获随访8-33个月,平均为18个月,1例失去随访,随访病例胫骨骨折均骨性愈合、无1例感染复发。结论 VSD联合抗生素骨水泥、皮瓣、外固定器是一种治疗创伤性胫骨慢性骨髓炎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骨搬移治疗胫骨骨髓炎伴大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此次研究对象选自我院收治的胫骨骨髓炎并大段骨缺损患者56例(均为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根据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平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Orthofix单臂外固定延长架进行治疗,观察组则接受illizarov环形外固定延长架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骨愈合情况。结果:经治疗后发现,观察组骨愈合情况较对照组理想(100.00%78.57%),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骨髓炎并伴大段骨缺损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骨搬移技术可取得理想疗效,但应用illizarov环形外固定延长架可促进患者的骨愈合率,值得大力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环行外固定架以其独到的优越性,在骨科受到广泛应用。2012年01月—2013年01月笔者所在科应用环形外固定架截骨延长治疗胫骨骨髓炎1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1053岁。12例患者截骨延长治疗胫骨骨髓炎愈合效果良好,无一例发生针道感染、植骨吸收等并发症。术后均随访653岁。12例患者截骨延长治疗胫骨骨髓炎愈合效果良好,无一例发生针道感染、植骨吸收等并发症。术后均随访612个月。1.2手术方法患者麻醉生效后取仰卧位,患肢大腿根部气囊止血带止血,扩创,彻底清除病变骨,骨缺损区域可行直接加压固定或者旷置,专用截骨器在胫骨近端或远端进行骨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运输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的效果。方法总结6例小腿开放性骨折清创术后及5例胫骨慢性骨髓炎截除死骨后导致的11例胫骨大段骨缺损患者应用骨运输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的资料。结果 11例患者骨折均愈合佳,下肢均衡亦满意。无一例发生膝、踝关节强直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骨运输术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在胫骨骨缺损性骨不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例采用Ilizarov骨节段性延长转移术治疗胫骨缺损性骨不连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均获得平均12.3个月的随访,术后定期行X线摄片检查评估骨不连愈合情况,一期手术愈合9例,二期手术愈合11例,平均愈合时间10.3个月。结论 Ilizarov技术在治疗胫骨骨缺损性骨不连的效果满意,尤其是对感染性骨不连具有独特的优势,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闫长洲  吴元州 《江苏医药》2006,32(11):1058-1059
目的探讨胫骨创伤性慢性骨髓炎骨不连接的手术处理。方法对12例胫骨创伤性慢性骨髓炎骨不连接患者进行彻底清创引流,一期植骨,加外固定。结果随访2~3年,12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除2例因缺乏功能锻炼,遗留不同程度踝、膝关节僵硬外,其余病例下肢功能恢复正常。结论胫骨创伤性慢性骨髓炎在彻底清创的基础上,一期植骨与良好外固定,并通过合理的功能锻炼后仍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外固定架及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及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6月我院应用Ilizarov外固定架及骨搬移技术治疗的胫骨感染性骨不连、骨缺损12例,术中根据骨感染情况,彻底清除断端感染骨段及硬化骨,打通髓腔,用骨段滑移及牵张成骨技术修复清创后遗留的骨缺损;术后7d开始骨段滑移操作;术后定时复查X线片,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评估成骨及骨愈合情况,随访时间大于15个月。结果本组共纳入患者12例,男9例,女3例,平均年龄35岁。其中11例伴有局部软组织缺损和骨外露,缺损范围5cm×4cm-19cm×15cm,并先期给予局部或游离皮瓣修复创面。清创后遗留骨缺损长度4-7cm,骨滑移完成时间1.5-2.5个月。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23(19±3.84)个月。患者佩戴Ilizarov外固定器的时间为7-9个月,所有骨感染均得到良好的控制,5例有轻度钉道松动或感染,骨缺损断端骨愈合及牵张成骨区成骨愈合满意,未出现皮肤坏死、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愈合时间6-9.3(7.86±1.2)个月。按骨折愈合评分标准:优8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2%。结论 Ilizarov技术能够有效地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及骨缺损,同时不增加医源性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半环槽式外固定架结合Ilizarov技术治疗肢体缩短畸形及骨缺损的手术方式和经验。方法:单纯下肢短缩畸形者,分别采用股骨远端、胫骨近端或胫骨远端施行干骺端横行截骨,半环槽式外固定架缓慢牵伸逐渐延长:骨缺损、骨不连、假关节形成、肢体短缩者,除行干骺端截骨延长外,还必须将假关节处两骨端予以修正,使之略成“V”形互相对合嵌插,并加压固定。结果:35例患者骨延长3~17cm,平均延长7.5cm,合并成角畸形者同时得到纠正.其中11例有骨缺损、骨不连、假关节形成者均得到良好愈合。结论:半环槽式外固定架结合Ilizarov技术治疗肢体短缩畸形及骨缺损,具有方法简单、手术创伤小、不需要植骨、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疗效满意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正>小腿严重开放性外伤合并胫骨骨缺损是骨科治疗的难题之一,往往伴有肢体短缩、骨髓炎、皮肤缺损、骨延迟愈合等并发症,治疗周期长、花费高、患者痛苦大。骨搬移术是先将感染病灶彻底清创,骨缺损区空置后换药,在长管状骨的另一端行骨膜下截骨,利用外固定架逐步牵伸骨块与软组织,使缺损区的两骨断端直接接触,加压后愈合,同期消灭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骨外固定术治疗创伤后胫骨骨干出现骨髓炎及骨缺损进行临床疗效的研究和探讨,为临床选择适宜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院2008年6月~2010年4月收治的36例创伤后胫骨干骨髓炎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进行骨外固定术治疗的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而进行传统的带血管蒂的同侧腓骨移植术治疗的16例患者则为对照组,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2年随访,并将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20例患者中有19例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延长骨平均愈合时间为11个月,平均骨延长长度为11.8 cm;而对照组中14例治疗效果较好,平均愈合时间为10个月,延长长度平均为10.4 cm.结论 骨外固定术操作简便、安全且术后并发症少,对创伤后胫骨骨干骨髓炎及骨缺损治疗有较好的效果,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对慢性性骨髓炎后期软组织创面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慢性骨髓炎后期留有皮肤缺损及表浅软组织不愈合患者进行康复新液治疗观察,其中,骨外露转移皮瓣修复后仍然不能全覆盖再次植皮困难骨外露在1~2cm2 11例,骨外露转移皮瓣修复后虽然无骨外露但存在术后皮肤及皮下浅层软组织坏死再次植皮困难6例,因局部软组织及皮肤坏死或窦道形成造成局部软组织及皮肤缺损在1~2cm2 11例。结果经治除1例癌变外余均治愈。结论康复新液治疗慢性开放性骨髓炎具有促进软组织修复和加强局部抗感染能力,尤其对那些植皮不易成活转移皮瓣有困难的部位的治疗效果是其他方法难以做到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带蒂非主干血管皮瓣移植结合环形外固定支架改良截骨牵张对外伤导致的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合并皮肤缺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创面彻底清创,切取带蒂非主干血管皮瓣转移修复软组织缺损,应用环形外固定支架加压固定胫骨缺损端,在胫骨近端横行截骨,术后第7天开始延长,每天延长1 mm,分2次完成,直至恢复胫骨正常长度。结果 2005年09月—2009年12月,治疗的22例患者均手术顺利,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创面一期修复,骨愈合良好,感染未再复发。患肢经延长后恢复到正常长度,2例患者因跟腱挛缩轻度足下垂。结论改良胫骨截骨骨延长结合非主干血管带蒂皮瓣移植治疗外伤导致的骨感染性缺损合并皮肤缺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一期治疗儿童骨骺损伤后下肢短缩成角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Ilizarov技术一期治疗儿童骨骺损伤后下肢短缩成角畸形10例。术前根据患肢最大周径,截骨平面,预计矫正角度及长度设计Ilizarov外固定延长架,手术彻底切除骨骺间骨桥,把外固定延长架套入患肢,在相应部位进行截骨和穿针,术后8d按计划调整外固定架矫正成角与短缩。结果:1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患者成角短缩畸形完全纠正。结论:应用Ilizarov技术一期治疗儿童骨骺损伤后下肢短缩成角畸形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联合Ilizarov技术治疗股骨和胫骨感染性大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5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行抗生素骨水泥联合Ilizarov技术治疗股骨和胫骨骨折术后感染性大段骨缺损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手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彻底清创,植入含敏感抗生素的骨水泥,控制感染,形成骨诱导膜;第二阶段待感染控制,皮瓣成活后取出骨水泥,股骨骨缺损的患者采用单边外固定架,胫骨骨缺损的患者采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进行骨延长,如断端愈合不良,则行植骨术。术后采用外固定架指数(EFI)和ASAMI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9~26个月,平均23.5个月。外固定架固定时间9.8~17.6个月,平均12.7个月,平均外固定架指数(EFI)为1.52月/cm。ASAMI评价标准,骨性结果优良率为91.67%;功能结果优良率为83.33%。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患肢感染复发,均达到了骨性愈合,7例钉道感染,2例对线不良,3例牵引针松动,经对症处理后取得良好疗效。结论抗生素骨水泥联合Ilizarov技术,不仅可以有效控制感染,纠正患肢畸形,而且能够重建肢体的功能,是治疗股骨和胫骨感染性大段骨缺损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皮瓣转移在胫骨骨折慢性骨髓炎并皮缺损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本院收治胫骨骨折慢性骨髓炎并皮缺损患者23例,均采用一期清创应用邻近皮瓣覆盖、滴注引流,感染控制半年后行切开植骨内固定治疗骨折。结果:第1次术后23例皮瓣均成活,供区愈合良好。骨折植骨内固定术后,经皮瓣切口处皮肤愈合良好。术后随访1年半,骨折均愈合,无骨髓炎复发情况。结论:皮瓣一期覆盖皮缺损并行滴注引流、二期切开植骨内固定,是治疗胫骨骨折慢性骨髓炎并皮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